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恕风格论文_王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宽恕风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风格,问卷,中学生,心理压力,判断能力,道德,初中。

宽恕风格论文文献综述

王燕[1](2013)在《心理压力对宽恕风格的影响:共情能力的中介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理压力是当今社会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当你在有心理压力时面对他人对你的误会、疏远以及态度不友好等情况时你会选择宽恕对方吗?会通过什么样的宽恕风格区宽恕对方?当今我们生活在这些体验的普遍性和共性中:小到小学生大到国家领导人,我们每个人都会碰到这些问题。在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你会怎么处理?这些压力会影响你的学习和生活吗?对你的影响程度有多深?你会尝试着去宽恕那些对你造成伤害的人吗?本文我们将会从共情的角度来探究这一问题。共情能力(empathy ability)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它使我们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理解、认同、甚至接受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并尽可能地同他人达成共鸣。Ickers(1993)将共情定义为:可以准确推断他人特定想法和感受的一种能力。也就是指能设身处地的感受他人当前情绪体验的一种心理倾向。在我们的生活中设身处地、感同身受两个词语就能够很好的表达共情的含义。McCullough等学者以共情、利他和迁就理论为基础,认为人们之所以宽恕是因为受害者对侵犯者产生共情的一系列的动机变化过程,该过程降低了受害者报复和疏远侵犯者的动机,增强了受害者善待侵犯者的动机,并促使受害者与侵犯者和解。他们还指出宽恕并不是动机,而是一个亲社会动机的变化过程。国外学者的研究发现宽恕会随着个人的年纪增长和个人阅历的增加而逐渐成熟。我们将从共情的角度来探究心理压力与宽恕风格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被试有、无共情的学习来发掘共情在心理压力与宽恕风格之间的作用。本文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来探究心理压力、共情能力、宽恕风格之间的关系,首先介绍了心理压力、共情能力和宽恕风格的具体含义,研究一我们假设共情能力在心理压力和宽恕风格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通过共情能力这一中介变量会影响它在心理压力和宽恕风格之间的作用,即通过共情能力可以促使在心理压力下的大学生去宽恕他人。研究二通过有、无共情能力的学习来探究在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宽恕风格会是怎样的。通过测验及学习我们发现有共情学习的实验组比没有共情学习的控制组在测得高、低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更能如宽恕他人。从我们的研究结果来看我们可以为大学生人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提供一盏指明灯,使其在面对大学的学习及人际等方面问题的压力时,在这个过程中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时,能学会从共情的角度理解他人,并能最终去宽恕他人的行为和态度。最后达到其身心的和谐发展。我们的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研究法选取了西南大学在校的大学生。问卷调查的研究工具选取了《大学生心理压力问卷》、《大学生共情能力问卷》、《大学生宽恕风格问卷》,均采用5点记分法。这些问卷的结构效度以及内容效度的检验表明,我们选用的这些问卷均具有较好的效度,对内容效度的分析表明,这些问卷基本符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研究一通过测量发现共情能力在心理压力与宽恕风格之间起到了很好的中介作用:即心理压力越大,通过共情能力的学习他的宽恕行为就会越多,也就是说共情能力会影响大学生的宽恕行为。研究二我们通过共情学习组与没有共情学习组的对照,进一步说明有共情学习的大学生在有心理压力的状况下比没有共情学习的大学生更容易去宽恕他人。由于大学生与同伴交往更加密切,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机会也比较多,因此本研究对大学生进行共情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大学生学会共情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积极地面对他们所遇到的的冲突与伤害,维护身心健康,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和自身的发展,而且更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完善他们的道德品质。我们研究的结果表明通过有共情学习在高、低心理压力下的宽恕得分都高于没有共情学习的组,也就是说有共情学习的实验组比没有进行共情学习的控制组的个体会更能宽恕其他人。由此我们可以判断这种影响是通过个体的共情学习起到的效果。这也证明了我们的假设。我们在想如果每一个大学生在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都能从共情的角度去宽恕他人,也许我们的身边就会少了许多负面的消息。这也将更能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本研究的研究一证明了共情能力在心理压力与宽恕风格之间有着中介效应,并且通过有、无共情能力的学习发现有共情学习的大学生通过学习共情能力,会比没有共情的学习的同学更能很好的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人,从而更加容易去宽恕对方。这在以往是没有的研究,该研究为我国大学生以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种新方式,为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3-04-13)

