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控释尿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尿素,冬小麦,包膜,玉米,氮素,养分,产量。
控释尿素论文文献综述
郭松,喻华,曾祥忠,江云,熊忠伟[1](2019)在《包膜控释尿素对玉米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作为我国叁大粮食作物之一,其氮肥的合理施用关乎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发展。为明确合理施用控释尿素对川中丘陵区春玉米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以当地主推品种成单30为试验材料,设置无氮肥(CK)、N 300 kg/hm~2普通尿素(U300)、N 225 kg/hm~2树脂包膜控释尿素(CU225)和N 300 kg/hm~2树脂包膜控释尿素(CU300)共4个处理。测定吐丝期和成熟期植株各器官的干物质和氮含量,并在花后0、10、20、30 d动态检测叶片的SPAD值和光合速率。结果表明:成熟期玉米各器官中干物质和氮素分配规律一致,均为籽粒>茎>叶>穗轴>苞叶,而且籽粒中氮素占比高于干物质占比,茎、穗轴和苞叶中氮素占比低于干物质占比。与U300处理相比,干物质积累在CU300处理下增加4.2%,CU225处理下降低1.8%,而氮素积累在CU300处理下提高20.1%,CU225处理下降低0.2%,但统计分析差异均不显着。CU225处理与U300处理玉米花后氮素吸收比例在46.7%~49.3%之间,而叶片光合速率和SPAD值的变化没有显着差异。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川中丘陵区春玉米通过树脂包膜控释尿素替代普通尿素,其氮肥施用量减少25%仍可保障玉米花后正常的干物质生产和氮素需求,保证玉米产量稳定。(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7期)
赵蔚,袁静超,梁尧,张洪喜,刘松涛[2](2019)在《玉米施包膜控释尿素的肥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拟通过尿素与包膜肥料的配施比例,研究最佳包膜尿素施用效果。试验在吉林中部黑土区公主岭市刘房子乡试验田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施氮量213. 5kg/hm2,玉米籽粒产量9403kg/hm2,包膜控释尿素施氮量149. 1kg/hm2,玉米籽粒产量9642kg/hm2,比常规区增产2. 5%,节氮40%。包膜控释尿素减少氮素由于挥发和淋溶损失而带来的环境污染,一次性底肥施入省时省工,明显提高玉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9年17期)
李亮,陈宗金,蔚大青,鲍晓彤,王瑞东[3](2019)在《控释尿素追施量对冬小麦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控释尿素追施量对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以期为控释尿素在小麦生产中的合理施用量提供技术支撑。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CK(追施普通尿素,施氮量180 kg/hm~2)、T1(不追肥)、T2、T3、T4、T5(追施控释尿素,施氮量分别为45、90、135、180 kg/hm~2)。结果表明:与返青期追施普通尿素相比较,追施控释尿素可以减少小麦拔节期无效分蘖,提高成熟期的成穗率,其中T4和T5处理成熟期总茎数分别提高20.04%和10.30%。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控释尿素施用量的增加,成熟期干物质在穗部的分配比例、产量和效益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控释尿素施用量的增加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T4处理获得最高的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氮肥偏生产力显着高于追施普通尿素处理。综上所述,返青期追施控释尿素,施氮量135 kg/hm~2是本试验条件下小麦高产、高效的最优处理。(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董庆玲,娄焕昌,张慧,赵若林,郑宾[4](2019)在《普通和控释尿素配合深施提高冬小麦花期旗叶光合性能与氮素利用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在不同尿素类型与施用深度下,冬小麦开花后旗叶光合性能和光系统Ⅱ(PSⅡ)性能及氮素利用的差异,以期为协同提高氮素利用效率与籽粒产量,简化小麦生产过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5—2016年与2016—2017年冬小麦生长季进行试验,以‘济麦22’为供试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尿素类型处理(T)为主区,施用深度处理(D)为裂区。尿素类型包括普通尿素处理(T1,基追比为4∶6)与普通和控释尿素配施处理(T2,普通尿素、硫包膜尿素、树脂包膜尿素以4∶3∶3混合一次性基施),施用深度为地下5 cm (D1)与10 cm (D2)。测定了开花后旗叶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JIP),及不同生育时期地上植株氮素积累量。