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郊高速公路绿化治理与效益分析——以安阳市鞍钢大道为例

市郊高速公路绿化治理与效益分析——以安阳市鞍钢大道为例

一、城郊公路的绿化治理及其效益分析——以安阳市安钢大道为例(论文文献综述)

尤杨[1](2019)在《秦岭河谷型乡镇安置住宅空间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十九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秦岭河谷型乡镇的移民搬迁安置工程也陆续开展,由于搬迁安置方式的多样性、乡镇发展需求的差异性,安置住宅的空间使用中存在诸多矛盾。为解决怎样的空间模式,能让“转型升级”后的安置新居更为合理使用,既保留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又能较好地衔接乡镇发展,让安置住户能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成为秦岭河谷型乡镇面临的一个具体而现实的问题。选取秦岭河谷型乡镇为研究范围,对秦岭地区东段的河南省、湖北省,中段的陕西省,西段的甘肃省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主要针对乡镇安置住宅的功能空间、空间组织、建筑指标、建筑特征等方面进行实地勘查,收集数据资料,用实地调研法、综合分析法相结合,总结出秦岭河谷型乡镇安置住宅空间使用上的现状问题——室外功能空间的不相适应、室内功能的可适性单一、生活生产模式与空间组织形式匹配的不合理、空间重组的可能性受限、室内空间的尺寸不合理。通过对住宅空间理论的研究,和对标准、规范的解读,分析了人均建设用地、净密度与容积率、空间尺寸等数据指标,从居住空间、生活行为、建造技术、建设模式四个方面,探究秦岭河谷型乡镇安置住宅的空间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对安置住宅的空间构成进行剖析,采用空间指标评价方法对秦岭河谷型乡镇安置住宅的空间进行评价,总结了秦岭河谷型乡镇的空间特征。研究表明,规范标准中对面积标准和空间尺度不具备普遍适用性,缺少系统性的安置住宅空间设计方法。最后,提出秦岭河谷型乡镇安置住宅模式的设计策略:依据理论规范和政策规定,从面积标准、功能空间、空间组合、竖向空间四方面,对安置住宅提出空间设计方法。根据乡镇的具体需求情况,设计出低层院落式商住型、低层宅店式商住型、多层单元式商住型、低层院落式居住型、多层单元式居住型等五种类型的空间模式及其示例,并说明其适宜的安置范围和人群,为乡镇安置住宅的设计提供参考意义。

苏小勤[2](2013)在《区域道路绿廊实施政策的效率评价和发展策略研究 ——上海市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绿色道路廊道是城市景观空间的重要连接通道,它使得城市的绿色空间得以连续,形成丰富的视觉廊道,增强城市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同时,它还能有效地改善和保护周边区域的小生态,减少噪声、汽车尾气、灰尘等污染,缓解交通繁忙地区的热岛效应。绿色道路廊道随着国际上汽车交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休闲生活的日益追逐,以及中国当今各大城市增强城市吸引力的需求驱动,备受许多学者的关注,并起到构筑城市绿地系统网络骨架的主体作用。上海市是绿色道路廊道实施力度非常大的一个区域性的城市。上海从1994年规划以来,道路绿色廊道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规划实施、景观道路形成的同时,道路绿色廊道实施效率的评价和对规划和有关实施的回馈完善值得去深入探讨。本文结合国际当今先进的研究和评价方法,对上海市道路绿廊的政策实施效率进行评价,以期有助于上海市的道路绿廊实施及相关政策的改善。文章首先对研究区域内选择的绿廊进行实施现状分析,得出具体的图像及数据资料,实现对各道路绿廊实施在土地组成、绿化效果等方面的准确、清晰的认识;同时总结道路绿廊实施相关的政策要求;在绿廊建设要求的基础上提出评价因子,在各评价因子下以绿廊现状数据及图像为基础对道路绿廊进行实施效果评价,发现沪渝高速绿廊实施效果最好,沪杭高速绿廊、沪宁高速绿廊、沪金高速绿廊、318国道绿廊、外环线的25米林带以及郊环100米林带实施效果较好,但不突出,外环100米、500米林带及郊环500米林带实施效果较差;然后根据绿廊实施效果评价结果及各政策与评价因子的相关性进行政策的实施效率评价,结论认为实施效率很高的均为规划文件;实施效率较高的多为对道路绿廊最终实施效果进行宏观规定的法律法规;实施效率一般及较低的多为与外环、郊环及环城绿带相关的规划与规定,同时宏观性文件中含有具体实施标准的《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实施效率也较低;在激励性政策中,与各区各局相关的实施效率较高,涉及到具体的实施管理个人的《上海市绿化专管员管理试行办法》起到的效果不大;最后根据道路绿廊实施及政策效率评价结果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通过上海道路绿廊政策实施效率评价,最后本文认为道路绿廊的建设及相关政策实施存在以下五个问题:(1)各政策、规划文件内容未得到有效实施;(2)实施管理与政策法规等缺乏针对性,区域绿色廊道协调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研究;(3)建设用地与绿廊土地资源矛盾严重;(4)绿廊功能单一,缺乏多样性;(5)缺乏融资政策,实施成本高,建设资金不足;(6)土地政策片面,非绿化功能性土地演变缓慢。