宗培[2](2009)在《大学生宽恕风格问卷的编制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宽恕是当个体受到他人的伤害后,主动放弃对对方的愤怒情绪、报复以及寻求公正处理的欲望,并从内心真正地接纳对方。宽恕既有利于提高个体的道德修养,维护个体的身心健康,又有助于个体习得积极的应对人际冲突的策略,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本研究的目的是编制一份针对大学生的宽恕风格问卷,以此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宽恕认知发展水平,为大学生的宽恕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丰富我国在宽恕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本研究在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及访谈,构建了我国大学生的宽恕风格理论构想,并编制了适合我国大学生的宽恕风格预试问卷。通过对预试问卷进行因素分析及信度检验,本研究最终编制出大学生宽恕风格正式问卷。之后,运用多种信、效度检验方法对正式问卷的信、效度进行检验,同时对我国大学生的宽恕风格特点进行调查。本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宽恕风格问卷包括归还或补偿性宽恕、预期的宽恕、合法的宽恕、社会和谐需要的宽恕、内心和谐需要的宽恕、宽恕是爱6个维度。(2)本研究采用同质性信度、分半信度、重测信度检验问卷的信度,信度系数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标准,说明大学生宽恕风格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3)本研究采用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考察问卷的效度。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因素与问卷总分达到中等偏高的相关,说明各个因素较好地反映了问卷所要测查的内容;各因素之间基本呈中等偏低的相关,说明各个因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拟合的各项指标基本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表明大学生宽恕风格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对问卷内容效度的分析表明该问卷基本符合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4)问卷所测得的大学生在宽恕风格问卷各个维度上的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内心和谐需要的宽恕、社会和谐需要的宽恕、合法的宽恕、宽恕是爱、归还或补偿性宽恕、预期的宽恕。(5)大学生宽恕风格问卷各个维度在性别、学历、年级、专业、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存在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09-06-02)

吴永波[3](2002)在《大中学生宽恕内涵认知及宽恕风格发展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 t(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02-05-20)

倪伟[4](2001)在《中学生宽恕风格的发展及其与道德判断能力的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宽恕风格问卷和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测验为测量工具 ,探讨了我国中学生宽恕风格发展的特点及其与道德判断能力的关系。研究表明 :中学生宽恕风格发展的年级差异显着 ;总体上中学生宽恕风格发展的性别差异不显着 ,但在某些情境中存在显着差异 ;中学生的宽恕风格与道德判断能力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1年02期)

宽恕风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宽恕是当个体受到他人的伤害后,主动放弃对对方的愤怒情绪、报复以及寻求公正处理的欲望,并从内心真正地接纳对方。宽恕既有利于提高个体的道德修养,维护个体的身心健康,又有助于个体习得积极的应对人际冲突的策略,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本研究的目的是编制一份针对大学生的宽恕风格问卷,以此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宽恕认知发展水平,为大学生的宽恕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丰富我国在宽恕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本研究在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及访谈,构建了我国大学生的宽恕风格理论构想,并编制了适合我国大学生的宽恕风格预试问卷。通过对预试问卷进行因素分析及信度检验,本研究最终编制出大学生宽恕风格正式问卷。之后,运用多种信、效度检验方法对正式问卷的信、效度进行检验,同时对我国大学生的宽恕风格特点进行调查。本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宽恕风格问卷包括归还或补偿性宽恕、预期的宽恕、合法的宽恕、社会和谐需要的宽恕、内心和谐需要的宽恕、宽恕是爱6个维度。(2)本研究采用同质性信度、分半信度、重测信度检验问卷的信度,信度系数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标准,说明大学生宽恕风格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3)本研究采用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考察问卷的效度。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因素与问卷总分达到中等偏高的相关,说明各个因素较好地反映了问卷所要测查的内容;各因素之间基本呈中等偏低的相关,说明各个因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拟合的各项指标基本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表明大学生宽恕风格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对问卷内容效度的分析表明该问卷基本符合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4)问卷所测得的大学生在宽恕风格问卷各个维度上的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内心和谐需要的宽恕、社会和谐需要的宽恕、合法的宽恕、宽恕是爱、归还或补偿性宽恕、预期的宽恕。(5)大学生宽恕风格问卷各个维度在性别、学历、年级、专业、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存在显着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宽恕风格论文参考文献

[1].王燕.心理压力对宽恕风格的影响:共情能力的中介效应[D].西南大学.2013

[2].宗培.大学生宽恕风格问卷的编制及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3].吴永波.大中学生宽恕内涵认知及宽恕风格发展的实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

[4].倪伟.中学生宽恕风格的发展及其与道德判断能力的相关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论文知识图

中学生宽恕风格问卷中各故事的“...一2大学生心理资本因素分析碎石图不同情境下中学生宽恕水平与道德判断能...男女生在故事二中的“年级——得分”坐...国外积极心理学文献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国外积极心理学文献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标签:;  ;  ;  ;  ;  ;  ;  

宽恕风格论文_王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