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输送线,包括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的下方设有底板,底板和输送机构之间通过两个调节机构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两个安装杆,两个安装杆分别位于输送机构的两侧,两个安装杆的底端均安装在底板的上表面,两个安装杆的顶端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贯穿设有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动端延伸至第二支撑板的下方,所述液压缸的活动端安装有安装板,安装板通过两个固定杆与输送机构通过铰接接头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不仅根据物流车车厢的高度进行调节,还便于输送线位置的移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输送线,包括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的下方设有底板(16),底板(16)和输送机构之间通过两个调节机构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两个安装杆(8),两个安装杆(8)分别位于输送机构的两侧,两个安装杆(8)的底端均安装在底板(16)的上表面,两个安装杆(8)的顶端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板(12)的上表面贯穿设有液压缸(11),液压缸(11)的活动端延伸至第二支撑板(12)的下方,所述液压缸(11)的活动端安装有安装板(19),安装板(19)通过两个固定杆(18)与输送机构通过铰接接头连接,所述底板(16)的两端均设有限位机构,所述底板(16)的底面设有多个万向轮(17)。
设计方案
1.一种输送线,包括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的下方设有底板(16),底板(16)和输送机构之间通过两个调节机构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两个安装杆(8),两个安装杆(8)分别位于输送机构的两侧,两个安装杆(8)的底端均安装在底板(16)的上表面,两个安装杆(8)的顶端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板(12)的上表面贯穿设有液压缸(11),液压缸(11)的活动端延伸至第二支撑板(12)的下方,所述液压缸(11)的活动端安装有安装板(19),安装板(19)通过两个固定杆(18)与输送机构通过铰接接头连接,所述底板(16)的两端均设有限位机构,所述底板(16)的底面设有多个万向轮(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两个长条板(9),两个长条板(9)的两端之间对应的侧面上均贯穿设有位置对应的轴承(13),两个长条板(9)的两端之间设有与轴承(13)位置对应的转动辊(7),两个转动辊(7)之间套节有输送带(10),转动辊(7)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长条板(9)同一端上轴承(13)的内圈中,其中一个转动辊(7)连接有驱动机构,两个固定杆(18)的底端分别通过铰接接头连接在两个长条板(9)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斜齿轮(6),所述第一支撑板(2)至少通过两个连接杆(3)安装在长条板(9)的底面,所述第一支撑板(2)与转动辊(7)一端的位置对应,第二斜齿轮(6)套节在转动辊(7)一端上,所述第一支撑板(2)的上表面设有与转动辊(7)一端位置对应的电机(4),电机(4)的活动端竖直向上并安装有与第二斜齿轮(6)啮合的第一斜齿轮(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螺管(15),螺管(15)的侧面安装在底板(16)的侧面,所述螺管(15)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14),螺杆(14)的底端安装有固定板(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17)设有四个并分别位于底板(16)底面的四个拐角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送线。
背景技术
输送线用于在电子商务物流领域对货物进行输送,由于输送线通常是水平方向输送,因此货物只能在水平方向上运输,而且现有的物流货物运输至物流车上时,通常采用人工运输的方式,人工运输效率低下,在采用输送线运输货物时,输送线的高度还需超过车厢底部和地面之间的距离,由于不同车辆的车厢高度不同,而且输送线的高度不能调节,因此不方便货物的运输从而降低输送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输送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输送线,包括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的下方设有底板,底板和输送机构之间通过两个调节机构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两个安装杆,两个安装杆分别位于输送机构的两侧,两个安装杆的底端均安装在底板的上表面,两个安装杆的顶端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贯穿设有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动端延伸至第二支撑板的下方,所述液压缸的活动端安装有安装板,安装板通过两个固定杆与输送机构通过铰接接头连接,所述底板的两端均设有限位机构,所述底板的底面设有多个万向轮。