【结果】2年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普通尿素处理,普通和控释尿素配施处理可显着提高冬小麦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对穗粒数影响不显着;施用深度对2016—2017年千粒重影响显着,对2年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影响不显着;普通和控释尿素配合深施处理(T2D2)产量显着高于其它处理。尿素类型和施用深度对气体交换参数影响显着,普通和控释尿素配合深施处理可显着提高花后旗叶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显着降低胞间CO2浓度(Ci),相对延长了高光合持续期。普通和控释尿素配合处理较普通尿素处理显着提高了旗叶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对光能的吸收(φPo)、转化(φEo)以及电子在电子传递链中转移的效率(ψo);显着改善了电子传递链供体侧(Wk)和受体侧(Vj)性能,有效提高了产量形成期光合性能的稳定性。同一尿素类型下,深施处理对光系统Ⅱ(PSⅡ)性能的改善大于浅施处理。相较于普通尿素处理,普通和控释尿素配施处理可显着提高冬小麦生育中后期植株氮素积累量;相较于浅施处理,深施处理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氮素积累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除对2016—2017年氮素生理利用率(NPE)影响不显着外,普通和控释尿素配合深施处理显着提高了2年冬小麦氮肥农学利用效率(NAE)、氮肥偏肥生产力(PEPN)、成熟期氮肥表观回收率(NRE)和2015—2016年氮素利用效率。【结论】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配合深施可显着提高冬小麦花期旗叶光合性能,促进氮素利用,增加产量,有利于冬小麦产量与氮肥利用之间的协同提高,省时增效效果明显,是本试验中最佳组合模式。(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周洪印[5](2019)在《控释尿素配合秸秆还田及磷钾肥对小麦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秸秆还田和控释肥是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秸秆还田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有效方法,然而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包膜控释尿素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还鲜有报导。同时,普通氮、磷、钾肥和控释肥配合施用已被建议用来提高粮食产量,然而在秸秆还田且施用控释尿素条件下氮、磷和钾在玉米(Zea Mays L.)—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轮作体系上的交互作用研究也未见报导。研究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及秸秆还田配施对作物产量、养分利用率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控释掺混肥和秸秆还田的推广有重要意义。通过五年(2013-2018)的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以普通尿素为对照,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控释尿素与秸秆还田配施对作物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利用率进行了研究。通过八年(2009-2016)的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以普通尿素为对照,通过“3414”试验对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体系下的养分利用效率、作物产量和净收益进行了评价,同时研究了控释掺混肥条件下作物产量与氮、磷、钾肥的交互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控释掺混尿素秸秆还田处理玉米和小麦5年的平均产量均最高,分别比仅施用普通尿素秸秆不还田处理高20.2%和18.2%。与仅施用普通尿素处理相比,控释掺混尿素加秸秆还田处理较普通尿素非秸秆还田处理能提高土壤电导率、全氮、酸解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27.8%、18.8%、14.8%和10.3%;但显着降低了土壤总磷和土壤碳氮比,较普通尿素非秸秆还田处理分别降低了8.9%和4.25。仅施用普通尿素处理的铵态氮含量占总水解态氮的27.9%,控释掺混尿素加秸秆还田处理的铵态氮含量占总水解态氮的32.4%,比普通尿素处理提高16.1%。同时,与仅施用普通尿素处理相比,施用普通尿素加秸秆还田处理和控释掺混尿素加秸秆还田处理提高了土壤p H值,由7.14分别提高到7.40和7.38。控释掺混尿素加秸秆还田处理较普通尿素处理显着降低土壤容重,降低了3.9%,同时土壤总孔隙度提高了3.4%。控释掺混尿素加秸秆还田处理能显着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和大团聚体含量(>0.25 mm)。控释掺混尿素加秸秆还田处理在玉米和小麦上的氮肥利用率显着高于仅施用普通尿素处理,分别增加82.4%和59.3%。说明控释掺混尿素与秸秆还田配合施用能够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肥力状况。2.秸秆还田条件下,当控释掺混尿素处理和普通尿素处理等量施肥时,控释尿素处理玉米产量较普通尿素处理增加10.9%。当控释掺混尿素处理的施氮量为普通尿素常量处理的一半时,玉米产量没有下降,而与后者相比,前者的净收益增加了14.8%。