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磷酸甘油酸变位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PGAM1,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论文文献综述
丁旭,武和明,罗亚东,李萌[1](2018)在《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1、研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hosphoglycerate mutase1,PGAM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2、探讨PGAM1对涎腺腺样囊性癌增殖、迁移、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初步研究PGAM1在腺样囊性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相关机制。研究方法:1、收集涎腺腺样囊性癌和正常涎腺腺体的石蜡切片标本,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者中PGAM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 2、以人涎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潜能细胞系(SACC-LM)为研究对象,构建PGAM1 siRNA干扰片段,通过质粒转染SACC-LM细胞,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干扰效率;流式细胞仪分析PGAM1干扰后SACC-LM细胞周期的改变;CCK-8检测干扰后SACC-LM细胞的增殖情况;划痕试验检测干扰前后细胞的迁移能力变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干扰前后细胞的侵袭能力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干扰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神经型钙粘素(N-cadherin)、上皮型钙粘素(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变化。研究结果:1、PGAM1在31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20例为高表达,11例为低表达,表达为黄色颗粒,位于细胞浆;PGAM1在25例正常腺体中均为低表达。PGAM1表达强弱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病理分型相关,其中实体型的表达明显高于筛孔型和腺管型(P<0.05);PGAM1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和发生部位等无关(P>0.05); 2、PGAM1基因表达下调后SACC-LM细胞PGAM1的表达明显降低,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比例没有变化(P>0.05),但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5)。PGAM1被抑制后MMP-2、MMP-9的表达也明显下调(P<0.05)。研究结论:1、PGAM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与其病理分型有关;2、PGAM1的表达下调可以显着抑制腺样囊性癌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本文来源于《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9)
丁旭,罗亚东,李萌,武和明[2](2018)在《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研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hosphoglycerate mutase1,PGAM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2、探讨PGAM1对涎腺腺样囊性癌增殖、迁移、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初步研究PGAM1在腺样囊性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1、收集涎腺腺样囊性癌和正常涎腺腺体的石蜡切片标本,运用免疫组化(本文来源于《第十二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内科及脉管疾病学术会议暨第二次河南省抗癌协会口腔颌面肿瘤学会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09-14)
梁倩,沈瑛[3](2018)在《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在肿瘤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hosphoglycerate mutase 1,PGAM1)作为糖酵解通路的重要酶之一,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肿瘤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GAM1催化糖酵解通路中3-磷酸甘油酸(3-phosphoglycerate,3-PG)转化生成2-磷酸甘油酸(2-phosphoglycerate,2-PG),促进葡萄糖代谢和能量生成。PGAM1通过调节3-PG与2-PG的转化平衡来影响其他代谢通路,参与细胞内生物大分子合成和维持氧化还原稳态,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及转移。PGAM1作为潜在的抗肿瘤靶标,其抑制剂的研发也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热点之一。该文对PGAM1结构、调控、在肿瘤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以及PGAM1抑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束方鹏[4](2018)在《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在前列腺癌进展中的功能及通过外泌体促进肿瘤细胞迁移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前列腺癌是全世界男性中最普遍的恶性肿瘤。在前列腺癌患者的基因组中发现了大量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深入了解遗传学和发病机制有可能大大改善前列腺癌的治疗和预后。但是众多前列腺癌研究结果的相互矛盾以及临床试验的困难等问题的存在,使前列腺癌的治疗形势依然严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代谢酶参与肿瘤的发展,但是与这些酶的代谢活性无关。这些证据都在强调非代谢酶途径也是理解代谢酶在肿瘤进展中作用的重要方面。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GAM1)是一种糖酵解酶,它通过催化3-磷酸甘油酸(3-PG)转化为2-磷酸甘油酸(2-PG),进行有氧糖酵解。已有研究报道PGAM1可通过非代谢酶途径促进肿瘤的迁移。外泌体刚开始被发现到现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有了重大的进展。外泌体从简单的细胞“排泄物”进化为在病理(特别是肿瘤转移)以及正常生理过程中的主要且关键的参与者。已有研究证实肿瘤外泌体参与了一种关键的自分泌机制,负责引导肿瘤细胞运动并影响细胞的迁移速度。本研究拟通过体内外实验对PGAM1在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功能进行研究;进而从外泌体角度探讨PGAM1促进前列腺癌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本研究的开展有望为前列腺癌的转移机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分子标志物。