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同轴连接器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应用在电连接器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射频同轴连接器,成本较高,性能不佳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和中间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外导体、第一内导体、接触套和第一绝缘子;中间连接组件包括中间外导体、中间内导体、抵接面和中间绝缘子;接触套包括用于与第一外导体卡接配合的卡接部和用于与抵接面抵接的抵接部,抵接部由多瓣抵接支脚组成,卡接部上开设有工艺缝;具有的技术效果是接触套上开设工艺缝,接触套采用冲压的方式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接触套经卷曲后会产生向外的张力,使得接触套与第一外导体和中间外导体连接的更加稳定。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组件(1)和中间连接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1)包括第一外导体(3)、第一内导体(4)和与所述第一外导体(3)内壁贴合的接触套(5),所述第一外导体(3)和第一内导体(4)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子(6);所述中间连接组件(2)包括中间外导体(7)、中间内导体(8)以及所述中间外导体(7)上设置的与所述接触套(5)抵接的抵接面(9),所述中间外导体(7)和中间内导体(8)之间设有中间绝缘子(10);所述接触套(5)包括用于与第一外导体(3)卡接配合的卡接部(11)和用于与抵接面(9)抵接的抵接部(12),所述抵接部(12)由多瓣抵接支脚(13)组成,所述卡接部(11)上开设有工艺缝(14),所述抵接支脚(13)朝向远离接触套(5)轴心的方向倾斜设置。

设计方案

1.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组件(1)和中间连接组件(2);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1)包括第一外导体(3)、第一内导体(4)和与所述第一外导体(3)内壁贴合的接触套(5),所述第一外导体(3)和第一内导体(4)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子(6);

所述中间连接组件(2)包括中间外导体(7)、中间内导体(8)以及所述中间外导体(7)上设置的与所述接触套(5)抵接的抵接面(9),所述中间外导体(7)和中间内导体(8)之间设有中间绝缘子(10);

所述接触套(5)包括用于与第一外导体(3)卡接配合的卡接部(11)和用于与抵接面(9)抵接的抵接部(12),所述抵接部(12)由多瓣抵接支脚(13)组成,所述卡接部(11)上开设有工艺缝(14),所述抵接支脚(13)朝向远离接触套(5)轴心的方向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外导体(7)靠近抵接面(9)的一端设有内导向锥面(15),所述内导向锥面(15)与抵接面(9)圆弧过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支脚(13)靠近抵接面(9)的一端设有抵接弧面(16),所述抵接弧面(16)与抵接面(9)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套(5)的轴截面中抵接支脚(13)与卡接部(11)的夹角为α,160°≤α≤17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导体(4)靠近中间内导体(8)的一端设有多个夹紧支脚(17),多个所述夹紧支脚(17)绕第一内导体(4)的圆周方向分布,所述中间内导体(8)插设在多个夹紧支脚(17)之间,所述夹紧支脚(17)与中间内导体(8)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支脚(17)靠近中间内导体(8)的一端设有触点部(18),所述触点部(18)与中间内导体(8)的圆周面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外导体(7)上套设有锁紧螺套(19),所述中间外导体(7)上设有限制锁紧螺套(19)滑移位置的限位卡簧(20),所述第一外导体(3)上设有与锁紧螺套(19)螺纹配合的锁紧外螺纹(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内导体(8)靠近第一内导体(4)的一端设有外导向锥面(2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外导体(7)内壁设有用于限制中间绝缘子(10)位置的中间限位面(23),所述中间内导体(8)上设有中间止推面(24);

所述中间绝缘子(10)采用橡胶制成,所述中间外导体(7)内壁设有中间定位环(25),所述中间绝缘子(10)上开设有与所述中间定位环(25)配合的中间定位槽(2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导体(3)内壁设有用于限制第一绝缘子(6)位置的第一限位环(27),所述第一内导体(4)上设有第一止推面(28);

所述第一绝缘子(6)采用橡胶制成,所述第一外导体(3)内壁设有第一定位环(29),所述第一绝缘子(6)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环(29)配合的第一定位槽(30)。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射频同轴连接器是连接在电缆或安装在仪器上的一种元件,作为传输线电连接或分离的元件。

参考图9,现有技术中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组件1和中间连接组件2,所述第一连接组件1包括第一外导体3和第一内导体4,第一外导体3和第一内导体4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子6;所述中间连接组件2包括中间外导体7和中间内导体8,中间内导体8和中间外导体7中间设有中间绝缘子10;中间外导体7插设在第一外导体3中,中间内导体8插设在第一内导体4中。

