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明代中后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明代,后期,建阳,徽州,宋体字,金陵,生员。
明代中后期论文文献综述
都轶伦[1](2019)在《明代中后期文学求真观念研究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真"是明代中后期思想与文学的重要概念,当时各家在文学思想与实践层面对"真"均有所关注。学界对明代中后期求真观念已有一定的研究,体现在文学史着作、专人专书研究中的部分章节以及少量的以"真"为主题的专门研究中。但相关研究尚未把"真"作为明代中后期的核心观念和中心问题进行贯通聚焦式的系统研究,且多局限于诗文论,在方法论层面上没有注意借鉴观念史的研究视角;同时,对求真观念本身及其影响的复杂性、双重性认识不足;此外对相关流派、专人的研究有过于集中的倾向,显得不够平衡。(本文来源于《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期刊2019年01期)
赵歆璐[2](2019)在《明代版刻宋体字研究——浅析宋体字成为明中后期书籍字体的重要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古籍刻本中的字体是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鉴定版本的重要一环,历朝历代对于字体的创新与创造更是反映了对于文化艺术的理念与想法,也体现了商业与文化价值的交融。而明代版刻字体的质变发展更是印证了这一点。明代刻书遍及全国,延续时间长,刻印书籍的种类多,不同时期体现不同的刻书字体,研究明代版刻字体的嬗变对于明代古籍版本的鉴定和收藏极具意义。而宋体字的出现与演进对于明代古籍来说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它开创了明代版本鉴定的新纪元,为明代嘉靖至万历刻本的断代提供了鲜明的时间线。宋体字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书籍出版、印刷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对后世印刷出版业的兴盛和可持续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收藏与投资》期刊2019年10期)
赵秀丽[3](2019)在《明代中后期女性英烈风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中后期社会,一些知识女性擅长时艺,关心政治,文武兼备,彰显英勇豪迈之气。这种巾帼雄风的兴盛,与明代女性教育中鼓励才智、女性阅读推崇儒家忠义节孝伦理的女教书籍和倡导英烈的文学作品,接受并认同这套价值理念,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社会意义密切相关。明清易代之际女性的英烈实践达到顶峰,蹈烈殉死人数多,规模大,多以家庭宗族为单位。世家大族、诗礼之家、义门之家女性的英烈实践,体现出强烈的阶层身份认同与自我认同,反映了女性对自我价值、家庭宗族、国家责任与义务的全新认知。(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方志远[4](2019)在《永远的张居正》一文中研究指出读韦庆远先生(1928—2009)的《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暮日耀光:张居正与明代中后期政局》,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我有两个十分强烈的感受,一是对资料收集的高度重视,二是对人对事分析的鞭辟入里,这两者又(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6-03)
汪彦龙[5](2019)在《明代中后期地方儒学生员参与诉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择的明代判牍主要涉及张肯堂的《(?)辞》、毛一鹭的《云间谳略》、李清的《折狱新语》、祁彪佳的《按吴亲审檄稿》与《莆阳谳牍》、佚名的《四川地方司法档案》。这些判牍从时间上看,为嘉靖中期至崇祯末年;从层级上看,包括省、府、州县各个地方诉讼级别,且多为比较熟悉法律和地方习惯,有司法审判经验的推官所撰。判牍中记录下了大量生员参与诉讼的案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极难得的资料依据,对于我们了解明代基层的司法运行状况大有裨益。基于对上述判牍的研究,本文主要探讨以下叁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生员参与诉讼的大致情况以及生员涉及诉讼的类型,以及基层社会中处理某一类问题的国家立法和民间习惯。童光政在其《明代民事判牍研究》中称中国古代民法实际上构成了一种二元结构,一是国家立法;一是民间习惯。国家立法主要考虑国家利益,对于民间私人交往等细事的规定则比较粗疏。因此在成文法未规定者,只得适用习惯法,因此判牍中多有依习惯断案的例子。而对于既无国家立法,又无民间习惯调整的案件,只能依理判决。我们在判牍中可以看到许多“酌于情法”、“断无此理”、“依理”等字样。第二,有司官员判案的依据及生员在诉讼中的作为。明代司法官员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深受儒家的影响。有司官员常常以伦理道德的标准来剖讼断案,对婚姻、继承案件的处理便是如此,即使是财产问题也常常变成道德问题,在有关亲情的诉讼中也常以孝友息讼。第叁,生员参与诉讼的缘由及对社会的影响。明代生员出路狭窄,大量的生员沉淀在基层社会中,便不可避免的要与社会接触,参与形形色色的社会活动,对基层社会产生影响。在判牍中可见“大抵乡间有一青衿,则一族一家皆倚赖之”;生员在剿寇中发挥作用;学宫破败,生员等请修整宫墙等行为。我们可以看出,生员在地方社会活动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生员参与诉讼的情况也不例外,其中不乏生员帮占兴词、插手词讼、嘱托公事、儒其貌而贾其行者。(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3)
