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酸盐化学论文-吴昆显

硼酸盐化学论文-吴昆显

导读:本文包含了硼酸盐化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混合金属硼酸盐,高温固相法,热化学,稀土掺杂

硼酸盐化学论文文献综述

吴昆显[1](2018)在《混合金属无水硼酸盐的热化学及其稀土掺杂发光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金属硼酸盐体系被认为是优良的非线性光学材料、荧光材料与双折射材料,近年来,有关混合金属硼酸盐的晶体合成、表征及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较多,但是关于混合金属硼酸盐的热化学性质研究以及其稀土掺杂发光材料的研究报道还较少,继续深入研究很有必要。热力学性质作为物理化学的基础数据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热化学数据能提供所使用材料的稳定性与反应性。作为本课题组系统研究金属硼酸盐热化学工作的继续,本论文利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四种具有非线性光学性质的混合碱/碱土/过渡金属硼酸盐:NaCaBO3、Li4CaB2O6、Li6Zn3B4O12和Na3ZnB5O10,并且制备了 Li6Zn3B4O12和Na3ZnB5O10为基质的稀土发光材料。使用XRD、EDS、IR、TG以及化学分析等对制备其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微量热法测定了其基本热力学参数,研究了其稀土掺杂荧光粉的发光性能。根据设计的热力学循环,利用微量热计在298.15 K下分别测量了NaCaBO3/Li4CaB2O6/Na3ZnB5O10/ZnO 在 1 mol·dm-3 HCl(aq)中的摩尔溶解焓;Li6Zn3B4O12在溶剂(H3BO3+ HC1)(aq)中的摩尔溶解焓;CaCl2·2H2O(s)在两种不同溶剂(H3BO3+ HCl+NaCl)(aq)和(H3BO3+HCl+LiCl-H2O)(aq)中的溶解焓;LiBO2(s)/NaBO·4H2O(s)在溶剂(H3BO3+ HCl+ZnO)(aq)中的摩尔溶解焓;与已见报道的ZnO(s)在(H3BO3+ HCl)(aq)中,NaCl(s)在(H3BO3+ HCl)(aq)中,LiCl·H2O(s)在(H3BO3+HCl)(aq)中的摩尔溶解焓以及H3BO3(s)在1 mol·L-1HCl(aq)溶液中的溶解焓,CaCl2·2H2O(s)、LiCl·H2O、NaCl(s)、LiBO2(s)、NaBO2·4H2O(s)、ZnO(s)、H3BO3(s)、HCl(aq)和H2O(1)在298.15 K下的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得到NaCaBO3、Li4CaB2O6、Li6Zn3B4O12 和 Na3ZnB5O10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1664.5±0.9)kJ·mol-1、-(3391.7±1.9)kJ·mol-1、-(5867.5±4.8)kJ·mol-1和-(4655.3±6.6)kJ·mol-1。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以Li6Zn3B4O12、Na3ZnB5O10为基质的Eu3+和Tb3+稀土离子单掺的稀土发光材料,考察了不同浓度的稀土离子对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u3+的掺杂浓度越大会使Li6Zn3B4O12:Eu3+产生微弱的红移,且掺杂浓度越大,荧光强度越强;Li6Zn3B4O12荧光粉随着Tb3+掺杂浓度的增加,荧光强度增强;Na3ZnB5O10:Tb3+中 Tb3+的猝灭浓度为 0.5%。本论文所得结果进一步丰富了混合金属硼酸盐材料的研究内容,为其应用提供了热力学基础数据和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张会会[2](2016)在《微孔材料铜硼酸盐的合成、表征及热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硼酸盐微孔晶体材料由于独特的孔道结构,而在催化、吸附及离子交换等方面有重要应用前景。.人们已经合成了多种碱金属、碱土金属、甚至稀土硼酸盐。然而,相比之下,合成的过渡金属硼酸盐并不多。热力学性质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有重要的作用,热化学数据能提供所使用材料的稳定性及反应性。本课题组研究内容之一是含硼骨架的无机微孔材料的量热学,作为对该方面工作的继续,本论文进行了铜硼酸盐微孔晶体材料的量热学研究。通过硼酸熔融法和水热法合成了4种水合铜硼酸盐微孔晶体材料:NaCuB_7O_(12)·H_2O、KCuB_7O_(12)·H_2O、Cu(H_2O)_2[B_2P_2O_8(OH)_2]和Cu_3[B_2P_(3)O_(12)(OH)_3]。在采用X-ray粉末衍射、热分析、红外光谱和化学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的基础上,利用微量热方法,测定了它们的基本热力学参数,并对前两种微孔材料的液-固相吸附及离子交换热动力学进行了研究。(1)利用微量热计在298.15 K下分别测量出NaCuB_7O_(12)·H_2O和KCuB_7O_(12)·H_2O的纯相在1 mol·dm~(-3)HCl(aq)中的摩尔溶解焓;NaCl(s)、KCl(s)在混合溶剂(H_3BO_3+HCl)(aq)中的摩尔溶解焓;CuCl_2·2H_2O(s)在混合溶剂(NaCl/KCl +H_3BO_3+HCl)(aq)中的摩尔溶解焓。