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构夹具论文_郑永佳,唐鼎,李大永,彭颖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重构夹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夹具,重构,运动学,柔性,机器人,薄板,自由度。

可重构夹具论文文献综述

郑永佳,唐鼎,李大永,彭颖红[1](2019)在《可重构车身底盘焊装夹具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汽车工业及汽车装备制造业的深入发展,智能、柔性、高效、高精、自动化已成为汽车装备业发展的主流方向[1]。汽车业由传统的"单品种-大批量"向"多品种-中小批量",乃至"变品种、变批量"的生产方式过渡,以"生产者为主导"的生产方式逐步向"以消费者为主导"转变[2-4]。为了满足目前急剧增加的新车型生产,新型柔性可重构焊装随行夹具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汽车焊装生产线中。(本文来源于《时代汽车》期刊2019年12期)

郑永佳[2](2019)在《智能柔性可重构焊装随行夹具系统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汽车工业及汽车装备制造业的深入发展,智能、柔性、高效、高精、自动化已成为汽车装备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同时,伴随着我国汽车生产规模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全球化,顾客和市场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发展,汽车业由传统的"单品种-大批量"向"多品种-中小批量",乃至"变品种、变批量"的生产方式过渡,以"生产者为主导"的生产方式逐步向"以消费者为主导"转变。企业只有及时调整车型及配置的发展方向,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15期)

缪星华[3](2019)在《基于可重构的焊接夹具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目前技术条件下,焊接夹具应用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船体结构上T形钢在固定马板焊接过程中造成大量人力、材料浪费。因此,在现有焊接夹具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马板夹具完成后切削和磨削问题的有效措施,并设计了一种新型手动液压焊接夹具。该焊接夹具可广泛用于船舶生产零件焊接工作中,有助于提升焊接质量。(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期刊2019年07期)

洪莉莉[4](2018)在《可重构夹具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及运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夹具作为一项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一般只要具有固定和夹持功能,均可称为夹具,其在汽车生产制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夹具应用的广泛化,机器人开始被利用在汽车生产线上,代替传统的夹具。夹具机器人相当于搬运机器人,主要运用于汽车生产线中以提高其工作效率从而加快汽车更新换代。面对飞速发展的经济,当前应用于汽车生产线上的夹具机器人存在自由度少等诸多问题,显然不能满足日益剧增的汽车产业的需求。本文研究的可重构夹具机器人是一种能够按照人类预先设定的程序和指挥运行的自动化机械装置,其具有极高的适应度和极快的反应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在汽车工业领域占据提高汽车生产效率的重要地位。只有解决当前夹具机器人面临的诸多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汽车产业乃至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8年20期)

张立旺,葛为民,王肖锋,刘增昌[5](2017)在《基于汽车薄板的可重构模块化夹具机器人结构设计及运动学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夹具是汽车车身装配时的重要工艺设备,夹具的可重用性已成为阻碍汽车生产效率、装配重组的关键因素。针对各种曲率半径薄板的汽车零部件,设计一套可重构模块化夹具。模块化夹具是针对不同曲率半径的薄板进行夹取,而不需进行昂贵的重构设计,这是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设计标准。对设计的可重构夹具进行了运动学分析,验证其合理性、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7年08期)

张立旺[6](2017)在《可重构夹具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及运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夹具在汽车生产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用越来越广泛,可移动的夹具在实际生产中是提高汽车生产线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根据项目实际要求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内容,设计了一款新型的五自由度可重构夹具机器人,并对构建的可重构夹具机器人的运动学进行分析等,主要做了以下几个部分的工作。首先对夹具机器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了解传统工装夹具与工业机械手的发展水平,了解传统工装夹具与工业机械手各自优点,为机器人结构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夹具机器人的工作对象、项目要求以及工况要求,在参考了国内外已有成熟的夹具机器人的基础上设计了一款新型的可重构夹具机器人,应用Solidworks对其建模并对夹具机器人的主体及夹具末端总成的驱动装置进行选型并进行参数校核,并通过Ansys中Workbench模块对可重构夹具机器人主体及其末端总成的关键受力部件进行静力学分析。其次通过D-H建模方法对可重构夹具机器人主体进行了运动学建模,得到了其运动学的正解,同时通过改进遗传算法解决了可重构夹具机器人主体逆解不唯一的情况,并得到最优解。在Matlab环境下,基于Robotics Toolbox工具箱,结合夹具机器人相关参数,建立夹具机器人叁维模型,利用蒙特卡洛法计算出工作空间,为确定机器人构型及各部分尺寸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应用关节插值法,对比分析笛卡尔空间轨迹规划与关节插值空间轨迹规划的优缺点,应用3次多项式插值法对夹具机器人主体进行运动轨迹规划与分析,规划的结果显示出运动过程的实时情况,得到主体末端关节的叁维运动轨迹曲线以及各关节在一定时间内角位移及角速度的曲线,验证了夹具机器人设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今后进一步设计研究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7-02-01)

