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机器人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家具生活用移动机器人,针对现有的机器人易撞坏,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机器人主体,所述机器人主体上固定有感应探头,所述机器人主体的外部设置有防护圈,所述防护圈上固定有两组防护板,两组所述防护板的结构相同,所述防护板远离机器人主体的一侧设置有防撞板,所述防撞板与防护板之间连接有防撞弹簧,所述防护圈的外壁固定有防护垫,所述防护圈与防护板上均固定有固定组件,所述防护圈与防护板均通过固定组件固定在机器人主体上。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计新颖,可有效的减缓机器人撞击到物体时的撞击力度,避免机器人撞坏,进而增加机器人的使用寿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家具生活用移动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主体(1)上固定有感应探头(2),所述机器人主体(1)的外部设置有防护圈(3),所述防护圈(3)上固定有两组防护板(4),两组所述防护板(4)的结构相同,分别对称设置在感应探头(2)的两侧,所述防护板(4)远离机器人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防撞板(5),所述防撞板(5)与防护板(4)之间连接有防撞弹簧(6),所述防护圈(3)的外壁固定有防护垫(7),所述防护圈(3)与防护板(4)上均固定有固定组件(8),所述防护圈(3)与防护板(4)均通过固定组件(8)固定在机器人主体(1)上,所述固定组件(8)包括固定板(9)、固定插柱(10),所述机器人主体(1)上开设有固定插孔(11),所述固定插孔(11)的一侧设置有固定销(12),所述固定销(12)呈T型结构,且固定销(12)的T型结构水平杆通过固定弹簧(13)连接在机器人主体(1)上。
设计方案
1.一种家具生活用移动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主体(1)上固定有感应探头(2),所述机器人主体(1)的外部设置有防护圈(3),所述防护圈(3)上固定有两组防护板(4),两组所述防护板(4)的结构相同,分别对称设置在感应探头(2)的两侧,所述防护板(4)远离机器人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防撞板(5),所述防撞板(5)与防护板(4)之间连接有防撞弹簧(6),所述防护圈(3)的外壁固定有防护垫(7),所述防护圈(3)与防护板(4)上均固定有固定组件(8),所述防护圈(3)与防护板(4)均通过固定组件(8)固定在机器人主体(1)上,所述固定组件(8)包括固定板(9)、固定插柱(10),所述机器人主体(1)上开设有固定插孔(11),所述固定插孔(11)的一侧设置有固定销(12),所述固定销(12)呈T型结构,且固定销(12)的T型结构水平杆通过固定弹簧(13)连接在机器人主体(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具生活用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圈(3)呈C型结构,且两组防护板(4)分别固定在防护圈(3)的C型开口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具生活用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弹簧(6)呈矩形阵列的方式连接在防护板(4)与防撞板(5)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具生活用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垫(7)粘接在防护圈(3)的外壁上,且防护垫(7)为弹性垫,由橡胶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具生活用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主体(1)上的固定插孔(11)的孔槽大小与固定插柱(10)的大小匹配,且与固定组件(8)的数量相等。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机器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家具生活用移动机器人。
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自动控制机器的俗称,自动控制机器包括一切模拟人类行为或思想与模拟其他生物的机械(如机器狗,机器猫等)。狭义上对机器人的定义还有很多分类法及争议,有些电脑程序甚至也被称为机器人。在当代工业中,机器人指能自动执行任务的人造机器装置,用以取代或协助人类工作。理想中的高仿真机器人是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材料学和仿生学的产物,目前科学界正在向此方向研究开发。