结合已报道的298.15K下H_3BO_3(s)在1mol·dm~(-3) HCl(aq)中的溶解焓,以及CuCl_2·2H_2O(s), NaCl(s)/KCl(s), H_3BO_3(s), HCl(aq)及H_2O(1)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根据设计的热力学循环,计算得出NaCuB_7O_)(12)·H_2O和KCuB_7O_(12)·H_2O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5373.3±5.6)kJ·mol~(-1)和05375.0±5.6)kJ·mol~(-1)。在298.15 K下分别测量出Cu(H_2O)2[B_2P_2O_8(OH)_2]和Cu_3[B_2P_3O_(12)(OH)_3]的纯相在3mol·dm~(-3)HCl(aq)中的摩尔溶解焓;CuCl_2·2H_2O(s)在混合溶剂(H_3BO_3+HCl)(aq)中的摩尔溶解焓;H_3PO_4(s)在混合溶剂(CuCl_2·2H_2O+H_3BO_3+HCl)(aq)中的摩尔溶解焓。结合已报道的298.15K下H_3BO_3(s)在3 mol·dm~(-3) HCl(aq)中的溶解焓,以及H_3PO_4(s), CuCl_2-2H_2O(s), H_3BO_3(s),HCl(aq)及H_2O(1)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根据设计的热力学循环,计算得出Cu(H_2O)2[B_2P_2O_8(OH)_2]和Cu_3[B_2P_3O_(12)(OH)_3]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4078.8±1.7)kJ·mo1~(-1)和-(4805.7±2.0)kJ·mo1~(-1)。(2)利用微量热法研究了微孔晶体NaCuB_7O_(12)·H_2O和KCuB_7O_(12)·H_2O在298.15K下对几种醇类的吸附。结果表明:随着醇类碳链的增长,样品对其吸附热逐渐减少;对同一种醇的吸附,模板剂M+半径较大的样品KCuB_7O_(12)·H_2O的吸附热更大些,表明孔道越大,吸附能力越好。测定了微孔晶体NaCuB_7O_(12)·H_2O和KCuB_7O_(12)·H_2O对几种模拟环境污染物的吸附焓。两种微孔材料都对硝酸铵、硫酸镉、苯、甲苯有明显吸附,而对DMF、DMA均无明显吸附。对于同一种污染物,KCuB_7O_(12)·H_2O的吸附热值总是比NaCuB_7O_(12)·H_2O大,这与模板剂阳离子(M+)半径越大,孔径越大,吸附量越大是一致的。此外,两种微孔材料对分子体积小的苯的吸附热都大于其对甲苯的吸附热。测定了微孔晶体NaCuB_7O_(12)·H_2O对不同浓度甲基橙的吸附焓。随着甲基橙浓度的增加,样品的吸附率越大,测得的摩尔吸附热也增大。(3)研究了微孔晶体NaCuB_7O_(12)·H_2O在1mol/L的LiNO_3水溶液中的离子交换热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样品发生离子交换反应的焓变逐渐减小,这也说明了样品对Li~+的交换量减小。通过动力学模型,计算出该反应的热动力学参数:活化能、速率常数、指前因子及反应级数。本论文所得结果丰富了含硼微孔晶体材料的研究内容,为其应用提供了物理化学基础数据,对选择新型吸附剂和离子交换剂都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王殳凹[3](2015)在《锕系元素硼酸盐的结构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一系列新的锕系元素(钍,铀,镎,钚,镅,锔)硼酸盐化合物由硼酸熔融反应制备得到。这些化合物具有异常复杂的晶体结构以及非常优越的物理性质。其中,硼酸钍(NDTB-1)具有纯无机多孔阳离子框架结构而拥有显着的阴离子交换性能,能够选择性地从高放废液及核电站放射性污染废水中近乎完全提取出锝-99,并在整个过程中保持高度的稳定性。其对于高锝酸根的吸附效率相比于之前所有已知的阴离子交换材料实现了量级上的飞跃(固液分配系数K_d高达~10000)(图一)。在美国汉福核电厂(Hanford Site)所开展的热实验证实NDTB-1能够将该厂址实际高放废液中的锝-99有效去除[1-3];硼酸铀化合物系统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拓扑并且其合成条件十分温和,并初步探索了利用熔融硼酸实现低温固化阻滞锕系放射性核素的可能性[4-5];在研究硼酸镎化合物中镎的混合价态时,发现了具有锕系元素叁重价态化合物的罕见例子(图二),提供了首个能够容纳所有轻锕系元素稳定价态的晶格矩阵,从而引申出了核废料中锕系元素普适储放形式的概念[6-7];同时发现了硼酸钚中新颖的叁价锕系元素配位环境[8];最后,发现硼酸镅与硼酸锔同时显示出与硼酸钚与硼酸镧的显着差异,是初次被发现的能够鉴别叁价镧系锕系元素的晶格系统,从而引申出新的镧锕分离和镅锔分离方略[9-12],而之前所有的叁价锕系元素化合物系统无一例外地采取与叁价镧系系统等同结构的形式(无法鉴别从而造成分离困难)。至今为止,关于超铀元素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与化学键的研究由于放射性实验安全的限制还十分有限,因此,我们在这一领域中的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具有一定挑战性,不仅系统地揭示了超铀元素化合物中结构与物性的对应关系,同时对于与核能相关的放射性污染的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为建立新一代核废料化学储放形式,有效降低锕系放射性废物在环境中扩散的可能性提供科学依据;(2)为建立相对简单高效的新型乏燃料后处理概念流程从而为降低核废料的放射毒性提供了可能性。(本文来源于《2015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5-04-22)

