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明(福建省三明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福建三明365000)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0-033-02
摘要:品牌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名片,是一个地区经济综合实力的象征。实施名牌战略,发展品牌经济,是提升区域经济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资源优势,加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正确选择。本文从推进区域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了三明市发展品牌经济的现实基础,进而提出以品牌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与措施建议。
关键词:品牌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思路
品牌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名片,是一个地区经济综合实力的象征。实施名牌战略,发展品牌经济,是提升区域经济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资源优势,加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正确选择。推进区域品牌建设,有利于形成区域特有的经济优势,更大限度地吸引产业发展所需的要素资源、拓展市场份额、提高产业竞争力。本文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就如何强化品牌建设,发展品牌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作一番探讨。
一、推进区域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
区域品牌是指区域内优势产业经过长期努力而形成或创建的,在产业市场具有较高市场份额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区域品牌,是产业借助当地品牌优势,加快自身发展的有效平台;是促进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打造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的主要途径;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持续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可以说,区域品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对带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二、三明市发展区域品牌经济的现实基础
三明市是福建省重要工业基地、农业产业高地和生态旅游胜地。打造三明品牌,发展品牌经济,有着独特的条件和优势。
(一)以老工业基地为基础,形成了若干具有区域特色的重点产业集群。
三明是福建省重要工业基地,以老工业基地为基础,形成了若干具有区域特色的重点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冶金及压延、机械及汽车零配件、林产加工、纺织工业等四大产业集群上。冶金工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51家,行业涉及有色、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和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机械及汽车零配件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65家;林产工业有青山纸业公司、将乐腾荣制浆公司、福建饶山纸业股份公司、永林股份公司等规模以上企业12家,林产品380多种;纺织工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97家。其中,冶金行业以三钢集团为龙头,其规模效益、企业经济实力对我市工业企业特别与冶金有密切关系的相关企业有着极强的带动提升作用;机械及汽车零配件产业正在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提高市场占用率,形成规模经济;林产工业立足我市林竹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我市林产加工业。纺织工业是我市传统“老本行”,正朝着扩大规模、改进技术、提升效益的步伐迈进。四大产业集群,对全市经济起着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二)以丰富的农业资源为依托,培育了一批具有发展后劲的农业特色产业。
经过多年努力,三明市农业特色规模产业从点到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蓬勃发展起来,一批有发展前景的龙头企业正在迅速崛起,成为三明市农业产业化的中流砥柱,并逐步形成了以“六带”(烟叶产业带、茶叶产业带、食用菌产业带、笋竹产业带、中药材产业带、花卉苗木产业带)、“三圈”(水干果产业圈、蔬菜产业圈、畜禽产业圈)为基础,以牛羊加工(引进畜牧加工企业生产高品质产品)、生物制药(紫杉醇、雷公藤、草珊瑚、金线莲、互叶百千层)为尖”的走在全省前列的特色农业产业经营格局。
(三)以丰富的生态资源为载体,开发了大量颇具吸引力的生态旅游产业。
三明市位于福建省中西北部,面积22928.8平方千米,山地占总面积82%,耕地占8.3%,水域及其他占9.7%,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生态资源丰富,是全国南方集体林区综合改革试验区,享有福建“绿色宝库”的美誉。林木品种繁多,森林覆盖率达76.8%,活立木蓄积量1.15亿立方米(为福建省的三分之一),毛竹储量3.8亿株;已发现金属和非金属矿种79个,已探明储量的矿种49个,大宗的有:煤、铁、钨、铝、锡、锰、重晶石、石灰石、大理石、蓝宝石等;境内主要河流沙溪、金溪、尤溪,均系闽江水系,总长875公里,年径流量达215.8亿立方米;湖泊、溶洞等生态旅游资源别具一格。近年来,三明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开发了大量的生态旅游产业,并加快旅游发展步伐,不断完善旅游设施,着力打造生态旅游胜地。各县(市、区)都把旅游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及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特色生态旅游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以品牌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
