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乙醇渗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乙醇,模型,通量,聚乙烯醇,脆性,多巴胺,分子筛。
乙醇渗透论文文献综述
李静舒,孙王保[1](2019)在《操作条件对渗透汽化法分离乙醇/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发酵产生燃料醇类过程中,由于发酵液产物复杂,产物抑制作用十分严重,极大地降低了发酵效率。将渗透汽化引入发酵过程中,采用透醇膜不断地移出发酵产物将十分有利于发酵过程的进行。实验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偏氟乙烯(PVDF)复合膜,将其应用于模拟醇类发酵液体系的分离。将操作温度、进料液浓度、膜下游侧压力等作为对复合膜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进料液温度的升高,通量随之升高,分离因子上升到一定值后下降。当温度为59.85℃时,分离因子达到最大,为9.37,通量为3.26kg·m~(-2)·h~(-1)。膜下游侧压力越小,通量越大,分离因子越高;进料液浓度越高,总通量越高,分离因子降低。(本文来源于《山西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仲华,谢浩然,马晓华,许振良[2](2019)在《UIO-66-NH_2渗透汽化复合膜制备及乙醇脱水》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改性高分子渗透汽化复合膜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UIO-66-NH_2,利用旋涂法在改性的聚丙烯腈(PAN)底膜表面涂覆海藻酸钠(SA)、聚乙烯醇(PVA)和UIO-66-NH_2混合液制备活性分离层,采用顺丁烯二酸交联分离层制备SA-PVA-MOF/PAN渗透汽化复合膜.考察了SA、PVA和UIO-66-NH_2浓度对复合膜形貌结构、亲水性能和醇水分离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膜分离层含质量分数1%SA、4%PVA和0.8%UIO-66-NH_2时,75℃条件下复合膜对质量分数85%乙醇水溶液的渗透通量最高可达905 g/(m~2·h),此时分离因子为308.(本文来源于《膜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曹中琦,陈宁,王庚,贾伟,张卫东[3](2018)在《模拟发酵液中渗透汽化膜分离乙醇性能劣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渗透汽化技术(PV)与乙醇发酵过程耦合可将发酵液中的乙醇原位移除,从而缓解产物抑制作用,提高乙醇产率.但是发酵液中所含的物质复杂,且其对膜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尚无定论.通过在乙醇水溶液中添加葡萄糖、甘油、琥珀酸以及无机盐等发酵液中的代表性物质,考察其对乙醇透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盐、葡萄糖和甘油对PDMS膜的渗透汽化性能没有明显影响.琥珀酸容易在膜表面吸附沉积并进入膜内阻塞乙醇与水的通道,使渗透通量下降7%,是导致发酵-渗透汽化耦合过程中膜劣化的主要物质.琥珀酸、葡萄糖和甘油的协同作用使PDMS膜的渗透通量下降11.2%.(本文来源于《膜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冯玮婷[4](2018)在《双活性层渗透蒸发膜制备及乙醇脱水性能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膜内扩散、膜表面溶解是渗透蒸发过程中的两项基本环节。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基膜处理及铸膜液制备、渗透膜制备两方面入手,分析双活性层渗透蒸发膜的制备流程,并以操作温度、进料水含量、涂覆顺序叁种因素为例,阐述这些因素对双活性层渗透蒸发膜乙醇脱水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8年11期)
韦超广,戚律,周元冲,徐荣,张琪[5](2017)在《PDMS/PEI膜渗透汽化分离正丁醇/乙醇/水的性能及渗透通量关联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聚醚酰亚胺(PDMS/PEI)膜渗透汽化分离正丁醇/乙醇/水体系,考察进料温度、进料组成等条件对膜渗透汽化分离性能的影响;采用Arrhenius型半经验渗透通量关联模型描述PDMS-PEI膜分离正丁醇/乙醇/水体系膜通量变化。结果表明,当原料液中正丁醇质量分数分别为4.0%、4.5%和5.0%时,正丁醇/乙醇/水叁元体系中正丁醇渗透通量分别至少提高14.2%、17.7%和23.4%。渗透通量关联模型能较好地描述PDMS-PEI膜分离正丁醇/乙醇/水体系膜渗透通量变化。(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7年12期)
