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约束内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内力,拓扑,应力,弧形,结构,近似,路径。
约束内力论文文献综述
马笑辉,杜家政,邓昊[1](2017)在《考虑内力约束连续体拓扑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拓扑优化可以得到传力路径,不同传力路径对应不同内力载荷。为了得到不同内力载荷需求的传力路径,以结构重量最小为目标,以内力为约束建立拓扑优化模型,基于单位载荷法将内力显式化,通过迭代调整两个路径上的内力使其比值达到一个稳定的值,从而获得满足内力约束的传力路径。算例表明:不同的内力约束可以得到不同的传力路径。(本文来源于《北京力学会第二十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1-14)
杜家政,马笑辉,KIM,Namho[2](2016)在《基于子结构的内力约束连续体拓扑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拓扑优化可以得到传力路径,不同传力路径对应不同内力载荷.如果将内力载荷作为目标或约束进行拓扑优化,可以得到满足不同需求的传力路径,为拓扑优化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为了得到不同内力载荷需求的传力路径,基于子结构法将结构分开使内力暴露出来.以结构质量最小为目标,以内力为约束建立拓扑优化模型,基于独立、连续、映射(independent,continuous,mapping,ICM)方法和单位载荷法将内力显式化,通过累加获得需要控制的传力路径上的内力,通过迭代调整2个路径上的内力使其比值达到一个稳定的值,从而获得满足内力约束的传力路径.算例表明:不同的内力约束可以得到不同的传力路径.(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12期)
彭细荣,隋允康[3](2016)在《应力约束拓扑优化的内力一阶近似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应力约束下结构拓扑优化问题中应力近似显式计算量大、效率低的问题,提出采用内力一阶近似的方式对应力约束进行近似处理。并与满应力方法(即内力零阶近似)、应力倒变量一阶近似两种方法进行应力近似好坏及优化求解效率等对比。为更清晰地比较不同应力近似方法在优化求解过程中的设计变量、目标函数及约束等迭代历史,采用变量连接技术减少应力约束拓扑优化算例的设计变量数目。拓扑优化结果表明:采用内力一阶近似的方式对应力约束进行近似处理较其它两种应力近似方式效果更好,优化迭代次数最少,求解效率最高,得到的最优结构最轻。(本文来源于《机械强度》期刊2016年05期)
马笑辉,杜家政,杜家军[4](2016)在《基于内力约束拓扑优化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内力过大是引起结构失效的重要因素,在设计的过程对内力进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效控制结构内力,基于有限元分析的结果,对结构内力进行敏度分析,采用单位载荷法推导了结构内力对拓扑变量的一阶导数,为考虑内力约束的拓扑优化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01-09)
胡立锋[5](2015)在《支座约束下温度对箱梁内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应力已被认为对桥梁带来损害。国内外对箱梁温度应力分布的研究,都是建立在支座合理约束的基础上。今以工程为背景,借鉴国内外发展成熟的温度梯度模式,针对工程中支座的错误施工情况,应用有限元法,分析不同边界条件下,由单向支座约束引起的温度应力在箱梁中的分布规律以及该支座约束对箱梁和墩柱造成的影响,得出是否有必要调整安装有误的支座的结论。(本文来源于《浙江建筑》期刊2015年12期)
周苏唯[6](2015)在《塔式起重机附着杆的平面布置形式对其内力和塔机约束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塔式起重机的附着装置对塔机的整体稳定性至关重要,附着杆的平面布置形式不同其内力也不同,对塔机的约束效果也不同。哪种形式最好,哪种形式最不利,本文试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本文来源于《建筑安全》期刊2015年01期)
张志伟,邓荣贵,王振永,钟志彬[7](2015)在《桩底约束条件对弧形排桩-连系梁内力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弧形排桩-连系梁抗滑结构为多次超静定结构,将桩顶弧形连系梁计算模型简化为无铰拱,视抗滑桩与弧形连系梁之间的约束力为冗力,利用桩顶与弧形连系梁之间的变形协调条件,建立了抗滑结构的整体柔度方程;在桩底自由、铰支及固定等3种不同桩底约束条件下,分别求解桩梁之间的约束冗力,比较了3种桩底约束条件下弧形连系梁的内力,及抗滑桩的内力和位移。研究表明:桩底固定时,桩底部弯矩较大;桩底自由时,弯矩明显减小,桩身位移增加;在桩顶连系梁的约束下,减小桩身锚固段长度,能够减小桩身底部弯矩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李焕群[8](2015)在《升温速率对强约束钢管柱温度内力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5个国产Q345无缝钢管柱试件进行轴向位移约束的升温试验,预设升温速率分别为13.0,8.7,6.2,4.9,3.9℃/min,研究升温速率对强约束轴心受压钢管柱温度内力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升温速率越大,单位时间温度增量越大,单位时间温度内力越大,温度内力随时间的变化是二次函数。而温度内力虽然随温度增量变化也是二次函数,但是升温速率越大,构件内部单位温度增量引起的温度内力增量反而越小。试验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钢结构构件在火灾中的温度内力规律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钢结构》期刊2015年02期)
