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控制权市场论文_朱树亭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控制权市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控制权,市场,大股东,股东,效率,事件,表决权。

中国控制权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朱树亭[1](2017)在《从“宝万之争”看中国的控制权市场》一文中研究指出股票市场又可称为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市场,在中国,自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之后,随着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逐年增多,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也呈现出从温和到激烈的势态,敌意收购的案例已屡见不鲜。其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当属始于2015年7月的宝能系对万科A控制权的争夺,业界称之为“宝万之争”。本文根据控制权市场理论的发展脉络,并对控制权市场的功能作用进行分析,结合“宝万之争”案例,从而得出中国的股市需要活跃控制权市场的结论,丰富了我国控制权市场研究文献。本文整理了自2015年7月至2016年末期间“宝万之争”的事件发展,发现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政策下,宝能系对万科的收购行为,无论是程序安排还是资金组织,都并无违法违规之处。宝能系无法获得万科公司控制权是因为法律之外的原因。因此,我国应保护和支持日渐建立起来的公司控制权市场,使其健康发展和日益壮大,对敌意收购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监管。同时也可适当进行反收购方面的立法。但对刚刚成熟的公司控制权市场,不可因某些问题的出现而进行否定和打压。让市场来调节市场是最佳的保护方式。(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7-07-01)

彭翌哲[2](2016)在《并购目标效率与中国控制权市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全球市场并购金额和数量屡创新高,并购正成为资本市场上逐渐升温的关注对象。并购是促进公司战略实施和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而准确识别并购目标公司是发起并购的第一步。已有研究多从直接的财务指标或者单一投入到单一产出的比率型指标切入,而本文从效率角度出发,首先验证效率是否能够识别并购目标公司,即效率与被并购的关系,然后检验并购能否提高和改善目标公司的效率,前后二者结合,进而验证中国控制权市场的有效性。本文选用2010-2013年中国A股市场上控制权发生转移的公司为样本,采用DEA的方法,以固定资产净额、无形资产净额、高管薪酬为输入变量,营业收入为输出变量,测度出公司效率;运用Logit回归模型检验公司效率与被并购的关系;通过T检验来验证并购前、后效率值是否得到改善。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已有研究发现中国A股市场上,发生控制权转移的目标公司财务绩效普遍较差,但本文在引入效率特征后,发现其效率值并非普遍偏低,分组后发现政府主导型的并购目标公司其效率值是偏高的。(2)并购目标公司具有效率高的特征,全样本中公司效率越高,其越容易被并购。回归结果显示全样本中公司效率与被并购呈现显着正相关关系。通过细分并购类型发现,政府主导型的并购其正相关显着性更高,原因在于政府所主导的并购重组目的并不都是惩罚低效率的管理者,更多是为了做大做强企业,优化整合资源,完善延伸产业链,发挥产业的协同效应,提升国际竞争力等;而非政府主导型的并购统计结果并不显着。(3)我国控制权市场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市场。正是由于政府主导型并购的目标公司在并购前的效率并不低,并购目的并非是惩罚低效率管理者,所以并购没有引起其效率的明显改变,而非政府主导型并购的目标公司效率相对偏低,通过并购来改善其效率的效果也更加明显,但若从全样本来看,并购前、后目标公司的效率并未明显改善,结合目前我国控制权市场中并购目标公司具有高效率的特征以及并购并未明显改善目标公司效率,由此证实当下的中国控制权市场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市场。(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6-04-01)

李香丽,孙绍荣[3](2015)在《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内幕交易的ARIMA监管模型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随机选取201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控制权发生转移的100名中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日收益方差、日综合指数、日波动率和日风险因子等指标。因为所研究的数据,是以日为时间单位排列形成的序列,因此需要这些数据经过相同的差分后转化为平稳的时间序列,然后建立差分后的日收益方差为因变量,差分后的日综合指数、日波动率、日风险因子为自变量的关系模型,同时得出与日收益方差密切相关的量作为主要指标,然后用ARIMA模型分析这些主要指标在信息公告日前后的事件期和估计期间的特点,首先分析估计期主要指标的自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其次建立估计期的ARIMA模型,由估计期的模型预测事件期,将预测的事件期与实际的事件期进行对比,分析在控制权转移过程中,中国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内幕交易。(本文来源于《西安财经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李佳明[4](2015)在《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分离对股价同步性影响——来自中国股票市场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09—2014年的7919个观测点为研究样本,对两权分离度与股价同步性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权分离度与股票同步性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因此要改善公司的信息环境质量,加大对两权分离度水平较高公司的监管力度,通过规范企业会计准则,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鼓励上市公司提高自愿性披露意愿向外部投资者提供更多及时有效的公司特质信息,从而降低股价同步性,提升资本市场运行效率。(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5年18期)