晏峰[6](2016)在《乙醇摄入对外周血象及红细胞渗透脆性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乙醇摄入对外周血细胞和红细胞膜渗透脆性影响的分析。方法:选取乙醇摄入者(酒精摄入组)256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85例。取静脉血分别测定各组白细胞数、血小板数,淋巴细胞比值、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值,同时对0mg/ml、10 mg/ml、80 mg/ml、100 mg/ml、200 mg/ml酒精摄入者红细胞和乙醇含量为80 mg/ml的摄入者孵育12h、24h、36h、48h、60h后红细胞进行渗透脆性实验,并且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本文来源于《2016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08-24)
黎川[7](2016)在《生物启发下界面聚合制备聚酰胺渗透蒸发膜及乙醇脱水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节能和低碳环保成为世界性的主题,可再生、新型、清洁能源成为了全世界各国研究的焦点。燃料乙醇成为了替代新能源的代表。而乙醇脱水是其工业生产中的关键步骤。在已工业化的乙醇脱水工艺中,渗透蒸发技术具有条件温和,流程简单,能耗较低,环境友好等优点。而渗透蒸发膜分离技术的关键是研制高性能的渗透蒸发膜。本论文针对渗透蒸发复合膜中分离层与支撑层结合强度低溶胀后易剥离乃至脱落等问题,基于仿生聚多巴胺辅助的表面改性的方法,通过界面聚合制备了性能优良的新型渗透蒸发复合膜材料,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叁个部分:1、以聚醚砜为基膜,对其进行多巴胺改性,通过研究多巴胺溶液浓度、改性时间对基膜水接触角的影响,寻找最佳的工艺条件。红外光谱分析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基膜表面含有多巴胺极性官能团,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表明在聚醚砜基膜表面附着了一层聚多巴胺薄层。2、以聚乙烯亚胺和均苯叁甲酰氯为单体,采用界面聚合法在多巴胺改性的聚多巴胺膜上制备聚酰胺渗透蒸发复合膜。红外光谱仪对所制备的膜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扫描电镜对复合膜的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红外谱图中出现了酰胺的特征峰,而扫描电镜结果说明在多巴胺改性后的基膜表面复合了一层致密的聚酰胺活性层。以渗透通量和分离因子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界面聚合过程条件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了界面聚合过程中水相单体分子量、水相单体浓度、有机相单体浓度以及反应时间等成膜工艺条件对制备的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备聚酰胺渗透蒸发复合膜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最佳水相单体PEI分子量为600,最佳水相单体浓度为4 wt%,最佳有机相单体浓度为2.5 wt%,最佳反应时间为10min。3、以聚多巴胺为水相单体,均苯叁甲酰氯为有机相单体,在聚醚砜基膜表面进行界面聚合制备了PDA-TMC/PES复合膜;再以聚乙烯亚胺和均苯叁甲酰氯为单体,在PDA-TMC层表面进行二次界面聚合,制备了性能优良的和渗透蒸发复合膜。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所制备膜的化学结构和表面元素组成进行表征。扫描电镜对复合膜的表面形态进行表征。两次界面聚合红外谱图中都出现了酰胺的特征峰,一次界面聚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峰结果中O=C-O的出现证明了聚多巴胺中酚羟基和TMC进行了反应。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在PDA/PES基膜表面的界面聚合过程使得膜厚度逐步增加,由此证明了两次界面聚合都生成了致密的聚酰胺活性层。