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循环工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工况,整车,工质,台架,补气,水蒸气,离心泵。
循环工况论文文献综述
叶毅铭,张大禹,卫龙龙,魏洪贵[1](2019)在《纯电动汽车城市循环工况构建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提出了一种准确有效的方法来构建电动汽车城市行驶工况,以西安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西安市电动汽车城市循环工况。该方法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制定测试路线,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构建工况。首先根据西安市道路的整体拓扑结构和交通流量调查结果,制定出测试路线,采集测试车辆在测试路线上的行驶数据。针对传统片段划分、降维及聚类处理数据方法中过程复杂且聚类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用速度-加速度网格直接对原始数据划分,并针对传统马尔科夫方法构建工况其分类条件单一及小概率事件丢失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蒙特卡洛模拟进行优化的方法。最终完成西安市乘用车行驶工况的构建,与其它方法构建的工况相比,使用本文方法建立的工况精度较高。(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23期)
何绍清,孙一焱,贾国瑞,雷南林,宋冰[2](2019)在《基于标准循环工况的某燃料电池整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采集某燃料电池汽车在NEDC、WLTC和CLTC叁种标准循环工况下的运行数据,对比分析叁种工况下燃料电池整车电堆功率和温度、系统效率等表现。结果表明,燃料电池系统效率变化范围大小排序为:WLTC>NEDC>CLTC,在CLTC工况中的电堆系统效率最高,电堆的平均功率和温度相对较低并且集中,氢耗最低,可达0.93kg/100km。分析此车在NEDC工况的结果表明,当加速踏板开度大于25%后,电堆输出功率与加速踏板成正比关系。(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期刊2019-10-22)
王树青,程传辉,周舟,徐政,王绍明[3](2019)在《基于WLTC测试循环的颗粒数量排放特性及其与发动机工况的关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WLTC测试循环整车的颗粒物数量排放分析结果表明低速段排放占比高,尤其在前50 s的起动阶段,瞬态排放达到WLTC循环的最大峰值;在50~1 800 s阶段,颗粒物数量排放随工况变化趋于稳定。基于颗粒物数量排放分布特性,提出了基于台架开环实时控制系统的WLTC循环前50 s瞬态工况模拟以及基于聚类分析得到11个工况点对WLTC 50~1 800 s台架稳态模拟的测试方法。结果表明:台架模拟前50 s试验工况及控制参数与整车一致性较好,颗粒物数量排放与整车结果偏差为4. 2%,基于聚类分析50~1 800 s得到11个工况点的颗粒物数量排放结果相对整车试验偏差为8. 7%。与整车实测结果一致,满足工程开发评估要求。(本文来源于《上海汽车》期刊2019年10期)
杨兴林,李自强,赵海波,沈九兵[4](2019)在《基于适定工质的准二级压缩循环在高温工况下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经济器补气的准二级压缩循环为研究对象,在40~65℃循环温升下选取R1233zd(E)、R245fa为代表性高温热泵工质,建立循环分析模型,调用软件Refprop查询工质物性进行理论仿真,在与单级压缩循环对比中分析了中间补气压力、一级压缩容积比、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对循环制热量、压缩机功率、COP的影响。结果表明:蒸发温度45℃、冷凝温度110℃的高温工况下,准二级压缩循环的制热性能优于单级压缩循环;最优相对补气压力系数1.1~1.3处,R1233zd(E)、R245fa的COP分别提高8.7%和11.1%;COP随一级压缩容积比增大而减小,工质COP减小率分别为2.7%和2.2%;COP随蒸发温度升高而增大,工质COP增加率分别为10.1%和10.7%;COP随冷凝温度升高而减小,工质COP减小率分别为9.7%和10.8%。(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2019年09期)
李伟通,于雷,郝建立,李明芮,胡高杰[5](2019)在《自然循环工况下离心泵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停转后泵的阻力特性对自然循环流量影响明显。为研究低流量自然循环工况下离心泵的阻力特性,设计了实验台架,对离心泵的正向压降、反向压降和损失系数进行了测量,实验雷诺数为2.0×10~4~1.5×10~5。实验表明:相同雷诺数下,反向压降明显高于正向压降;雷诺数大于8×10~4时,损失系数基本保持不变,而低雷诺数下损失系数随雷诺数的降低有增大的趋势;基于实验得到了损失系数的经验关系式。采用CFD方法对离心泵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模拟,计算表明:CFD方法能较好地预测损失系数,RNG k-ε模型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不超过10%;离心泵的压力损失主要集中在叶轮、导叶等结构的交界区域;正向与反向流动的流场分布存在显着区别;低雷诺数下局部流动更加不稳定。(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徐星仁,石子杏,黄晓毅[6](2019)在《R语言在拖拉机典型循环工况提取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拖拉机运行过程的发动机工况,通过无线传输的整车数据采集终端,实现拖拉机工作数据的长时间在线监测,采集了大量工况数据。应用开源软件R语言,快速实现数据分析和挖掘,确定拖拉机工作过程中的发动机工况分布,明确动力总成匹配和发动机性能开发的优化方向;提取了发动机特征循环工况,为拖拉机运行过程的油耗和排放预测、发动机性能开发和动力总成匹配方案对比、发动机可靠性工况的设定提供了数据依据。(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16期)
