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论文_宋清梅,蔡信德,吴颖欣,吴嘉慧,陈显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水分,温度,畦田,垄沟,土地利用,氮素。

土壤水论文文献综述

宋清梅,蔡信德,吴颖欣,吴嘉慧,陈显斌[1](2019)在《香根草对污染土壤水溶态重金属组分胁迫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香根草对污染土壤中水溶态重金属组分在时间尺度上的胁迫响应,以Pb和Cu复合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和水培试验,模拟重金属水溶态组分对香根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情况及重金属积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b和Cu水溶态组分显着降低香根草幼苗的根长、株高、鲜质量和干质量。其中,根长受抑制作用最显着,在第60 d,处理组根长比对照组低43.6%;香根草幼苗的重金属耐性指数(MTI)总体上随生长时间增加呈上升趋势,第60 d的MTI为70.2%;香根草幼苗可显着富集Pb和Cu,且主要累积在根部,其转运系数(TF)低至0.02和0.10,根部最大积累量分别达到763 mg·kg~(-1)和235 mg·kg~(-1),表明香根草属于根部积累性植物。由此可见,香根草幼苗对水溶态重金属组分的耐受能力随其生长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利用香根草进行重金属的植物固定具有较大潜力。(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常乐,王丽霞[2](2019)在《地膜覆盖对谷田土壤水热状况及谷子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设置白色聚乙烯地膜(WP)、渗水地膜(SP)、黑色地膜(BP)、不覆膜(CK)4个处理,通过研究0~100 cm土壤贮水量、0~20 cm土壤地温、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探讨地膜覆盖对谷田土壤水热状况及谷子籽粒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WP、SP、BP处理全生育期平均贮水量分别为261.5,264.9,264.1 mm,较CK分别增加18.7%,20.2%,19.9%;全生育期0~20 cm土层日均温度分别为19.9,19.5,19.0℃,较CK分别增加1.6,1.2,0.7℃;产量分别为5 782.5,5 916.6,6 052.5 kg/hm2,较CK分别增产35.5%,38.7%,41.9%;谷子籽粒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21.9,22.7,23.6 kg/(mm·hm2),较CK分别提高63.4%,69.4%,76.1%。谷子田覆盖地膜增产效果显着,黑色地膜在产量和水分利用方面表现更优。(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杨翠萍,脱云飞,张岛,马继敏,吴耀中[3](2019)在《降雨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氮变化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18年6—10月降雨条件下园地、林地、荒草地、坡耕地和裸地的标准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裸地为对照,通过研究降雨对园地、林地、荒草地、坡耕地和裸地的土壤含水率、总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与土层深度和时间的变化特征,经野外试验数据统计分析,提出降雨对园地、林地、荒草地、坡耕地和裸地土壤含水率、总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与土层深度和时间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增加园地、林地、荒草地、坡耕地和裸地土壤含水率,加速土壤总氮、硝态氮和铵态氮水解转化硝化和反硝化速度,影响土壤含水率、总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降雨与土壤含水率、总氮、硝态氮、铵态氮呈显着相关性(P<0.05)。降雨条件下园地、林地、荒草地、坡耕地和裸地的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增大而增大,土层深度100 cm处土壤含水率最大,分别为30.34%,27.67%,24.98%,24.03%和21.95%,总氮随土层深度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在土层深度为60 cm土壤总氮含量最大,分别为1.02,0.99,0.90,0.86,0.75 g/kg,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大而减小,在土层深度为100 cm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最小,其中硝态氮含量分别为9.01,7.89,7.25,6.10,5.22 mg/kg,铵态氮含量分别为9.41,9.14,6.40,5.38,4.37 mg/kg。土壤含水率随时间的延长先减小后增大又减小,呈正余弦变化趋势,8月土壤含水率最大,分别为22.97%,22.01%,19.87%,19.03%和17.98%,总氮随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8月总氮最大,分别为1.09,1.01,0.94,0.84,0.76 g/kg,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6月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最大,其中硝态氮含量分别为13.40,12.37,11.20,10.39,8.67 mg/kg,铵态氮含量分别为18.89,17.02,14.54,12.02,8.36 mg/kg。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含水率、总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平均值与土层深度和时间关系由大到小依次为园地、林地、荒草地、坡耕地和裸地,研究结果为农田土壤水肥流失控制和养分利用提供理论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南镇武,刘柱,王旭清,徐杰,孟维伟[4](2019)在《不同覆盖方式对盐碱地花生生长发育和土壤水盐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前茬小麦秸秆设置半覆盖(播种行覆盖,T1)、全覆盖(T2)及无覆盖(对照,T0)平播花生3个处理,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盐碱地花生生长发育及土壤水盐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使盐碱地花生出苗率、主要农艺性状、单株干物质、单株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产生差异,T1和T2较T0可使出苗率提高20%以上;花针、荚果及饱果期内,T1和T2较T0可使花生叶面积指数分别显着提高20%和30%以上;T1和T2使盐碱地花生土壤温度随生育期呈下降趋势,土壤体积含水量和电导率则呈"W"型下降趋势,且T2在花生饱果期返盐幅度较T0和T1的降低30%以上。由此可见,盐碱地花生播种后覆盖前茬小麦秸秆有利于提高花生出苗率,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叶面积指数,进而增加作物覆盖度,达到控碱抑盐的目的;且全覆盖优于播种行覆盖。(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绿色生产——2019年山东省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29)