张思思[4](2015)在《碱金属硼酸盐水溶液体系热化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碱金属硼酸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无碱玻璃纤维、陶瓷、阻燃剂、非光学线性材料、农业等领域。我国的碱金属硼资源储量十分丰富,在青藏高原一带尤其是柴达木盆地的盐湖中含有丰富的锂、钠、钾、硼等资源。众所周知,水盐溶液体系热化学性质的研究对于盐湖卤水的开发工艺及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因此,系统开展碱金属硼酸盐的合成及其水溶液体系的热化学性质研究,填补不同形态碱金属硼酸盐的热力学基础数据,对于促进盐湖卤水中碱金属硼酸盐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合成了 LiB_5O_8·5H_2O、NaB_5O_8·5H_2O和KB_5O_8·4H_2O等碱金属硼酸盐及其高纯度产物,并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化学分析、热重-示差扫描等分析技术对合成产物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以备相关热化学研究之用。本文利用Setaram BT 2.15微量热技术,测定了 NaB_5O_8-H_2O体系298.15 K时不同浓度下的热容,以及Li_2B_4O_7-H20体系298.15 K、308.15 K和323.15 K时不同浓度下的热容,分别计算出了它们在不同浓度下的表观摩尔热容,获得了表观摩尔热容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式。基于NaB_5O_8-H_2O和Li_2B_4O_7-H_2O体系的热容测定结果,应用Pitzer电解质溶液离子相互模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拟合获得NaB_5O_8·5H_2O和Li_2B_4O_7·3H_2O在相应温度下的Pitzer单盐参数。(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期刊2015-01-01)

