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变桨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神经网络,步长,模糊,风力发电机,系统,机组,方位角。
变桨距论文文献综述
郑大周,兰杰[1](2019)在《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自抗扰控制器设计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直驱式永磁风力发电机组极易受到风速和外界环境的干扰,造成系统参数摄动等问题,设计了一种不依赖于准确数学模型、抗干扰能力强且易于实现的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自抗扰控制器。首先,通过理论分析验证了所设计的变桨距自抗扰控制器的稳定性,然后,与传统PI控制进行仿真和试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风况下,相比传统的PI控制方法,所设计的变桨距自抗扰控制器能够更好地实现风力发电机组的平稳功率输出,可有效抑制极端工况下的转速波动,避免了风机的超速停机,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鲁棒性,保障了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9年12期)
苑晨阳,李静,陈健云,徐强[2](2019)在《大型风电机组变桨距ABC-PID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人工蜂群(ABC)算法对大型风电机组的变桨距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研究(ABC-PID)。将待优化的PID控制器参数看作蜜源,通过风轮转速误差和超调惩罚项设计适应度函数,利用蜂群觅食行为智能搜索出最优参数组合。运用FAST与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结果表明:与PI控制相比,ABC-PID控制能够有效降低输出功率和风轮转速的波动,可提高恒功率控制精度,并能同时减少传动链疲劳荷载和机组结构反应,增加风电机组的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柏一凡,张仰飞,陈光宇,洪杨[3](2019)在《最大风能捕获与变桨距控制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机侧最大功率点跟踪和浆距角控制。采用变步长爬山搜索法跟踪功率补偿的最大功率点和浆距角控制,并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仿真模型,得出仿真结果和分析。结果表明风力发电系统可实现最大风能捕获和变桨距控制。(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期刊2019年20期)
付镜蓉,武佳丽,申哲源,吴亿罡,邢瑀倩[4](2019)在《变桨距机构的变速风力发电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变桨距控制的变速风电机组的运行。我们研究如何控制系统在产生最大能量的同时最小化负载。能量的最大化仅在静态基础上进行,并且仅将传动系负荷视为约束。在低到中等风速下,发电机和功率转换器控制风电机组从风中获取最大能量。在高风速区域中,控制风电机组以维持由其本身所产生的空气动力。本文研究了两种调节空气动力的方法:变桨距控制和发电机负载控制,两者都用于调节风电机组的运行。通过我们的分析和仿真,风电机组可以在最小化负载的同时以最佳能量捕获的状态运行,并且适用于各种风速。(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期刊2019-10-10)
袁帅,边相阳,孟令剑,武家蔚[5](2019)在《SVC和模糊变桨距控制联合改善低电压穿越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风电并网的低电压穿越(LVRT)问题,提出采用静止无功补偿器(SVC)和模糊变桨距联合控制的方法进行改善。在电网电压骤降时,通过加入模糊控制的变桨距控制策略提高系统低电压穿越能力,同时利用SVC进行无功补偿,即使风力发电系统出现故障,并入电网的网点处电压也不会大幅度下降,电网可以保持暂态稳定,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能力得到提升。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发电系统和静止无功补偿器并网仿真模型。结果表明:二者联合控制在电网电压骤降时,能够将电压维持在要求的范围内,有效地提升了系统稳定性,保证机组能在规定时间内不脱网运行。(本文来源于《吉林电力》期刊2019年04期)
闫学勤,王维庆,王海云[6](2019)在《降低风力机叶轮载荷独立变桨距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小风力机叶轮的气动载荷,文章提出了将叶片方位角权系数分配与叶片根部气动载荷反馈相结合的独立变桨距控制方法(AAWC-LF)。控制器依据方位角的大小不同,利用权系数分配器重新分配每个叶片桨距角的调整变化量。同时,考虑到现场实际风速会突然大幅变化,在基于方位角权系数分配的独立变桨距控制基础上,增加了基于叶片根部实际气动载荷的桨距角修正环节。通过对比仿真曲线和实验结果,发现该算法增加了桨距角的调整次数,同时减小了叶轮所承受的气动载荷,对机组的输出有功功率没有形成冲击,叶轮转速更加平稳,控制效果较理想。(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9年08期)
陈广华,张健,张坤婷,李梦凡[7](2019)在《中小型风电机组变桨距控制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风速状况下,中小型独立风力发电机组转速控制不合理、运行可靠性低的问题,提出使用模糊PID变桨距控制器实现转速的稳定控制.在整个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过程中,确定了模糊语言变量和隶属函数,制定了模糊规则,应用Simulink进行仿真编程,并以经典的PID模型作为比较,对两种控制策略进行了动态仿真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在风速超过额定风速时,模糊PID控制能够减小转速超调量4%,缩短调节时间0.2s.最后,通过现场测试数据统计可知,高风速状况下,模糊PID变桨距控制器通过调节风电机组桨距角,完成风机输出的稳定控制.(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任海军,邓广,吉昊,郑智文,郭儒[8](2019)在《基于人工蜂群-RBF-PID的风力机液压变桨距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风力机液压马达变桨距系统存在高阶多耦合、不确定、非线性、难以控制的问题。为实现桨距角跟踪控制,文章通过动力学分析建立液压马达变桨距系统的数学模型,确定系统特性。根据液压马达变桨距系统原理,采用SimHydraulics建立液压马达变桨距系统仿真模型,设计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结合RBF神经网络的PID控制器,并且采用自适应矩估计算法代替梯度下降法对PID参数进行在线优化。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文章算法,系统响应快,桨距角跟踪精度高。(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9年07期)
