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运检机器人运维转运装置论文和设计-孙佰林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运检机器人运维转运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底端开设有若干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部固定设置有万向轮,所述机体一侧活动设置有放置架,所述机体在靠近放置架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放置架一侧固定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活动设置于第二凹槽内部,所述滑块远离放置架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齿条,所述机体在第二凹槽内部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与齿条相啮合的齿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端与齿轮连接,所述放置架顶端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部固定设置有推杆电机,所述推杆电机顶端在第三凹槽内部固定设置有固定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在运输智能运检机器人更好的进行保护。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智能运检机器人运维转运装置,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底端开设有若干第一凹槽(2),所述第一凹槽(2)内部固定设置有万向轮(3),所述机体(1)一侧活动设置有放置架(4),所述机体(1)在靠近放置架(4)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5),所述放置架(4)一侧固定设置有滑块(6),所述滑块(6)活动设置于第二凹槽(5)内部,所述滑块(6)远离放置架(4)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齿条(7),所述机体(1)在第二凹槽(5)内部固定设置有电机(8),所述电机(8)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与齿条(7)相啮合的齿轮(9),所述电机(8)的输出轴端与齿轮(9)连接,所述放置架(4)顶端开设有第三凹槽(10),所述第三凹槽(10)内部固定设置有推杆电机(11),所述推杆电机(11)顶端在第三凹槽(10)内部固定设置有固定架(12),所述固定架(12)在远离电机(8)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环(13),所述固定环(13)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气囊(14),所述固定架(12)顶端固定设置有气泵(15),所述机体(1)底端一侧固定设置有蓄电池(16),所述蓄电池(16)与电机(8)、推杆电机(11)和气泵(15)连接,所述机体(1)一侧固定设置有推杆(17)。

设计方案

1.一种智能运检机器人运维转运装置,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底端开设有若干第一凹槽(2),所述第一凹槽(2)内部固定设置有万向轮(3),所述机体(1)一侧活动设置有放置架(4),所述机体(1)在靠近放置架(4)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5),所述放置架(4)一侧固定设置有滑块(6),所述滑块(6)活动设置于第二凹槽(5)内部,所述滑块(6)远离放置架(4)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齿条(7),所述机体(1)在第二凹槽(5)内部固定设置有电机(8),所述电机(8)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与齿条(7)相啮合的齿轮(9),所述电机(8)的输出轴端与齿轮(9)连接,所述放置架(4)顶端开设有第三凹槽(10),所述第三凹槽(10)内部固定设置有推杆电机(11),所述推杆电机(11)顶端在第三凹槽(10)内部固定设置有固定架(12),所述固定架(12)在远离电机(8)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环(13),所述固定环(13)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气囊(14),所述固定架(12)顶端固定设置有气泵(15),所述机体(1)底端一侧固定设置有蓄电池(16),所述蓄电池(16)与电机(8)、推杆电机(11)和气泵(15)连接,所述机体(1)一侧固定设置有推杆(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运检机器人运维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5)内部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8),所述滑块(6)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凸块(19),所述凸块(19)活动设置于滑槽(18)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运检机器人运维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架(4)底端固定设置有通过弹簧固定设置有减震板(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运检机器人运维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架(4)在靠近减震板(20)的一侧顶端开设有两个放置槽(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运检机器人运维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2)在放置槽(21)内部底端固定设置有防滑垫(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运检机器人运维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3)外侧固定设置有防滑齿。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运检机器人运维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机器人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期,工业机器人在工作期间可以全天候全时段的特性,加快了它的普及速度,目前国家电网公司也在各试点变电站进行变电站巡检机器人测试,并计划推广使用,集中式智能巡检机器人可以在多个无人值守变电站中,完成对室外高压设备进行可见光巡检图像识别和一次设备红外温度监测等任务。

但是目前使用的智能运检机器人运维转运装置存在以下不足:

1、目前使用的智能运检机器人运维转运装置在不能很好的固定智能运检机器人,使智能运检机器人在运输的过程中容易损坏,且在对智能运检机器人进行固定的时候也容易损伤到智能运检机器人。

2、目前使用的智能运检机器人运维转运装置在将智能运检机器人运输至转运车辆时,不能方便的将智能运检机器人运输至车辆上,仍需要人力的协助,容易导致智能运检机器人掉落,造成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运检机器人运维转运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使用的智能运检机器人运维转运装置在不能很好的固定智能运检机器人,使智能运检机器人在运输的过程中容易损坏,且在对智能运检机器人进行固定的时候也容易损伤到智能运检机器人和目前使用的智能运检机器人运维转运装置在将智能运检机器人运输至转运车辆时,不能方便的将智能运检机器人运输至车辆上,仍需要人力的协助,容易导致智能运检机器人掉落,造成经济损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运检机器人运维转运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底端开设有若干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部固定设置有万向轮,所述机体一侧活动设置有放置架,所述机体在靠近放置架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放置架一侧固定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活动设置于第二凹槽内部,所述滑块远离放置架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齿条,所述机体在第二凹槽内部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与齿条相啮合的齿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端与齿轮连接,所述放置架顶端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部固定设置有推杆电机,所述推杆电机顶端在第三凹槽内部固定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在远离电机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气囊,所述固定架顶端固定设置有气泵,所述机体底端一侧固定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电机、推杆电机和气泵连接,所述机体一侧固定设置有推杆。