李飞[5](2015)在《镁硼酸盐合成及其水溶液体系热化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镁硼酸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无碱玻璃纤维、陶瓷、阻燃剂、非线性光学材料、农业等领域。我国硼资源主要以东北地区的硼镁矿、硼铁矿等固体矿和西部的盐湖卤水液体矿的形式存在,迄今尚未发现可供直接开采的硼酸镁矿资源。目前,我国镁硼酸盐还处于研发阶段,硼酸镁产品需求主要依靠进口。我国西部丰富的盐湖资源中富含硼、镁资源,为镁硼酸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资源保障。本文针对我国西部盐湖卤水资源,开展了不同形态镁硼酸盐的合成、表征及其热化学性质研究,对于指导盐湖卤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硼砂、硼酸、硫酸镁、碱式碳酸镁和去离子水为原料,通过控制不同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合成条件和重结晶,成功制备了高纯度的叁方硼镁石(MgB_6O_(10)·7.5H_2O)、章氏硼镁石(MgB_4O_7·9H_2O)、多水硼镁石(Mg_2B_6O_(11)·15H_2O),并采用化学分析、X-ray粉晶衍射、FT-IR、TG-DSC等测定技术对合成产品进行了鉴定与表征,提出了镁硼酸盐沉淀析出时可能存在的反应机理。由于氢氧化镁杂质的干扰,合成的柱硼镁石(MgB_2O_4·3H_2O)纯度较低,本文未再做深入研究。热容是物质的基本性质,可反映溶液体系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化工生产不可或缺的基础数据之一。本论文利用SetaramBT 2.15微量热技术,分别测定了MgB_3O_3(OH)5-H_2O 体系、MgB_4O_5(OH)_4-H_2O 体系和 MgB_6O_7(OH)_6-H_2O 体系在 298.15 K不同浓度的热容,计算了叁种镁硼酸盐溶液在不同浓度下的表观摩尔热容,并获得了热容和表观摩尔热容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式。基于MgB_3O_3(OH)_5-H_2O体系、MgB_4O_5(OH)_4-H_2O体系和MgB_6O_7(OH)_6-H_2O体系在298.15 K实验测定结果,应用Pitzer电解质溶液离子相互模型,首次拟合获得了叁方硼镁石(MgB_6O_(10)·7.5H_2O)、章氏硼镁石(MgB_4O_7·9H_2O)和多水硼镁石(Mg_2B_6O_(11)·15H_2O)的Pitzer单盐参数。(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期刊2015-01-01)

[6](2014)在《新疆理化所含孤立硼氧基元硼酸盐结构化学研究获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硼酸盐具有丰富多样的结构类型,平面BO3和四面体BO4可通过不同的连接方式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配位,导致多样的物化性质变化。孤立B-O基元(零维)作为特殊的一类硼氧基元在光学性质方面有特殊的优越性,如平行排列的BO3(如KBe2BO3F2,KBBF)和B3O6(β-Ba B2O4,BBO)有利于获得大的倍频效应和双折(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4年12期)

胡古月,李延河,范润龙,王天慧,范昌福[7](2014)在《辽东宽甸地区硼酸盐矿床成矿时代的限定:来自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和硼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制约》一文中研究指出辽宁宽甸地区砖庙硼矿区的硼矿体呈层状或透镜状赋存于古元古代辽河群里尔峪组火山—沉积建造下部的蛇纹石化大理岩之中。本研究对矿区内外的伟晶岩和变粒岩中的电气石进行了LA-MC-ICP-MS硼同位素微区原位测试,分析了矿床成因;同时对栾家沟矿段矿体上盘含电气石变粒岩和斜长角闪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定年,探讨了成矿时代。得到以下数据和认识:1矿区伟晶岩中电气石的δ11 B为10.9‰~12.7‰,变粒岩中电气石的δ11B为5.7‰~7.6‰,矿区外伟晶岩中电气石的δ11B为-9.9‰~-9.2‰,变粒岩中电气石的δ11 B为-8.3‰~-5.9‰。硼同位素组成往外降低的现象说明,围岩及侵位其中的伟晶岩的B同位素组成均受硼矿床影响,硼矿可能是海相蒸发沉积成因;2含电气石变粒岩核部岩浆锆石的207 Pb/206 Pb加权平均年龄为2174±10Ma,代表了辽吉裂谷早期的火山喷发时代,亦大致代表了初始的含硼蒸发岩的沉积时代上限,根据硼同位素研究结果,可将宽甸地区硼矿的初始沉积成矿时代限定在2.17Ga;3斜长角闪岩重结晶锆石207 Pb/206 Pb加权平均年龄为1869±28Ma,代表了吕梁运动所引起的区域构造热事件和混合岩化作用的时间。(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高阳,郑涛,王殳凹,第五娟[8](2014)在《基于晶格鉴别能力的叁价镧锕硼酸盐固体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国内外的核燃料循环工艺仍非常不完善,如何实现次要锕系元素与镧系元素及其它裂变产物的分离,从而严格控制废料体积等仍然有大量的基础科学问题亟待研究。本文将在叁价镧系锕系元素硼酸盐化学的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系统地改变反应条件;利用新型合成手段及反应介质;采用有机硼酸作为新配体等叁方面内容开展和完善叁价镧系锕系元素硼酸盐配位化学基础研究,并将逐步改进聚合硼酸盐晶格鉴别叁价镧系锕系元素的能力,进一步挖掘其在高效镧锕分离及锕系内部分离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期刊2014-08-04)

