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动脉论文_魏青兰

导读:本文包含了隐动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脉,膝关节,创面,软组织,隐血,危象,胫骨。

隐动脉论文文献综述

魏青兰[1](2019)在《超声造影在兔隐动脉皮瓣术后血管危象检测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兔隐动脉皮瓣术后血流变化的超声造影特征,为早期判断皮瓣术后血管危象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体重相近的成年健康新西兰兔18只,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动脉危象组,C组为静脉危象组,各组均先以兔隐动静脉为血管蒂建立兔隐动脉皮瓣模型,A组皮瓣模型建立术后不予干预,B组于皮瓣模型建立术后结扎阻断隐动脉,建立皮瓣术后动脉危象模型,C组于皮瓣模型建立术后结扎皮瓣隐静脉,建立皮瓣术后静脉危象模型。分别于皮瓣模型建立即刻以及危象模型建立即刻、30min、1h、2h、4h、8h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测,收集超声特征数据峰值流速(Vmax)、区域血流量(Q)及超声造影特征数据时间-强度曲线(TI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同时期记录各组皮瓣颜色、张力、毛细血管反应等临床人工观察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皮瓣人工观察评估结果A组:皮瓣模型建立后,皮瓣颜色淡红色,组织弹性可,毛细血管反应正常;皮瓣模型建立1h至8h的各时间段始终表现为皮瓣颜色红润,组织弹性及张力适中,毛细血管反应正常。B组:动脉危象建立后,皮瓣颜色变淡,皮瓣张力减低,毛细血管反应稍迟钝;动脉危象后1h,皮瓣颜色苍白,皮瓣张力低,毛细血管反应明显迟钝;动脉危象后2h,皮瓣颜色、张力、毛细血管反应较1h无明显变化;动脉危象后4h,皮瓣边缘局部变黑,毛细血管反应消失;动脉危象后8h皮瓣全部变黑坏死。C组:静脉危象建立后1h内皮瓣颜色、张力、毛细血管反应没有明显变化;静脉危象后1h皮瓣表面逐渐出现散在的瘀点,皮瓣肿胀,毛细血管反应稍加快;静脉危象后2h皮瓣颜色逐渐加深,斑点增多,肿胀加重,毛细血管反应加速;静脉危象后4h斑点逐渐融合,皮瓣边缘出现较多片状瘀斑;静脉危象后8h皮瓣全部变黑,毛细血管反应消失。2.超声评估结果A组:隐动脉Vmax、Q在皮瓣模型建立后随时间变化逐渐升高;B组:Vmax、Q在动脉危象发生后随时间变化逐渐缩小;C组:Vmax、Q在静脉危象发生1h内逐渐升高,在静脉危象发生后1h至8h的各时间段逐渐减小。3.超声造影动态图表现A、B、C各组皮瓣模型建立即刻团注造影剂后,ROI区域均随时间变化逐渐呈均匀、明显强化,达到峰值后造影剂慢慢消退。A组在皮瓣模型建立后各个时间段ROI区域造影剂强化程度均较前有轻微增强。B组在动脉危象建立后ROI区域强化明显减弱,动脉危象后4h,ROI区域仅有少量强化,动脉危象后8h,ROI区域已无明显强化。C组在静脉危象建立后,ROI区域强化程度轻微增强,静脉危象后30min,ROI区域强化程度明显增强,血管区域显影更明显,静脉危象后1h,ROI区域强化程度较前减低,静脉危象后4h,ROI区域仍能观察到少量强化,静脉危象后8h,ROI区域无明显造影剂通过。4.超声造影定量参数结果A组TTP随皮瓣建立时间的延长逐渐缩短;B组TTP在动脉危象建立即刻便出现延长,并随时间变化逐渐延长;C组TTP在静脉危象建立后30min内缩短,在静脉危象后30min至8h的各时间段均显示延长。A组PI、AUC随皮瓣建立时间的延长逐渐呈增大趋势;B组PI、AUC随动脉危象形成时间的延长逐渐呈减小趋势;C组PI、AUC在静脉危象后30min内较前增大,在静脉危象后30min至8h的各时间段逐渐减小。A、B、C组组内各时间点两两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C各组皮瓣模型建立即刻组间两两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各组血管危象建立后各时间点组间两两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在兔隐动脉皮瓣发生动、静脉危象后即能敏感的检测到皮瓣内血流变化,可以为早期诊断成年新西兰兔隐动脉皮瓣术后血管危象类型提供一种客观的检测依据。(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9-05-01)

张丽艳,李万同,修一平,钱学义,冯葳[2](2019)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隐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膝关节创面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结合隐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膝关节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0年12月至2017年12月应用VSD结合隐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膝关节创面的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上采用Ⅰ期VSD,Ⅱ期结合隐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进行封闭创面的综合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0例膝关节创面经过隐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创面全部愈合,关节功能良好,愈合时间30~54 d。随访6个月,其中,2例患者膝关节负重时略疼痛,其余均未见明显关节功能不良、关节障碍等影响下肢活动的情况。结论 VSD促进膝关节创面肉芽生长,减少细菌定植,保持湿润环境,防止骨质进一步外露及坏死,结合隐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可完好地封闭膝关节创面,术后关节活动正常,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满意。(本文来源于《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期刊2019年01期)