牛萌[3](2010)在《县城绿地系统规划相关问题的探讨》文中认为目前我国关于城市绿地系统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是以大中城市发展的平均水平为基准的,而县城的发展水平大多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所以在进行绿地系统规划时必然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找到一条适合县城自身发展的绿地系统规划方法,对于我国经济相对落后、发展相对缓慢的县城而言意义重大。基于此,本论文将通过对比分析县城与大中城市的区别、县城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运用系统分析、比较研究、调查实例、定量讨论等方法来探讨县城绿地系统规划模式,分析县城绿地系统的相关问题,找到适合其发展的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以期给县城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建设方法带来一些建议和启发,使得县城的发展能够较快较好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县城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通过对县城的调查,分析得到县城与大中城市在绿地系统方面的差异,依据县城的特点对县城绿地进行重新分类,并对县域绿地分类进行细化,强调区域大环境的规划整合。在以功能为导向的绿地分类系统下,构建适合县城绿地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从二维空间拓展到三维空间,从定量计算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更为全面合理的评价县城绿地系统。并以河南省内黄县为例,运用文中讨论的结果,尝试进行县城绿地系统规划。

王镜[4](2008)在《基于遗产生态和旅游体验的西安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遗产旅游在理论上是一个富有挑战、极有意义的研究题目,对于我国的旅游业实践,尤其是都市背景下的遗产旅游发展实践来说,是一个既蕴含巨大发展潜力,又尤其需要严格规划有序发展的领域。本文在对西安以“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博物馆为首的十余处遗产旅游景点,及国内遗产旅游开发的典型案例进行实地调研和游客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依据景观生态学、城市规划、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理论,对于西安遗产旅游开发从概念、理论核心到实践开发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着重构建了遗产旅游开发不同于一般旅游开发的开发模式,即HELP模式。遗产旅游开发的HELP模式是专门针对遗产旅游开发的特殊性要求,即遗产全面保护的要求和遗产文化内涵真实感知的两大要求而设计的。该模式是在对遗产生态系统(Heritageecosystem)和遗产旅游者旅游体验(tourists’Experiences)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景观开发(Landscape exploiting),在景观开发的基础上设计旅游产品(tourism Product),并且随着市场需求和体验的变化,随着遗产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景观和产品开发进行动态的调整,实现遗产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围绕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的构建,在理论上,主要进行了三方面研究:一是在遗产保护理论上提炼出国内外遗产概念和保护实践发展的趋势,是趋向于遗产的整体化、系统化研究和保护,并提出“遗产生态”的概念,包含了遗产保护与管理、利用的生态和谐理念。二是在遗产旅游理论研究上提出了较完善的“遗产旅游”的概念,并对其中重要的研究内核“旅游体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搭建了基于个体心理和审美、参与体验、动态体验过程等三个不同视角的遗产旅游体验模式。三是基于遗产旅游开发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遗产整体性保护和文化内涵展示的问题,构建了以景观开发为核心的遗产旅游开发的HELP模式,即“遗产生态(H)——旅游体验(E)——景观开发(L)——旅游产品开发(P)”的模式,该开发模式,将遗产生态整体性保护和遗产旅游体验融入到具体的遗产旅游景观开发中,在此基础上设计组合遗产旅游产品,并监控遗产旅游产品的消费过程对遗产生态保护和游客旅游体验的影响,动态反馈到景观开发的调整中,进而调整旅游产品组合,形成开发与保护并重、遗产与旅游并重的动态循环开发模式。在开发模式创新的基础上,本文以历史文化名城、古都西安的遗产旅游开发为例,从实践角度具体验证了HELP模式,对西安遗产旅游开发提出了新的观点和建议。