万俊云[5](2015)在《2014年中国资本市场最具影响力案件评析 案例五 累积投票制下的利益权衡——对“西藏药业控制权争夺案”的法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案情介绍】根据西藏诺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藏药业")2014年半年度报告显示,西藏华西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西药业")持有西藏药业的股份为3 148万股,占总股本的21.62%;北京新凤凰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凤凰城")持有西藏药业的股份为2 696万股,占总股本的18.52%,新凤凰城及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为21.61%;西藏通盈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藏通盈")持有西藏药业的股份为4 503 119(本文来源于《公司法律评论》期刊2015年00期)

陈柯晔[6](2015)在《2014年中国资本市场最具影响力案件评析 案例六 资本与管理的双重围困——从“上海家化控制权争夺案”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无法忽视的经济实体,无论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国有企业改革,还是中共十八届叁中全会、四中全会所提出的深化国有经济体制改革,厘清政府与市场两者边界一直是国企改革的核心。当前,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日渐被学界和政府所关注,平安信托并购上海家化案为国企退出、资本引入、企业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样本。这起轰动一时、为业界所看好的资本、管理的联姻,虽然最后以前上海家化董事长(本文来源于《公司法律评论》期刊2015年00期)

林俊荣,张秋生,张金鑫[7](2014)在《中国控制权市场的识别效率——基于DEA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控制权市场的识别效率意指控制权市场是否能有效发现无效率的经营团队,它是研究控制权市场有效性的基础。选取2005-2009年中国证券市场成为并购目标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将样本所涉及的事件区分为市场化并购、政府主导型并购及关联人主导型并购等叁类,采用DEA方法来测度并购目标公司的效率特征,进而判断中国控制权市场的识别效率。研究未发现整体并购样本在中国控制权市场具有明显的识别效率,反映了中国控制权市场整体上尚不成熟;但在关联人主导型并购中则反映了市场具备识别效率,也隐含此类细分控制权市场具备有效性迹象。(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李悦[8](2014)在《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市场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证券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步,历经20多年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1993年7月的宝延风波标志着中国控制权市场的形成,拉开了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序幕。它让大家认识到,股票市场的存在并不是以投机为目的的,而是应该形成一个完善的产权市场,从而帮助资源达到有效配置。随着控制权市场的发展,学术界对控制权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所以对我国控制权转移的市场反应进行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对我国证券市场在2006-2012年问发生控制权转移的134个样本进行实证研究,首先是针对总体样本进行研究,其后对样本按不同的条件分类,具体的分类方式包括1.分年度,2.不同的控制权转让方式,3.控股股东性质,4.持股比例,5.两权分离度。最后,对控制权转移的长期市场反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市场反应来看,CAR显着为正,控制权转移给目标企业带来了显着为正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在分年度市场反应数据来看,我国控制权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提前泄露的现象,以2008-2010年间尤为严重。对叁种主要转移方式进行分析的研究结果显示叁种转移方式均给目标企业带来了正的累计超额收益率,但不同的控制权转移方式的效果不同,协议转让方式时市场的反应最强烈,接着依次是二级市场收购方式与无偿转移方式控制权转移后为国有控股或民营控股都给口标企业带来了正的累计超额收益率,但是民营控股的累计超额收益率明显大于国有控股的累计超额收益率。控制权转移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以及两权分离度的大小也会对目标企业价值产生一定的影响。适度的股权集中与适度的两权分离度对公司的价值有正的效应。从长期来看,控制权转移企业的市场表现优于所选取的对比企业,特别是在转移后的3年里,控制权转移事件从长期来看增加了企业股东的财富,为企业创造了价值。(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7)