吕义[9](2019)在《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控制及低电压穿越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环境是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越来越被世界各国重视。在风力发电系统中,大功率的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以低成本,高效率等优点成为当今风力发电系统中的主流。深入研究双馈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对于风能开发和风力发电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风能的随机性和突发性,会对风力发电机组在执行变桨距的控制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通过对变桨距控制器的研究,实现对功率的稳定输出和风力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当电网不平衡或出现电压跌落时,双馈发电机发生震荡从而影响电能质量。针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及低电压穿越的研究,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本文首先从风力发电机空气动力学入手,分析变桨距的基本规律。由于风电机组具有多变量、非线性等特点,传统的PID控制器在风力发电的变桨距控制中难以获得理想的控制效果,所以采用模糊RBF神经网络理论和PID相结合来设计变桨距控制。通过在MATLAB/Simulink上搭建整体模型并进行仿真,来表明这种变桨距控制的优越性。(2)在电网电压出现叁相不平衡时,传统的矢量控制策略电流控制环PI调节并不能快速有效恢复电压平衡。首先分析双馈风力发电机的正负序特性以及当电压不平衡时对双馈风力发电机网侧变频器、机侧变频器、直流母线的影响。设计陷波器,通过对机侧和网侧变频器进行滤波处理,然后对其进行正负序分解控制。并在MATLAB/Simulink上搭建模型,通过仿真验证添加陷波的矢量控制策略能有效抑制直流母线电压、转子电流谐波。(3)通过电网出现电压跌落时双馈风力发电机的暂态分析,基于一种交直流复用Crowbar低电压穿越策略,采用Maxwell和Simplorer联合建模仿真,通过仿真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大学》期刊2019-06-30)
赵昊旭[10](2019)在《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的潮流发电水轮机变桨距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变桨距水轮机能在低流速下保持最小桨距角实现功率的最大捕获,还可在高流速下通过变桨来实现恒功率输出,减少了过载冲击。通过分析变桨距伺服控制系统,改进了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的变桨控制方法,实现了更为平滑高效的变桨操作,并在Matlab/Simulink下进行了系统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变桨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人工蜂群(ABC)算法对大型风电机组的变桨距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研究(ABC-PID)。将待优化的PID控制器参数看作蜜源,通过风轮转速误差和超调惩罚项设计适应度函数,利用蜂群觅食行为智能搜索出最优参数组合。运用FAST与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结果表明:与PI控制相比,ABC-PID控制能够有效降低输出功率和风轮转速的波动,可提高恒功率控制精度,并能同时减少传动链疲劳荷载和机组结构反应,增加风电机组的使用寿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桨距论文参考文献
[1].郑大周,兰杰.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自抗扰控制器设计和分析[J].可再生能源.2019
[2].苑晨阳,李静,陈健云,徐强.大型风电机组变桨距ABC-PID控制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9
[3].柏一凡,张仰飞,陈光宇,洪杨.最大风能捕获与变桨距控制建模与仿真[J].电工技术.2019
[4].付镜蓉,武佳丽,申哲源,吴亿罡,邢瑀倩.变桨距机构的变速风力发电机[C].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2019
[5].袁帅,边相阳,孟令剑,武家蔚.SVC和模糊变桨距控制联合改善低电压穿越能力[J].吉林电力.2019
[6].闫学勤,王维庆,王海云.降低风力机叶轮载荷独立变桨距控制策略[J].可再生能源.2019
[7].陈广华,张健,张坤婷,李梦凡.中小型风电机组变桨距控制算法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9
[8].任海军,邓广,吉昊,郑智文,郭儒.基于人工蜂群-RBF-PID的风力机液压变桨距控制系统设计[J].可再生能源.2019
[9].吕义.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控制及低电压穿越技术的研究[D].湖北民族大学.2019
[10].赵昊旭.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的潮流发电水轮机变桨距控制策略[J].水电能源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