西安实证案例研究的主要创新性工作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西安的遗产资源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并且对不同类型的遗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管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遗产旅游开发中进行遗产轮休养护、遗产边界生态隔离、旅游活动对遗产生态影响的动态监控和调整等遗产保护管理方法。二是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西安遗产旅游体验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总结西安遗产旅游体验的特点和规律,提出西安遗产旅游中重视重游、文化展示创新等旅游体验的创新性塑造策略。三是对于西安遗产旅游景观进行了历史生态、空间格局的详尽分析,提出遗产旅游景观开发中对于历史生态的保护和展示的具体战略;并借助景观生态学对大尺度空间研究的原理,对西安遗产旅游景观的开发提出了山水都城共同作用下,以古都城人文影响为主的倒扇形的空间格局,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西安不同类型遗产景观的开发设计模式。四是在大尺度景观开发的基础上,结合景观中观微观层面的设计创新,建设西安以不同遗产类型为核心的、高质量、强特色的五大遗产旅游品牌产品,并进行产品组合设计。最后在西安遗产旅游开发的典型性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对于本文构架的遗产旅游开发的HELP模式的特点和适用性进行了讨论,得出研究结论。

王颖[5](2006)在《城市绿地系统结构的生态学分析 ——以珠海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中自然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结构对城市绿地是否形成稳固的体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生态环境、景观效果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内外的专业人士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逐渐关注起来,对于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入。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总体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的深入,表明了人们对城市生态问题和城市绿地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关注。 本文从提出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学及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出发,进一步系统阐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理论出现的缘由、功能、类型和重要意义。同时,运用室外调查分析、现有数据收集统计和Mapinfore软件的数据矢量化等方法,以珠海市绿地调查和珠海市绿地系统规划为基础资料,结合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发法,进行了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的分析和评价,结合珠海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布局结构,分析并总结生态学思想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中的运用。 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结构是否合理,严重影响到城市绿地系统是否稳定,绿地是否能够发挥出其最大的效益。本文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理论的相关研究,力求发扬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生态观,达到全面、合理的建设城市绿地系统的目的。

王春艳,张芳,陈旭华[6](2003)在《城郊公路的绿化治理及其效益分析——以安阳市安钢大道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安阳市安钢大道的治理为例 分析了我国城郊公路两侧建设“绿色”植物带的环境、生态和社会效益。

二、城郊公路的绿化治理及其效益分析——以安阳市安钢大道为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郊公路的绿化治理及其效益分析——以安阳市安钢大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秦岭河谷型乡镇安置住宅空间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
        1.1.2 学术背景
    1.2 研究对象
        1.2.1 研究范围
        1.2.2 概念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3.3 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秦岭河谷型乡镇安置住宅调研分析
