太阳成像望远镜论文_王瑞,徐稚,陈宇超,金振宇,向永源

导读:本文包含了太阳成像望远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望远镜,太阳,射线,图像处理,方法,日冕,耀斑。

太阳成像望远镜论文文献综述

王瑞,徐稚,陈宇超,金振宇,向永源[1](2018)在《新真空太阳望远镜多波段高分辨率成像系统的视场定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VST)多波段图像0.1″精度的视场匹配,提出了针孔光阑视场定标的方法,并在NVST光球[TiO(705.8nm)]通道和色球[Hα(656.28nm)]通道上进行了实验分析。采用11×11点阵的针孔阵列光阑,对两通道视场之间的旋转、放缩和平移关系进行了定标。通过仿射变换实现两通道太阳图像的高精度视场匹配,精度可达0.031″。虽然匹配残差在整个视场内(约为2′)存在不均匀性,视场边缘最大残差为0.076″。定标参数的数值会随着光学平台位置的变化而改变,造成了0.05″的视场匹配差异,但这些匹配差异都在分辨率要求的精度之内。对TiO通道和Hα通道实测数据的分析也证明了上述方法的精度估计。(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王思博,徐稚,向永源,金振宇[2](2016)在《1m新真空太阳望远镜成像系统观测数据干涉条纹特性分析及消除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抚仙湖1 m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ew Vacuum Solar Telescope,简称NVST)是我国新一代地基太阳观测设备之一,其中Hα成像系统是进行太阳色球观测的主要终端.实测Hα观测数据(特别是偏带观测数据)中明显存在由薄膜干涉引起的等厚条纹,而常规平场校正有时无法将其消除,并在后期图像高分辨率重建过程中造成严重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利用连续4 h的Hα偏带观测数据对干涉条纹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性做了分析并发现:干涉条纹的间距或二维空间分布样式随时间固定不变,但条纹的强度随时间变化明显(4 h左右可见度增加9倍),是导致常规平场校正无法将其消除的主要原因.由此推断造成上述时变特性的主要原因是观测过程中入射光的强度以及入射光与CCD靶面位置的相对角度随时间发生了变化,而且产生条纹的薄膜结构与靶面位置距离较近.尝试了两种降低条纹可见度的方法.首先对探测器(pco.4000型CCD)光敏介质的前封窗进行了改造,通过改造前封窗楔角至2?的方案来调制条纹间距至CCD像元尺度,改造之后小范围视场内可识别出可见度仅为0.6%的少量干涉条纹.其次基于图像滤波技术提取干涉条纹图样并生成所谓条纹平场,分别采用和比较了频域傅里叶变换滤波和空域中值滤波两种方法,结果基本相同.观测数据再次进行条纹平场校正之后,条纹消除效果明显:可见度可降低8倍左右(即由之前的4.7%降低为0.6%以下).同时也指出多幅图像的积分(累加)可以有效降低精细太阳结构在条纹平场提取中的影响,并给出累加时间的经验值约为20 min.(本文来源于《天文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吴季,冯学尚,刘浩,王传兵,孙伟英[3](2012)在《太阳极轨射电成像望远镜计划》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极轨射电成像望远镜(Solar Polar Orbit Radio Telescope,SPORT)计划将是人类首次从太阳极轨俯视黄道面行星际太阳风的成像观测计划。它拟利用两个先进的载荷,射电成像仪和日球层宽视场光学日冕仪,对行星际中传播的日冕抛射物质ICMEs从日冕到接近1AU的区间进行连续观测,研究其在传播路径上的演化、发展过程及其规律,并对其可能对地球空间产生的影响进行预警和预报。(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五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2-07-09)

杨林,李达,崔天刚,陈波[4](2011)在《空间太阳望远镜在紫外波段成像检测中的杂散光测量和消除》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EUV太阳望远镜在地面非工作波段预先检测时出现的杂散光问题,考虑望远镜长焦距的特点,建立了基于反射镜转动扫描原理的杂散光测量系统,测量得到了望远镜的点源透射率(PST)曲线。通过对比PST曲线和分析望远镜结构,得出杂散光的主要来源为小角度下的一级杂光,由此设计了主次镜遮光罩,并利用Tracepro软件建立望远镜的实体模型,在不同散射表面的双向散射(BRDF)值条件下计算出遮光罩的消杂光效果。对PST实际测量结果表明,在0~4°,使用遮光罩使杂散光减少3个数量级,杂光系数不超过3.65%。在分辨率成像测量中,杂散光影响得到消除,系统分辨率接近衍射极限,满足地面上紫外光波段的测量要求。(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1年07期)