周旭姣,王琦,张登奎,尹鑫卫,李晓玲[5](2019)在《垄沟集雨种植对土壤水热效应及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和解决半干旱黄土高原区垄沟集雨种植紫花苜蓿的可持续性,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布置大田试验,以传统平作为对照,研究不同垄覆盖材料(土壤结皮、生物可降解地膜和塑料地膜)和不同沟垄比[沟宽(cm)∶垄宽(cm)分别为60∶30、60∶45和60∶60]对垄沟集雨种植土壤水热效应、紫花苜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连续种植第4和5年,深度0~3.0 m土壤含水量随紫花苜蓿生育期和生育年限增加而降低,排列次序为塑料膜垄>生物可降膜垄>土垄>传统平作,土壤含水量随集雨垄宽度的增加而增加。垄沟集雨连续种植第4和5年紫花苜蓿全生育期各处理表层(0~1.2 m)土壤处于干旱胁迫状态,随生育期和生育年限延伸,干旱胁迫程度加剧,尤其传统平作。不同处理之间沟中土壤温度差异不明显,垄上土壤温度差异明显,随集雨垄宽度增加而增加。与传统平作相比,MCS_(30)、MCS_(45)、MCS_(60)、BF_(30)、BF_(45)、BF_(60)、PF_(30)、PF_(45)和PF_(60)(MCS、BF和PF分别代表土垄、生物可降解膜垄和塑料膜垄,下标分别表示垄宽为30、45和60 cm)的2年垄上平均土壤温度分别增加0.68、0.99、1.49、2.49、3.05、3.44、3.44、4.03和4.29℃。垄沟集雨种植具有调温保墒的作用,促进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与传统平作相比,MCS_(30)、MCS_(45)、MCS_(60)、BF_(30)、BF_(45)、BF_(60)、PF_(30)、PF_(45)和PF_(60)的2年紫花苜蓿全生育期平均实际干草产量分别增加7.77%、7.30%、2.11%、32.23%、29.95%、22.47%、40.88%、38.44%和28.37%,WUE分别增加17.94、26.16、29.57、17.35、19.47、17.85、20.99、22.66和20.63 kg·hm~(-2)·mm~(-1)。多年生深根性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的根系层土壤干燥化机理需要做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贾丽丛,康凯,马新颜,牛凌梅,马莉[6](2019)在《以发夹脱氧核糖核酸/氮掺杂石墨烯/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的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土壤、水和血浆中百草枯的残留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制备用氮掺杂石墨烯(NG)和发夹脱氧核糖核酸(HDNA)修饰的玻碳电极(GCE),先取1.0g·L~(-1)氮掺杂石墨烯溶液5.0μL,滴在GCE表面,晾干后得NG/GCE。然后取5.0μmol·L~(-1) HDNA溶液10.0μL,滴于NG/GCE表面,在4℃冰箱中孵育2h。应用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对NG进行表征,并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百草枯在上述修饰电极(作为工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0.1mol·L~(-1)磷酸盐缓冲溶液(pH8.0)中,百草枯在电位-0.523V处有一明显的还原峰,且在所研制的修饰电极上的电流响应值(21.08μA)比在GCE上的电流响应值(2.102μA)高。百草枯的浓度在6.0×10-8~4.0×10-5 mol·L~(-1)内与其对应的还原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1.6×10-8 mol·L~(-1)。应用所提出的方法测定了土壤、水及小鼠血浆中百草枯的残留量,以土壤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为81.7%~107%。(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19年11期)