其中,第一外导体和中间外导体的配合以及第一内导体和中间内导体的配合需要的精度要求较高,现有技术中的射频同轴连接器虽然可以用于进行电连接,但是如果需要达到较高的性能,对零件的精度要求较高,机械加工成本会增大很多;目前亟待提供一种高性能而且成本合理的射频同轴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其优点是:接触套上开设工艺缝,使得接触套可以采用冲压的方式生产,从降低了接触套的生产成本,而且采用冲压生产的接触套经卷曲后会产生自然向外的张力,使得接触套能够始终与第一外导体和中间外导体抵接,从而使得接触套与第一外导体和中间外导体连接的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和中间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外导体、第一内导体和与所述第一外导体内壁贴合的接触套,所述第一外导体和第一内导体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子;

所述中间连接组件包括中间外导体、中间内导体以及所述中间外导体上设置的与所述接触套抵接的抵接面,所述中间外导体和中间内导体之间设有中间绝缘子;

所述接触套包括用于与第一外导体卡接配合的卡接部和用于与抵接面抵接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由多瓣抵接支脚组成,所述卡接部上开设有工艺缝,所述抵接支脚朝向远离接触套轴心的方向倾斜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中间绝缘子用于将中间外导体和中间内导体分离开来,从而使得中间外导体和中间内导体互不干扰,从而使得信号传输更加稳定;第一绝缘子用于将第一外导体和第一内导体分离开来,从而使得第一外导体和第一内导体互不干扰,进一步提高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触套上开设工艺缝,使得接触套可以采用冲压的方式生产,从降低了接触套的生产成本,而且采用冲压生产的接触套经卷曲后会产生自然向外的张力,使得接触套能够始终与第一外导体和中间外导体抵接,从而使得接触套与第一外导体和中间外导体连接的更加稳定;抵接部由多瓣抵接支脚组成,使得抵接支脚与抵接面抵接时互不影响,从而较好的保证了抵接部与抵接面接触的面积,进而较好的提高了传输信号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外导体靠近抵接面的一端设有内导向锥面,所述内导向锥面与抵接面圆弧过渡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内导向锥面用于引导抵接部插入到中间外导体中,使得安装更加方便,从而更好的提高了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接支脚靠近抵接面的一端设有抵接弧面,所述抵接弧面与抵接面抵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抵接弧面与抵接面抵接时是线接触,使得接触套插入到抵接面中时摩擦力更小,从而减少了材料的磨损,而且安装时更加顺畅,不易产生信号的拨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触套的轴截面中抵接支脚与卡接部的夹角为α,160°≤α≤17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抵接支脚与卡接部的夹角α为160°至170°;当α小于160°时,抵接支脚的张力过大,使得接触套不易插入到中间外导体中;当α大于170°时,抵接支脚的张力过小,使得接触套与中间外导体的连接不过稳定;此处优选α为165°,使得接触套能够较好的插入到中间外导体中,而且能够较好保证了抵接支脚与中间外导体的稳定接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内导体靠近中间内导体的一端设有多个夹紧支脚,多个所述夹紧支脚绕第一内导体的圆周方向分布,所述中间内导体插设在多个夹紧支脚之间,所述夹紧支脚与中间内导体抵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夹紧支脚具有向轴线靠拢的趋势,从而使得夹紧支脚能够更加牢固的夹紧第一内导体,从而使得第一内导体与中间内导体连接的更加稳定,进而较好的提高了电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紧支脚靠近中间内导体的一端设有触点部,所述触点部与中间内导体的圆周面抵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触点部与中间内导体接触时为线接触,从而较好的保证了接触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中间内导体和第一内导体电连接的稳定性;而且在中间内导体插入到第一内导体中时摩擦力更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外导体上套设有锁紧螺套,所述中间外导体上设有限制锁紧螺套滑移位置的限位卡簧,所述第一外导体上设有与锁紧螺套螺纹配合的锁紧外螺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卡簧用于限制锁紧螺套的位置,避免锁紧螺套滑落,也用于在螺纹配合时起到抵紧作用;螺纹配合具有较好的自锁性能,锁紧螺套与锁紧外螺纹螺纹配合进一步的提高了中间外导体与第一外导体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从而较好的提高了中间外导体与第一外导体电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内导体靠近第一内导体的一端设有外导向锥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外导向锥面用于引导中间内导体插入到第一内导体中,使得安装更加方便,从而较好的提高了安装的精度和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外导体内壁设有用于限制中间绝缘子位置的中间限位面,所述中间内导体上设有中间止推面;所述中间绝缘子采用橡胶制成,所述中间外导体内壁设有中间定位环,所述中间绝缘子上开设有与所述中间定位环配合的中间定位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中间限位面和中间止推面较好的将中间绝缘子夹紧在其中,从而使得中间绝缘子固定的更加稳定;中间定位环与中间定位槽的配合,进一步的提高了中间绝缘子的连接牢固程度,从而使得中间外导体、中间内导体和中间绝缘子连接的更加稳定,进一步的避免中间外导体与中间内导体之间的信号干扰,从而较好的保证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外导体内壁设有用于限制第一绝缘子位置的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一内导体上设有第一止推面;

