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轧温度论文_李旺珍,孙有平,何江美,胡一杰,冯旭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终轧温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温度,组织,带钢,硅钢,力学性能,轧机,酸洗。

终轧温度论文文献综述

李旺珍,孙有平,何江美,胡一杰,冯旭辉[1](2019)在《终轧温度对大应变轧制Al-Cu-Mg-Sc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显微组织分析、拉伸试验和XRD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终轧温度对大应变轧制Al-Cu-Mg-Sc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Cu-Mg-Sc合金中主要存在S相、θ相以及少量Al_3Sc相,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终轧时,显微组织均呈带状特征,且细小第二相粒子也明显沿轧制方向分布。终时效处理后,合金中析出大量细小弥散分布的第二相。终轧温度在200℃以下时,合金抗拉强度变化较小;经200℃终轧+150℃×4h终时效处理后,Al-Cu-Mg-Sc合金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伸长率分别为622.85MPa和13.33%。(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19年09期)

吴圣杰,李慧,岳重祥,李化龙[2](2019)在《终轧温度对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工业生产条件下,对比分析了不同热轧终轧温度对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组织和磁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当热轧终轧温度为890℃时,热轧带钢表层为铁素体再结晶组织,芯部为铁素体相变组织;带钢经冷轧退火后,成品晶粒细小,铁损为5.565 W/kg,磁感为1.744 T,磁性能较差;当终轧温度为870℃时,热轧带钢全为粗大的铁素体再结晶组织,带钢经冷轧退火后,成品晶粒粗大,铁损降低至5.329 W/kg,磁感升高至1.762 T,磁性能最佳;当终轧温度降低至850℃时,带钢在热轧时再结晶晶粒难以长大,经冷轧退火后,铁损为5.507 W/kg,磁感为1.760 T,磁性能介于890℃和870℃之间。此外,实际工业生产数据表明,当热轧终轧温度为850~875℃时,成品磁性能明显优于880~900℃。(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李鹏[3](2019)在《热轧终轧温度控制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北钢铁集团唐钢热轧1810线属于连续轧制的生产线,精轧机出口的温度是衡量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结合热轧1810线的设备配置,论述了精轧出口温度控制及FDTC(Finisher Delivery Temperature Control)的实现过程。通过控制轧机速度或者调整精轧机组间的冷却水流量,可以有效保证终轧温度能够控制在工艺允许的范围内。1.引言唐钢热轧1810生产线由7架轧机组成,分别是粗轧R1-R2,精轧F1-F5。精轧机出口的温度是(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9年13期)

王海玉,郭立伟,杨荃,王晓晨,王淑志[4](2019)在《热轧带钢终轧温度的多模式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国内某2250 mm热连轧精轧机组,实现速度调节、机架间水调节、速度和机架间水耦合调节叁种控制模式,能够根据热连轧过程中的不同钢种和不同工况采用相适应的控制模式,以获取最佳的控制效果.同时,利用二次规划优化法在线优化不同控制模式的调节量,以满足带钢全长终轧温度的控制要求.将多模式控制模型在线应用后,带钢终轧温度控制偏差在±20℃以内,连续叁个月命中率为99%以上.结果表明,该控制模型响应速度快,计算精度高,能够满足不同钢种和不同工况下的终轧温度控制要求,从而提高带钢轧制稳定性和终轧温度控制精度,提升产品竞争力.(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郭子峰,张衍,李秋寒,郭佳,冯军[5](2019)在《终轧温度对热轧双相钢DP580组织及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光学显微镜、疲劳实验机和拉伸实验机等设备,以首钢热轧双相钢DP580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两种典型终轧温度对其组织、拉伸性能、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终轧温度导致铁素体尺寸、马氏体含量及形态存在明显差异。终轧温度升高,铁素体尺寸显着增加,马氏体呈现岛状,体积分数较高但形状不规则且多棱角;终轧温度降低,铁素体晶粒尺寸较小且含量较高,马氏体岛弥散均匀分布。对比力学性能发现,不同终轧温度下DP580钢的屈服强度差别较大,认为高终轧温度时产生的较大尺寸铁素体可导致屈服强度偏低。对比应力疲劳S-N曲线发现,高温终轧时DP580钢疲劳寿命较低,认为铁素体尺寸较大以及形状不规则、且多棱角的马氏体岛加速了裂纹的萌生及扩展。(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谯明亮,史根豪,洪君,王青峰[6](2019)在《终轧温度对Q420qENH钢板组织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Q420qENH钢板显微组织与拉伸性能随终轧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随终轧温度的升高,Q420qENH钢板组织中粒状贝氏体的数量减少,多边形铁素体增多,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降低,屈强比降低。将屈服强度和晶粒尺寸进行Hall-Petch拟合,得到的拟合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能够反映出Q420qENH钢在不同终轧温度下的强度随晶粒尺寸的变化趋势。(本文来源于《轧钢》期刊2019年03期)

秦红波,徐芳,胡亮[7](2019)在《六西格玛在终轧温度控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热轧生产过程中终轧温度命中率,本文采用六西格玛方法,利用Minitab软件对热轧生产流程进行测量系统分析、过程能力分析和流程分析,找出了影响终轧温度命中率的影响因子,并根据严重度、频度和探测度进行打分,筛选出快赢机会提高首辊期3+3模式投入比例、优化穿带速度上下限、固化工艺水使用、优化抛钢速度、优化卷取咬钢速度上限、优化调节阀比例和清理冷却水阀进行快赢改善。对加热炉均热时间、加热时间、中间坯温度及标准差等因子与项目目标进行数据相关性及回归分析,优化了模型程序和标准化文件,使得各影响因子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实施后,提高了产品终轧温度命中率和质量,同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上海质量》期刊2019年05期)

