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元素论文_陈永楠,杨雯清,杨泽慧,张凤英,赵永庆

导读:本文包含了合金元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合金,元素,阻燃,多晶,正火,界面,等离子体。

合金元素论文文献综述

陈永楠,杨雯清,杨泽慧,张凤英,赵永庆[1](2019)在《合金元素对典型阻燃钛合金燃烧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阻燃钛合金是飞机发动机核心部件中的重要材料,由于钛合金燃烧过程难以控制,燃烧参数难以获得加大了研究难度。以典型阻燃钛合金Ti40和Ti14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速摄影在不同氧分压环境下通过直流点火研究其燃烧行为,探索其燃烧过程中的氧扩散过程,明确合金元素对阻燃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2种合金燃烧后均形成分层结构,Ti40合金中Cr和V元素向外扩散,和氧反应生成Cr_2O_3/V_2O_5,密度高于TiO_2的密度,Ti原子很难通过Cr_2O_3向外扩散与氧反应,提高燃烧表面致密度,抑制氧的扩散;而对于Ti14合金,共析反应生成大量的液相,富Cu相包裹Ti相球化晶粒形成Cu元素富集层,隔离氧并减少钛与氧的接触,从而降低氧向基体的扩散速率,同时Cu相的包裹作用增加氧扩散的距离,氧需要更多的能量扩散与Ti接触并反应,从而抑制了反应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邹爱华,周贤良,康志兵,饶有海,吴开阳[2](2019)在《基体合金元素对SiC/Al界面结合影响的第一性原理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及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Al基体中分别掺杂Mg、Si、Cu合金元素对SiC/Al界面结合的影响,重点考察了合金元素在界面偏聚时的电子结构和成键情况。研究表明:在未掺杂Al/SiC体系界面结构优化时,以Si原子为终止面的Brigde结构是最稳定的结合方式;当合金元素分别替换界面处的Al原子后,界面处原子的分波态密度、Muliken电荷及成键原子集居数等电子结构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不仅增加了界面处Si与Al原子结合,同时也增强了界面处和亚界面处的Al基体和SiC增强相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体系更加稳定,界面黏着功均有不同提升;其中掺Mg提升效果最明显,其次为掺Cu和掺Si;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掺杂Al/SiC体系黏着功和实验值较为接近且变化规律相同。(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郭怀兵,张舒宁,张游游[3](2019)在《不同合金元素的添加对含Ti微合金高强钢组织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能谱分析和拉伸试验等手段,对分别加入Mo、Cr、Nb、Cu等合金元素的含Ti微合金铁素体高强钢组织、析出相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铁素体基含Ti微合金高强钢以铁素体为基体,部分微合金钢组织含有极少量粒状贝氏体或珠光体;基体析出粒子尺寸差别较大,大部分尺寸小于10 nm并呈球形、簇状分布,析出物以TiC或(M、Ti)C颗粒为主;5种成分设计的铁素体基含Ti微合金钢均具有良好的室温、高温拉伸性能,550℃拉伸屈服强度均大于380 MPa,为对应室温拉伸屈服强度的63%以上,其中加少量Nb元素的含Ti微合金钢高温和室温屈服强度比最高,达到0.77,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宽厚板》期刊2019年05期)

张海,李少坡,丁文华[4](2019)在《正火过程管线钢中微合金元素的析出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物理化学相分析、场发射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了正火过程中管线钢中V、Ti微合金元素的析出行为,并讨论了该行为对管线钢性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正火过程中多数Ti元素以富Ti或富V的(Ti,V) C或(Ti,V)(C,N)形式存在,冷却过程未发生含Ti第二相的析出; V元素在正火保温过程中多数呈固溶态,在冷却过程中仅有少量VC以保温过程中未溶解的(Ti,V) C或(Ti,V)(C,N)为核心产生沉淀并互溶,形成呈圆形的富V析出相;由于VC的析出量较少,未产生较强的析出强化作用,使得正火态试样强度低于轧态试样,而VC析出对铁素体晶粒产生的细化作用使得正火试样低温韧性优于轧态。(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10期)

彭泽银,闻成,齐锴,邱于兵,郭兴蓬[5](2019)在《铜、锡合金元素对纯镁负差数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镁及其合金在阳极极化时存在着一种相异于Fe、Cu等金属的现象——负差数效应(NDE),即:阳极溶解速率和表面氢气析出速率均随着阳极极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目前提出了多种机理来解释镁合金的NDE现象,但仍然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为了弄清镁合金表面的电化学阴极过程对其析氢速率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向纯镁中添加促进阴极过程的Cu元素和抑制阴极过程的Sn元素来研究它们对镁合金负差数效应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0-24)

王玉,吴佳佳,张盾[6](2019)在《典型合金元素对海洋铁还原菌所致高强钢腐蚀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铁还原菌(Iron-reducing bacteria,IRB)这类微生物广泛存在于海泥等水域环境中,以胞外Fe(Ⅲ)作为末端电子受体,通过氧化电子供体将Fe(Ⅲ)还原为Fe(Ⅱ),同时贮存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研究发现,微生物还原铁可能是地球上早起生命的呼吸方式之一,在铁循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 2]。另一方面,高强度、高韧性、高耐蚀性的钢一直是海洋装备工程材料的研究热点,而合金化是提高金属材料耐蚀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常见的合金元素包(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0-24)