滕藤,伍健,常进[5](2011)在《太阳硬X射线成像望远镜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调制准直器型太阳硬X射线成像望远镜是目前较为通用的太阳观测设备.空间调制望远镜是基于中心轴不旋转的望远镜,适用于3轴稳定的卫星.针对我国可能的太阳观测计划,给出并比较了两组空间调制望远镜的配置方案,然后利用GEANT4高能物理通用软件模拟实际光子的计数情况,使用MATLAB实现图像重建.比较模拟光子计数得到的重建图与几何方法计算光子数得到的重建图,结果表明GEANT4仿真模拟得到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最后,还给出了初步可行的方案.(本文来源于《天文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王焕玉,曹学蕾,卢方军,彭文溪,张承模[6](2009)在《基于旋转调制的太阳硬X射线成像望远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硬X射线观测是研究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等现象的重要手段。而大部分物理过程是在小尺度范围内发生,因此要进行成像观测。本文提出基于旋转调制型准直器结合直接解调成像方法建造太阳硬X射线成像望远镜,可以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实现高分辩的成像观测。(本文来源于《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期刊2009-08-27)

彭吉龙,李保权,张鑫,韦飞[7](2009)在《太阳X射线成像望远镜低噪声信号采集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X射线成像望远镜是我国正在研制的第一台观测太阳10nm以下X射线活动的空间仪器,采用背照射式全耗尽型短波敏感CCD作为成像传感器,利用低噪声信号采集系统采集X射线CCD中的电荷信号,生成图像数据。文章在详细介绍X射线CCD输出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CCD输出信号产生的过程,复位噪声产生原因和CCD输出信号的特点,引出了对信号采集系统性能指标和电路结构的要求。继而介绍了信号采集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包括前置放大电路,相关双采样电路,主放大器和AD转换电路,重点分析了相关双采样电路的原理,文中给出了各部分的设计参考和测试结果,最后总结了空间相机低噪声信号采集系统的设计原则。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成功抑制了噪声,满足太阳X射线观测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期刊2009年04期)

曾智蓉[8](2009)在《太阳X-EUV成像望远镜CCD标定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国内正在发展的空间天气研究需要,建立自主的空间天气监测系统,实验室研究小组正在研制开发太阳软X-EUV空间成像望远镜。CCD作为望远镜上软X-EUV波段光响应器件,它本身的参数标定和性能评价对整个系统的成像响应分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论文系统研究了国内外空间天文应用CCD的发展研究现状,阐述和比较了CCD的增益、暗电流、读出噪声、量子效率和转移效率这些常规特性参数的几种实验标定测试方法。并在太阳X-EUV成像望远镜原理样机研制阶段,对样机采用的E2V公司生产的4710CCD进行了相关参数的测试。在同步辐射源上进行了软X和EUV波段光谱响应特性的测试,得到常温下5-88.6nm波段的量子效率曲线,该波段CCD的探测效率在45%以下;用Fe55放射源进行了增益和转移效率的标定,基于单幅图像和两幅图像的处理方法得到系统增益约为5.1 e-/DN,基于X射线转移法计算得到CCD的转移效率在0.99998以上;在热真空测试中,当实验温度在254至290K之间变化时,采用了MPP结构的CCD,其暗电流在1.17至175.29 e-/pixel/s范围内,而CCD相机系统的读出噪声在42 e-以下。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对频域和时域进行图像滤噪处理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单像素事件的判别和参数的拟合计算方法,编写了计算这些特性参数的图像处理界面,针对单幅图像计算的繁琐,还编写了数据格式转换和数据批处理程序界面,这些算法和程序在上述参数的计算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期刊2009-05-01)

彭吉龙,李保权,韦飞,张鑫[9](2008)在《空间太阳极紫外(EUV)成像望远镜》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极紫外和X射线成像观测是空间天气研究的重要内容,空间太阳极紫外(EUV)成像望远镜是为空间天气研究和预报研制的仪器。介绍了国内外太阳极紫外和X射线成像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引入19.5nm成像观测的科学目标。阐述了望远镜光学系统和成像相机传感器的设计。前者包括光学结构和基本参数、光学窗口的选择、多层膜设计、光学系统仿真结果;后者包括两种不同成像传感器的对比和选择、控制系统的设计。(本文来源于《光学技术》期刊2008年S1期)

