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点焊论文-邓璟睿,朱才青,江伟,曹彪

逆变点焊论文-邓璟睿,朱才青,江伟,曹彪

导读:本文包含了逆变点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阻点焊,逆变电源,功率因数

逆变点焊论文文献综述

邓璟睿,朱才青,江伟,曹彪[1](2019)在《逆变直流电阻点焊电源功率因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逆变电阻点焊机逐渐替代传统的交流点焊机。一般认为,逆变电阻点焊将输出电流改为直流,大大提高了电阻焊的功率因数。但目前对逆变电阻点焊电源功率因数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功率因数及其对电网的冲击仍不明确。针对这种情况,对几种逆变电阻点焊电源的功率因数进行了测试,研究了输出变化对功率因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逆变直流电阻焊机的功率因数仍然较低,随着输出电流、焊接负载和滤波电容的改变,功率因数也发生变化;此外,由于电阻焊短时间大电流的工作特点,焊接过程对电网冲击较大,因此需要研究短时瞬态功率因数校正技术。(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刘芯娟,邵刚[2](2019)在《中频逆变直流点焊与工频交流电阻点焊技术优势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了工频交流电阻点焊电源和中频逆变直流电阻点焊电源电路的原理,并对二者的系统进行了比较。中频逆变直流电阻点焊具有更好的焊接表现、焊接合格率、更轻巧的重量和体积。此先进技术增加了电阻焊的应用、减少了投入资金并且节省了能源。从而知道未来电阻焊的发展趋势为中频逆变电阻焊。(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17期)

孙枫,王艳,李茂[3](2019)在《基于无差拍控制的中频电阻点焊逆变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电阻焊逆变电源控制系统稳定性差、电流响应速度较慢等缺点,提出一种基于DSP实现的无差拍控制方法。无差拍控制具有动态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谐波畸变率小等特点,在恒电流控制的电阻点焊逆变焊机电源中,采用无差拍控制方法,电路简单易实现,并且能够迅速跟踪负载电流的变化。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验证了理论研究的正确性。最后设计了一台试验样机,并在样机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电阻点焊逆变器具有良好的调节特性和优异的焊接性能。(本文来源于《电气传动》期刊2019年07期)

李刚[4](2018)在《大功率逆变电阻点焊电源电流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的推进,焊接生产正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焊接电流是重要的焊接工艺参数,不仅直接影响焊接过程,同时也是智能化生产线中分析焊点质量的重要信息。目前,大功率逆变直流点焊电源常用检测初级电流的方法间接地检测焊接电流。此类方法误差较大,误差值随变压器的不同而不同,不仅影响单台焊机电流输出准确性,而且影响焊机生产的一致性,对焊接生产线的集中监控与焊点质量的分析带来问题。另外,目前大功率电阻点焊电源开机时间过长,开机电网冲击过大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焊接生产线的搭建与使用。本文以解决上述两个问题为目标,围绕叁相半控整流大电容充电与基于Rogowski线圈的焊接电流检测等内容进行研究。根据大功率电阻点焊电源的总体方案,完成了包括晶闸管模块,滤波电容,IGBT管,中频变压器的设计选型;完成了大功率IGBT的驱动设计以及逆变电源系统的抗干扰设计;搭建了大功率电阻点焊电源试验平台。设计了叁相半控整流控制系统,包括硬件电路和控制软件。选用DSP作为控制核心,设计了同步信号检测电路、晶闸管驱动电路、电压/电流采样电路等硬件电路。完成了控制程序的设计与调试,主要包括主程序、移相控制程序、软开机程序、报警输出程序。开展了大电流逆变电阻点焊电源开机过程输入电流控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大功率电源开机过程中,叁相半控整流电流闭环控制方案较交流接触器加限流的方案对电网冲击小,开机速度快。设计了基于Rogowski线圈的焊接电流检测系统。较深入地分析了Rogowski线圈测量理论、抗干扰原理以及常用调理电路的误差来源。针对焊接电流检测的特点,研究了基于模拟开关控制的对称补偿Rogowski线圈信号调理方法,制作了基于Rogowski线圈的焊接电流检测系统。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控制条件下,本系统较霍尔传感器初级电流检测系统控制精度高,线性度好。(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13)