发展壮大品牌经济,必须立足实际,充分利用三明老工业基地改革与发展、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和泰宁世界地质公园等特有的发展平台,发展壮大一批区域特色明显、科技含量高、关联度强、产品品牌响、市场容量大的特色规模产业。
(一)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打响工业品牌。
一要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技改投入,尤其要抓好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企业。重点建设六个基地:以梅列经济开发区、金古工业集中区为平台,做大三钢集团公司、小蕉轧钢厂等龙头企业,拓展金属材料及深加工产业集群,构建冶金及压延产业基地;依托小蕉工业集中区、金沙园,以天尊不锈钢复合科技、天尊铸业、双轮化机等企业为重点,加快实施不锈钢复合板及下游产品、有机硅单体和化工新材料、稀土材料等项目,建设海西新材料高新产业基地;提升埔岭汽车工业园、金沙园、汇华工业集中区,壮大永安汽车、厦工三重、双轮化机、三明机床、三明齿轮箱、永安轴承等龙头企业,建设机械及载重汽车产业基地;围绕永林股份、大亚木业、青山纸业等龙头企业,推动板材产业向家具产业拓展,形成林产加工基地;以荆东生物医药集中区等为平台,建设草珊瑚、金线莲、互叶百千层等种植基地,壮大汇天药业、华健生物、华灿生物、麦丹集团等龙头企业,打造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基地;加快推进黄砂精细化工园区建设,实施三农公司搬迁扩改、永安智胜化工复合肥等项目,打造海西重要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二要抓好产业服务和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培育软件开发、科技咨询、融资担保等生产性服务业,围绕企业在研发、设计、质保和管理方面的应用和集成创新,组织实施一批企业信息化项目,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三要重点抓好节能减排。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把节能减排源头关;加强工业污染整治,抓好冶金、造纸、化工、印染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治理。
(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打响农业品牌。
继续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建设一批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的高效生态农产品基地,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升级,全面提升农业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根据三明区域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要求,大力发展效益型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努力把三明打造成为海西经济区重要的绿色农产品基地。一要充分利用三明农业资源分布和区域优势,以“六带”(烟叶产业带、茶叶产业带、食用菌产业带、笋竹产业带、中药材产业
带、花卉苗木产业带)、“三圈”(水干果产业圈、蔬菜产业圈、畜禽产业圈)为基础,加快建立优势生态农产品布局体系,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二要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构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步伐,着力打响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三明制造”品牌。三要加快构建以林富民、以林促工、以林兴旅、以林美居、以林减排的生态林业产业体系。依托三明丰富的生态植物种质资源优势,深入推进“兴林富民”示范工程,大力发展木业、竹业、中药材、种苗花卉等林业产业,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创新林业经营方式,促进林业资源优化配置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
(三)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打响旅游品牌。
在构建品牌体系过程中,要围绕三明旅游整体形象,挖掘各地资源优势,分层次构建旅游品牌格局。一要争创顶级品牌。以“泰宁丹霞”入选“世遗”为契机,着重打响泰宁世界地质公园核心品牌,使之成为旅游精品;培育永安桃源洞-石林、将乐玉华洞、宁化客家祖地、沙县小吃等精品品牌,开发三元格氏栲休闲产品、清流温泉疗养休闲产品、建宁乡村旅游等新品牌,延伸品牌集聚效应,形成旅游独特卖点,提高三明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二要整合旅游资源。三明市旅游资源点多面广,只有加以整合集聚,突出优势资源,才能不断提升旅游人气。整合旅游资源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按照“布局优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联动”的基本思路,共同把三明市最具竞争力、最有特色的资源突出出来,实行统一策划、统一包装,提升三明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要树立“大景区”理念,把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与旅游联系起来,以市区、沙县为主,依托市县一体化,打造海峡旅游纵深推进的中转集散地。重点以市区为核心,突出商务、住宿、餐饮、娱乐、购物功能,构筑城市休闲服务区;以市区周边为依托,联合沙县、永安市景区,构筑沙溪滨河旅游带;以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品牌,突出文化、教育、卫生等单项品牌优势,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构筑文化教育集聚区;以沙县陆、铁、空交通枢纽为重点,打响小吃文化品牌,打造闽中旅游集散地和小吃文化旅游目的地。