周瑜胜,宋光辉[9](2014)在《交互关系下的产品市场竞争与控制权配置治理效应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交互视角下公司控制权配置在产品市场差异化竞争条件下的治理效应。以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2003—2011年数据为样本,研究产品市场竞争与控制权配置在交互关系下的共同治理效应,实证表明,中国产品市场竞争与公司控制权配置变量之间只有较弱的替代关系,产品市场竞争在抑制公司控制权配置中大股东代理的负面效应方面作用有限,中国市场条件下控制大股东代理问题主要依赖对控制权配置的有效设计,从而增加对大股东的有效制衡。(本文来源于《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陈红,杨鑫瑶,王国磊[10](2013)在《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与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研究——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终极控制人的利益侵占与控制权复杂度、两权分离度成正相关,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掏空行为要比中央控制的和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更为严重,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掏空行为并不是很明显;被ST的上市公司比非ST的上市公司更容易发生利益侵占行为,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发生的终极控制人利益侵占行为在程度上存在着差异,主板市场很可能要比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利益侵占程度更为严重。要遏制终极控制人利益侵占行为,就必须要不断完善内部制衡和外部制衡机制。(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研究》期刊2013年08期)

中国控制权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全球市场并购金额和数量屡创新高,并购正成为资本市场上逐渐升温的关注对象。并购是促进公司战略实施和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而准确识别并购目标公司是发起并购的第一步。已有研究多从直接的财务指标或者单一投入到单一产出的比率型指标切入,而本文从效率角度出发,首先验证效率是否能够识别并购目标公司,即效率与被并购的关系,然后检验并购能否提高和改善目标公司的效率,前后二者结合,进而验证中国控制权市场的有效性。本文选用2010-2013年中国A股市场上控制权发生转移的公司为样本,采用DEA的方法,以固定资产净额、无形资产净额、高管薪酬为输入变量,营业收入为输出变量,测度出公司效率;运用Logit回归模型检验公司效率与被并购的关系;通过T检验来验证并购前、后效率值是否得到改善。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已有研究发现中国A股市场上,发生控制权转移的目标公司财务绩效普遍较差,但本文在引入效率特征后,发现其效率值并非普遍偏低,分组后发现政府主导型的并购目标公司其效率值是偏高的。(2)并购目标公司具有效率高的特征,全样本中公司效率越高,其越容易被并购。回归结果显示全样本中公司效率与被并购呈现显着正相关关系。通过细分并购类型发现,政府主导型的并购其正相关显着性更高,原因在于政府所主导的并购重组目的并不都是惩罚低效率的管理者,更多是为了做大做强企业,优化整合资源,完善延伸产业链,发挥产业的协同效应,提升国际竞争力等;而非政府主导型的并购统计结果并不显着。(3)我国控制权市场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市场。正是由于政府主导型并购的目标公司在并购前的效率并不低,并购目的并非是惩罚低效率管理者,所以并购没有引起其效率的明显改变,而非政府主导型并购的目标公司效率相对偏低,通过并购来改善其效率的效果也更加明显,但若从全样本来看,并购前、后目标公司的效率并未明显改善,结合目前我国控制权市场中并购目标公司具有高效率的特征以及并购并未明显改善目标公司效率,由此证实当下的中国控制权市场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市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控制权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1].朱树亭.从“宝万之争”看中国的控制权市场[D].厦门大学.2017

[2].彭翌哲.并购目标效率与中国控制权市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

[3].李香丽,孙绍荣.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内幕交易的ARIMA监管模型的实证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5

[4].李佳明.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分离对股价同步性影响——来自中国股票市场证据[J].现代经济信息.2015

[5].万俊云.2014年中国资本市场最具影响力案件评析案例五累积投票制下的利益权衡——对“西藏药业控制权争夺案”的法律分析[J].公司法律评论.2015

[6].陈柯晔.2014年中国资本市场最具影响力案件评析案例六资本与管理的双重围困——从“上海家化控制权争夺案”说起[J].公司法律评论.2015

[7].林俊荣,张秋生,张金鑫.中国控制权市场的识别效率——基于DEA方法[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8].李悦.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市场反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9].周瑜胜,宋光辉.交互关系下的产品市场竞争与控制权配置治理效应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4

[10].陈红,杨鑫瑶,王国磊.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与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研究——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数据[J].当代经济研究.2013

论文知识图

中国控制权市场并购活动总体趋...3-3万科A自上市以来后复权走势图(月...3-2万科A自上市以来前复权走势图(月...一2公司控制权转移后高级管理人员变化情...ARMA (1, 2)估计后残差序列的相关与偏...3-5宝能举牌万科前叁年走势图:前复权...

标签:;  ;  ;  ;  ;  ;  ;  

中国控制权市场论文_朱树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