易美林,段砚方,唐江南,胡景煌,安伟[3](2018)在《隐动脉皮瓣修复膝关节深度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运用隐动脉皮瓣修复膝关节深度缺损。方法对11例膝关节深度缺损运用隐动脉皮瓣修复,皮瓣最大20 cm×10 cm,最小10 cm×8 cm。结果 11例皮瓣全部一期成活,随访6月~18月。血运良好,外形不臃肿。结论隐动脉皮瓣血运可靠,不臃肿,不牺牲主干血管,切取简单方便,就近修复膝关节深度缺损,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第15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3)

王国杰[4](2018)在《隐动脉-胫后动脉穿支链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隐动脉-胫后动脉穿支链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近年我院收治的41例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患者行隐动脉-胫后动脉穿支链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创面均伴骨和(或)肌腱外露,皮瓣大小4.0cm×4.0cm~15.0cm×8.0cm。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皮瓣成活率100%,创面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质软、富有弹性、外观不臃肿,皮瓣两点辨别觉6~13mm,供区隐蔽,无明显瘢痕。皮瓣受区为负重区患者在随访期间,足底感觉无异常,步态均正常。结论:隐动脉-胫后动脉穿支链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效果明确,皮瓣血运较理想,皮瓣成活率较高,且无明显瘢痕。(本文来源于《包头医学》期刊2018年01期)

张震平[5](2018)在《隐动脉顺行皮瓣修复膝关节毁损性创面的临床治疗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隐动脉顺行皮瓣在膝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5例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半膝关节严重损伤的患者采用顺行隐动脉皮瓣修复创面。结果 24例病例皮瓣完全成活,一期手术成功率在96%。其中1例患者皮瓣部分坏死,后期行补充植皮,创面愈合。经过3个月到15个月随访,皮瓣外观良好,不臃肿,感觉灵敏,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该皮瓣血供可靠,血运丰富,皮瓣质地、色泽与受区相近,切取面积相对较大,基本能满足临床创面修复需要,且与膝关节相邻,是修复膝关节毁损性创面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美容》期刊2018年01期)

彭鹏[6](2017)在《探讨交腿隐动脉胫骨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解剖尸体标本观察隐动脉及大隐静脉的位置,及其与胫骨及小腿内侧皮肤之间的关系,测量相关血管的外径。可以看到,隐动脉与大隐静脉伴行,在小腿内侧上部与胫前返动脉及来自胫后动脉的肌间隔皮支形成广泛的吻合,除了分布于小腿的内侧皮肤外,还有骨膜支分布于胫骨骨膜,因此可以切取带血供的胫骨皮瓣。该组织瓣包含隐动脉,大隐静脉及较宽的筋膜皮蒂供血系统,血供丰富。当腓骨皮瓣、髂骨皮瓣或肩胛骨皮瓣不能应用时,可以用于修复对侧胫骨及皮肤缺损。(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7年05期)

孙丹彤,莫忆南,李奇[7](2016)在《利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或隐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应用穿支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 32例足踝外科整形科收治的患者,为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应用游离隐动脉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法,探讨其临床效果。结果本组32例皮瓣均愈合,恢复S2级及以上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达73.7%,隐动脉穿支皮瓣达100.0%。结论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可采用游离隐动脉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法,效果优良,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6年14期)

张强,郭子义,李彬,王志伟,李晓光[8](2015)在《隐动脉置管在兔肝肾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经隐动脉入路置管行兔肝肾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与经股动脉入路比较,探讨其替代股动脉入路的可行性。方法 VX2肝肾肿瘤荷瘤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经股动脉置管组(n=8)和经隐动脉置管组(n=16)。观察隐动脉体表分布及变异;分离动脉,22 G套管针穿刺血管,置入0.018英寸微导丝及5 F微穿鞘管,连接Y阀完成鞘管置入;DSA测量隐动脉、股动脉及髂动脉直径。比较两组游离血管耗时、留置鞘管耗时、鞘管置入深度、置管成功率以及切口感染率、跛行发生率。结果 91.67%(22/24)兔体表可明显观察到隐动脉。两组均成功置入鞘管。隐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比较,游离血管耗时、鞘管置入深度、切口感染率、术后7 d和14 d跛行发生率分别为(367.30±37.30)s对(978.20±156.30)s、(20.20±2.60)mm对(58.60±9.50)mm、0%对37.50%、6.25%对62.50%、0%对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鞘管耗时、术后1 d跛行发生率分别为(42.80±9.90)s对(43.60±7.0)s、70%对1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隐动脉、股浅动脉、股总动脉、髂外动脉、髂总动脉直径分别为(1.29±0.12)mm、(1.91±0.27)mm、(2.18±0.15)mm、(2.22±0.13)mm、(2.39±0.15)mm。结论兔隐动脉位置表浅,变异率低,管径可置入5 F微穿鞘管;经其置管便捷省时、创伤小、并发症低,可取代股动脉作为兔肝肾动脉介入治疗的首选置管路径。(本文来源于《介入放射学杂志》期刊2015年12期)