随着技术的发展,其机器人已逐渐进入人们的家居生活,尤为显著的为扫地机器人,其现有的家居生活用移动机器人在使用时,存在着:机器人易撞击到家居物体上,造成机器人撞坏,影响机器人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设计出一种家具生活用移动机器人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家具生活用移动机器人,解决了机器人易撞坏,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家具生活用移动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所述机器人主体上固定有感应探头,所述机器人主体的外部设置有防护圈,所述防护圈上固定有两组防护板,两组所述防护板的结构相同,分别对称设置在感应探头的两侧,所述防护板远离机器人主体的一侧设置有防撞板,所述防撞板与防护板之间连接有防撞弹簧,所述防护圈的外壁固定有防护垫,所述防护圈与防护板上均固定有固定组件,所述防护圈与防护板均通过固定组件固定在机器人主体上,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固定插柱,所述机器人主体上开设有固定插孔,所述固定插孔的一侧设置有固定销,所述固定销呈T型结构,且固定销的T型结构水平杆通过固定弹簧连接在机器人主体上。
优选的,所述防护圈呈C型结构,且两组防护板分别固定在防护圈的C型开口两端。
优选的,所述防撞弹簧呈矩形阵列的方式连接在防护板与防撞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防护垫粘接在防护圈的外壁上,且防护垫为弹性垫,由橡胶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机器人主体上的固定插孔的孔槽大小与固定插柱的大小匹配,且与固定组件的数量相等。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固定组件在机器人主体上固定有防护圈与防护板,通过防护圈上固定有防护垫有效的对机器人侧壁进行防护,并通过防护板上连接的防撞板与防撞弹簧有效的减缓机器人主体撞击到物体时的撞击力度,增加机器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计新颖,可有效的减缓机器人撞击到物体时的撞击力度,避免机器人撞坏,进而增加机器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1图中的固定组件与机器人主体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标号:1机器人主体、2感应探头、3防护圈、4防护板、5防撞板、6防撞弹簧、7防护垫、8固定组件、9固定板、10固定插柱、11固定插孔、12固定销、13固定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家具生活用移动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1,机器人主体1上固定有感应探头2,机器人主体1的外部设置有防护圈3,防护圈3上固定有两组防护板4,两组防护板4的结构相同,分别对称设置在感应探头2的两侧,防护圈3呈C型结构,且两组防护板4分别固定在防护圈3的C型开口两端,防护板4远离机器人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防撞板5,防撞板5与防护板4之间连接有防撞弹簧6,防撞弹簧6呈矩形阵列的方式连接在防护板4与防撞板5之间,防护圈3的外壁固定有防护垫7,防护垫7粘接在防护圈3的外壁上,且防护垫7为弹性垫,由橡胶材料制成,防护圈3与防护板4上均固定有固定组件8,防护圈3与防护板4均通过固定组件8固定在机器人主体1上,固定组件8包括固定板9、固定插柱10,机器人主体1上开设有固定插孔11,机器人主体1上的固定插孔11的孔槽大小与固定插柱10的大小匹配,且与固定组件8的数量相等,固定插孔11的一侧设置有固定销12,固定销12呈T型结构,且固定销12的T型结构水平杆通过固定弹簧13连接在机器人主体1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组件8在机器人主体1上固定有防护圈3与防护板4,通过防护圈3上固定有防护垫7有效的对机器人侧壁进行防护,并通过防护板4上连接的防撞板5与防撞弹簧6有效的减缓机器人主体1撞击到物体时的撞击力度,增加机器人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其机器人在使用时,通过机器人主体1上的感应探头2有效的对其前方的物体进行感应探测,并通过机器人主体1上连接的防护板4及防护板4一侧的防撞板5有效的减缓机器人主体1撞击到物体时的冲撞力度,避免机器人主体1损坏,且通过机器人主体1外侧的防护圈3及防护圈3上固定的防护垫7,进一步减缓加热主体1的侧壁粘接的物体的撞击力度,从而有效的避免机器人撞坏,增加机器人的使用寿命,且防护圈3与防护板4均通过固定组件8安装在机器人主体1上,具体的通过固定插柱10插入机器人主体1上的固定插孔11中,并通过固定销12将固定插柱10固定,从而将防护圈3与防护板4固定在机器人主体1的外壁,其防护圈3与防护板4的安装与拆卸简便,方便更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6268.2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289332U
授权时间:20190823
主分类号:B25J 19/06
专利分类号:B25J19/06
范畴分类:40E;
申请人: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申请人: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申请人地址: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曲屯路151号
发明人:周东辉;曾功俊;甘伟;林辉
第一发明人:周东辉
当前权利人: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代理人:陈娟
代理机构:1142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