王嘉琳[6](2019)在《明代中后期江南士人文化消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消费是日常生活中一种相对较高水平的消费方式,即使用文化产品或文化性服务从而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一种消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明代中后期是一个商品经济化、市镇化和社会文化蓬勃发展的时代,士人引领的文化消费作为整个消费环境中的关键一环,对人们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嬗变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与社会结构的变迁有着显着的互动关系。士人群体作为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掌握文字资料,拥有话语权,本文以文化消费内容为线索,以江南的士人群体为切入点,对江南消费社会兴起的背景、士人对文化消费的概况与对文化消费的认识等问题进行研究,梳理士人的文化消费与社会转型的关系,并且力求对士人的文化消费与身分认同作深入的分析与考察。本文总共包括六个部分,分别是:绪论部分,主要是就研究缘起、选题意义、探讨范围及时间跨度以及史料和方法等问题作一概述,阐述本文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介绍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对研究状况加以评述,作为本文进一步申论的立足点。第一章对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背景作了介绍,整个社会的政治状况、经济基础和文化教育水平都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变化和走向,江南奢侈风气成为时尚,进而推动江南地区消费时尚的产生及流行,本章探讨士人在面对科举制度的制约以及商品经济冲击的状况下,他们的社会地位与消费习惯所发生的变化。第二章通过对书房布置、书籍及求学教育的消费概况作了阐述,笔墨纸砚作为主要的文具用品,是士人写作求学的基础,消费需求量大,在文化消费中占很大比重。文人书房的布置及家具消费,彰显出文人的特殊品味。对于书籍消费,许多商业化书市和路边书摊的出现为满足文人墨客的文化消费需求和书坊的销售兴旺创造了条件。求学费用以私塾为例进行分析,也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开支。第叁章通过对古董、书画以及花卉这叁个方面的艺术品消费概况作了较为全面的解读。将古董、书画和花卉等有代表性的艺术品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交易地点和方式进行探析,古董和书画主要在市场、摊肆销售,也有中间人委托兜售;花卉市场分布各大地区,有的不乏长途贩运进行鲜花销售。其中有对雅俗及赏鉴、好事之分,来凸显士人特殊的收藏鉴赏能力及高雅情趣。第四章对以戏剧、曲艺和旅游消费为代表的休闲娱乐消费作了初步探讨,戏曲消费已经逐渐商业化,出现了戏馆、堂会、茶楼酒肆及各种临时戏台,表演内容和方式也更加世俗化。旅游文化促使士人塑造各种形式的旅游消费品味,以标榜自己的身分,他们进行交游与结社、游山玩水,追求适意、丰富多彩的生活,倡导个性解放,表达真我。旅游消费主要体现在食宿、交通和购物等项目的支出上。第五章是对明中后期江南士人文化消费的认识。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士人消费多样化的直接原因,追逐时髦、奢侈之风使得流行风尚形成,对士人的文化消费起到了标志性的引领作用,传统的消费观已经开始受到挑战。总结士人文化消费中雅俗冲突问题,实质上都是士人竞争社会精英地位的一种手段与方式,反映江南各阶层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探讨士人文化消费在社会变迁转型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0)