宋力,周明武,朱杰,张广超,汪帅[9](2015)在《以小腿上段隐动脉为供血的骨膜复合组织瓣离移植修复掌指骨骨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报道游离小腿上段隐动脉为供血的骨膜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掌指骨骨缺损疗效和方法。方法依据隐动脉小腿内侧近端(胫骨平台已远约13cm)处与胫后动脉穿支血管广泛链式供血的解剖学特征,自2011年7月~2012年5月,本组4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平均37.4岁。其中修复掌骨3例,指骨缺损1例。急诊手术1例,一期VSD覆盖,二期移植2例,骨不连合并外伤性并指1例。设计了以小腿上段隐动脉为供血的骨膜复合组织瓣游离,首先设计携带皮瓣的范围,切开皮瓣内侧缘后,找出隐动脉皮穿支、骨膜穿支及其链式吻合网,解剖处隐动脉主干、凿取骨质。受区动脉供血分别为掌背动脉、指固有动脉或腕背动脉网合适管径动脉,静脉为手背静脉网。微型钢板侧方内固定,避免影响骨膜血运。皮瓣切取范围1.5cm×2cm~4cm×7cm,骨瓣大小1cm×2 cm×1.2 cm~1.3cm×4.5cm×1.5 cm,骨膜切取适当大于骨瓣。供区直接缝合。术后常规叁抗药物治疗。结果术后4例携带检测皮岛或皮瓣全部成活。随访4~10个月,平均7.9个月。骨愈合时间11~18周。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无色素沉着、溃疡。2例二期行皮瓣整形术,下肢供区无骨折及慢性疼痛等情况。结论以小腿上段隐动脉为供血的骨膜复合组织瓣离移植为穿支皮瓣改进,解剖恒定,供区损伤小,不牺牲肢体主要血管,成骨效果好,可携带多种组织形成复合组织瓣。是修复掌指骨复合组织缺损的较为理想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军创伤骨科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5-04-17)

余斌,曹玉珏,李冬海,贺立新[10](2014)在《隐动脉皮瓣修复膝部严重损伤的治疗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隐动脉皮瓣在膝部严重损伤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2例膝部严重损伤患者,采用顺行或逆行隐动脉皮瓣或联合其他皮瓣修复创面。结果 12例病例皮瓣均成活良好,外观满意,其中9例患者功能恢复满意,3例患者伴有股骨、髌骨或胫腓骨骨折,功能恢复基本满意。结论皮瓣血供丰富、可靠,可切取面积大,与受区质地、色泽相近;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顺行、逆行或联合其他皮瓣转移,修复膝部重度损伤效果好。(本文来源于《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期刊2014年01期)

隐动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结合隐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膝关节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0年12月至2017年12月应用VSD结合隐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膝关节创面的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上采用Ⅰ期VSD,Ⅱ期结合隐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进行封闭创面的综合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0例膝关节创面经过隐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创面全部愈合,关节功能良好,愈合时间30~54 d。随访6个月,其中,2例患者膝关节负重时略疼痛,其余均未见明显关节功能不良、关节障碍等影响下肢活动的情况。结论 VSD促进膝关节创面肉芽生长,减少细菌定植,保持湿润环境,防止骨质进一步外露及坏死,结合隐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可完好地封闭膝关节创面,术后关节活动正常,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满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隐动脉论文参考文献

[1].魏青兰.超声造影在兔隐动脉皮瓣术后血管危象检测的实验研究[D].南华大学.2019

[2].张丽艳,李万同,修一平,钱学义,冯葳.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隐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膝关节创面疗效观察[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9

[3].易美林,段砚方,唐江南,胡景煌,安伟.隐动脉皮瓣修复膝关节深度缺损[C].第15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4].王国杰.隐动脉-胫后动脉穿支链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效果观察[J].包头医学.2018

[5].张震平.隐动脉顺行皮瓣修复膝关节毁损性创面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医疗美容.2018

[6].彭鹏.探讨交腿隐动脉胫骨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

[7].孙丹彤,莫忆南,李奇.利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或隐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

[8].张强,郭子义,李彬,王志伟,李晓光.隐动脉置管在兔肝肾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5

[9].宋力,周明武,朱杰,张广超,汪帅.以小腿上段隐动脉为供血的骨膜复合组织瓣离移植修复掌指骨骨缺损[C].第叁届全军创伤骨科学术大会论文集.2015

[10].余斌,曹玉珏,李冬海,贺立新.隐动脉皮瓣修复膝部严重损伤的治疗体会[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4

论文知识图

2 隐动脉 - 膝关节吻合网大腿内侧隐动脉皮瓣切取后移植7隐动脉皮瓣在膝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7隐动脉皮瓣在膝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7隐动脉皮瓣在膝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7隐动脉皮瓣在膝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标签:;  ;  ;  ;  ;  ;  ;  

隐动脉论文_魏青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