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比较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比较分析

(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山西临汾041000)

【摘要】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取我院2015年1月份到2017年1月份收治的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设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20例患者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设为对照组;20例患者实施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设为实验组。全程观察患者的手术开展情况,并比较患者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情况、术中出血量,同时对患者预后进行记录。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较短,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较少,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肿清除率较高,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效果较优,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治疗,相比传统的开颅血肿清除术,创伤性更小,且能有效清除血肿,对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开颅血肿清除术

【中图分类号】R74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7-0181-02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出血疾病的一种,发生率高,病情危急,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1]。临床上主要应用手术进行治疗,合理选择手术方案,减少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2]。我院对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进行了比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我院2015年1月份到2017年1月份收治的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设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21例,女性患者有19例。年龄范围为40岁到75岁,平均年龄为(61.2±1.2)岁。血肿量范围为40毫升到80毫升,血肿量平均为(52.5±1.2)毫升。其中有9例患者为小脑出血,有10例患者为基底节区出血,有7例患者为额顶叶出血,14例患者为额叶出血。患者均排除脑干功能障碍、脑干出血、动静脉畸形或者颅内动脉瘤引起的出血。分成两组,20例患者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设为对照组;20例患者实施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设为实验组。比较患者的信息资料,显示数据差异性不明显,证实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均实施气管插管,并予以全麻处理,密切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

对照组患者实施开颅血肿清除,对于幕下小脑出血患者,予以去骨瓣减压、颅窝血肿清除术治疗;幕上脑出血患者,则予以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病灶清除后如果患者仍有严重脑肿胀症状,则予以去骨板减压术。患者术后予以引流管放置,并对肌肉层以及各层头皮进行缝合。

实验组患者实施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术前对患者实施CT检查,结合检查结果对血肿中心近处的颅骨内板作孔洞,骨孔需要避免涉及皮质重要功能区。孔洞位置确定后,以骨孔为中心作一直切口,长度为3厘米到4厘米,取颅骨钻作一骨孔,直径为1厘米到1.5厘米。切开硬膜,应用数毫米双极对局部脑组织进行电凝,并适当切开。结合CT探查情况应用一次性脑穿刺套管进行穿刺,构建微创手术通道。之后经内镜辅助对血肿进行清除,血肿腔壁止血后取止血纱经脑穿刺套管对血肿腔壁进行覆盖。术后取腔外引流管置入,骨孔取明胶海绵进行填充,缝合皮肤。术后3天到5天将引流管拔除,对于存在脑积水、脑室铸型的患者,术前先予以脑室外引流管留置。

1.3观察指标

全程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对患者手术情况以及预后情况进行记录和比较。

采用Glasgow量表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

(1)I级:患者死亡;

(2)Ⅱ级:患者处于昏迷、植物人状态;

(3)Ⅲ级:患者生活无法自理,残疾严重;

(4)IV级:患者生活可自理;

(5)V级:患者生活能够自理,功能恢复理想,可进行日常工作和学习。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运行SPSS14.0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表示为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表示为均数±标准差。数据比较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实验组手术时间较短,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较少,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肿清除率较高,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发生率高,可导致患者残疾以及死亡。多数患者因治疗不及时导致生活失去自理,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脑出血多因脑内血肿所致,临床上主要实施手术治疗,以改善患者局部缺血症状[3]。

传统的开颅血肿清除手术主要以去骨瓣减压手术为主,手术于侧裂区进行操作,且对于脑肿胀轻微的患者而言,可将侧裂分开经岛叶进入血肿腔。患者脑组织肿胀,则只能于血管丰富的颞叶皮层造瘘进入。手术过程中时间较长,加之手术刺激,脑组织受到长时间牵拉,可导致患者脑组织出现水肿,多次进行电灼止血,也会导致患者血肿腔周围脑组织以及血管受损,导致患者意识状态以及神经功能受到影响。患者在病情恢复理想的情况下还需要实施2期手术对颅骨进行修复。英语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手术进行治疗,虽然减少了手术创伤性,然而其血肿引流量难以控制,血肿清除率不高。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在近年来应用广泛,应用神经内镜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可在小直径骨孔下经内镜引导清除血肿。手术经脑穿刺外套管构建微创手术通道,有效减轻了手术创伤性。通过微创手术通道对血肿进行清除,可快速降低颅内压,对患者神经功能也有改善效果。且不需要实施开颅,缩短了手术时间。神经内镜的应用,使医师具备宽阔的视野,有助于观察患者的深部结构。且30°内镜的应用能够充分显露患者的深部血肿,便于手术操作,提高了血肿清除率。然而内镜手术自身也有不足之处,手术在通道内进行操作,因此操作空间相对较小,止血应用单极电凝吸引器进行处理,其电灼次数可能对患者苏醒时间造成影响,引起一系列副损伤。加之可操作空间较狭窄,因此不强调完全清除血肿。因此在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医师需要掌握上述情况,并尽量予以控制,减少手术的不良影响。

我院研究得出,实验组手术时间较短,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较少,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肿清除率较高,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效果较优,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可见,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进行治疗,血肿清除率较高,创伤性小,患者预后理想,相比开颅手术更为优越,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葛新,陈晓雷,孙吉庆,等.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6(10):605-608.

[2]邱成天,于宏伟.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8):42-42.

[3]周峰,何华,郝东宁,等.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对比[J].陕西医学杂志,2015(8):1054-1055.

标签:;  ;  ;  

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比较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