    2.1 调研概述
        2.1.1 调研范围
        2.1.2 调研内容
        2.1.3 调研方法
    2.2 秦岭河谷型乡镇调研汇总分析
        2.2.1 调研乡镇基本概况
        2.2.2 重点乡镇调研资料
    2.3 秦岭河谷型乡镇安置住宅调研汇总分析
        2.3.1 调查问卷分析
        2.3.2 功能空间汇总
        2.3.3 空间组织汇总
        2.3.4 建筑指标汇总
        2.3.5 建筑特征汇总
    2.4 秦岭河谷型乡镇安置住宅存在的问题
        2.4.1 普遍存在问题
        2.4.2 重点研究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安置住宅建设相关理论、标准及规范的研究
    3.1 住宅空间理论解析
        3.1.1 新地域主义
        3.1.2 人居环境科学
        3.1.3 需求层次理论
        3.1.4 建筑空间组合论
        3.1.5 空间理论应用意义
    3.2 住宅相关的设计标准研究及应用
        3.2.1 规划标准
        3.2.2 建筑标准
        3.2.3 综合分析
    3.3 住宅相关的设计规范研究及应用
        3.3.1 通用性规范
        3.3.2 地方性规范
        3.3.3 综合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秦岭河谷型乡镇安置住宅的演变及因素分析
    4.1 安置住宅的演变
        4.1.1 居住空间
        4.1.2 生活行为
        4.1.3 建造技术
        4.1.4 建设模式
    4.2 安置住宅演变因素分析
        4.2.1 自然环境
        4.2.2 人文环境
        4.2.3 政策因素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秦岭河谷型乡镇安置住宅的空间特征解析
    5.1 安置住宅的空间构成
        5.1.1 宅边空间
        5.1.2 入口空间
        5.1.3 院落空间
        5.1.4 起居空间
        5.1.5 附属空间
    5.2 安置住宅的空间评价
    5.3 安置住宅的空间特征
        5.3.1 空间的形状
        5.3.2 空间的尺度
        5.3.3 空间的品质
    5.4 安置住宅空间解析
        5.4.1 功能空间的矛盾
        5.4.2 空间组织的解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秦岭河谷型乡镇安置住宅空间模式设计策略
    6.1 安置住宅空间设计原则
    6.2 安置住宅空间设计
        6.2.1 面积标准
        6.2.2 功能空间
        6.2.3 空间组合
        6.2.4 竖向空间
    6.3 安置住宅空间模式设计
        6.3.1 低层院落式商住型
        6.3.2 低层宅店式商住型
        6.3.3 多层单元式商住型
        6.3.4 低层院落式居住型
        6.3.5 多层单元式居住型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安置住宅设计实证
    7.1 项目背景
        7.1.1 乡镇概况
        7.1.2 用地分析
    7.2 项目分析
        7.2.1 定位目标
        7.2.2 布局结构
        7.2.3 空间模式
    7.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秦岭河谷型乡镇安置住宅调查问卷
附录2 秦岭河谷型乡镇安置住宅空间评价指标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A.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B.硕士期间参与实际项目及实践
致谢

(2)区域道路绿廊实施政策的效率评价和发展策略研究 ——上海市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研究的框架体系
第二章 道路绿廊研究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绿道(greenway)的演变及定义
        2.1.2 绿色道路廊道定义
    2.2 绿色道路廊道的发展脉络
    2.3 国外道路绿廊研究分析
        2.3.1 功能效益分析研究
        2.3.2 规划与实施建设研究
        2.3.3 实施评价研究
    2.4 国内道路绿地研究
        2.4.1 功能效益分析研究
        2.4.2 规划与实施方法研究
        2.4.3 实施评价研究
        2.4.4 建设历史与现状
第三章 道路绿廊实施效率研究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3.1 美国绿色道路廊道的规划与管理方法研究
        3.1.1 规划体系的管理与方法
        3.1.2 实施的体制和机构
        3.1.3 实施评估的方法研究