所述第一绝缘子采用橡胶制成,所述第一外导体内壁设有第一定位环,所述第一绝缘子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环配合的第一定位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面和第一止推面较好的将第一绝缘子夹紧在其中,从而使得第一绝缘子固定的更加稳定;第一定位环与第一定位槽的配合,进一步的提高了第一绝缘子的连接牢固程度,从而使得第一外导体、第一内导体和第一绝缘子连接的更加稳定,进一步的避免第一外导体与第一内导体之间的信号干扰,从而较好的保证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接触套上开设工艺缝,使得接触套可以采用冲压的方式生产,从降低了接触套的生产成本,而且采用冲压生产的接触套经卷曲后会产生自然向外的张力,使得接触套能够始终与第一外导体和中间外导体抵接,从而使得接触套与第一外导体和中间外导体连接的更加稳定;

2.抵接部由多瓣抵接支脚组成,使得抵接支脚与抵接面抵接时互不影响,从而较好的保证了抵接部与抵接面接触的面积,进而较好的提高了传输信号的稳定性;

3.抵接支脚与卡接部的夹角为α,优选α为165°,使得抵接支脚具有较好的张力,使得接触套能够较好的插入到中间外导体中,而且能够较好保证了抵接支脚与中间外导体的稳定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组件和中间连接组件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锁紧螺套与第一外导体和中间外导体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施例的中间绝缘子与中间外导体和中间内导体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的第一绝缘子与第一外导体和第一内导体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实施例的接触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连接组件;2、中间连接组件;3、第一外导体;4、第一内导体;5、接触套;6、第一绝缘子;7、中间外导体;8、中间内导体;9、抵接面;10、中间绝缘子;11、卡接部;12、抵接部;13、抵接支脚;14、工艺缝;15、内导向锥面;16、抵接弧面;17、夹紧支脚;18、触点部;19、锁紧螺套;20、限位卡簧;21、锁紧外螺纹;22、外导向锥面;23、中间限位面;24、中间止推面;25、中间定位环;26、中间定位槽;27、第一限位环;28、第一止推面;29、第一定位环;30、第一定位槽;31、第二定位环;32、第二定位槽;33、定位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考图1和图2,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组件1和中间连接组件2;第一连接组件1包括第一外导体3、第一内导体4和接触套5,第一外导体3和第一内导体4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子6,第一外导体3、第一内导体4和第一绝缘子6均为回转体,第一绝缘子6套设在第一内导体4上;中间连接组件2包括中间外导体7、中间内导体8和抵接面9,中间外导体7和中间内导体8之间设有中间绝缘子10,中间内导体8、中间外导体7和中间绝缘子10均为回转体,中间绝缘子10套设在中间内导体8上。

参考图3,中间外导体7上套设有锁紧螺套19,中间外导体7上卡接有限位卡簧20,锁紧螺套19远离第一外导体3的一端设有限位凸环,限位凸环的内径小于限位卡簧20的外径;第一外导体3的外圆周面上设有与锁紧螺套19螺纹配合的锁紧外螺纹21,将锁紧螺套19与锁紧外螺纹21旋紧后,限位凸环与限位卡簧20抵接,从而使得锁紧螺套19能够更加牢固的将第一外导体3和中间外导体7锁紧在一起,进而使得第一外导体3和中间外导体7连接的更加牢固。

参考图4和图5,中间绝缘子10采用绝缘橡胶制成,中间绝缘子10的外圆周面与中间外导体7的内圆周面贴合;中间外导体7的内圆周面远离第一外导体3的一端设有中间限位面23,中间绝缘子10远离第一外导体3的端面与中间限位面23抵接;中间内导体8上设有中间止推面24,中间绝缘子10靠近第一外导体3的端面与中间止推面24抵接;中间外导体7的内圆周面固定有中间定位环25,中间定位环25的截面呈三角形,中间定位环25朝向第一外导体3的一侧为圆锥面,中间定位环25背离第一外导体3的一侧为竖直面,中间绝缘子10的外圆周面上开设有与中间定位环25配合的中间定位槽26。

参考图4和图5,安装中间绝缘子10时,首先将中间绝缘子10从中间外导体7靠近第一外导体3的一端塞入,使得中间外导体7上的中间定位环25卡嵌入中间定位槽26中,中间定位环25上的圆锥面在塞入中间绝缘子10时可以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中间定位环25上的竖直面、中间限位面23和中间止推面24可以较好的限制中间绝缘子10的位置,从而使中间绝缘子10固定的更加牢固。

