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间作种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玉米,大豆,花生,红薯,林下,饲草,种植技术。
间作种植论文文献综述
吕瑞洲,薛蔚荣,吴松松,岳茂林,权宝全[1](2019)在《种植带与树干距离对间作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晋花7号花生为材料,研究幼龄核桃园间作条件下,不同种植带与树干距离对间作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树冠大小约为1.90 m,种植带与树干距离为90 cm,即种植带与树干距离约为冠幅半径时,间作对花生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无明显影响,其理论产量最高,达到5 387.43 kg/hm2。(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陈小姝,王绍伦,刘海龙,吕永超,高华援[2](2019)在《吉林省花生玉米间作高效种植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吉林省花生种植模式的多元化,对花生玉米间作最优模式进行筛选研究。本研究在2012—2014年相关探索试验的基础上,于2015—2016年连续两年,通过设置6种种植模式——花生单作(SP)、玉米单作(SM)和花生玉米间作行比4∶4(P4M4)、5∶5(P5M5)、6∶6(P6M6)、4∶6(P4M6),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对花生、玉米产量及其土地当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行比的增加,花生和玉米的主茎高(株高)逐渐变高,且边行效果极显着,不同行比模式下,花生和玉米边1行的株高都低于边2行和边3行;花生的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都大于花生单作。2015年4种间作模式的LER在0.93~1.13之间,ATER在0.88~1.05之间,LUE在0.97~1.12之间;2016年4种间作模式的LER在1.06~1.27之间,ATER在0.96~1.14之间,LUE在1.01~1.20之间。3种间作模式(P4M4、P5M5和P6M6)的土地当量比(LER)大于1,说明等条带间作具有优势。P5M5和P6M6的产量和土地当量比最高,且P6M6的ATER和LUE值最高,说明6∶6模式可以提高农田的时间效率,且综合效益最高。结合吉林省花生垄作种植习惯和生产条件,认为:6∶6(P6M6)模式适合机械化、规模化操作,是花生玉米间作高效种植模式。(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胡文志[3](2019)在《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技术也不断进行更新,近几年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出现在了农业领域中。通过介绍大豆玉米间作的优势,阐述了大豆玉米间作种植技术,包括种植技术的过程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好处及推广。(本文来源于《湖北农机化》期刊2019年17期)
崔蓓琳,张玲[4](2019)在《饲草种植间作模式经济效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养殖业集约化程度逐步提高,为解决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饲草料供应瓶颈,选择合适的饲草栽培方式成为逐步构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的重要前提,而经济效益又是影响种植业结构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对于苜蓿—青贮玉米—小黑麦饲草间作系统分析基础上,比较该模式下的经济效益与苜蓿单作以及传统种植模式下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合作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15期)
权宝全,白冬梅,田跃霞,薛云云[5](2019)在《核桃林间作不同种植行的花生生长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核桃林间作花生种植行离树干的适宜距离,在核桃林间作花生条件下,以花生品种晋花10号和花育33号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行花生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6年生核桃林间作花生且花生种植行距树干<90 cm条件下,不同种植行花生的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及产量差异显着,随种植行与树干距离的增加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当花生种植行距树干≥90 cm时,不同种植行花生的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及产量差异不大,生长优势明显,产量较高,晋花10号、花育33号种植行距树干90、120、150 cm 3个处理的平均理论产量比种植行距树干30 cm和60 cm处理分别增产34.43%和16.07%,24.36%和14.60%。由此可见,6年生核桃林间作花生种植行离树干90 cm为最适间作距离。(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张贵学[6](2019)在《板栗园林下间作玉竹种植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板栗园林下间作玉竹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基于生产实践经验,全面总结了板栗与玉竹的间作技术,在玉竹生物学特性、间作地点选择、板栗与玉竹间作园整地、种植方法、杂草控制和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关键技术方面均做了重点阐述。(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11期)
刘会强[7](2019)在《红薯地里间作芝麻 种植面积一再扩大》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正是红薯种植季节,邻村红薯种植大户朱淑明,多年来不但一直在扩大红薯种植面积,而且在红薯地里间作芝麻的立体式种植,更是给他带来了一笔可观的经济效从五年前的半亩红薯地间作芝麻开始,朱淑明对这个种植过程的记忆历历在目。五年前,在获知种植(本文来源于《河北农民报》期刊2019-05-21)