张可,赵时雨,隋凤利,李昭东,叶晓瑜[8](2019)在《终轧温度对Ti-V-Mo复合微合金钢组织演变和硬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OM、EBSD、TEM及Vickers硬度计等研究终轧温度对Ti-V-Mo复合微合金钢的组织转变、析出相和硬度的影响,并阐明了组织演变和硬度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不同终轧温度的Ti-V-Mo钢其组织均为多边形铁素体;随着终轧温度由1000℃降低到800℃,Ti-V-Mo钢的硬度由400HV提高到427HV;铁素体晶粒的平均尺寸由3.44μm减小到3.05μm;(Ti, V, Mo)C粒子的析出数量增加,其平均尺寸由8.38 nm减小到6.25 nm。随着终轧温度的降低,铁素体平均晶粒尺寸的减小和纳米级(Ti, V, Mo)C粒子的增多及细化是硬度增大的主要因素。在980℃以下,降低终轧温度(Ti, V, Mo)C在奥氏体中的形核率不断减小,使得其在铁素体中析出的10 nm以下的(Ti, V, Mo)C粒子不断增多,促进了硬度的提高。(本文来源于《材料研究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郭佳,郭子峰,李秋寒,张衍,李玉鹏[9](2019)在《终轧温度和冷却工艺对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Gleeble-2000D热模拟机、550 mm轧机、扫描电镜等研究了终轧温度和冷却工艺对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首先,在水冷-空冷-水冷模式下研究终轧温度对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终轧温度降低,基体组织带状加剧,且铁素体形态由多边形转变为沿轧制方向变形的椭圆形;当终轧温度低于800℃时,铁素体比例明显增加,贝氏体比例下降,抗拉强度下降。其次,在850℃的终轧温度下研究了冷却工艺对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终轧后冷却方式为水冷时,基体组织以准多边形铁素体和针状铁素体为主,伸长率较低;终轧后采用水冷-空冷-水冷方式冷却时,基体组织以块状铁素体和贝氏体为主,伸长率较高。(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智权,郭子峰,尚成嘉,张衍,冯军[10](2019)在《终轧温度对600 MPa级高钛高成型性铁素体-珠光体酸洗带钢组织与织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研究了高Ti高成型性铁素体-珠光体型热轧酸洗带钢不同终轧温度下的组织与织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终轧温度对显微组织的演变影响较小,但却引起了大角晶界密度的升高.不同终轧温度时形成的组织均以铁素体为主,少量的珠光体弥散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之间.终轧温度的提高引起了织构类型的显着改变,随着终轧温度的升高,织构强度整体增强,并形成了明显的对冲压成型性有利的近γ织构.当终轧温度为850℃时,近α织构与γ织构强度均较弱,此时的织构类型主要为{001}[110]、{113}[47-1]、{114}[11-0]和{223}[11-0]成型不利织构,成型不利织构强度更高;当终轧温度升高至875℃时,织构类型主要为近γ织构和{001}[110]旋转立方织构,近γ织构体积分数由19. 9%升高至41%,成型有利织构强度显着增强.(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终轧温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工业生产条件下,对比分析了不同热轧终轧温度对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组织和磁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当热轧终轧温度为890℃时,热轧带钢表层为铁素体再结晶组织,芯部为铁素体相变组织;带钢经冷轧退火后,成品晶粒细小,铁损为5.565 W/kg,磁感为1.744 T,磁性能较差;当终轧温度为870℃时,热轧带钢全为粗大的铁素体再结晶组织,带钢经冷轧退火后,成品晶粒粗大,铁损降低至5.329 W/kg,磁感升高至1.762 T,磁性能最佳;当终轧温度降低至850℃时,带钢在热轧时再结晶晶粒难以长大,经冷轧退火后,铁损为5.507 W/kg,磁感为1.760 T,磁性能介于890℃和870℃之间。此外,实际工业生产数据表明,当热轧终轧温度为850~875℃时,成品磁性能明显优于880~90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终轧温度论文参考文献

[1].李旺珍,孙有平,何江美,胡一杰,冯旭辉.终轧温度对大应变轧制Al-Cu-Mg-Sc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9

[2].吴圣杰,李慧,岳重祥,李化龙.终轧温度对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9

[3].李鹏.热轧终轧温度控制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世界.2019

[4].王海玉,郭立伟,杨荃,王晓晨,王淑志.热轧带钢终轧温度的多模式控制[J].工程科学学报.2019

[5].郭子峰,张衍,李秋寒,郭佳,冯军.终轧温度对热轧双相钢DP580组织及性能影响[J].锻压技术.2019

[6].谯明亮,史根豪,洪君,王青峰.终轧温度对Q420qENH钢板组织性能的影响[J].轧钢.2019

[7].秦红波,徐芳,胡亮.六西格玛在终轧温度控制中的应用[J].上海质量.2019

[8].张可,赵时雨,隋凤利,李昭东,叶晓瑜.终轧温度对Ti-V-Mo复合微合金钢组织演变和硬度的影响[J].材料研究学报.2019

[9].郭佳,郭子峰,李秋寒,张衍,李玉鹏.终轧温度和冷却工艺对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塑性工程学报.2019

[10].王智权,郭子峰,尚成嘉,张衍,冯军.终轧温度对600MPa级高钛高成型性铁素体-珠光体酸洗带钢组织与织构的影响[J].工程科学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不同类型结构钢的强度和断裂韧性的关...油井管生产工艺流程图不同终轧温度的氧化铁皮各层比...预测的终轧温度与实测的终轧不同终轧温度的氧化铁皮厚度统...终轧温度对16Cr2Ti抗皱性的影...

标签:;  ;  ;  ;  ;  ;  ;  

终轧温度论文_李旺珍,孙有平,何江美,胡一杰,冯旭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