王殳凹[9](2013)在《锕系元素硼酸盐的结构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我们采用硼酸熔融法合成出一系列锕系元素(钍,铀,镎,钚,镅,锔)硼酸盐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极其复杂异常的晶体结构以及非常优越的物理性质。其中,硼酸钍具有前所未有的纯无机多孔阳离子骨架结构从而拥有显着的阴离子交换性能,更加重要的是,圣母大学硼酸钍化合物(NDTB-1)能够选择性的从放射性废液中近乎完全提取出锝-99放射性同位素,并保持高度的稳定(本文来源于《第二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11-08)

杨国昱[10](2013)在《多硼酸盐化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硼因其具有独特的叁角形配位几何构型,使得硼酸盐化合物产生非心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目前,在已知的非心结构无机化合物中,硼酸盐占有的比例是最高的。十几年来,本课题组系统开展了新型硼酸盐的水(溶剂)热化学研究,包括无机、有机及配合物为结构导向剂的模板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工作中,一些有效的合成策略成功应用于非心结构硼酸盐的制备,如通过硼氧簇手性/非心特征的传递策略及手性基团与(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五届全国多酸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07-15)

硼酸盐化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硼酸盐微孔晶体材料由于独特的孔道结构,而在催化、吸附及离子交换等方面有重要应用前景。.人们已经合成了多种碱金属、碱土金属、甚至稀土硼酸盐。然而,相比之下,合成的过渡金属硼酸盐并不多。热力学性质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有重要的作用,热化学数据能提供所使用材料的稳定性及反应性。本课题组研究内容之一是含硼骨架的无机微孔材料的量热学,作为对该方面工作的继续,本论文进行了铜硼酸盐微孔晶体材料的量热学研究。通过硼酸熔融法和水热法合成了4种水合铜硼酸盐微孔晶体材料:NaCuB_7O_(12)·H_2O、KCuB_7O_(12)·H_2O、Cu(H_2O)_2[B_2P_2O_8(OH)_2]和Cu_3[B_2P_(3)O_(12)(OH)_3]。在采用X-ray粉末衍射、热分析、红外光谱和化学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的基础上,利用微量热方法,测定了它们的基本热力学参数,并对前两种微孔材料的液-固相吸附及离子交换热动力学进行了研究。(1)利用微量热计在298.15 K下分别测量出NaCuB_7O_(12)·H_2O和KCuB_7O_(12)·H_2O的纯相在1 mol·dm~(-3)HCl(aq)中的摩尔溶解焓;NaCl(s)、KCl(s)在混合溶剂(H_3BO_3+HCl)(aq)中的摩尔溶解焓;CuCl_2·2H_2O(s)在混合溶剂(NaCl/KCl +H_3BO_3+HCl)(aq)中的摩尔溶解焓。结合已报道的298.15K下H_3BO_3(s)在1mol·dm~(-3) HCl(aq)中的溶解焓,以及CuCl_2·2H_2O(s), NaCl(s)/KCl(s), H_3BO_3(s), HCl(aq)及H_2O(1)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根据设计的热力学循环,计算得出NaCuB_7O_)(12)·H_2O和KCuB_7O_(12)·H_2O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5373.3±5.6)kJ·mol~(-1)和05375.0±5.6)kJ·mol~(-1)。在298.15 K下分别测量出Cu(H_2O)2[B_2P_2O_8(OH)_2]和Cu_3[B_2P_3O_(12)(OH)_3]的纯相在3mol·dm~(-3)HCl(aq)中的摩尔溶解焓;CuCl_2·2H_2O(s)在混合溶剂(H_3BO_3+HCl)(aq)中的摩尔溶解焓;H_3PO_4(s)在混合溶剂(CuCl_2·2H_2O+H_3BO_3+HCl)(aq)中的摩尔溶解焓。