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震现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现场,加德满都,裂缝,尼泊尔,烈度,动力,功能。
地震现场论文文献综述
冯玉苹,徐维秀,杨晶,白雪,王博[1](2019)在《海量地震数据现场监控软件研发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密度和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的大范围应用,地震采集的道数越来越多、炮道密度越来越高,海量地震数据增加了地震采集现场监控的难度。传统监视记录回放和简单的量化分析方法已经完全不适用海量地震数据的现场监控。针对海量地震数据现场监控存在的问题,从地震数据传输、SEG-D格式解编、单炮属性提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自主研发了海量地震数据现场监控软件系统。研发软件在多个工区进行了测试和推广应用,能够及时发现施工质量问题,反馈并指导野外采集,提高了地震资料品质和野外采集工效。(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9-09)
张令心,朱柏洁,陶正如,陈相兆[2](2019)在《九寨沟7.0级地震房屋震害现场调查及其破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8月8日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 km,造成大量房屋不同程度的破坏,引发地质灾害。针对Ⅷ、Ⅸ区的337栋不同结构类型的房屋进行了震害特征分析,给出震害矩阵,揭示各类结构房屋的破坏机理。经过统计,所调查的房屋中3.3%的建筑保持完好,19.9%的建筑发生轻微破坏,51.3%的建筑发生中等破坏,21.1%的建筑发生严重破坏,4.5%的建筑发生毁坏。经过调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跨度空间结构、钢框架结构以及采用木板作为填充墙的穿斗式木构架房屋在本次地震中表现良好。分析表明,经过合理的抗震设计,基本达到了中震可修的抗震设防目标,极大程度地保护了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胡寒冰[3](2019)在《基于微信小程序平台的地震现场灾害调查信息系统设计及初步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频发的地震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在不断增加。高效有序的地震现场工作可以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维护城市功能正常运行和切实保障人民根本利益。2017年,基于智能手机平台的微信小程序正式发布。因其跨平台、开发便捷、易用等优点,被越来越多开发人员采用。本文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微信小程序平台,完成了“基于微信小程序平台的地震现场灾害调查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并初步实现了其功能。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介绍了各国地震现场工作的基本内容、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发展体系。对比国内外地震现场的工作模式和已有的地震现场灾害调查工作辅助软件,引出了“基于微信小程序平台的地震现场灾害调查信息系统”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2)设计了系统开发的技术路线和运行环境。设计了数据库的格式规范,采用MySQL数据库,以满足多来源多类型数据,实现数据的合理储存和快速提取,以及Android,iOS和BlackBerry等跨平台应用。(3)系统设计了五大功能模块,包括:信息共享、烈度评定、房屋安全鉴定、生命线工程调查、地震地质灾害调查。系统实现了多种信息采集方式(包括图片、声音和视频等),以及信息可视化和信息采集多样化,系统功能全面,使用方便。(4)详细说明了系统的界面布局,在地震应急期间对小程序进行了测试,初步实现了系统各项功能,并对小程序的测试结果进行了总结,为系统改进提供依据。该系统在松原5.7级地震中得到初步应用,基本达到灾害调查人员现场使用需求。该系统可以实现迅速上传和获取急需的灾情信息;评定各调查点地震烈度,同时在地图上生成调查点烈度分布,辅助地震烈度评定工作;开展建筑物、生命线工程、地震地质灾害调查等功能。通过该系统科学有效的辅助地震现场工作人员开展灾害调查工作,同时在救灾工作中尽可能将地震现场资料进行信息化存储,为灾后恢复重建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期刊2019-06-01)
张方浩,李永强,曹彦波,李兆隆,邓树荣[4](2019)在《基于云技术的云南地震现场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云南地震现场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概述,总结了该系统在通信网络保障、视频会议互联互通、应急信息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自主卫星通信等技术,对地震现场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并将其应用于地震应急中。结果表明:利用云技术和云计算资源,按照3种应用模式优化设计的地震现场应急指挥技术系统,适合云南地震应急实际需求。(本文来源于《地震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王念法[5](2019)在《尼泊尔8.1级地震国际救援现场纪实》一文中研究指出紧急出征跨国救援北京时间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北纬28.2度,东经84.7度)发生里氏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地震发生当天正好是星期六,大部分同志都在休息。收到台网中心12322灾情速报短信后,我火速回到单位5楼指挥大厅,搜救中心领导们已经开始尼泊尔8.1级地震会商会,(本文来源于《城市与减灾》期刊2019年02期)