参考图4和图6,第一绝缘子6采用绝缘橡胶制成,第一绝缘子6的外圆周面与第一外导体3的内圆周面抵接,第一外导体3的内圆周面上固定连接有用于限制第一绝缘子6的第一限位环27,第一绝缘子6靠近中间外导体7的端面与第一限位环27的端面抵接;第一外导体3的内圆周面上固定有第一定位环29,第一绝缘子6的外圆周面上开设有与第一定位环29配合的第一定位槽30;第一绝缘子6的内圆周面与第一内导体4的外圆周面贴合,第一内导体4靠近中间外导体7的方向设有第一止推面28,第一绝缘子6靠近中间外导体7的端面与第一止推面28抵接。

参考图4和图6,第一内导体4上固定有第二定位环31,第一绝缘子6的内圆周面上开设有第二定位槽32;在安装第一绝缘子6时,首先将第一绝缘子6套设到第一内导体4上,使第二定位环31卡嵌到第二定位槽32中,然后再将带有第一绝缘子6的第一内导体4插入到第一外导体3的内孔中,使第一定位环29卡嵌到第一定位槽30中,并且第一绝缘子6与第一限位环27抵接,从而使得第一绝缘子6与第一内导体4以及第一外导体3连接的更加牢固。

参考图7和图8,第一外导体3中设有接触套5,接触套5包括卡接部11和抵接部12,卡接部11上开设有工艺缝14,抵接部12由多瓣抵接支脚13组成,抵接支脚13朝向中间外导体7的一端设有抵接弧面16;接触套5的轴截面中,抵接支脚13与卡接部11的夹角α优选为165°。

参考图7和图8,接触套5的生产工艺:

步骤1:选料,选取厚度为0.5mm的锡青铜板料;

步骤2:然后冲切下废料,得到抵接支脚13,从而得到工序件一;

步骤3:将工序件一进行折弯,使得抵接支脚13与板材之间的夹角为165°,从而得到了卡接部11,得到工序件二;

步骤4:冲切,将工序件二按照需要的长度切断,得到工序件三;

步骤5:卷曲,将工序件三卷曲,使其首尾相连并且首尾相连后的间隙小于0.1毫米;

最终得到接触套5,采用冲压的方式生产接触套5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参考图4和图7,卡接部11与第一外导体3的内圆周面卡接配合,第一外导体3中设有定位面33,将成品接触套5塞入到第一外导体3的内孔中,使卡接部11的端面与定位面33抵接,较好的限制了接触套5的位置;由于接触套5采用板材卷曲而成,接触套5有向外展开的趋势,从而使得接触套5与第一外导体3的内孔侧壁贴合的更紧。

参考图4和图7,中间外导体7上设有与抵接支脚13(参考图8)抵接的抵接面9,抵接支脚13朝向远离接触套5的轴线方向倾斜设置,从而使得抵接支脚13能够更加稳定的与抵接面9抵接,使得电连接的更加稳定;中间外导体7靠近抵接面9的一端设有内导向锥面15,内导向锥面15与抵接面9通过圆弧过渡连接,在将第一连接组件1与中间连接组件2连接在一起时,接触套5插入到中间外导体7中时,抵接支脚13首先与内导向锥面15抵接,在内导向锥面15的引导下抵接支脚13能够更好的进入到中间外导体7中,从而使得抵接支脚13更好的与抵接面9抵接。

参考图4和图7,第一内导体4朝向中间内导体8的一端延伸有多个夹紧支脚17,夹紧支脚17绕第一内导体4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六个,夹紧支脚17靠近中间内导体8一端朝向第一内导体4的轴线方向延伸有触点部18,中间内导体8朝向第一内导体4的一端设有外导向锥面22,使得中间内导体8更易插入到夹紧支脚17中;中间内导体8插设进夹紧支脚17中后,触点部18与中间内导体8抵接,使得第一内导体4与中间内导体8连接的更加紧密,从而使得电连接更加稳定,从而使得信号传输时更加稳定。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设计图

射频同轴连接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0598.0

申请日:2019-03-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357963U

授权时间:20190906

主分类号:H01R 13/40

专利分类号:H01R13/40;H01R13/02;H01R13/502;H01R24/40

范畴分类:38E;

申请人:江苏吴通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江苏吴通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经济开发区漕湖街道太东路2596号

发明人:王兵;张海亮;王世昌;顾燚强

第一发明人:王兵

当前权利人:江苏吴通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俞光明

代理机构:11508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射频同轴连接器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