赵鹏越,郭永博,王子云,白清顺,张飞虎[7](2019)在《合金元素比例对铜铅合金纳米拉伸力学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铜铅合金由于铜的高塑性、高强度以及铅的自润滑功能,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的优良减磨材料,广泛应用于精密机械和航空航天领域中.为研究元素比例在铜铅合金材料纳米拉伸过程中对其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Poisson-Voronoi和Monte Carlo方法建立大规模多晶铜分子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混合蒙特卡洛/分子动力学方法(hybrid Monte Carlo/molecular dynamics, MC/MD)建立铜铅合金模型.根据真实铜铅合金比例成分建立具有不同铅原子比例的铜铅合金模型并与多晶铜纳米拉伸模型对比,模拟计算多晶体及铜铅合金的纳米拉伸过程,计算各模型的缺陷结构的配位数、内应力、原子势能等参数.结果表明:具有不同元素比例的铜铅合金纳米拉伸过程存在显着的规律性,铜铅合金和多晶铜的静水压力及势能分布相似,铅原子能够抑制铜铅合金晶界处位错的形核与扩展从而使合金材料结构更稳定,合金材料塑性变形过程中晶粒和晶界的势能变化特点相反,铅原子的加入主要影响晶界状态,晶界结构组成在合金塑性变形过程中具有主要作用.因而,通过改变铜铅合金中的元素比例,可改变合金材料各方面性能,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制备高性能铜铅合金材料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亚琴,张众,陈学清[8](2019)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纯钛中加入的合金元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纯钛中加入的合金元素,确定了样品中元素的分析谱线以及优化了仪器工作条件。测试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98.0%~112.0%之间,RSD<2.90%,与标准样品测试结果一致,测试方法高效可行。(本文来源于《材料开发与应用》期刊2019年05期)

包国涛,雷旻,万明攀,黄朝文[9](2019)在《TC21合金α+β→β相变时膨胀效应与合金元素配分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膨胀仪、OM、SEM和TEM及EDS研究了TC21钛合金在连续加热过程中α+β→β相变时膨胀效应和合金元素的配分行为。结果表明:TC21合金在连续加热过程中α+β→β相变时试样长度的变化,一方面是由于密排六方α相向体心立方β相的转变,另一方面,α相不断溶解过程中α相稳定元素和β相稳定元素在两相中的配分,也会导致试样的轴向长度变化。同时发现在α+β→β相变过程中,α相中Al元素随着α相不断溶解,浓度逐渐下降,而在β相中,Al元素浓度逐渐升高。合金元素Al含量增加对α相体积影响不大,但使β相的体积缩小,这是TC21合金长度收缩的主要原因。然而合金元素Mo、Cr、Nb在α→α+β转变过程中又向α相中扩散,在相互扩散过程中还在α/β界面上出现成分不平衡的现象。(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周峰,柴丽华,宫子琪,陈子勇,吴丽娟[10](2019)在《合金元素对Ti46Al8Nb合金充型性能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网状式样法制备包埋料型壳,对比研究了B、Y、Mn和Er等微合金元素对Ti-46Al-8Nb合金熔体铸造充型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微量元素B、Y、Mn、Er等均会对Ti-46Al-8Nb合金熔体铸造充型性能产生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0.5%Y和1%Mn改善作用十分明显,其加入使充填率分别增加了54.5%和48.5%。0.1%Er、0.5%B和1.0%B对该合金充型性能的改善作用较为一般,其加入使充填率分别增加了3.0%、4.5%和5.3%。(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合金元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及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Al基体中分别掺杂Mg、Si、Cu合金元素对SiC/Al界面结合的影响,重点考察了合金元素在界面偏聚时的电子结构和成键情况。研究表明:在未掺杂Al/SiC体系界面结构优化时,以Si原子为终止面的Brigde结构是最稳定的结合方式;当合金元素分别替换界面处的Al原子后,界面处原子的分波态密度、Muliken电荷及成键原子集居数等电子结构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不仅增加了界面处Si与Al原子结合,同时也增强了界面处和亚界面处的Al基体和SiC增强相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体系更加稳定,界面黏着功均有不同提升;其中掺Mg提升效果最明显,其次为掺Cu和掺Si;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掺杂Al/SiC体系黏着功和实验值较为接近且变化规律相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合金元素论文参考文献

[1].陈永楠,杨雯清,杨泽慧,张凤英,赵永庆.合金元素对典型阻燃钛合金燃烧行为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2].邹爱华,周贤良,康志兵,饶有海,吴开阳.基体合金元素对SiC/Al界面结合影响的第一性原理及实验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19

[3].郭怀兵,张舒宁,张游游.不同合金元素的添加对含Ti微合金高强钢组织性能的影响[J].宽厚板.2019

[4].张海,李少坡,丁文华.正火过程管线钢中微合金元素的析出行为[J].金属热处理.2019

[5].彭泽银,闻成,齐锴,邱于兵,郭兴蓬.铜、锡合金元素对纯镁负差数效应的影响[C].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2019

[6].王玉,吴佳佳,张盾.典型合金元素对海洋铁还原菌所致高强钢腐蚀过程的影响[C].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2019

[7].赵鹏越,郭永博,王子云,白清顺,张飞虎.合金元素比例对铜铅合金纳米拉伸力学特性的影响[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8].李亚琴,张众,陈学清.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纯钛中加入的合金元素[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9

[9].包国涛,雷旻,万明攀,黄朝文.TC21合金α+β→β相变时膨胀效应与合金元素配分行为[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10].周峰,柴丽华,宫子琪,陈子勇,吴丽娟.合金元素对Ti46Al8Nb合金充型性能的影响(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论文知识图

钢热疲劳冷热循环1000次后的截...钢热疲劳冷热循环1000次后的截...含量对Al-Mg合金再结晶温度的影响...激光焊接铸造镁合金ZE41A-T5得到的焊...不同形态枝晶生长示意图(a)柱状枝晶...α-Mg基体腐蚀导致β相脱落示意图

标签:;  ;  ;  ;  ;  ;  ;  

合金元素论文_陈永楠,杨雯清,杨泽慧,张凤英,赵永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