刘昕,李保权[10](2008)在《太阳X-EUV成像望远镜的图像优化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X-EUV成像望远镜主要用来监测和预报影响空间天气变化的太阳活动,成像资料专门服务于空间天气预报研究.为了满足望远镜的空间适应性,望远镜获取的图像会受到其结构调制形成的噪声干扰.本文主要对望远镜所获取的图像进行优化处理,讨论了傅里叶变换的物理意义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通过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将图像变换到频率域空间;选用巴特沃思陷波滤波器滤波,通过程序设计,实际调试,在尽量减少图像失真的前提下,滤除图像中的周期性噪声.优化后的图像有利于进一步分析太阳活动现象.(本文来源于《空间科学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太阳成像望远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抚仙湖1 m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ew Vacuum Solar Telescope,简称NVST)是我国新一代地基太阳观测设备之一,其中Hα成像系统是进行太阳色球观测的主要终端.实测Hα观测数据(特别是偏带观测数据)中明显存在由薄膜干涉引起的等厚条纹,而常规平场校正有时无法将其消除,并在后期图像高分辨率重建过程中造成严重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利用连续4 h的Hα偏带观测数据对干涉条纹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性做了分析并发现:干涉条纹的间距或二维空间分布样式随时间固定不变,但条纹的强度随时间变化明显(4 h左右可见度增加9倍),是导致常规平场校正无法将其消除的主要原因.由此推断造成上述时变特性的主要原因是观测过程中入射光的强度以及入射光与CCD靶面位置的相对角度随时间发生了变化,而且产生条纹的薄膜结构与靶面位置距离较近.尝试了两种降低条纹可见度的方法.首先对探测器(pco.4000型CCD)光敏介质的前封窗进行了改造,通过改造前封窗楔角至2?的方案来调制条纹间距至CCD像元尺度,改造之后小范围视场内可识别出可见度仅为0.6%的少量干涉条纹.其次基于图像滤波技术提取干涉条纹图样并生成所谓条纹平场,分别采用和比较了频域傅里叶变换滤波和空域中值滤波两种方法,结果基本相同.观测数据再次进行条纹平场校正之后,条纹消除效果明显:可见度可降低8倍左右(即由之前的4.7%降低为0.6%以下).同时也指出多幅图像的积分(累加)可以有效降低精细太阳结构在条纹平场提取中的影响,并给出累加时间的经验值约为20 min.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太阳成像望远镜论文参考文献

[1].王瑞,徐稚,陈宇超,金振宇,向永源.新真空太阳望远镜多波段高分辨率成像系统的视场定标[J].光学学报.2018

[2].王思博,徐稚,向永源,金振宇.1m新真空太阳望远镜成像系统观测数据干涉条纹特性分析及消除方法[J].天文学报.2016

[3].吴季,冯学尚,刘浩,王传兵,孙伟英.太阳极轨射电成像望远镜计划[C].第二十五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2

[4].杨林,李达,崔天刚,陈波.空间太阳望远镜在紫外波段成像检测中的杂散光测量和消除[J].光学精密工程.2011

[5].滕藤,伍健,常进.太阳硬X射线成像望远镜模拟研究[J].天文学报.2011

[6].王焕玉,曹学蕾,卢方军,彭文溪,张承模.基于旋转调制的太阳硬X射线成像望远镜研究[C].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2009

[7].彭吉龙,李保权,张鑫,韦飞.太阳X射线成像望远镜低噪声信号采集系统[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9

[8].曾智蓉.太阳X-EUV成像望远镜CCD标定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9

[9].彭吉龙,李保权,韦飞,张鑫.空间太阳极紫外(EUV)成像望远镜[J].光学技术.2008

[10].刘昕,李保权.太阳X-EUV成像望远镜的图像优化处理[J].空间科学学报.2008

论文知识图

太阳x一EUv成像望远镜结构示意图不同起始位置的星像轨迹模拟太阳X_EUV成像望远镜结构示意图一EUV望远镜安装平台高速太阳风起源于冕洞的观测认证Skylab...太阳X-EUV成像望远镜的结构示意图

标签:;  ;  ;  ;  ;  ;  ;  

太阳成像望远镜论文_王瑞,徐稚,陈宇超,金振宇,向永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