唐贵和,吴波,文波[9](2015)在《时变约束混凝土梁的升降温全过程内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时变约束混凝土梁的升降温全过程内力变化进行了探讨.首先考察了梁端轴向和转动约束刚度的变化趋势;然后对单调升温以及先升温后降温情况下,时变约束混凝土梁的轴力和梁端弯矩变化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并与定常约束混凝土梁的相应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高温下时变轴向约束梁的最大轴力比小于定常轴向约束梁,轴向约束刚度比初值越小二者相差越大;高温下时变轴向约束梁的最大梁端弯矩与定常轴向约束梁几乎相同;时变转动约束下梁的轴力比和梁端弯矩随升降温时间的变化曲线都与定常转动约束下的相应曲线一致.(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邓通发,刘平平,肖佳明,王超众[10](2014)在《考虑侧向约束的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次内力计算及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侧向约束对超静定结构中预压力的传递以及二次内力产生的影响,有侧向约束的框架梁或连续刚构桥的预应力次内力计算比无侧向约束的连续梁次内力计算更为复杂.文中提出一种计算思路,把预加力分解为侧向约束引起的作用在柱上的预压力损失及作用在梁上有效预压力,结合等效弹簧模型及简化结构计算侧向约束预压力损失引起的次内力,利用约束次弯矩法计算有效预压力引起的次内力,然后进行迭加计算总次内力影响.通过实例分析了有侧向约束对框架结构二次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影响随着梁柱刚度比减小而增大,忽略侧向约束预压力损失引起的附加二次内力影响是不合理也不安全的,文中方法能够满足工程实际中的精度要求,有助于预应力框架结构的设计和内力分析.(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约束内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拓扑优化可以得到传力路径,不同传力路径对应不同内力载荷.如果将内力载荷作为目标或约束进行拓扑优化,可以得到满足不同需求的传力路径,为拓扑优化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为了得到不同内力载荷需求的传力路径,基于子结构法将结构分开使内力暴露出来.以结构质量最小为目标,以内力为约束建立拓扑优化模型,基于独立、连续、映射(independent,continuous,mapping,ICM)方法和单位载荷法将内力显式化,通过累加获得需要控制的传力路径上的内力,通过迭代调整2个路径上的内力使其比值达到一个稳定的值,从而获得满足内力约束的传力路径.算例表明:不同的内力约束可以得到不同的传力路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约束内力论文参考文献
[1].马笑辉,杜家政,邓昊.考虑内力约束连续体拓扑优化[C].北京力学会第二十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2017
[2].杜家政,马笑辉,KIM,Namho.基于子结构的内力约束连续体拓扑优化[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6
[3].彭细荣,隋允康.应力约束拓扑优化的内力一阶近似方法[J].机械强度.2016
[4].马笑辉,杜家政,杜家军.基于内力约束拓扑优化模型的建立[C].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2016
[5].胡立锋.支座约束下温度对箱梁内力的影响[J].浙江建筑.2015
[6].周苏唯.塔式起重机附着杆的平面布置形式对其内力和塔机约束效果的影响[J].建筑安全.2015
[7].张志伟,邓荣贵,王振永,钟志彬.桩底约束条件对弧形排桩-连系梁内力影响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8].李焕群.升温速率对强约束钢管柱温度内力影响的试验研究[J].钢结构.2015
[9].唐贵和,吴波,文波.时变约束混凝土梁的升降温全过程内力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10].邓通发,刘平平,肖佳明,王超众.考虑侧向约束的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次内力计算及影响[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