方法:CCK-8,平板克隆和裸鼠皮下成瘤检测PGAM1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划痕愈合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PGAM1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验证外泌体中PGAM1蛋白的表达;划痕愈合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不同处理组中PGAM1通过外泌体进入细胞后对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Western blot验证PGAM1通过外泌体进入细胞后对上皮间质转化(EMT)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结果:1)CCK-8,平板克隆和裸鼠皮下成瘤结果显示PGAM1过表达组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显着增强,敲低组则相反;划痕及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PGAM1过表达组细胞的迁移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敲低组则相反;2)Western blot检测到前列腺癌细胞外泌体有PGAM1蛋白的表达;PGAM1在细胞内表达升高,外泌体中也相应升高;3)相较于对照组,过表达PGAM1的前列腺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进入细胞后,划痕及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增强;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cadherin等上皮标志物表达水平下降;Vimentin等间质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升高;结论:1)过表达PGAM1可增强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敲低PGAM1则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2)PGAM1通过外泌体为载体进入前列腺癌细胞内可能激活EMT信号通路从而发挥其促进肿瘤细胞迁移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8-04-28)
丁旭[5](2018)在《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GAM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表达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研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hosphoglycerate mutase1,PGAM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2、探讨PGAM1对涎腺腺样囊性癌增殖、迁移、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初步研究PGAM1在腺样囊性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1、收集涎腺腺样囊性癌和正常涎腺腺体的石蜡切片标本,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者中PGAM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2、以人涎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潜能细胞系(SACC-LM)为研究对象,构建PGAM1 si RNA干扰片段,通过质粒转染SACC-LM细胞,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干扰效率;流式细胞仪分析PGAM1干扰后SACC-LM细胞周期的改变;CCK-8检测干扰后SACC-LM细胞的增殖情况;划痕试验检测干扰前后细胞的迁移能力变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干扰前后细胞的侵袭能力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干扰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神经型钙粘素(N-cadherin)、上皮型钙粘素(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变化。结果:1、PGAM1在31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20例为高表达,11例为低表达,表达为黄色颗粒,位于细胞浆;PGAM1在25例正常腺体中均为低表达。PGAM1表达强弱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病理分型相关,其中实体型的表达明显高于筛孔型和腺管型(P<0.05);PGAM1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和发生部位等无关(P>0.05);2、PGAM1基因表达下调后SACC-LM细胞PGAM1的表达明显降低,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比例没有变化(P>0.05),但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5)。PGAM1被抑制后MMP-2、MMP-9的表达也明显下调(P<0.05)。结论:1、PGAM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与其病理分型有关。2、PGAM1的表达下调可以显着抑制腺样囊性癌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18-04-01)
刘鑫璐[6](2018)在《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GAM1)参与调控胰腺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疾病进展快,恶性程度高,5年生存率不超过6%,是全球第八大肿瘤相关死亡原因。胰腺癌的发病缺乏早期的临床表现,确诊时往往已属中晚期,手术是目前治疗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效果也不甚理想,大约80-90%的可手术治疗的病例由于术前及术后的早期侵袭转移而不能存活超过5年,并且胰腺癌的这种侵袭转移极其隐匿和迅速,并且发生时间很可能很早,往往来不及发现和治疗就已经扩散。不仅如此,由于胰腺本身的血运不丰富,因此化疗药物的渗透作用就十分有限,这种特点导致胰腺癌对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也不敏感。总体来说胰腺癌的特点就是发现晚、转移早、易复发、预后差,而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胰腺癌早期极易发生的侵袭转移。因此,针对胰腺癌侵袭转移的特点研究开发药物以及研制新型治疗方法对于改善胰腺癌患者的预后是十分有必要的。目前,针对胰腺癌侵袭转移方面的研究在最近几年都是研究热点,但具体的调控机制和关键的调解蛋白尚未完全明确。为了明确调控胰腺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利用BOP诱导的叙利亚仓鼠,取胰腺癌原位灶建立了非解离型胰腺癌细胞系(PC-1),再将PC-1细胞经种植在另一只叙利亚仓鼠体内,取肝转移灶建立了解离型胰腺癌细胞系(PC-1.0)。这两株仓鼠胰腺癌细胞系是一对主要具有不同的侵袭转移能力的同源细胞系,其主要区别在于:解离型胰腺癌细胞系(PC-1.0)侵袭转移能力较强,而非解离型胰腺癌细胞系(PC-1)侵袭转移能力相对较弱。这对同源的胰腺癌细胞系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胰腺癌侵袭转移的细胞模型,针对这对细胞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所得的差异明显的蛋白质与胰腺癌侵袭转移高度相关,针对这些差异蛋白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加靶向性地了解胰腺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机制。研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首先利用荧光差异双向电泳技术(2D-DIGE)和细胞培养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SILAC)两种蛋白质组学方法对PC-1.0和PC-1细胞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然后选取在两种蛋白质组学中均提示在PC-1.0中呈明显上调的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GAM1)做进一步深入研究,明确其对胰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具体作用机制。