任连伟,徐健,孔纲强,刘汉龙[7](2019)在《冬季工况多次温度循环下微型钢管桩群桩热力响应特性现场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能量桩技术具有支撑上部结构和浅层地热能换热器双重作用;作为一种节能减排新技术,近年来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依托微型钢管桩加固既有基础托换工程,开展冬季工况多次温度循环下微型钢管桩群桩的热力响应现场试验;实测不同间歇时长情况下桩身温度与应力等变化规律,探讨不同运行模式下的桩基换热性能系数(C_(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试验结果表明:文中试验条件下,桩身附加温度应力随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大,且随间歇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桩基C_(OP)随循环次数增加而减小,且随间歇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附加拉应力未超过设计控制范围、不会导致桩体破坏。(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赵广宣,李敏,何艳则,钟田财,凤城[8](2019)在《WLTC与NEDC循环工况对汽车油耗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轻型汽车的油耗和排放法规工况即将由NEDC切换为WLTC。本文对比了两种工况的差异,并基于某车型在AVL_CRUISE中搭建虚拟仿真模型,对比了两种工况的油耗结果差异,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种降油耗方案对两种工况下油耗影响的对比。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加载相同质量及道路载荷时,WLTC工况油耗稍高于NEDC工况。(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仿真技术应用大会暨创新设计北京峰会论文集》期刊2019-07-18)
曲德鑫,于忠贵,王剑锋,曹亮,刘玉明[9](2019)在《世界主要整车道路试验工况循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乘用车在正式上市销售前均需要做整车油耗、排放认证,根据试验结果确定其排放及油耗水平是否符合当地法规政策要求。为最大限度的模拟实际驾驶工况,同时为确定统一的试验标准,各国家或地区均会制定统一的整车道路试验工况循环,用于整车排放、油耗试验。文章主要研究世界上主要乘用车市场所在地的整车试验工况特点,并加以分析。(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贾乐,平力,蔡振琦,焦乾峰[10](2019)在《柴油机不同主机工况下水蒸气朗肯循环和有机工质朗肯循环性能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充分利用柴油机的余热能量,根据余热分布特性设计了水蒸气朗肯循环系统和有机工质朗肯循环系统,用来回收柴油机排气能量、进气中空气冷却能量以及冷却系统的能量,并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这两种循环系统进行流程模拟,比较水蒸气朗肯循环系统和有机工质朗肯循环系统在不同的柴油机主机工况下,这叁种指标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这两种循环系统的净输出功率、热效率、热回收效率都随着柴油机主机工况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的柴油机主机工况下,有机工质朗肯循环系统的净输出功率、热回收效率大于水蒸气朗肯循环系统,而有机工质朗肯循环系统热效率小于水蒸气朗肯循环系统。(本文来源于《能源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循环工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采集某燃料电池汽车在NEDC、WLTC和CLTC叁种标准循环工况下的运行数据,对比分析叁种工况下燃料电池整车电堆功率和温度、系统效率等表现。结果表明,燃料电池系统效率变化范围大小排序为:WLTC>NEDC>CLTC,在CLTC工况中的电堆系统效率最高,电堆的平均功率和温度相对较低并且集中,氢耗最低,可达0.93kg/100km。分析此车在NEDC工况的结果表明,当加速踏板开度大于25%后,电堆输出功率与加速踏板成正比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循环工况论文参考文献
[1].叶毅铭,张大禹,卫龙龙,魏洪贵.纯电动汽车城市循环工况构建方法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19
[2].何绍清,孙一焱,贾国瑞,雷南林,宋冰.基于标准循环工况的某燃料电池整车性能研究[C].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2019
[3].王树青,程传辉,周舟,徐政,王绍明.基于WLTC测试循环的颗粒数量排放特性及其与发动机工况的关联性研究[J].上海汽车.2019
[4].杨兴林,李自强,赵海波,沈九兵.基于适定工质的准二级压缩循环在高温工况下的特性研究[J].流体机械.2019
[5].李伟通,于雷,郝建立,李明芮,胡高杰.自然循环工况下离心泵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9
[6].徐星仁,石子杏,黄晓毅.R语言在拖拉机典型循环工况提取中的应用[J].内燃机与配件.2019
[7].任连伟,徐健,孔纲强,刘汉龙.冬季工况多次温度循环下微型钢管桩群桩热力响应特性现场试验[J].岩土工程学报.2019
[8].赵广宣,李敏,何艳则,钟田财,凤城.WLTC与NEDC循环工况对汽车油耗影响的研究[C].2019中国仿真技术应用大会暨创新设计北京峰会论文集.2019
[9].曲德鑫,于忠贵,王剑锋,曹亮,刘玉明.世界主要整车道路试验工况循环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19
[10].贾乐,平力,蔡振琦,焦乾峰.柴油机不同主机工况下水蒸气朗肯循环和有机工质朗肯循环性能对比[J].能源工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