以控释掺混尿素为氮源的八年玉米产量波动低于仅以普通尿素为氮源的玉米产量波动,说明控释掺混尿素的使用可以减少投入成本和价格波动造成的收益损失。玉米养分吸收量表现为:氮>钾>磷。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基于控释掺混尿素的玉米产量和施肥量模型(R2=0.9726,P=0.009),由模型可知氮磷和氮钾的交互是协同的,磷钾是拮抗的;两因子交互作用强弱顺序为:氮钾>氮磷>磷钾。综上所述,以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掺混肥为氮源,显着提高了玉米籽粒产量和净收益。3.控释掺混尿素显着提高了小麦产量、净收益和肥料利用效率。控释掺混尿素常量施肥处理的产量最高,达8324 kg/hm2,较等量施肥条件下普通尿素处理小麦产量提高14.6%。不施氮肥或磷肥的小麦较小,分别为1910 kg/hm2和3346 kg/hm2,但不施钾肥的小麦产量与施磷肥或氮肥的小麦产量相当,达6966 kg/hm2。氮肥利用率最高,钾肥利用率最低,磷肥利用率居于两者之间。从经济学角度考虑,控释掺混尿素的使用可以减少投入成本和价格波动造成的收益损失。利用控释尿素对小麦产量和施肥量进行回归分析(R2=0.9968,P=0.0001),氮磷、氮钾的交互具有协同作用,而磷钾交互具有拮抗作用;由这叁组两因素引起的交互效应为:氮磷>氮钾>磷钾;当达到模型理论最高产量时所需的养分氮最高,钾最低,磷居于两者之间(氮>磷>钾),这与小麦对这些养分的利用率的排序相同。因此,控释掺混尿素可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净收益。本研究结果可为基于控释尿素的平衡施肥及秸秆还田在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为减肥增效和改善土壤肥力状况提供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27)
安文博[6](2019)在《缓控释尿素对鲜食玉米和籽用玉米的产量、品质和环境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实现作物产量、品质与环保相协调,减少农业气体排放,提高氮肥利用率,是当今农业生产的迫切需求,本文研究了减施不同缓控释尿素在鲜食和籽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试验于2018年4-10月在北京市房山区大田试验。研究分为叁个试验:(1)缓控释尿素在鲜食玉米上的应用效果;(2)缓控释尿素在籽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3)不同抑制剂比的新型增效尿素养分释放模拟实验。试验一、二为田间试验,所用缓控释尿素为双效抑制剂增效尿素(D)、树脂包膜尿素(C)以及生物炭抑制剂增效尿素(B)。试验一设常规处理U、D:U=2:1、C:U=1:2、C:D:U=1:1:1、空白对照CK共5个处理;试验二设常规处理U、D:U=1:2、C:U=2:1、B:U=1:2、空白对照CK共5个处理;试验叁在实验室内进行,试验开始前制作肥料,双效抑制剂添加比例分别为氮素的0.5%、1%、1.5%、2%,试验设常规处理U、DN0.5、DN1、DN1.5、DN2,空白对照CK,共6个处理,采用土壤培养法进行实验。【结果】在常规施肥量较高的情况下,一次性减施25%缓控释尿素使鲜食和籽用玉米稳产,施用双效抑制剂的处理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较高;在鲜食玉米籽粒Vc、可溶性糖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这叁个品质指标方面,与U相比,DU的籽粒品质分别提升30.4%、27.8%、10.9%,CU的籽粒品质分别提升19.6%、61.2%、23.4%;CDU的籽粒品质分别提升18.2%、33.2%、29.0%;与U相比,DU、CU、CDU、BU的土壤氨排放量分别降低了45%-78%、43%-81%、80%、39%;鲜食玉米试验收获后U处理80-100cm的土层硝态氮浓度最高,为51.6 mg/kg,具有较高的氮淋溶风险,而施用缓控释尿素则有利于降低氮淋溶的风险,而籽用玉米收获后U处理土壤表层硝态氮含量较高,表明该处理利用率较低,硝态氮残留较多;双效抑制剂的添加延缓尿素养分的释放,但在添加比例>1%时,各增效尿素处理结果差异不大。【结论】施用缓控释尿素使玉米稳产提质;施用缓控释尿素显着降低土壤氨挥发,提高氮肥效率,降低硝态氮淋溶风险,减少氮素的气态损失、淋溶损失及其对大气、水体环境的污染;一次性施肥与减量施肥进一步降低施肥成本和人工成本;抑制剂涂层肥料效果好,成本低,且与生物炭配合使用增效潜能更大;由于过高的双效抑制剂添加比例效果不明显,因此添加量推荐为氮素的1%涂层使用。(本文来源于《河北北方学院》期刊2019-03-01)
刘威,周剑雄,谢媛圆,薛欣欣,熊汉锋[7](2019)在《控释尿素条施深度对鲜食玉米田间氨挥发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鲜食玉米一次性施肥的氮肥利用率并降低氮肥的环境影响,通过田间试验,以不施氮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控释尿素不同条施深度(0、5、10、15、20 cm)对鲜食玉米田间土壤氨挥发特征、鲜穗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种植带和宽行非施肥带的土壤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的前2周,而窄行施肥带的土壤氨挥发在施肥后持续约1个月.与CK相比,控释尿素表施(0 cm)处理不仅大幅度地提高了窄行施肥带的氨挥发损失量,同时也显着增加了玉米种植带和宽行非施肥带的氨挥发损失量.不同深度施肥处理全生育期土壤氨挥发损失总量差异较大,为3.1~25.5 kg N·hm~(-2),占施氮量的1.7%~14.2%.其中控释尿素条施10、15和20 cm深度处理的全生育期土壤氨挥发损失总量相差不大,分别较表施(0 cm)和浅施(5 cm)处理显着降低了85.9%~87.8%和67.0%~71.6%.