以渗透通量和分离因子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界面聚合过程的条件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主要考察了一次界面聚合过程中有机相单体浓度以及反应时间;二次界面聚合反应中水相单体分子量,水相单体/有机相单体浓度比等成膜工艺条件对制备的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备PDA-TMC/PES聚酰胺渗透蒸发复合膜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最佳有机相单体浓度为3.6 wt%,最佳反应时间为1min;制备PEI-TMC/PDA-TMC/PES复合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最佳水相单体PEI分子量为1800,最佳水相单体/有机相单体浓度比为5:1(有机相浓度为0.8 wt%),此时PEI-TMC/PDA-TMC/PES复合膜具有最优的分离性能:渗透通量为1667g/(m2·h),分离因子为886(原料液浓度:90 wt%乙醇,操作温度:30℃)。(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6-06-01)
臧金龙,雷骞,张小明[8](2016)在《蒸汽渗透与吸附耦合工艺用于乙醇脱水》一文中研究指出蒸汽渗透与分子筛吸附耦合工艺用于乙醇脱水,充分利用了蒸汽渗透能耗低、操作简单的优点,同时充分利用了分子筛对微量水分高效吸附的特点。目前国内外对此新耦合工艺研究报导极少,其经济性试验验证及数据还非常缺乏。本文首先单独研究了蒸汽渗透过程中膜面积对渗透通量和分离因子的影响,发现渗透通量和分离因子随膜面积的增大而减小,原料侧水分越少分离越困难,膜用量将显着增多;其次,分子筛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吸附进口水分越多,则曲线透过时间越短;此外,采用透过曲线法对吸附过程进行模拟,得到了相应的吸附传质区长度、动态吸附量及饱和吸附量;最后,为了验证此耦合工艺的经济性建立了计算机经济核算模型,比较了不同试验条件下的投资及操作费用,结果表明,耦合工艺生产99.93 wt%乙醇时,蒸汽渗透膜面积为0.224 m~2时,投资及操作费用较省,且比同条件下采用单一蒸汽渗透工艺的费用低,经济性好,耦合工艺脱附液回收利用后操作费用可节省约40%。(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期刊2016年05期)
黎彩莲[9](2016)在《交联改性的聚乙烯醇膜及壳聚糖膜用于乙醇的渗透汽化脱水》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能源紧张,资源缺乏,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乙醇作为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受到广泛关注。在乙醇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分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渗透汽化作为一种膜分离技术可用于分子级别的液体分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受到广泛关注。对乙醇脱水来说,聚乙烯醇(PVA)因其高亲水性、良好的加工性能及易于修饰的羟基基团而成为最常用的渗透汽化膜材料。然而,多数PVA膜通常机械性能较差,且在溶液中易发生溶胀而导致分离性能急剧下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分别采用了二酸酐交联及硅氧烷杂化交联的的方法对PVA膜进行改性以得到分离性能和稳定性均有所提高的渗透汽化膜。本工作中采用的另一种膜材料,壳聚糖(CS),作为唯一的变异阳离子天然聚合物,有着众多优点,且拥有使其易于改性的氨基和羟基,也是较常见的渗透汽化膜材料。然而其较差的耐水性、稳定性及韧性也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改性才能使其更好地应用于渗透汽化领域。本文采用四羟甲基硫酸磷(THPS)对CS膜进行表面交联改性,得到了分离性能及稳定性都有所提高的渗透汽化膜。(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韩颖[10](2016)在《渗透汽化强化油酸与乙醇酯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废弃油脂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的关键步骤是降低原料酸值,本文以废弃油脂中常见的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油酸为原料与乙醇进行酯化反应,并将渗透汽化(pervaporation,PV)与固定床反应器(fixed-bed reactor,FBR)耦合用于强化油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本实验通过扫描电镜-能谱(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ry,SEM-EDS)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ometry,XRD)研究NaA分子筛膜的形态结构和组成,结果表明NaA分子筛膜结构为多孔的Al2O3支撑层表面附着一层厚度约15μm的致密分子筛层,在膜管基底表面涂覆的分子筛层晶体成分单一,无其它杂质,其合成原料为Na2SiO3和Al(OH)3。