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相关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电缆连接用电缆端头固定装置,包括两组半圆形壳体,两组半圆形壳体的前端通过铰链相铰接,两组半圆形壳体的后端均设置有连接块,两组连接块通过手拧螺栓固定连接,半圆形壳体的前后侧壁上均设置有半圆形管体,半圆形管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半圆形管体上均设置有缺口,半圆形管体末端的内壁上设置有咬齿,同侧两组半圆形管体的外侧螺纹连接有内螺纹套,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使用方便,该固定装置不仅能够实现电缆两端的牢固固定,还方便安装、拆卸,便于地下电缆后期的检修、更换,适宜进一步推广使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地下电缆连接用电缆端头固定装置,包括两组半圆形壳体(1),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半圆形壳体(1)的前端通过铰链(2)相铰接,两组所述半圆形壳体(1)的后端均设置有连接块(101),两组所述连接块(101)通过手拧螺栓(3)固定连接,所述半圆形壳体(1)的前后侧壁上均设置有半圆形管体(4),所述半圆形管体(4)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401),所述半圆形管体(4)上均设置有缺口(402),所述半圆形管体(4)末端的内壁上设置有咬齿(5),同侧两组所述半圆形管体(4)的外侧螺纹连接有内螺纹套(6)。
设计方案
1.一种地下电缆连接用电缆端头固定装置,包括两组半圆形壳体(1),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半圆形壳体(1)的前端通过铰链(2)相铰接,两组所述半圆形壳体(1)的后端均设置有连接块(101),两组所述连接块(101)通过手拧螺栓(3)固定连接,所述半圆形壳体(1)的前后侧壁上均设置有半圆形管体(4),所述半圆形管体(4)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401),所述半圆形管体(4)上均设置有缺口(402),所述半圆形管体(4)末端的内壁上设置有咬齿(5),同侧两组所述半圆形管体(4)的外侧螺纹连接有内螺纹套(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电缆连接用电缆端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套(6)侧壁上均连接有套管(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电缆连接用电缆端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形管体(4)上至少设置有两组所述缺口(4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电缆连接用电缆端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左右两侧所述半圆形管体(4)上的螺纹反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电缆连接用电缆端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形壳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防滑橡胶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电缆连接用电缆端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套(6)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横向条状防滑纹路。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相关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电缆连接用电缆端头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地下电缆是指与常见的架空线相比,常埋于地下的电缆,故又称地下电缆。电缆是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体外包绝缘层和保护层制成,用于将电力或信息从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导线。进入现代社会后,由于城市用地紧张,交通压力大,市容建设等原因,大城市普遍采用地下电缆输电方式。相对于架空线,电缆具有占地小、输电可靠、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地下电缆在使用时,通常需要转接安装,在电缆的拉伸过程,电缆端口容易脱落,进而影响电缆的安装,传统的电缆端头固定装置固定效果较差,且不便地下电缆维修、更换时的安装、拆卸。鉴于此,我们提供一种地下电缆连接用电缆端头固定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电缆连接用电缆端头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地下电缆连接用电缆端头固定装置,包括两组半圆形壳体,两组所述半圆形壳体的前端通过铰链相铰接,两组所述半圆形壳体的后端均设置有连接块,两组所述连接块通过手拧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半圆形壳体的前后侧壁上均设置有半圆形管体,所述半圆形管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半圆形管体上均设置有缺口,所述半圆形管体末端的内壁上设置有咬齿,同侧两组所述半圆形管体的外侧螺纹连接有内螺纹套。
优选的,所述内螺纹套侧壁上均连接有套管。
优选的,所述半圆形管体上至少设置有两组所述缺口。
优选的,左右两侧所述半圆形管体上的螺纹反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半圆形壳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防滑橡胶层。
优选的,所述内螺纹套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横向条状防滑纹路。
有益效果:
与先用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使用方便,该固定装置不仅能够实现电缆两端的牢固固定,还方便安装、拆卸,便于地下电缆后期的检修、更换,适宜进一步推广使用。使用时,先分别于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上套装内螺纹套,接着对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进行连接,连接好后将半圆形壳体与半圆形管体盖于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的接口处,然后拧入手拧螺栓对两组半圆形壳体进行固定,接着将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上的内螺纹套分别旋入到两侧半圆形管体的外螺纹上,内螺纹套旋紧过程中使半圆形管体的末端口部对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进行夹紧,半圆形管体末端口部内壁上的咬齿嵌入到电缆最外侧的塑料包裹层中,进而起到了固定作用,减小了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受拉后接头处脱落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中半圆形壳体的俯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中半圆形壳体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如下:1、半圆形壳体,2、铰链,3、手拧螺栓,4、半圆形管体,5、咬齿,6、内螺纹套,7、套管,8、第一电缆,9、第二电缆,101、连接块,401、外螺纹,402、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2、3,参看图1:一种地下电缆连接用电缆端头固定装置,包括两组半圆形壳体1,两组半圆形壳体1的前端通过铰链2相铰接,两组半圆形壳体1的后端均设置有连接块101,两组连接块101通过手拧螺栓3固定连接,半圆形壳体1的前后侧壁上均设置有半圆形管体4,半圆形管体4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401,半圆形管体4上均设置有缺口402,半圆形管体4末端的内壁上设置有咬齿5,同侧两组半圆形管体4的外侧螺纹连接有内螺纹套6。
具体的,内螺纹套6侧壁上均连接有套管7,套管7的设置能够使第一电缆8与第二电缆9在发生弯曲时,连接处保持直线状态,减小了第一电缆8与第二电缆9接口处开裂、脱落的风险;半圆形管体4上至少设置有两组缺口402,缺口的设置利于半圆形管体4受挤压后发生向内弯曲的形变,使半圆形管体4能够对电缆外壁进行更好的夹紧;左右两侧半圆形管体4上的螺纹反向设置,该种设置利于两组内螺纹套6的同时拧紧;半圆形壳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防滑橡胶层,该种设置便于用户手握两组半圆形壳体1处将两侧内螺纹套6旋出;内螺纹套6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横向条状防滑纹路,该种设置利于用户对内螺纹套6的手动旋转。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分别于第一电缆8和第二电缆9上套装内螺纹套6,接着对第一电缆8和第二电缆9进行连接,连接好后将半圆形壳体1与半圆形管体4盖于第一电缆8和第二电缆9的接口处(如图1),然后拧入手拧螺栓3对两组半圆形壳体1进行固定,接着将第一电缆8和第二电缆9上的内螺纹套6分别旋入到两侧半圆形管体4的外螺纹401上,内螺纹套6旋紧过程中使半圆形管体4的末端口部对第一电缆8和第二电缆9进行夹紧(两组半圆形管体4构成管体结构的结构类似弹簧夹头),半圆形管体4末端口部内壁上的咬齿5嵌入到电缆最外侧的塑料包裹层中,进而起到了固定作用,减小了第一电缆8和第二电缆9受拉后接头处脱落的风险。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6426.1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217684U
授权时间:20190806
主分类号:H02G 15/08
专利分类号:H02G15/08
范畴分类:37D;
申请人:浙江瑞艺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浙江瑞艺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23000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南明山街道南明路782号
发明人:徐艺;倪荣斌;叶浩统;梁培
第一发明人:徐艺
当前权利人:浙江瑞艺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周发军
代理机构:34120
代理机构编号:合肥顺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