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利用临床组织切片,在54例临床组织中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验证PGAM1在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之间、不同分化程度胰腺癌组织之间以及原位胰腺癌组织和转移灶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在细胞水平,用PGAM1-siRNA瞬时转染胰腺癌细胞系Aspc-1和Panc-1,并通过Western-blot验证沉默效率。成功沉默PGAM1后,利用CCK-8检测Aspc-1和Panc-1细胞增殖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Aspc-1和Panc-1细胞周期和早期凋亡的变化;通过Transwell检测Aspc-1和Panc-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变化。接着,为了进一步明确PGAM1调控胰腺癌侵袭转移的具体机制,我们利用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的方法明确了PGAM1与PI3K/Akt/mTOR/HIF-1α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关系。同时明确了PGAM1对胰腺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和与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结果:1、差异蛋白质组学结果显示通过DIGE共得到明显差异表达蛋白(>1.5倍,p<0.05)42个,其中在PC-1.0细胞中上调蛋白26个,在PC-1细胞中上调蛋白16个。通过SILAC共得到明显差异表达蛋白(>1.5倍,p<0.05)141个,其中在PC-1.0细胞中上调蛋白82个,在PC-1细胞中上调蛋白59个。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我们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得到在PC-1.0中共同的上调蛋白2个,分别为PGAM1和HSPE1;在PC-1中共同的上调蛋白2个,分别为PDIA3和CALR。其中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GAM1),在两种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中均在PC-1.0细胞中呈明显的表达上调,且作为糖酵解蛋白,PGAM1对肿瘤侵袭转移的调控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进而选取PGAM1行进一步研究。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GAM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5);PGAM1在低分化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在中分化及高分化胰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p<0.05);PGAM1在胰腺癌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在原位胰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p<0.05)。3、细胞水平,CCK8和流式细胞仪结果提示沉默PGAM1 48h-72h后siRNA处理组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并且在细胞周期的S期出现了阻滞(p<0.05),但早期凋亡没有受到影响(p>0.05)。Transwell实验证实利用siRNA沉默PGAM1 24h之后处理组胰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4、利用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Wortmannin和mTOR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Rapamycin处理Aspc-1和Panc-1细胞之后,处理组的pho-Akt(ser473)和pho-mTOR(ser4884)两个通路标志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以及PGAM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用PGAM1-siRNA处理Aspc-1和Panc-1细胞之后,处理组PGAM1的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中的pho-Akt(ser473)和pho-mTOR(ser4884)两个磷酸化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未发生变化(p>0.05)。在研究PGAM1与HIF-1α的关系时,我们发现利用siRNA沉默HIF-1α之后,处理组HIF-1α和PGAM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同样利用siRNA沉默PGAM1之后,处理组HIF-1α和PGAM1的表达水平也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5、在研究PGAM1对胰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时,我们发现利用siRNA沉默PGAM1之后,处理组E-cadherin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调(p<0.05),而N-cadherin和Vimenin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调(p<0.05)。同时我们还发现siRNA沉默PGAM1之后处理组pho-β-catenin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调,而反过来用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XAV-939处理胰腺癌细胞后,处理组pho-β-catenin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调(p<0.05),但PGAM1的表达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1、PGAM1对胰腺癌侵袭转移存在重要的调节作用。临床分析表明PGAM1的表达与胰腺癌的分化程度以及是否合并侵袭转移密切相关。2、PGAM1的上调可以促进胰腺癌的增殖,但不影响胰腺癌细胞的早期凋亡。3、PGAM1的上调可以促进胰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并且这种改变发生在PGAM1促进细胞增殖之前,是独立的,不受细胞增殖干扰的。4、PGAM1受到PI3K/Akt/mTOR/HIF-1α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处在mTOR下游,并且与HIF-1α之间存在正向的相互调控;5、PGAM1可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促进胰腺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MT)。(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黄敏玉,黄群,吴军,孟冬冬,覃天资[7](2017)在《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在不同分型前列腺炎患者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GAM1)在不同分型前列腺炎患者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PGAM1表达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前列腺炎患者和健康体检人群的睾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GAM1表达水平,分析不同分型前列腺炎患者PGAM1表达差异,并分析PGAM1表达与生精功能指标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睾酮水平的关系。结果:Ⅰ型前列腺炎患者睾丸组织标本PGAM1表达与健康体检人群比较无显着差异性(P>0.05),Ⅱ型、Ⅲ型、Ⅳ型前列腺炎患者睾丸组织标本PGAM1表达与健康体检人群比较有显着差异性(P<0.05);Ⅰ型前列腺炎患者中PGAM1低表达者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T激素水平与健康体检人群比较无显着差异性(P>0.05),但Ⅱ型、Ⅲ型、Ⅳ型前列腺炎患者中PGAM1低表达者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睾酮水平与健康体检人群比较有显着差异性(P<0.05)。结论:除Ⅰ型前列腺炎患者外,Ⅱ型、Ⅲ型、Ⅳ型前列腺炎患者PGAM1呈异常的低表达,而PGAM1呈异常的低表达对患者睾丸组织生精功能产生影响,因此PGAM1检测在前列腺炎患者病情及生精功能障碍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北医学》期刊2017年05期)