将膜用于乙醇/水二元混合物的分离,发现当混合物中乙醇含量低于90%时,膜的渗透通量最大为0.9 kg.m-2·h-1,分离因子约为16000,膜分离性能较稳定。研究酯化反应体系膜的分离性能发现,当反应进行8 h时,膜达到最大渗透通量为2.0 kg·m-2·h-1。在18 h时,膜对水/乙醇和水/油酸的分离因子分别达到16000和8000。并且升高温度能提高膜的渗透通量。分子筛膜重复使用9次后,酯化反应的油酸转化率仍能保持在85%以上,证明膜具有优良的分离稳定性。实验分别对与PV耦合的FBR和单纯的FBR中酯化反应的条件进行了单因素优化,并在相同条件下对比两反应结果,分析PV与FBR耦合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FBR中反应的优化条件为温度80.0 oC,乙醇/油酸摩尔比15:1,催化床高度160mm,进料速率1.0 ml/min。与PV耦合的FBR中反应的优化条件为温度80.0 oC,乙醇/油酸摩尔比15:1,催化床高度132 mm,进料速率1.0 ml/min,膜面积与反应液体积比3.74。在相同条件下两反应的实验结果表明,PV强化的酯化反应比无PV辅助的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缩短6 h。将树脂催化剂用于单程酯化反应并连续运行100 h后发现,催化剂仍具有优良的催化性和稳定性。本文还对PV与酯化反应耦联的膜反应器(membrane reactor,MR)建立了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比实验数据与模型预测值,验证了所求模型的可靠性。另外,应用Fluent 14.5.0软件对MR中流场的分布进行模拟,预测MR中流体压力、流体粘度和流速的分布,从流体流动层面验证了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期刊2016-04-09)
乙醇渗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改性高分子渗透汽化复合膜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UIO-66-NH_2,利用旋涂法在改性的聚丙烯腈(PAN)底膜表面涂覆海藻酸钠(SA)、聚乙烯醇(PVA)和UIO-66-NH_2混合液制备活性分离层,采用顺丁烯二酸交联分离层制备SA-PVA-MOF/PAN渗透汽化复合膜.考察了SA、PVA和UIO-66-NH_2浓度对复合膜形貌结构、亲水性能和醇水分离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膜分离层含质量分数1%SA、4%PVA和0.8%UIO-66-NH_2时,75℃条件下复合膜对质量分数85%乙醇水溶液的渗透通量最高可达905 g/(m~2·h),此时分离因子为308.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乙醇渗透论文参考文献
[1].李静舒,孙王保.操作条件对渗透汽化法分离乙醇/水的影响[J].山西化工.2019
[2].仲华,谢浩然,马晓华,许振良.UIO-66-NH_2渗透汽化复合膜制备及乙醇脱水[J].膜科学与技术.2019
[3].曹中琦,陈宁,王庚,贾伟,张卫东.模拟发酵液中渗透汽化膜分离乙醇性能劣化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2018
[4].冯玮婷.双活性层渗透蒸发膜制备及乙醇脱水性能的分析[J].化工管理.2018
[5].韦超广,戚律,周元冲,徐荣,张琪.PDMS/PEI膜渗透汽化分离正丁醇/乙醇/水的性能及渗透通量关联模型研究[J].现代化工.2017
[6].晏峰.乙醇摄入对外周血象及红细胞渗透脆性影响分析[C].2016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6
[7].黎川.生物启发下界面聚合制备聚酰胺渗透蒸发膜及乙醇脱水性能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
[8].臧金龙,雷骞,张小明.蒸汽渗透与吸附耦合工艺用于乙醇脱水[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6
[9].黎彩莲.交联改性的聚乙烯醇膜及壳聚糖膜用于乙醇的渗透汽化脱水[D].华中科技大学.2016
[10].韩颖.渗透汽化强化油酸与乙醇酯化反应[D].山东理工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