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研究

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研究

高跃春黑龙江工程学院150050

摘要本项目对工程管理专业实习实践教学全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对实习学生实习内容的掌握、熟悉情况,实习学生对实习组织及安排的满意程度调查;深入施工生产第一线了解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对学生实习效果的评价;对已经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进行回访,听取他们对实习的意见及建议。通过以上工作,总结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及时改变不适应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内容和方式,从时间计划、地点安排、人员组织、实习指导及质量监控等各个方面总体提高实习质量。

关键词工程管理实践教学实习基地教学计划

我院工程管理专业依托土木工程大平台来建设,是一个实践性要求非常强的专业,结合《黑龙江工程学院“十二五”规划及二〇二〇年远景目标》的要求,实习教学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应用型建设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实习方式尽管经过多年来很多土木院校的实践证明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才教育模式、教育规格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实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不利之处,实习质量有所下降。主要表现在:

(1)受教学培养计划制约,实习不能满足学生对单位工程施工全过程实习的时间要求;

(2)实习过程管理方式较死板,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性的发挥;

(3)缺乏对实习质量的有效监控体系;

目前,全国各个土木院校工程管理专业都在针对如何搞好专业生产实践教学与实习,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进行深入探讨。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京城市建筑工程学院、广州大学等都进行了一些开创性的实践。但是,他们成功的经验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合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的我校的具体情况。为此,在我校进行这方面的改革与探索非常必要和及时。

工程管理专业现行的实习实践教学方案是:学生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由专业教研室组织,在施工工地进行为期四周或五周的集中时间而分散工地的实习。施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实习效果不够理想,学生参与并实践积极性不高。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我们考虑以引导学生实习积极性、主动性为重要前提,加大实习准备力度,制定目标明确、可操作行性强的实习计划任务书;以对学生记录资料为控制点,落实实习效果为主要环节,通过完善可行的资料记录整理要求进行控制;同时,以必要的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环节,进行高效的启发引导。同时注重学生集中统一实习与自主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以弥补实习时间较短的缺憾,建立行之有效的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真正把专业教学计划和高等学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落到实处。

工程管理专业已经具有多年的办学经验,为我省重点专业,已建立稳定实践教学基地、教学实训场所,实习基地也由哈尔滨扩展到了北京、上海等地。历届专业实践教学在指导教师及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人员的配合下都取得了圆满成功。近年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曾做过一些改革和尝试,采取了一些必要措施,也积累了一些较好的经验,这些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实习质量都有较大帮助,我们将这些有益的实践教学经验予以深化、细化,并且系统的提出实习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以适应教学培养计划和高等学校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改进传统方法,找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方法及途径,制定质量监控体系。在修订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基础上,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深入分析研究优化,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适于我校教学实际的、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围绕生产实践对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进行全面优化调整,提出合理性的改革方案,达到进一步提高应用型本科建设的教学质量,实践教学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

工程管理专业在国家通用标准的指导下,同时参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借鉴国际工程教育的先进理念,结合我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按照工程管理专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制定本专业的应用型培养标准。

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1.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及经济管理的基础知识;

2.具备并能应用工程管理专业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能够应用专业知识、工具,发现、分析、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问题,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得到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

3.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具备从事工程项目规划、工程估价、研究开发和项目运营管理的能力;

4.具备工程咨询、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管理能力,能够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施工、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及研究工作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5.能够在一定的企业和社会环境下获得工程文化的熏陶,感知工程师的角色与责任,具备良好的工程伦理道德、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并具备与本专业相关的个人能力和专业素养;

6.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良好的交流、协作能力及团队精神,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全过程项目策划、管理和实务运作及房地产投资与经营管理。

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分析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要求的基础上,遵循高等工程教育规律,将各种要求转化成通识教育内容、专业教育内容和综合教育内容三大部分,适度减少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教学学时数,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数,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理论授课优化排列到教学进程的第6学期截止,7、8学期全部为实践课程,1~6学期在理论授课的同时坚持通识教育实践与专业基础实践,专业基础实践以本专业所需的认识实习、测量实习及施工技术课程设计等为主,7学期主要为专业技能实践培养,以经济管理、招投标和造价管理软件应用等方面的课程设计和实习为主要培养内容,8学期重点进行专业综合实践培养。课程体系由理论到实践,由通识教育结合专业培养,由专项到综合循序渐进;坚持外语教学、实践教学、职业生涯教育四年不断线。进而构建知识体系。本专业通识教育实践基地全部以校内为主;专业教育实践基地以校内为主、校外为辅,即课程设计为主,校外现场参观为辅,每门实践课程1~2教学周;综合教育实践基地主要为校外工程管理施工现场,即深入到实际工程管理施工现场进行施工技术、内业整理、造价及项目管理培训的毕业实习,为期5教学周,最后安排12周毕业设计及答辩,综合运用四年工程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完成。

实践训练包括:认识实习、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公路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测量实习、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设计、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建筑技术经济课程设计、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国际工程合同条款)课程设计设计、生产实习、工程招投标实习、造价软件模拟应用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

通过以上工作,总结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及时改变不适应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内容和方式,从时间计划、地点安排、人员组织、实习指导及质量监控等各个方面总体提高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玲,提升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7(1):19-1.

[2]阮建凑,陈颖.基于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166-168.

注:黑龙江工程学院院基金项目

标签:;  ;  ;  

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