朱锦洪,贾鹏飞,邱然峰[5](2017)在《基于PLC控制的逆变电阻点焊人机界面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基于PLC控制的逆变电阻点焊的结构,设计了触摸屏人机界面系统。该系统包含了操作说明、参数设定、参数配方、实时显示等页面,用户可选择试压/焊接和单点/多点等不同的工作模式,通过人机界面不仅可以方便地自行设置多阶段焊接电流和焊接时间等焊接工艺参数,而且能够存储和调用多组已保存的焊接参数,在焊接过程中通过与PLC的通信还能够在焊接过程中动态显示焊接参数。经调试与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开发的电阻点焊人机界面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焊接技术》期刊2017年05期)

帅朋[6](2017)在《不等厚AZ31B镁合金逆变电阻点焊接头熔核成形及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镁合金材料具有比强度高、减震性好、易于加工、尺寸稳定及易于回收等优点,逐步取代铝合金在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的运用,成为实现结构轻量化和材料再利用的理想材料。但在不等厚镁合金板点焊时出现熔核偏移,对接头承载能力有很大影响。因此不等厚镁合金电阻点焊研究,对改善焊接接头质量、提高接头承载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促进镁合金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本文采用常规点焊、添加不锈钢工艺垫板片、使用不同端面直径的上下电极叁种工艺方法,对不等厚AZ31B镁合金板(1.0 mm+0.7 mm)逆变电阻点焊。为了分析焊接工艺对不等厚镁合金板焊接接头质量的影响,以熔核直径、抗剪强度、熔核偏移、表面飞溅等内容作为评判标准进行了工艺试验。试验结果:在薄板镁合金侧添加工艺垫片最佳工艺参数,焊接电流13.3 KA,焊接压力1.7 KN,焊接时间90 ms时,焊接接头最佳抗剪切力达1936 N;常规点焊时,焊接电流22.4 KA,焊接压力1.7 KN,焊接时间100 ms时,焊接接头获得最大抗剪切力达1731 N;对于在薄板侧使用小端面直径(0.6 mm)的电极最佳的工艺参数,焊接电流14.4 KA,焊接压力1.7 KN,焊接时间100 ms时,最大抗剪切力为1594 N。因此在薄板镁合金侧添加工艺垫片获得的焊接接头质量更佳。采用超景深电子显微镜、电子扫描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测试仪等对熔核组织及显微硬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接头熔核的组织主要有柱状树枝晶和等轴树枝晶组成,主要组成相是α-Mg固溶体和晶界上析出的β-Mg17Al12共晶物,熔核柱状树枝晶区和等轴树枝晶区的平均硬度57.84HV、57.82HV高于母材平均硬度值55.44HV,热影响区的平均显微硬度53.94HV低于母材硬度值。镁合金电阻点焊接头受到拉伸载荷呈现有结合面断裂和纽扣式断裂两种断裂方式,两种断裂方式都属于脆性断裂。(本文来源于《太原科技大学》期刊2017-04-01)

周磊磊,李远波,张驰[7](2016)在《基于ARM的精密逆变电阻点焊电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型电子元器件的焊接要求焊接电源响应速度快、系统稳定性好以及控制精度高。为进一步提高微型电子元器件的焊接质量,设计了一种基于ARM的精密逆变电阻点焊电源,该电源以STM32F103RCT6型ARM芯片为控制核心,通过调节脉冲宽度(PWM)调制占空比并结合增量式PI控制方案,实现对焊接电流大小的精密控制。详细介绍电流采样电路、真有效值转换电路、IGBT驱动电路及保护电路。试验证明,该电源控制系统稳定可靠、控制精度高,在微电子器件的焊接方面有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电焊机》期刊2016年11期)

贾鹏飞,朱锦洪[8](2016)在《PLC的PID及PWM功能在逆变电阻点焊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基于叁菱FX2N型PLC的逆变电阻点焊控制系统。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阐述了PLC的PID指令、PWM指令及A/D转换模块在该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实际使用表明,该控制系统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且控制精度较高。(本文来源于《电焊机》期刊2016年05期)