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内部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活动设置于滑槽内部。

优选的,所述放置架底端固定设置有通过弹簧固定设置有减震板。

优选的,所述放置架在靠近减震板的一侧顶端开设有两个放置槽。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在放置槽内部底端固定设置有防滑垫。

优选的,所述万向轮外侧固定设置有防滑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智能运检机器人放置在放置架上,通过控制推杆电机收缩,使固定环将智能运检机器人套住,通过控制气泵对固定气囊内部进行充气,固定气囊膨胀将智能运检机器人固定住,能够有效的在运输途中保护智能运检机器人,且不会对智能运检机器人造成损坏;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进行装车时,通过控制电机转动,通过齿轮与齿条之间的传动使放置架上升,使放置架的底端达到运输车辆的高度,使固定气囊放气,通过固定推杆电机伸长,使固定环离开智能运检机器人,便可以安全的将智能运检机器人运输至转运车辆上,无需使用人力的协助,且有效的防止智能运检机器人掉落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运检机器人运维转运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运检机器人运维转运装置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运检机器人运维转运装置的菲涅耳透镜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2、第一凹槽;3、万向轮;4、放置架;5、第二凹槽;6、滑块;7、齿条;8、电机;9、齿轮;10、第三凹槽;11、推杆电机;12、固定架;13、固定环;14、固定气囊;15、气泵;16、蓄电池;17、推杆;18、滑槽;19、凸块;20、减震板;21、放置槽;22、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运检机器人运维转运装置,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底端开设有若干第一凹槽2,所述第一凹槽2内部固定设置有万向轮3,所述机体1一侧活动设置有放置架4,所述机体1在靠近放置架4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5,所述放置架4一侧固定设置有滑块6,所述滑块6活动设置于第二凹槽5内部,所述滑块6远离放置架4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齿条7,所述机体1在第二凹槽5内部固定设置有电机8,所述电机8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与齿条7相啮合的齿轮9,所述电机8的输出轴端与齿轮9连接,所述放置架4顶端开设有第三凹槽10,所述第三凹槽10内部固定设置有推杆电机11,所述推杆电机11顶端在第三凹槽10内部固定设置有固定架12,所述固定架12在远离电机8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环13,所述固定环13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气囊14,所述固定架12顶端固定设置有气泵15,所述机体1底端一侧固定设置有蓄电池16,所述蓄电池16与电机8、推杆电机11和气泵15连接,所述机体1一侧固定设置有推杆17。

所述第二凹槽5内部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8,所述滑块6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凸块19,所述凸块19活动设置于滑槽18内部,使放置架4更加的稳定;所述放置架4底端固定设置有通过弹簧固定设置有减震板20,减少运输时对智能运检机器人的震动;所述放置架4在靠近减震板20的一侧顶端开设有两个放置槽21,用于放置智能运检机器人;所述固定架12在放置槽21内部底端固定设置有防滑垫22,放置所述固定架12在放置槽21内部底端固定设置有防滑垫22滑动;所述万向轮3外侧固定设置有防滑齿,增大万向轮3对地面的摩擦力。

工作原理:该实用新型通过将智能运检机器人放置在放置架4上,通过控制推杆电机11收缩,使固定环13将智能运检机器人套住,通过控制气泵15对固定气囊14内部进行充气,固定气囊14膨胀将智能运检机器人固定住,能够有效的在运输途中保护智能运检机器人,且不会对智能运检机器人造成损坏,在进行装车时,通过控制电机8转动,通过齿轮9与齿条7之间的传动使放置架4上升,使放置架4的底端达到运输车辆的高度,使固定气囊14放气,通过固定推杆电机11伸长,使固定环13离开智能运检机器人,便可以安全的将智能运检机器人运输至转运车辆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一种智能运检机器人运维转运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8592.9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2(天津)

授权编号:CN209633080U

授权时间:20191115

主分类号:B25J 19/06

专利分类号:B25J19/06;B65G47/74;B25J5/00

范畴分类:40E;

申请人:思普恩(天津)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思普恩(天津)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00203 天津市滨海新区自贸试验区(空港经济区)国际物流区第三大街8号326号

发明人:孙佰林

第一发明人:孙佰林

当前权利人:思普恩(天津)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代理人:邢江峰

代理机构:11582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智能运检机器人运维转运装置论文和设计-孙佰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