    3.2 英国区域发展政策的可持续评价方法
    3.3 中国城市规划实效论——《城市规划实效论—城市规划实践的分析理论》
        3.3.1 城市规划的作用性质和作用过程
        3.3.2 城市规划实效相关分析
        3.3.3 城市规划有效作用的保障
第四章 上海市道路绿廊实施情况分析
    4.1 研究区域分析
        4.1.1 研究区域简介
        4.1.2 选区原因
        4.1.3 研究区域道路情况分析
    4.2 道路绿廊土地利用分类
    4.3 绿色道路廊道实施情况分析
        4.3.1 沪宁高速绿廊实施效应分析
        4.3.2 沪渝高速绿廊实施效应分析
        4.3.3 沪杭高速绿廊实施效应分析
        4.3.4 318国道绿廊实施效应分析
        4.3.5 郊环绿廊实施效应分析
        4.3.6 外环绿廊实施效应分析
        4.3.7 沪金高速绿廊实施效应分析
        4.3.8 环城绿带实施效应分析
    4.4 结语
第五章 上海市道路绿廊政策实施与效率评价
    5.1 影响绿廊实施的相关政策因素
        5.1.1 法律法规
        5.1.2 道路绿地相关规划方案
        5.1.3 激励政策
    5.2 道路绿廊实施情况评价分析
        5.2.1 道路绿廊实施评价因子的确定
        5.2.2 道路绿廊实施因子的评价
    5.3 道路绿廊政策实施效率评价
第六章 道路绿廊政策实施存在问题及相关政策建议
    6.1 各政策、规划实施的效率需提高:规划与管理的规范化
    6.2 实施管理与政策法规针对性加强:区域绿色廊道协调管理体制有待研究
    6.3 建设用地与绿廊土地资源矛盾严重: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协作
    6.4 道路绿廊功能单一:完善道路绿廊的多样化功能
    6.5 缺乏融资政策,实施成本增高,建设资金不足:完善多元化发展策
    6.6 土地政策片面,非绿化功能性土地演变缓慢:激励政策的全面完善
参考文献
后记

(3)县城绿地系统规划相关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基本概念界定
        1.1.1 我国的行政区划
        1.1.2 城市、县城、一般城镇
        1.1.3 绿地与城市绿地的再认识
        1.1.4 城市绿地系统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1.5 县城绿地系统与县城绿地系统规划
    1.2 国内外小城市绿地系统研究进展
        1.2.1 国内小城市绿地系统研究进展
        1.2.2 国外城市绿地系统研究进展
2 引言
    2.1 研究背景
        2.1.1 县城城市发展之现状
        2.1.2 传统城市规划方法之困惑
        2.1.3 绿地系统规划建设之挑战
    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意义
    2.3 研究方法
3 县城及规划布局特征
    3.1 县城与大中城市的主要区别
        3.1.1 城市环境不同
        3.1.2 城市化水平不同
        3.1.3 出行方式不同
        3.1.4 城市基础设施较差
    3.2 县城的规划布局
        3.2.1 县城的普遍特点
        3.2.2 县城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3.3 县城城市规划与绿地系统规划的关系
4 县城绿地系统规划
    4.1 县城绿地系统规划的层次
    4.2 县域绿地系统规划
        4.2.1 县域绿地系统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4.2.2 县域绿地系统的分类
        4.2.3 县域绿地系统规划
    4.3 县城绿地系统规划
        4.3.1 县城绿地系统的现状分析评价
        4.3.2 使用传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法存在的问题
        4.3.3 适合县城的城市绿地分类
        4.3.4 县城绿地系统评价指标研究
    4.4 县城绿地系统规划方法和程序
        4.4.1 规划程序
        4.4.2 规划方法
        4.4.3 县城绿地系统规划布局模式
5 县城绿地系统规划案例——以河南省内黄县为例
    5.1 县城基本概况
        5.1.1 行政区划
        5.1.2 自然条件
        5.1.3 社会经济条件
    5.2 绿地现状分析与评价
        5.2.1 绿地建设未成系统
        5.2.2 公园绿地严重匮乏
        5.2.3 附属绿地发展失衡
        5.2.4 绿地指标整体过低
        5.2.5 发展条件分析
    5.3 内黄县绿地系统规划
        5.3.1 规划原则
        5.3.2 规划结构与布局
        5.3.3 公园绿地规划
        5.3.4 附属绿地规划
        5.3.5 防护绿地
    5.4 内黄县绿地系统规划目标与指标
6 结语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结论
    6.2 论文存在的不足之处