李诚永,汪成法,王俊杰,傅松福,骆英[8](2019)在《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与效益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结果表明,虽然间作玉米、大豆产量有所降低,但玉米与大豆间作总体上比玉米单作或大豆单作收益高,玉米与大豆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对提高经济收入有明显作用。(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王梅娟[9](2019)在《玉米—结球甘蓝—辣椒间作套种种植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进步改变了传统农业种植模式,也出现大批的新型农业经济体和新型的农业种植模式,间作套种可充分利用光热、土地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又可实现共生期间水、肥共享,达到节约成本的效果。在馆陶县研究试验了几种粮棉菜间作套种模式,其中以玉米—结球甘蓝—辣椒间作套种收益较高,该模式亩产鲜食糯玉米穗约800个(市场价高)、结球甘蓝约1000千克、辣椒约2000千克,亩收入8000元,具体技术如下:(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期刊2019年04期)
代希茜,詹和明,崔兴洪,赵银月,单丹丹[10](2019)在《玉米大豆间作种植密度耦合数学模型及其优化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省大豆的种植主要以与玉米间作为主,适宜的种植密度是获得高产的前提,为研究种植密度对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的影响,找到最佳种植密度组合。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分别在云南嵩明县(A)、会泽县(B)和鲁甸县(C)等3个点进行试验。研究了玉米和大豆种植密度对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的影响,并分别建立二元二次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玉米和大豆密度对间作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影响显着,均呈凸抛物线型变化,在低密度水平下,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通过模型解析表明,玉米+大豆密度组合分别为64 110株/hm~2+147 013株/hm~2(A)、63 068株/hm~2+147 116株/hm~2(B)、64 059株/hm~2+145 077株/hm~2(C)时,各试验点可分别达到最高群体产量。玉米+大豆密度组合分别为62 909株/hm~2+149 852株/hm~2(A)、61 499株/hm~2+151 807株/hm~2(B)、62 762株/hm~2+147 108株/hm~2(C)时,各试验点可分别达到最高产值。经模拟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各试验点玉米大豆间作群体产量≥12 270kg/hm~2、经济产值≥24 000元/hm~2的最佳密度组合分别为玉米59 251~66 437株/hm~2、大豆140 075~161 495株/hm~2(A),玉米58 927~65 366株/hm~2、大豆144 159~169 203株/hm~2(B),玉米58 821~66 703株/hm~2、大豆139 315~154 886株/hm~2(C)。合理的密度搭配能有效提高群体产量,获得较高经济产值。(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间作种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实现吉林省花生种植模式的多元化,对花生玉米间作最优模式进行筛选研究。本研究在2012—2014年相关探索试验的基础上,于2015—2016年连续两年,通过设置6种种植模式——花生单作(SP)、玉米单作(SM)和花生玉米间作行比4∶4(P4M4)、5∶5(P5M5)、6∶6(P6M6)、4∶6(P4M6),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对花生、玉米产量及其土地当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行比的增加,花生和玉米的主茎高(株高)逐渐变高,且边行效果极显着,不同行比模式下,花生和玉米边1行的株高都低于边2行和边3行;花生的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都大于花生单作。2015年4种间作模式的LER在0.93~1.13之间,ATER在0.88~1.05之间,LUE在0.97~1.12之间;2016年4种间作模式的LER在1.06~1.27之间,ATER在0.96~1.14之间,LUE在1.01~1.20之间。3种间作模式(P4M4、P5M5和P6M6)的土地当量比(LER)大于1,说明等条带间作具有优势。P5M5和P6M6的产量和土地当量比最高,且P6M6的ATER和LUE值最高,说明6∶6模式可以提高农田的时间效率,且综合效益最高。结合吉林省花生垄作种植习惯和生产条件,认为:6∶6(P6M6)模式适合机械化、规模化操作,是花生玉米间作高效种植模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间作种植论文参考文献
[1].吕瑞洲,薛蔚荣,吴松松,岳茂林,权宝全.种植带与树干距离对间作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9
[2].陈小姝,王绍伦,刘海龙,吕永超,高华援.吉林省花生玉米间作高效种植模式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9
[3].胡文志.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探索[J].湖北农机化.2019
[4].崔蓓琳,张玲.饲草种植间作模式经济效益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
[5].权宝全,白冬梅,田跃霞,薛云云.核桃林间作不同种植行的花生生长差异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9
[6].张贵学.板栗园林下间作玉竹种植技术[J].现代园艺.2019
[7].刘会强.红薯地里间作芝麻种植面积一再扩大[N].河北农民报.2019
[8].李诚永,汪成法,王俊杰,傅松福,骆英.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与效益初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
[9].王梅娟.玉米—结球甘蓝—辣椒间作套种种植技术[J].河北农业.2019
[10].代希茜,詹和明,崔兴洪,赵银月,单丹丹.玉米大豆间作种植密度耦合数学模型及其优化方案研究[J].作物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