王雯,张雄,白盼盼[7](2019)在《不同覆膜材料对土壤水热状况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普通地膜覆盖造成的残膜污染问题凸显,迫切需要发展使用新型环保地膜。为筛选出适宜陕北沙区马铃薯节水高产种植的覆膜材料,试验设置普通地膜(PM)、降解地膜(BM)、液态地膜(LM)和裸地(CK)4个处理,系统研究了不同覆膜材料对土壤水热状况以及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生育前期,土壤含水量(0-40 cm)和土壤温度(0-20 cm)均表现为PM>BM>LM>CK,BM和PM处理在保蓄土壤水分和提高地温方面效果相似,且显着高于裸地处理(p<0.05)。马铃薯生育中后期,LM和BM处理下的土壤含水量仍高于裸地,但无显着差异,BM处理的蓄水保温能力明显下降,且LM处理下土壤温度低于裸地,避免了高温胁迫对马铃薯的危害,为块茎生长发育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条件。不同覆膜材料下,马铃薯商品薯率和产量均表现为LM>BM>PM>CK,LM处理的商品薯率和产量显着高于裸地(p<0.05),但LM与BM之间没有显着差异。综合分析,在陕北沙区马铃薯种植过程中适宜采用液态地膜和降解地膜来逐步替代普通地膜覆盖。(本文来源于《榆林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薛新伟,杨恒山,张瑞富,刘晶[8](2019)在《滴灌对半干旱地区土壤水盐运动和次生盐渍化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滴灌技术是当前农业节水的主要方式之一。半干旱地区地表蒸发强烈,导致农田土壤盐分表聚及次生盐渍化的发生风险增大,在石灰性土壤地区尤为明显。笔者综述了灌溉制度、田间管理、土壤质地等因素对土壤水盐运移及次生盐渍化影响,并针对目前半干旱区节水灌溉的发展,提出了明确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土壤盐分累积效应以及防止次生盐渍化调控途径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半干旱地区农业节水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2期)

姬王佳,黄亚楠,李冰冰,李志[9](2019)在《陕北黄土区深剖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水分稳定同位素组成有助于理解土壤水分运动过程,且可以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本研究采集陕北黄土区4种土地利用方式(农地、草地、沙柳和杨树)下>15 m深的土样,测定土壤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探究土壤水分运动机制并分析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具有显着差异.农地、草地、沙柳地和杨树地土壤水δD分别在-81.1‰~-60.1‰、-91.2‰~-61.0‰、-87.4‰~-63.6‰和-73.5‰~-62.2‰,δ~(18)O分别在-11.2‰~-7.6‰、-12.6‰~-8.2‰、-11.5‰~-8.1‰和-9.9‰~-7.7‰.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垂直分布均呈波动变化:浅层(活跃层,0~3 m)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变化剧烈,δD值分别在-80.2‰~-61.8‰、-75.9‰~-65.5‰、-76.0‰~-63.6‰和-73.5‰~-62.2‰;中层(3~12 m)农地和草地氢氧稳定同位素剖面呈抛物线型,而沙柳地和杨树地相对稳定;但深层(12 m以下)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值基本稳定,δD值分别在-80.8‰~-71.5‰、-83.0‰~-67.5‰、-87.4‰~-76.0‰和-67.5‰~-64.3‰.4个样地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值在浅层和深层土壤均无明显差异,而在中层差异较大.土壤水分主要来自降水.活塞流可能是土壤水分运动的主导方式.不同样地土壤水可能接受不同强度降水的补给,农地和草地也可被强度小的降水事件补给,而沙柳地和杨树地可能主要接受夏秋季暴雨补给.(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刘洋,李金山,孙秀路,韩启彪,陈震[10](2019)在《液施肥不同畦灌方式对土壤水氮分布及夏玉米生长性状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肥料液施条件下波涌畦灌和常规畦灌2种不同畦灌方式的土壤水氮分布及对夏玉米的生长、产量的影响,展开了大田试验,分析水氮空间分布的变异性、水氮储存效率和灌水施肥效率,对夏玉米进行考种及干物质积累的测定。灌后3天,波涌畦灌和常规畦灌在0~60 cm土层内含水率较灌前增加了44.38%、44.77%,硝态氮含量增加了4.94、3.13 mg/kg,波涌畦灌灌水效率为36.01%,较常规畦灌低26.51%,波涌畦灌施肥效率为25.67%,较常规畦灌高57.87%。波涌畦灌考种指标及干物质积累量高于常规畦灌,各项指标较常规畦灌高0.94%~9.31%,产量提升0.75%。由于波涌畦灌灌水量高,导致其灌水效率降低,但施肥效率有所提高,波涌畦灌水氮空间分布优于常规畦灌,更有利于夏玉米生长发育。(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9年11期)