结合已报道的298.15K下H_3BO_3(s)在3 mol·dm~(-3) HCl(aq)中的溶解焓,以及H_3PO_4(s), CuCl_2-2H_2O(s), H_3BO_3(s),HCl(aq)及H_2O(1)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根据设计的热力学循环,计算得出Cu(H_2O)2[B_2P_2O_8(OH)_2]和Cu_3[B_2P_3O_(12)(OH)_3]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4078.8±1.7)kJ·mo1~(-1)和-(4805.7±2.0)kJ·mo1~(-1)。(2)利用微量热法研究了微孔晶体NaCuB_7O_(12)·H_2O和KCuB_7O_(12)·H_2O在298.15K下对几种醇类的吸附。结果表明:随着醇类碳链的增长,样品对其吸附热逐渐减少;对同一种醇的吸附,模板剂M+半径较大的样品KCuB_7O_(12)·H_2O的吸附热更大些,表明孔道越大,吸附能力越好。测定了微孔晶体NaCuB_7O_(12)·H_2O和KCuB_7O_(12)·H_2O对几种模拟环境污染物的吸附焓。两种微孔材料都对硝酸铵、硫酸镉、苯、甲苯有明显吸附,而对DMF、DMA均无明显吸附。对于同一种污染物,KCuB_7O_(12)·H_2O的吸附热值总是比NaCuB_7O_(12)·H_2O大,这与模板剂阳离子(M+)半径越大,孔径越大,吸附量越大是一致的。此外,两种微孔材料对分子体积小的苯的吸附热都大于其对甲苯的吸附热。测定了微孔晶体NaCuB_7O_(12)·H_2O对不同浓度甲基橙的吸附焓。随着甲基橙浓度的增加,样品的吸附率越大,测得的摩尔吸附热也增大。(3)研究了微孔晶体NaCuB_7O_(12)·H_2O在1mol/L的LiNO_3水溶液中的离子交换热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样品发生离子交换反应的焓变逐渐减小,这也说明了样品对Li~+的交换量减小。通过动力学模型,计算出该反应的热动力学参数:活化能、速率常数、指前因子及反应级数。本论文所得结果丰富了含硼微孔晶体材料的研究内容,为其应用提供了物理化学基础数据,对选择新型吸附剂和离子交换剂都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硼酸盐化学论文参考文献

[1].吴昆显.混合金属无水硼酸盐的热化学及其稀土掺杂发光性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2].张会会.微孔材料铜硼酸盐的合成、表征及热化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3].王殳凹.锕系元素硼酸盐的结构化学研究[C].2015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15

[4].张思思.碱金属硼酸盐水溶液体系热化学性质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5

[5].李飞.镁硼酸盐合成及其水溶液体系热化学性质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5

[6]..新疆理化所含孤立硼氧基元硼酸盐结构化学研究获进展[J].人工晶体学报.2014

[7].胡古月,李延河,范润龙,王天慧,范昌福.辽东宽甸地区硼酸盐矿床成矿时代的限定:来自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和硼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制约[J].地质学报.2014

[8].高阳,郑涛,王殳凹,第五娟.基于晶格鉴别能力的叁价镧锕硼酸盐固体化学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2014

[9].王殳凹.锕系元素硼酸盐的结构化学研究[C].第二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3

[10].杨国昱.多硼酸盐化学研究进展[C].中国化学会第五届全国多酸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3

标签:;  ;  ;  ;  

硼酸盐化学论文-吴昆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