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控释尿素条施深度有利于提高鲜穗产量、植株氮积累量以及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各指标均以15 cm深度处理最高.综上所述,控释尿素合理深施可以显着降低氨挥发损失,提高鲜穗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本研究条件下控释尿素的最适宜施用深度为15 cm.(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姜德志,邓先珍,程军勇,李金柱,丁晓凤[8](2019)在《两种缓控释尿素缓释特性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静水溶出率法比较了两种缓控释尿素的缓控特性。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缓控释尿素的初期养分释放率、养分释放期以及养分释放期内日平均释放速率均存在差异。A型缓控释尿素溶解速率慢,释放周期长,其养分释放期可达43 d,其释放速率在60 d之内均呈上升趋势;B型缓控释尿素溶解速率快,释放周期短,养分释放期为28 d,其在35 d前释放速率较快,35 d已累积释放84.63%,后期尿素释放较少,释放速率趋于平缓。(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聂良鹏,郭利伟,宁堂原,吕玉虎,张丽霞[9](2019)在《控释尿素施用方式对玉米穗位叶氮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通过设置4种尿素施用方式,即控释尿素侧施5 cm(C5)和10 cm(C10),控释尿素底施15 cm(CB),普通尿素侧施5 cm(U5),研究其对玉米穗位叶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内肽酶和羧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尿素相比较,控释尿素深施能够显着提高玉米灌浆中后期穗位叶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和蛋白水解酶活性;4个处理中以底施效果最优,其次是侧施10 cm。(本文来源于《天津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杨焕焕,孙克刚,张琨,杜君,和爱玲[10](2018)在《控释尿素在冬小麦上的一次性施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控释尿素在小麦作物上一次性施肥技术,在地力为中低水平的砂姜黑土上开展了冬小麦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个试验点冬小麦产量最高的处理均为控释尿素全部一次性基施,产量分别达到7336.0kg/hm~2和7816.5kg/hm~2;在最佳施氮量的基础上减施20%的氮肥,冬小麦产量下降,说明与习惯施肥相比,减施氮肥存在减产风险。(本文来源于《化肥工业》期刊2018年06期)
控释尿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拟通过尿素与包膜肥料的配施比例,研究最佳包膜尿素施用效果。试验在吉林中部黑土区公主岭市刘房子乡试验田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施氮量213. 5kg/hm2,玉米籽粒产量9403kg/hm2,包膜控释尿素施氮量149. 1kg/hm2,玉米籽粒产量9642kg/hm2,比常规区增产2. 5%,节氮40%。包膜控释尿素减少氮素由于挥发和淋溶损失而带来的环境污染,一次性底肥施入省时省工,明显提高玉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控释尿素论文参考文献
[1].郭松,喻华,曾祥忠,江云,熊忠伟.包膜控释尿素对玉米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
[2].赵蔚,袁静超,梁尧,张洪喜,刘松涛.玉米施包膜控释尿素的肥效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
[3].李亮,陈宗金,蔚大青,鲍晓彤,王瑞东.控释尿素追施量对冬小麦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9
[4].董庆玲,娄焕昌,张慧,赵若林,郑宾.普通和控释尿素配合深施提高冬小麦花期旗叶光合性能与氮素利用效率[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
[5].周洪印.控释尿素配合秸秆还田及磷钾肥对小麦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9
[6].安文博.缓控释尿素对鲜食玉米和籽用玉米的产量、品质和环境效应的影响[D].河北北方学院.2019
[7].刘威,周剑雄,谢媛圆,薛欣欣,熊汉锋.控释尿素条施深度对鲜食玉米田间氨挥发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9
[8].姜德志,邓先珍,程军勇,李金柱,丁晓凤.两种缓控释尿素缓释特性比较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9
[9].聂良鹏,郭利伟,宁堂原,吕玉虎,张丽霞.控释尿素施用方式对玉米穗位叶氮代谢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2019
[10].杨焕焕,孙克刚,张琨,杜君,和爱玲.控释尿素在冬小麦上的一次性施肥研究[J].化肥工业.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