土壤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设置白色聚乙烯地膜(WP)、渗水地膜(SP)、黑色地膜(BP)、不覆膜(CK)4个处理,通过研究0~100 cm土壤贮水量、0~20 cm土壤地温、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探讨地膜覆盖对谷田土壤水热状况及谷子籽粒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WP、SP、BP处理全生育期平均贮水量分别为261.5,264.9,264.1 mm,较CK分别增加18.7%,20.2%,19.9%;全生育期0~20 cm土层日均温度分别为19.9,19.5,19.0℃,较CK分别增加1.6,1.2,0.7℃;产量分别为5 782.5,5 916.6,6 052.5 kg/hm2,较CK分别增产35.5%,38.7%,41.9%;谷子籽粒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21.9,22.7,23.6 kg/(mm·hm2),较CK分别提高63.4%,69.4%,76.1%。谷子田覆盖地膜增产效果显着,黑色地膜在产量和水分利用方面表现更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水论文参考文献

[1].宋清梅,蔡信德,吴颖欣,吴嘉慧,陈显斌.香根草对污染土壤水溶态重金属组分胁迫响应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2].常乐,王丽霞.地膜覆盖对谷田土壤水热状况及谷子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9

[3].杨翠萍,脱云飞,张岛,马继敏,吴耀中.降雨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氮变化特征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9

[4].南镇武,刘柱,王旭清,徐杰,孟维伟.不同覆盖方式对盐碱地花生生长发育和土壤水盐变化的影响[C].科技创新与绿色生产——2019年山东省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5].周旭姣,王琦,张登奎,尹鑫卫,李晓玲.垄沟集雨种植对土壤水热效应及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9

[6].贾丽丛,康凯,马新颜,牛凌梅,马莉.以发夹脱氧核糖核酸/氮掺杂石墨烯/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的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土壤、水和血浆中百草枯的残留量[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9

[7].王雯,张雄,白盼盼.不同覆膜材料对土壤水热状况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榆林学院学报.2019

[8].薛新伟,杨恒山,张瑞富,刘晶.滴灌对半干旱地区土壤水盐运动和次生盐渍化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9

[9].姬王佳,黄亚楠,李冰冰,李志.陕北黄土区深剖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9

[10].刘洋,李金山,孙秀路,韩启彪,陈震.液施肥不同畦灌方式对土壤水氮分布及夏玉米生长性状影响[J].节水灌溉.2019

论文知识图

植苗造林和播种造林植被恢复措施下修...研究区TM4、TM3、TM2假彩色合成影像(...使用的电阻率测量仪~2009年河龙间参照干湿限边界与S...各层土壤的持水特性曲线镇压强度和作业速度对土壤延迟下陷量...

标签:;  ;  ;  ;  ;  ;  ;  

土壤水论文_宋清梅,蔡信德,吴颖欣,吴嘉慧,陈显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