优选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两个长条板,两个长条板的两端之间对应的侧面上均贯穿设有位置对应的轴承,两个长条板的两端之间设有与轴承位置对应的转动辊,两个转动辊之间套节有输送带,转动辊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长条板同一端上轴承的内圈中,其中一个转动辊连接有驱动机构,两个固定杆的底端分别通过铰接接头连接在两个长条板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一支撑板至少通过两个连接杆安装在长条板的底面,所述第一支撑板与转动辊一端的位置对应,第二斜齿轮套节在转动辊一端上,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设有与转动辊一端位置对应的电机,电机的活动端竖直向上并安装有与第二斜齿轮啮合的第一斜齿轮。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螺管,螺管的侧面安装在底板的侧面,所述螺管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螺杆的底端安装有固定板。
优选的,所述万向轮设有四个并分别位于底板底面的四个拐角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输送线,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加入两个液压缸,用于调节输送机构两端的高度,使得输送机构呈倾斜状,用于根据物流车车厢的高度进行调节,方便了物流货物的运输,相对于人力输送物流货物,提高了物流货物运输的效率;通过加入万向轮,用于推动输送线移动,方便该输送线在不同工位上工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不仅根据物流车车厢的高度进行调节,还便于输送线位置的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输送线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输送线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输送线的A处放大图。
图中:固定板1、第一支撑板2、连接杆3、电机4、第一斜齿轮5、第二斜齿轮6、转动辊7、安装杆8、长条板9、输送带10、液压缸11、第二支撑板12、轴承13、螺杆14、螺管15、底板16、万向轮17、固定杆18、安装板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显然,描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输送线,包括输送机构,输送机构的下方设有底板16,底板16和输送机构之间通过两个调节机构连接,输送机构包括两个长条板9,两个长条板9的两端之间对应的侧面上均贯穿设有位置对应的轴承13,两个长条板9的两端之间设有与轴承13位置对应的转动辊7,两个转动辊7之间套节有输送带10,转动辊7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长条板9同一端上轴承13的内圈中,其中一个转动辊7连接有驱动机构,两个固定杆18的底端分别通过铰接接头连接在两个长条板9的顶部,两个转动辊7的设置用于带动输送带10的转动,用于带动物流货物运输,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斜齿轮6,第一支撑板2至少通过两个连接杆3安装在长条板9的底面,第一支撑板2与转动辊7一端的位置对应,第二斜齿轮6套节在转动辊7一端上,第一支撑板2的上表面设有与转动辊7一端位置对应的电机4,电机4的活动端竖直向上并安装有与第二斜齿轮6啮合的第一斜齿轮5,第一斜齿轮5和第二斜齿轮6用于电机4带动转动辊7转动,从而带动输送带10输送物流货物,第一支撑板2和两个连接杆3用于对电机4起到支撑的作用。
调节机构包括两个安装杆8,两个安装杆8分别位于输送机构的两侧,两个安装杆8的底端均安装在底板16的上表面,两个安装杆8的顶端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板12的上表面贯穿设有液压缸11,液压缸11的活动端延伸至第二支撑板12的下方,液压缸11的活动端安装有安装板19,安装板19通过两个固定杆18与输送机构通过铰接接头连接,液压缸11的进油口通过油管与油泵连接,油泵通过油管与油箱连接,油箱通过油管与液压缸11的出油口连接,通过油泵将油箱中油液输送至液压缸11中,从而推动液压缸的活动端伸长,带动输送线的一端向下移动,在调节液压缸11的活动端缩短,带动输送线的一端向上移动,因此输送线呈倾斜状排列,便于输送物流货物。
底板16的两端均设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螺管15,螺管15的侧面安装在底板16的侧面,螺管15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14,螺杆14的底端安装有固定板1,在输送线工作时,为了提高输送线所处位置的稳定性,需要对输送进行限位,因此在限位操作时,先转动螺杆14,螺杆14在螺管15中螺纹转动的同时还带动固定板1向下移动,在将固定板1于地面接触后,即可停止转动螺杆14,这样完成了对输送线位置的固定。
底板16的底面设有多个万向轮17,万向轮17设有四个并分别位于底板16底面的四个拐角处,通过设置四个万向轮17,不仅方便输送线的移动,还提高了输送线所处位置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60001.6
申请日:2018-12-3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2(天津)
授权编号:CN209352115U
授权时间:20190906
主分类号:B65G 41/00
专利分类号:B65G41/00;B65G23/04;B65G67/08
范畴分类:32F;
申请人:天津市源合同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天津市源合同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01600 天津市静海县静海镇东兴道13号
发明人:杨志娟
第一发明人:杨志娟
当前权利人:天津市源合同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