    6.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4)基于遗产生态和旅游体验的西安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选题原因和意义:
        0.1.1 本选题具有理论研究意义
        0.1.2 本选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0.1.3 都市遗产旅游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0.1.4 西安遗产旅游研究具有典型性意义
        0.1.5 本选题考虑到个人的研究兴趣和资料收集的便利性
    0.2 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0.2.1 研究过程
        0.2.2 研究方法
        0.2.3 技术路线
    0.3 研究和写作思路
第1章 国内外遗产理论实践与"遗产生态"概念的提出
    1.1 国际上遗产的概念演变、类型拓展与保护管理
        1.1.1 国际上关于遗产概念的演变与世界级遗产的类型拓展
        1.1.2 国际遗产概念发展规律和世界级遗产发展趋势总结
        1.1.3 国际上遗产保护与管理经验
        1.1.4 国际遗产保护管理的基本理念总结
    1.2 我国遗产的概念体系和保护管理
        1.2.1 我国的遗产概念体系
        1.2.2 中国遗产的保护管理
        1.2.3 中国遗产理论和实践的特点
    1.3 遗产生态概念的提出及其系统保护理念
        1.3.1 "遗产生态"概念提出的宏观生态背景
        1.3.2 《西安宣言》对于遗产保护的"完整性"的关注
        1.3.3 遗产生态的概念及其系统
        1.3.4 遗产生态的意义——遗产保护与管理、利用的生态和谐
    本章结语
第2章 遗产旅游的理论与实践
    2.1 21世纪国内外遗产旅游研究:综述及比较
        2.1.1 新世纪国际遗产旅游的研究综述
        2.1.2 新世纪我国遗产旅游的研究综述
        2.1.3 新世纪国内外遗产旅游研究的比较
    2.2 遗产旅游理论研究内核思辨
        2.2.1 遗产旅游的概念甄别
        2.2.2 遗产旅游研究体系与内核的思辨
        2.2.3 本文提出的遗产旅游中的三个旅游体验研究系统
        2.2.4 旅游体验研究对于遗产旅游开发的启示
    2.3 我国遗产旅游开发的状况和问题
        2.3.1 我国遗产旅游的开发历史
        2.3.2 当前都市遗产旅游开发出现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2.3.3 遗产旅游开发不同于一般旅游开发的特殊性要求
    本章结语
第3章 以景观为核心的遗产旅游开发HELP模式
    3.1 景观理论概述
        3.1.1 景观的概念
        3.1.2 本文重要的方法论基础:景观生态学及其研究拓展
        3.1.3 景观理论在遗产旅游开发中应用性的评价
    3.2 以景观为核心的遗产旅游开发HELP模式构建
        3.2.1 遗产旅游开发HELP模式构建的背景
        3.2.2 景观作为遗产旅游开发中介环节的意义
        3.2.3 以景观为核心的遗产旅游开发的HELP模式构建
        3.2.4 HELP开发模式的结构功能分析
        3.2.5 遗产旅游开发的HELP模式相比于一般旅游开发模式的优点和创新之处
    本章结语
第4章 西安市遗产资源及保护性旅游开发策略(H)
    4.1 西安市遗产资源内容体系及资源状况分析
        4.1.1 西安市基础数据资料来源:西安市旅游资源普查项目
        4.1.2 西安市遗产资源体系和内容
        4.1.3 西安市遗产资源状况分析
    4.2 西安市遗产资源保护管理状况
        4.2.1 西安市遗产资源涉及的保护管理部门和法规
        4.2.2 西安市遗产资源保护的状况
        4.2.3 西安文物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4.2.4 西安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到整体旅游形象
    4.3 西安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及潜力
        4.3.1 西安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的历史
        4.3.2 新世纪西安市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的新发展
        4.3.3 西安的遗产旅游资源的未来开发潜力
    4.4 西安市遗产资源保护性旅游开发策略
        4.4.1 遗产保护等级提升策略
        4.4.2 遗产周边环境园林化策略
        4.4.3 遗产轮休制度
        4.4.4 遗产生态监控策略
        4.4.5 遗产文化生态型和文化衍生型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本章结语
第5章 西安遗产旅游体验研究(E)
    5.1 本文旅游体验研究的问卷数据资料和统计分析方法
        5.1.1 本文的遗产旅游体验问卷数据资料