李乐乐[9](2016)在《镁合金逆变电阻点焊电极失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汽车轻量化的趋势,镁合金因其高的比强度、比刚度、抗震性,低的密度,易加工回收等优点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轿车车身上。然而,镁合金因其点焊时易发生电极的烧损,而使得寿命缩短,焊接质量不稳定。因此对镁合金电阻点焊电极失效研究,充分了解镁合金的失效形式以及对点焊质量影响规律,对改善电极性能、提高电极寿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也促进了镁合金在汽车领域的广泛应用。首先以熔核直径、抗剪力、飞溅大小等内容作为评判标准进行了工艺参数的选择,得出最佳点焊工艺参数:焊接电流22000A,焊接时间110ms,电极压力3.5kN。利用最佳工艺参数,采用两种表面处理方法进行连续点焊,结果表明,进行机械处理的镁合金在点焊时寿命约420点,而没有做任何处理的由于受氧化膜的影响,寿命约375点。其次对电极的失效过程进行观测,以电极压印的方法记录电极的端面尺寸变化,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扫描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测试仪等对CrZrCu电极的端面形貌、组织变化以及显微硬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连续点焊过程中,电极端面直径增大至11mm,电极发生了点蚀,点蚀使得电流的收缩效应增加。随着焊点数的增加,电极与工件发生了局部的焊合,在电极抬起时,引起更大的剥落,这些使得电极的塑性变形和磨损加重;此外镁元素向铜基体中扩散,电极失效时扩散深度达16μm,最终发生了铜镁的共晶反应,在电极的最外层生成Cu2Mg金属间化合物;组织的变化表明电极发生了再结晶,电极端部硬度降低。电极的这些变化导致电极性能变差,电极密度降低,有效锻压力不足,熔核尺寸以及抗剪力满足不了标准要求,电极失效。最后对连续点焊过程中电极烧损对镁合金表面成形、熔核尺寸和抗剪力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电极的烧损,焊点压痕变大,表面成形变差。熔核尺寸减小,熔核出现双核状。熔核组织中出现大量的裂纹和缩孔缩松,塑性环和等轴晶区减小,柱状晶尺寸增大。抗剪力总体减小。在熔核直径约4mm、抗剪力在1200N左右时抗剪断裂由纽扣式断裂向结合面断裂转变。(本文来源于《太原科技大学》期刊2016-04-01)

丁礼健,闵华松[10](2015)在《中频逆变电阻点焊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逆变点焊过程比较复杂、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传统PID控制难以达到控制要求,而模糊控制对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并无严格要求,它对参数变化的线性和非线性对象有着很强的鲁棒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糊积分控制算法,设计了中频逆变点焊恒电流控制系统,并在Simulink仿真环境下建立仿真模型。利用所设计的模糊积分控制器,与传统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作比较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系统数学模型未知的情况下,模糊积分控制较传统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精度较高、响应速度较快、超调量较小,具有适应性强、鲁棒性好、精度高的特点。(本文来源于《电焊机》期刊2015年12期)

逆变点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介绍了工频交流电阻点焊电源和中频逆变直流电阻点焊电源电路的原理,并对二者的系统进行了比较。中频逆变直流电阻点焊具有更好的焊接表现、焊接合格率、更轻巧的重量和体积。此先进技术增加了电阻焊的应用、减少了投入资金并且节省了能源。从而知道未来电阻焊的发展趋势为中频逆变电阻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逆变点焊论文参考文献

[1].邓璟睿,朱才青,江伟,曹彪.逆变直流电阻点焊电源功率因数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19

[2].刘芯娟,邵刚.中频逆变直流点焊与工频交流电阻点焊技术优势比较[J].汽车实用技术.2019

[3].孙枫,王艳,李茂.基于无差拍控制的中频电阻点焊逆变器的研究[J].电气传动.2019

[4].李刚.大功率逆变电阻点焊电源电流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5].朱锦洪,贾鹏飞,邱然峰.基于PLC控制的逆变电阻点焊人机界面设计[J].焊接技术.2017

[6].帅朋.不等厚AZ31B镁合金逆变电阻点焊接头熔核成形及力学性能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7

[7].周磊磊,李远波,张驰.基于ARM的精密逆变电阻点焊电源[J].电焊机.2016

[8].贾鹏飞,朱锦洪.PLC的PID及PWM功能在逆变电阻点焊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电焊机.2016

[9].李乐乐.镁合金逆变电阻点焊电极失效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6

[10].丁礼健,闵华松.中频逆变电阻点焊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J].电焊机.2015

标签:;  ;  ;  

逆变点焊论文-邓璟睿,朱才青,江伟,曹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