闫福新[7](2019)在《从“方献夫入阁”看明代中后期官场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方献夫在明嘉靖时期由吏部尚书进入内阁,并且以阁臣身份兼署吏部尚书之职两月左右,这是其与嘉靖帝"讨价还价"的结果。其入阁的过程也反映出明代中后期官场的一些变化:首先,其中掺杂着方献夫的私心和欲望,从而可以略微窥探到明代中后期官员在官场上谋私利已成普遍风气;其次,其由吏部尚书入阁也反映出当时内阁的地位已经开始超过,甚至完全在六部之上。(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苏丹霞[8](2019)在《明代中后期金陵与建阳书坊通俗文学刊刻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明中后期金陵和建阳书坊在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刊刻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金陵和建阳书坊在经营模式、鼎盛年代和宣传造势方式等方面的共同点及原因,并对两地书坊在读者定位、稿源、版式风格和题材选择等方面的不同点及原因进行了探讨。两地书坊高低搭配,充分利用各自资源,相互学习,为推进中国通俗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潘君亭,尧鸿飞,赵兵[9](2019)在《明代中后期西溪南曲水园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中后期歙县西溪南曲水园为当时徽州地区的着名园林,但目前对此园的研究尚少。本文以汪道昆《曲水园记》为引,结合相关历史资料,考证曲水园的建置时间、位置与布局,园林变迁以及相关人物的园林活动,并作出曲水园的概念示意平面图,有利于了解明代中期徽州地区的造园方式和特点以及之后的园林变迁历史。(本文来源于《园林》期刊2019年04期)
张国辉[10](2019)在《明代中后期女性日常服饰色彩及其成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处于封建社会的顶峰,材料的丰富和工艺发展的纯熟,使得明代服饰色彩审美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服色中所展现的审美意蕴在此时也产生了变化,完成了由恪守礼制到尚美的转变。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以明代中后期女性服饰色彩为研究对象,主要考证材料的丰富和工艺的纯熟给明代女性服饰色彩样貌带来的发展和变化。本文主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明代中后期女性日常服饰在当时特有的工艺与材料作用下所呈现的色彩样貌。与文章的章节划分相一致,本文把女性日常服饰色彩主要分为叁大类进行研究:一是单色女性服饰,二是多色女性服饰,叁是以金银、动物色为主的女性服饰装饰色。笔者通过结合当时的文献材料、世俗小说和传世画作总结出明代女性日常服饰的色彩样貌,以及形成单色服饰、多色服饰和服饰装饰色的物质原因,以期从材料与工艺角度出发,考察物质的变化对女性服饰色彩变化产生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期刊2019-04-01)
明代中后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古籍刻本中的字体是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鉴定版本的重要一环,历朝历代对于字体的创新与创造更是反映了对于文化艺术的理念与想法,也体现了商业与文化价值的交融。而明代版刻字体的质变发展更是印证了这一点。明代刻书遍及全国,延续时间长,刻印书籍的种类多,不同时期体现不同的刻书字体,研究明代版刻字体的嬗变对于明代古籍版本的鉴定和收藏极具意义。而宋体字的出现与演进对于明代古籍来说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它开创了明代版本鉴定的新纪元,为明代嘉靖至万历刻本的断代提供了鲜明的时间线。宋体字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书籍出版、印刷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对后世印刷出版业的兴盛和可持续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明代中后期论文参考文献
[1].都轶伦.明代中后期文学求真观念研究述论[J].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2019
[2].赵歆璐.明代版刻宋体字研究——浅析宋体字成为明中后期书籍字体的重要价值[J].收藏与投资.2019
[3].赵秀丽.明代中后期女性英烈风气研究[J].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4].方志远.永远的张居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5].汪彦龙.明代中后期地方儒学生员参与诉讼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6].王嘉琳.明代中后期江南士人文化消费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7].闫福新.从“方献夫入阁”看明代中后期官场变化[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8].苏丹霞.明代中后期金陵与建阳书坊通俗文学刊刻之比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
[9].潘君亭,尧鸿飞,赵兵.明代中后期西溪南曲水园初探[J].园林.2019
[10].张国辉.明代中后期女性日常服饰色彩及其成因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