        5.1.2 问卷的统计分析方法
    5.2 西安遗产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调查分析
        5.2.1 旅游前对西安的了解
        5.2.2 旅游中对旅游(城市)景观和景点体验
        5.2.3 旅游后体验
    5.3 西安遗产旅游体验的研究结论
        5.3.1 西安遗产旅游体验的动态过程的特点
        5.3.2 西安遗产旅游体验中的审美体验的特点和规律
        5.3.3 西安遗产旅游的参与体验程度的特点
    5.4 西安遗产旅游中旅游者旅游体验的塑造创新
        5.4.1 策划重游认知体验,鼓励遗产旅游者多次重游。
        5.4.2 以文物、文化遗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为宗旨,塑造全方位的旅游体验。
        5.4.3 加强对遗产文化的挖掘和展示创新。
        5.4.4 旅游服务和环境管理完善遗产旅游体验。
    本章结语
第6章 西安遗产旅游景观开发(L)
    6.1 基于遗产历史生态的西安遗产旅游景观研究
        6.1.1 西安古都城历史的演变
        6.1.2 西安自然景观及演变
        6.1.3 西安文化遗产景观及演变
        6.1.4 西安自然和人文景观演变分析的结论和启示
    6.2 西安遗产旅游景观开发中对于遗产历史生态的保护和展示
        6.2.1 城市历史格局的保护和生态恢复在大尺度上展示西安遗产旅游景观。
        6.2.2 运用活化战略,多样化、创新性挖掘历史文化内涵。
        6.2.3 感官体验战略展示历史文化
    6.3 基于遗产空间格局生态的西安遗产旅游景观研究及开发
        6.3.1 西安各区县遗产景观的空间格局特征
        6.3.2 西安市遗产旅游景观的类型分析和空间格局特点
        6.3.3 西安遗产旅游景观开发的空间格局架构
    6.4 西安市不同类型遗产的景观开发模式
    本章结语
第7章 西安市遗产旅游产品开发(P)
    7.1 西安市遗产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7.1.1 景观项目带动策略
        7.1.2 生态策略
        7.1.3 价格策略
        7.1.4 优质服务策略
    7.2 重点建设的遗产旅游品牌产品开发创新
        7.2.1 森林公园
        7.2.2 博物馆和遗址公园
        7.2.3 历史文化名城
        7.2.4 旅游演出
        7.2.5 遗产文化产业园(广场)和遗产主题公园
    7.3 西安以遗产为主题的旅游产品组合
        7.3.1 西安遗产旅游产品的空间板块组合
        7.3.2 西安遗产旅游产品的线路组合
        7.3.3 西安遗产旅游产品的营销组合
    本章结语
结论
    8.1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8.2 西安案例的特殊性和遗产旅游开发Help模式适宜性的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城市绿地系统结构的生态学分析 ——以珠海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独创性声明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概述
    1.1 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
        1.1.1 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
        1.1.2 绿地系统分类
        1.1.3 城市绿地系统的特征
        1.1.4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和目标
    1.2 城市绿地系统的起源及发展
        1.2.1 城市生态问题
        1.2.2 “生态城市”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1.2.3 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作用
    1.3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现状及发展
        1.3.1 国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现状及发展
        1.3.2 国内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现状及发展
        1.3.3 现阶段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趋势
    1.4 现阶段相关法律法规
        1.4.1 法规
        1.4.2 与城市绿地系统相关名词的官方定义
第2章 生态思想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运用
    2.1 生态学的概念
    2.2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2.3 景观生态建设
