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以下简称《方案》),要求2019—2021年,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三年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000万人次,其中2019年培训1500万人次以上。到2021年末,全国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达到2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0%以上,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在持续关注的过程中,我注意到班级群的发展呈现出这样的共性:一是家长在班级群里发言的内容有相当一部分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关系不大;二是当这个班的学生毕业后,群演变成“僵尸群”。其实,家长在群里关注的核心始终是自己的孩子,他们既希望及时掌握孩子的在校表现,又希望在与其他孩子的对比中更准确地把握自己孩子的状态,至于一些与孩子成长无关的发言,可能只是他们有意或无意地引导群内舆论走向的一种方式。
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作为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契合了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理念。《方案》人数规模大、质量要求高、持续时间长,路径明确、措施有力,必将为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促进形成尊重技能、重视技能的社会风尚和技能就业的新常态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产业经济发生了“更新换代”的革命性转变,伴随新经济增长方式而产生的新产业、新职业、新工种和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层出不穷,催生了许多新的就业岗位,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能力要求,新岗位、新要求进一步加深了我国劳动力供给和市场需求不匹配的矛盾,“普工剩、技工荒”和高技能人才匮乏问题日益凸显,有些特种技能岗位出现“千工好招一技难求”的局面。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具有两面性:一方面,高技能劳动者占比少,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不适应,这是压力;另一方面,普工占比多,职业技能提升空间大,这是优势。将压力转变为动力,将劣势调整成优势,需要不断加大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培训。目前,我国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为29%,与《方案》提出的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比例达到25%以上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与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预测尚有近2200万的缺口。
图3分别表示深港两市收益率分别施加一个外生正冲击后对另外一个市场的影响,可以看出其中一市场对另一市场的冲击的后续影响效果短暂,在第3天后作用几乎消失,其中港市对深市的冲击反应迅速,当深市收益率增加0.65个单位,随后马上向0靠拢,即深市对港市的冲击作用当期最大,之后迅速衰减,这也反映了成熟港市对信息冲击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相反,对于港市的信息,深市整体响应较弱,在第2期,产生0.2个单位的正向响应,随后趋于0,表现出深圳股市对信息接收的滞后,也反映内地市场开放程度较小,政策题材是内地股市的信息源。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力支撑,有增量提供和存量转化两条路径。从增量提供而言,通过扩大我国应用型大学和职业技术学院在全部高校中的比例,调整劳动力培养结构,未来的高知识结构、高技能水平的新型劳动力队伍会不断扩大;从存量转化而言,持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职业教育和技能提升行动、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战略性措施都是针对性的解决路径。如果说扩大增量是解决未来之需的方向,那么存量转化就是纾解现实之困的道路。
高水平劳动力的增量提供,职业教育负有重要的使命。职业教育在我国有良好的传统,在国外有成熟的经验,用现代教育理念对其进行有效重塑,必将重新绽放出耀眼光芒。高技能劳动力的存量转化,政策支持是基础,劳动者的观念改变是动力。当前,农民工已经成为整个劳动力供给的重要来源,农民工的技能提升对于实现《方案》提出的目标关系重大。提升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实现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从农民工参与学历提升体系,到吸纳农民工参加专业技能大赛,需要环环相扣,合力推进。
贯彻落实《方案》,建立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任务。合理规划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衔接体系,实现两者互动发展,共同促进,任重道远。
标签:技能论文; 劳动者论文; 港市论文; 劳动力论文; 高质量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劳动科学论文; 职业培训论文; 《中国工运》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