沿福银高速公路和向莆铁路,以泰宁为龙头,串联将乐、沙县、尤溪、建宁,打造山水观光和理学文化精品旅游带;沿永宁和泉三高速公路,以永安、清流、宁化为重点,串联明溪、大田,打造生态休闲和客家文化精品旅游带。?三要开发旅游产品。旅游经济的全面提升,离不开高品质的旅游产品的开发,要以各县(市、区)为实施主体,着力策划、开发旅游产品,推动三明旅游商品品牌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收入中的比重,促进三明旅游购物市场繁荣。首先,要改造和提升现有观光旅游产品,完善景区人性化服务设施,增强旅游产品的体验性、文化性和娱乐性,打造精细化山水观光旅游产品;其次,要开发生态旅游产品,依托将乐龙栖山、永安天宝岩、建宁闽江源和泰宁猫儿山、三元格氏栲、将乐天阶山、三明仙人谷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开发参与性旅游项目,推出特色生态体验旅游产品;再次,要加大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立足三明市山地、湖泊、温泉、美食等休闲度假旅游资源,精心策划、彰显个性,积极培育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和户外运动健身旅游产品。
四、以品牌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打造区域品牌是一项系统工程,积极为区域品牌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尤为重要。对重点培育的优势品牌产业,不仅要给予财政资金、信贷投入、税收返还、技术改造、产品开发等多方面支持,而且要在产品销售、原材料供应、工业用地、电力供应等多方面提供保障。尤其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促进特色规模产业做强做大。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引导和激励社会资源参与对品牌产业的投入。
(二)科学规划与优化布局。
培育、发展和壮大品牌经济,应根据自然禀赋、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既要主动融入全省发展格局,又要充分剖析本地的比较优势,准确定位,自觉遵循社会化大生产分工与协作原理和经济发展规律,优化产业布局,争取更多的品牌产业大项目、好项目列入全省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挤入国家、省、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盘子。
(三)积极推进技术创新。
不论是发展工业、农业,还是旅游业,都要着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一要按照新型产业化要求,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新产品开发,提高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二要加快产业重点项目技改步伐,通过产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使产业产品质量、规模、生产、工艺、技术装备等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同时,要把技术改造和对外招商引资、嫁接结合起来,在对外招商、引进资金的同时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三要找准科技进步和创新的突破口,充分利用市内外科技资源,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并通过产学研联合,引进技术成果,以提升产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四要创新人才机制,为做大做强品牌经济提供智力支持。首先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关系,不断完善人才培育、使用的体制与机制,加快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和高级技工的培养;其次要处理好“自然资源”与“人才资源”的关系,推动人才队伍与经济统筹发展;再次要处理好“引进人才”与“引进智力”的关系,实现人才效益的最大化,鼓励和引导产业以好项目、新项目,特别是品牌项目为平台,营造用事业、感情、待遇、期权和提高补贴等有效留人方式,使人才为我所有、为我所用。
(四)加强品牌营销运作。
加强策划和组织,深入挖掘区域品牌的区域特征、产业优势和文化底蕴,积极运用形式多样的营销手段,如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沙县小吃节、永安笋竹节、泰宁丹霞文化旅游节等,向世人推销区域品牌,并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媒体的作用,扩大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五)壮大品牌产业规模。
发展壮大品牌产业,必须打破“一县一域”的认识误区,既要立足资源,又要跳出资源,创新项目生成机制,走市场化发展路子。一方面,应改进投资促进方式,强化产业链招商。认真研究产业链开发不足和相关产业发展乏力等问题,把三钢集团带钢、彩涂板、镀锌板等下游产品的开发,作为近期重点突破项目来抓;闽台农业和闽台(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的设立,拓宽了明台合作的空间和领域,应进一步完善交流、消化和创新“三大平台”,构筑物流集散、吸纳转移、再创业和农产品加工“四大基地”,在提高综合生产、联拓市场和可持续发展“三项能力”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应筛选和扶持有发展前景的龙头核心产业,增强其带动能力,打造产业集聚平台,延伸产业链,形成有地方品牌特色的专业市场。
(六)提升品牌产品市场竞争力。
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产品之争、质量之争和品牌之争。品牌是企业的招牌、产品的名片,是构筑特色产业、产品的基础。要加强推进品牌战略的组织领导,努力形成“协会服务,企业实施,全社会共同推进”的格局,引导企业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努力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打造强势品牌,提升品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简介:吴志明,三明市社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