    2.4 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相关的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2.4.1 相关概念
        2.4.2 基本原理
    2.5 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设计原则
    2.6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运用生态学原理的重要作用
第3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布局结构
    3.1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概述
        3.1.1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的定义
        3.1.2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的特点
    3.2 城市绿地布局结构的发展状况
        3.2.1 国外城市绿地布局结构的发展
        3.2.2 国内城市绿地布局结构的发展
    3.3 绿地布局结构的基本形式
    3.4 绿地布局的目的、要求及原则
        3.4.1 绿地布局的目的与要求
        3.4.2 原则
    3.5 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模式设想
        3.5.1 国外几种绿地系统规划结构简介
        3.5.2 国内的绿地系统布局模式
    3.6 生态学思想在绿地布局结构研究中的运用
        3.6.1 生态学思想在结构模式中的运用
        3.6.2 现阶段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研究的理论和技术
    3.7 实例说明
        3.7.1 国外城市绿地布局结构实例
        3.7.2 国内城市绿地布局结构实例
    3.8 国内现阶段理论实践发展中的问题
第4章 生态学思想在珠海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中的运用
    4.1 珠海市概况
        4.1.1 自然地理条件
        4.1.2 社会经济条件
    4.2 现状绿地分布状况
        4.2.1 珠海市绿地统计概述
        4.2.2 城市绿地现状分析
        4.2.3 总结
    4.3 珠海市绿地系统规划提出的生态规划原则
    4.4 规划中的市域和主城区绿地系统结构
        4.4.1 现状绿地系统布局
        4.4.2 市域绿地系统结构
        4.4.3 珠海市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结构的优点
        1. 从海拔高度讲
        2. 从气温变化讲
        1. 湿地公园
        2. 风景名胜区
        4.4.4 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4.4.5 珠海市主城区的绿地规划布局结构的优点
    4.5 生态学思想在珠海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中的具体运用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6)城郊公路的绿化治理及其效益分析——以安阳市安钢大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城郊公路绿化存在的问题
2 安钢大道的绿化治理
3 环境及生态效益分析
    3.1 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
    3.2 衰减噪声
    3.3 降温增湿,调节小气候
    3.4 清除细菌,保持生态平衡
4 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分析

四、城郊公路的绿化治理及其效益分析——以安阳市安钢大道为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秦岭河谷型乡镇安置住宅空间模式研究[D]. 尤杨. 长安大学, 2019(01)
  • [2]区域道路绿廊实施政策的效率评价和发展策略研究 ——上海市实证研究[D]. 苏小勤. 华东师范大学, 2013(12)
  • [3]县城绿地系统规划相关问题的探讨[D]. 牛萌. 北京林业大学, 2010(10)
  • [4]基于遗产生态和旅游体验的西安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 王镜. 陕西师范大学, 2008(06)
  • [5]城市绿地系统结构的生态学分析 ——以珠海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D]. 王颖. 北京林业大学, 2006(02)
  • [6]城郊公路的绿化治理及其效益分析——以安阳市安钢大道为例[J]. 王春艳,张芳,陈旭华. 中国环境管理, 2003(S1)

标签:;  ;  ;  ;  ;  

市郊高速公路绿化治理与效益分析——以安阳市鞍钢大道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