毛乐安,徐明伟,董明海[7](2016)在《基于可重构的手动液压式焊接夹具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技术条件下,焊接夹具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在于:船体结构上的T型钢装配焊接时采用固定马板焊接过程中,人力、材料上均有浪费现象。文章在充分研究现阶段焊接夹具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解决马板工装完工后再进行切割、打磨等问题的有效措施与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手动液压式焊接夹具。该焊接夹具可广泛应用于船舶生产领域的零部件装焊过程当中,对保障焊接质量能起到辅助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田川[8](2016)在《可重构夹具创新设计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这对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市场的多样化、个性化,竞争的激烈化、全球化,生产的集约化、高效化等因素,都在促使传统的制造系统进行革新。可重构制造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柔性制造系统,其继承和发展了刚性生产流水线和柔性制造系统的优点,是未来制造业应对外来挑战的武器。可重构夹具作为可重构制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保证产品加工质量、提高系统重构性、缩短系统斜升时间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对于可重构夹具的设计主要依靠设计人员经验知识推理,缺少有效解决可重构夹具设计冲突问题的工具,缺乏创新性,难以从本质上得到创新度高的可重构夹具设计方案。这显然制约了可重构制造系统的发展,同时也违背了制造业创新驱动的要求。先进的设计理论对于创新性地解决产品设计中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强有力的方法工具辅助设计人员从本质上解决产品设计问题。发明问题解决原理TRIZ理论等基于深度知识的逻辑思维创新模式,头脑风暴法、克服思维惯性法等基于发散思维的创新模式,为产品的创新设计提供了多角度的科学思维模式和理论支撑。因此,本文研究了将现代设计方法融入可重构夹具的创新设计过程模型,并开发了基于多方法集成的可重构夹具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系统,主要的工作及总结有:首先,论述了夹具系统的发展及其分类,分析了当前柔性夹具的发展模式,结合对可重构制造系统的研究,深入明晰了可重构夹具的概念、设计特点及与传统夹具的区别,同时,提出了当前可重构夹具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深入研究了TRIZ理论、头脑风暴法和克服思维惯性法,分析了其应用原理和解题流程。在可重构夹具设计要求和工程参数确定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TRIZ冲突解决原理的可重构夹具创新设计模型。同时,针对可重构夹具复杂问题的创新解决,提出了以TRIZ理论为核心,集成头脑风暴法、克服思维惯性法等多方法集成的创新设计模型。再次,设计并实现了面向可重构夹具的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软件原型系统。该软件以基于TRIZ冲突解决原理的可重构夹具创新设计模型和多方法集成的可重构夹具创新设计模型为理论基础,在其设计与实现的过程中,构建了软件的结构体系及其丰富的底层数据库、设计了软件解题的主要逻辑流程和功能模块,通过SQL Server 2005和C#等工具完成了对软件整体界面、功能的实现。最后,以可重构夹具重要的支撑定位元件V形支撑为例,应用可重构夹具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系统,解决其当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得到了一种操作便捷、柔性范围大、重构速度快、结构简单、整体高度和展开角度可调的V形支撑,验证了开发软件对于解决可重构夹具设计问题的实用性、可行性和科学性。(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期刊2016-06-01)

任工昌,田川,王晨,王宏卫[9](2016)在《基于TRIZ的可重构夹具创新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重构夹具作为可重构制造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系统重构性、缩短系统斜升时间等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可重构夹具设计中的问题,提出运用TRIZ冲突解决原理进行可重构夹具创新设计。由可重构夹具概念出发,归纳了可重构夹具设计要求和设计参数。通过构建可重构夹具设计工程参数与TRIZ冲突矩阵39个标准工程参数之间的关联,建立了可重构夹具创新设计过程模型,为设计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最后,实例证明了该设计模型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16年03期)

肖姝娴,张林鍹,李惠,杜兆才[10](2013)在《基于并联机构的可重构柔性夹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数字化柔性装配领域中的重点问题——可重构柔性夹具设计进行研究,分别就夹具定位和夹具验证两方面的关键技术进行阐述。并针对实际需求,提出一套基于并联机构的可重构柔性夹具设计的实施技术方案,该设计方案具有模块化、智能化、通用化等特点。(本文来源于《航空制造技术》期刊2013年20期)

可重构夹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汽车工业及汽车装备制造业的深入发展,智能、柔性、高效、高精、自动化已成为汽车装备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同时,伴随着我国汽车生产规模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全球化,顾客和市场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发展,汽车业由传统的"单品种-大批量"向"多品种-中小批量",乃至"变品种、变批量"的生产方式过渡,以"生产者为主导"的生产方式逐步向"以消费者为主导"转变。企业只有及时调整车型及配置的发展方向,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重构夹具论文参考文献

[1].郑永佳,唐鼎,李大永,彭颖红.可重构车身底盘焊装夹具设计[J].时代汽车.2019

[2].郑永佳.智能柔性可重构焊装随行夹具系统应用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9

[3].缪星华.基于可重构的焊接夹具设计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9

[4].洪莉莉.可重构夹具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及运动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8

[5].张立旺,葛为民,王肖锋,刘增昌.基于汽车薄板的可重构模块化夹具机器人结构设计及运动学仿真[J].机械传动.2017

[6].张立旺.可重构夹具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及运动分析[D].天津理工大学.2017

[7].毛乐安,徐明伟,董明海.基于可重构的手动液压式焊接夹具设计研究[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8].田川.可重构夹具创新设计方法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6

[9].任工昌,田川,王晨,王宏卫.基于TRIZ的可重构夹具创新设计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6

[10].肖姝娴,张林鍹,李惠,杜兆才.基于并联机构的可重构柔性夹具研究[J].航空制造技术.2013

论文知识图

可重构夹具群图1 可重构夹具示意图夹具元件库用户界面设,基于可重构杆件长度与角度效应的基于可重构杆件长度与角度效应的基于可重构杆件长度与角度效应的

标签:;  ;  ;  ;  ;  ;  ;  

可重构夹具论文_郑永佳,唐鼎,李大永,彭颖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