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琴张刘洋(岳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湖南岳阳414000)
【中图分类号】R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0-0309-02
【摘要】开展快速及时有效抢救运转工作,极大程度地减少伤亡,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的目标,做好院前急救患者的心理护理更能为有效的抢救转运争取时间,稳定病情。
【关键词】院前急救患者心理问题原因对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急救医疗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多。开展快速、及时、有效的抢救运转工作,极大程度地减少伤亡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的目标。而心理护理,从2008年5月12日地震事件发生以来又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做好院前急救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病情的稳定、提高院前抢救的速度和效率又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院前急救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1.1恐惧由于起病急、病情重、病势凶险,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缺乏,他们常表现为恐惧,他们害怕死亡,害怕伤残,害怕机体功能受损。
1.2紧张焦虑急救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应急,在较强的应急状态下他们的认识范畴会变得较狭窄,他们的注意力较多的局限在自己的病情变化,对周围事物的判断容易发生偏差,极易发生过激言行,在医护人员已经很快的采取了救治措施的情况下,他们还以为不够快等等。
1.3意志消沉伴随着急救患者的健康认识、情绪变化等,几乎每个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独立性下降、依赖性增强、自我约束力减弱等,他们较多的依赖较高明的医生、现代化设施、先进的救治手段等,以尽快消除病情,却很少的考虑如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从而耽误抢救时间。
1.4不安缺乏安全感,认为急救车上的医疗设备、人员有限,不能得到有效的救治。
2心理护理对策
2.1医护人员到达急救现场要热情的对待患者,耐心细致的查看病情,使患者产生温暖感,看到希望,并简短讲解相关知识。
2.2明确时间就是生命,对患者救治必须争分夺秒,在尽力终止患者不断加剧的疾病痛苦的基础上,再配以适当的语言安慰,或适当的使用肢体语言,比如握住患者的手,拍拍肩,让患者感到我们是与他时刻在一起的。
2.3医护人员要衣着干净整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娴熟的操作技能以及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使患者得到一种心理的支持和鼓舞。
2.4尽可能的使用急救车上有的设备、措施,必要时可告之患者生命体征的动态监测结果,让其感觉到我们在尽力救治,并且病情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3讨论
在以前的观念中,总认为院前急救时间短、病情急,只要争分夺秒做好抢救工作就可以了,而根据两年多来在接诊院前急救患者的观察中发现,进行了心理护理的患者更能有效的配合我们救治,稳定病情,为及时有效的抢救、转运争取了时间。因此,做好院前急救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每一个急诊医护人员刻不容缓的工作,为了多抢救一条生命,多一份健康,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参考文献
[1]陶丽等.北京市院前院内急救人员对院前院内衔接认识的比较研究.中国急救医学,2008.3第二十八卷第三期.
[2][3][4]李映兰.急诊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