杨钢,吴建超,蔡永建,乔岳强,胡庆[6](2019)在《地震现场房屋裂缝宽度快速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快速对地震现场损坏房屋裂缝宽度进行测量,本文提出运用图像处理技术与单个人工正方形标志的方法对裂缝宽度进行测量。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并利用MATLAB软件的图像处理功能,对拍摄的真实房屋裂缝图像进行灰度化、二值化、图像去噪、目标区域分割标记和像素标定等处理,计算得到图像中裂缝宽度的最大值。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利用本方法获得房屋裂缝检测数据的识别精度为98.11%。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检测房屋裂缝宽度,且获取图像的分辨率越高,裂缝宽度识别的误差越小。本方法可为地震灾害现场调查中的房屋破坏等级评价工作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震灾防御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范明桥,张兴刚,包孟碟,钱彬[7](2018)在《地震动力参数现场试验测试系统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动力参数现场试验测试系统由一套可移动装置、荷载施加装置、试验测量控制系统、动力反应测试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等组成。地震动力参数现场试验测试系统适用于各种不同地基、边坡、坝体的不同粒径土的现场动力特性参数测定。(本文来源于《江苏建筑》期刊2018年06期)
姚刚,陈宇翔,石立国[8](2018)在《多发地震区超高层施工现场紧急疏散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地震发生时超高层施工现场的人员疏散管理问题、寻求最佳疏散方案并提供疏散时间预测手段,以昆明西山万达广场项目南塔楼工程为例进行特殊性分析,基于P&M经验公式建立以疏散时间最短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并通过Matlab仿真分析研究疏散人数、疏散间距以及地震烈度对疏散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散人数的增多与地震烈度的增大直接引起疏散时间的增加,而疏散时间随疏散间距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0.3~0.6m的疏散间距为最佳。模型能对该类施工现场的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提供理论指导依据。由此对疏散管理工作提出若干建议与展望。(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8年24期)
孟凡馨,王婧颖[9](2018)在《地震现场科普宣传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地震现场科普宣传逐渐受到重视,但仍然存在宣传方式单一、宣传内容同质化,且更新缓慢等问题,影响了地震现场科普宣传的效果。本文结构式访问向曾参与过地震现场科普宣传的工作人员开展调查,分析当前地震现场科普宣传工作开展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明确公众获取热点信息需求、充分利用新技术、创新宣传形式、分阶段开展科普宣传、重视互动式科普等方面提出应对建议。(本文来源于《科学大众(科学教育)》期刊2018年12期)
何雅枫,胡斌,张莹,申源,周志华[10](2018)在《基于高德地图的四川省地震现场快速调查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地震现场灾情调查、综合指挥调度工作中,开展基于开源地图功能调用的需求分析,进行开源地图选型。结合高德地图部分功能,地震现场快速调查评估系统可实现人员定位、实时路况获取、最佳路线规划、位置信息标注等,以期增强系统的扩展性和适用性,提高现场灾情调查工作回传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效性。(本文来源于《防灾减灾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地震现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7年8月8日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 km,造成大量房屋不同程度的破坏,引发地质灾害。针对Ⅷ、Ⅸ区的337栋不同结构类型的房屋进行了震害特征分析,给出震害矩阵,揭示各类结构房屋的破坏机理。经过统计,所调查的房屋中3.3%的建筑保持完好,19.9%的建筑发生轻微破坏,51.3%的建筑发生中等破坏,21.1%的建筑发生严重破坏,4.5%的建筑发生毁坏。经过调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跨度空间结构、钢框架结构以及采用木板作为填充墙的穿斗式木构架房屋在本次地震中表现良好。分析表明,经过合理的抗震设计,基本达到了中震可修的抗震设防目标,极大程度地保护了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震现场论文参考文献
[1].冯玉苹,徐维秀,杨晶,白雪,王博.海量地震数据现场监控软件研发及应用[C].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2].张令心,朱柏洁,陶正如,陈相兆.九寨沟7.0级地震房屋震害现场调查及其破坏特征[J].地震工程学报.2019
[3].胡寒冰.基于微信小程序平台的地震现场灾害调查信息系统设计及初步实现[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9
[4].张方浩,李永强,曹彦波,李兆隆,邓树荣.基于云技术的云南地震现场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优化[J].地震研究.2019
[5].王念法.尼泊尔8.1级地震国际救援现场纪实[J].城市与减灾.2019
[6].杨钢,吴建超,蔡永建,乔岳强,胡庆.地震现场房屋裂缝宽度快速检测[J].震灾防御技术.2019
[7].范明桥,张兴刚,包孟碟,钱彬.地震动力参数现场试验测试系统开发研究[J].江苏建筑.2018
[8].姚刚,陈宇翔,石立国.多发地震区超高层施工现场紧急疏散模型研究[J].施工技术.2018
[9].孟凡馨,王婧颖.地震现场科普宣传对策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
[10].何雅枫,胡斌,张莹,申源,周志华.基于高德地图的四川省地震现场快速调查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J].防灾减灾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