徐振彪,宋林霞[8](2017)在《华支睾吸虫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的圆二色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华支睾吸虫磷酸甘油酸变位酶(Cs PGM)的二级结构,试验通过IPTG诱导含Cs PGM基因表达载体p ET24b-Cs PGM的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表达纯化得到Cs PGM蛋白,并采用圆二色谱研究该蛋白在不同条件下的二级结构组成和变化。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Cs PGM的二级结构中β-折迭含量最高,其次为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而β-转角的含量最低,不同底物可引起其二级结构发生变化。(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7年09期)
张守波,赵元淑,雷斌,孔欣,王彩霞[9](2016)在《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在生精功能障碍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GAM1)在不同程度生精功能不良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GAM1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生精功能正常、轻度生精功能不良、重度生精功能不良、唯支持细胞综合征患者睾丸组织标本,统计性激素六项结果,采用免疫组化、qRT-PCR检测PGAM1在不同程度生精功能不良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GAM1的高表达率在生精功能正常、轻度生精功能不良、重度生精功能不良及唯支持细胞综合征患者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GAM1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睾丸体积、LH及T表达均无明显相关(P>0.05);而PGAM1低表达患者FSH水平高于PGAM1高表达患者(P=0.002 3);qRT-PCR结果提示PGAM1 mRNA在生精功能正常及唯支持细胞综合征患者睾丸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重度生精不良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GAM1 mRNA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睾丸体积、LH及T表达均无明显相关(P>0.05),而在FSH≤12 mIU/mL患者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FSH>12 mIU/mL患者(P=0.043 0)。结论:PGAM1的表达与睾丸生精功能障碍有关,其低表达与重度生精功能不良的形成相关,其异常高表达与唯支持细胞综合征的形成有关。(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24期)
徐振彪,史雪君,姜庆玲,任重敢,薛乐[10](2016)在《重迭延伸PCR法构建华支睾吸虫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突变体CsPGM-H190Q》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华支睾吸虫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的活性位点,试验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重迭延伸PCR的方法,对该酶的底物结合位点进行突变,得到突变体基因CsP GM-H190Q,将其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4b(+)上,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利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结果表明:华支睾吸虫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突变体蛋白(CsP GM-H190Q)的分子质量为29.0 ku,Ni-NTA HisTrap柱纯化后得到纯度较高的蛋白。(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6年23期)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1、研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hosphoglycerate mutase1,PGAM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2、探讨PGAM1对涎腺腺样囊性癌增殖、迁移、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初步研究PGAM1在腺样囊性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1、收集涎腺腺样囊性癌和正常涎腺腺体的石蜡切片标本,运用免疫组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论文参考文献
[1].丁旭,武和明,罗亚东,李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C].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2].丁旭,罗亚东,李萌,武和明.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C].第十二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内科及脉管疾病学术会议暨第二次河南省抗癌协会口腔颌面肿瘤学会会议论文汇编.2018
[3].梁倩,沈瑛.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在肿瘤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4].束方鹏.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在前列腺癌进展中的功能及通过外泌体促进肿瘤细胞迁移的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
[5].丁旭.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GAM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表达及其意义[D].南京医科大学.2018
[6].刘鑫璐.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GAM1)参与调控胰腺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
[7].黄敏玉,黄群,吴军,孟冬冬,覃天资.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在不同分型前列腺炎患者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河北医学.2017
[8].徐振彪,宋林霞.华支睾吸虫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的圆二色谱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
[9].张守波,赵元淑,雷斌,孔欣,王彩霞.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在生精功能障碍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6
[10].徐振彪,史雪君,姜庆玲,任重敢,薛乐.重迭延伸PCR法构建华支睾吸虫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突变体CsPGM-H190Q[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