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昌邑市第二实验小学261300
摘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害。”古往今来的大量事实证明,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智力,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学好语文的关键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惯培养
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养成个好习惯。”为此,应从如下方面加强语文课上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注重学生的意志培养
墨子说得好,“志不疆者智不达”,即没有坚强意志的人,他的知识和聪明才智都不会发展得最好。人的意志可以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强化对自己意志的培养和锻炼。
通常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1.教师要率先垂范,让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决不随便找理由原谅自己,而不去完成既定任务。这样就会从每次的胜利完成任务中提高信心、养成习惯。
2.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讲述一些名人的学习方法及读书故事作为自己行动的借鉴,并以他们的箴言、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此督促自己,养成习惯。
3.让学生养成经常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的好习惯,经常和周围比自己学习强的同学比较,找出自己的差距,取长补短,奋力追赶,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二、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是人们接受最初阶段正规教育的近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一个受教育的基础阶段。语文学习在小学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实践证明,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有一定的兴趣来辅助和支撑。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
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当自己意识到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打好基础,创造美好的人生时,内心就会产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我们要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和教师等参与到评价中,构成多元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一方面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出发对教育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
另一方面,由原先的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也不再处于过去单纯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一种主动的积极参与状态,充分体现了他们在教育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十分有利于教师、学生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修正,从而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第一,学生自评。学生自评,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学生自评可以是书面的,让学生在教师确定的评价内容上自我评价,也可以是口头的、随机性的。
第二,学生间互评、小组间互评。为了达到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的效果,可采取学生间互评、小组间互评。
第三,家长、教师评价。为了达到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有更多的了解,教师需从家长那得到更多有关学生学习的信息时,可采取家长评、教师评。
2.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兴趣与情感的关系极为密切,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增强对学习的兴趣。一个学生如果懒于学习,不愿思考,就难以养成好学深思的习惯。
3.广泛参加课外活动。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够不断地满足并不断地引起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例如读写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了思想的种子,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上了行为的种子,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上了品德的种子,便会有命运的收获。
詹姆士有一句名言:“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现在有些学生往往因为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致力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挖掘出学生的智力潜能,激活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在老师和家长监督、指导下,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才有可能实现,既松不得,也急不得。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高过程,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艰苦的过程,也是磨练人的意志、性格、质量的过程。只要有坚强的意志质量,并通过自己不懈努力,就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