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尿素氮转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尿素,抑制剂,氮素,土壤,酶抑制剂,吡唑,表观。
尿素氮转化论文文献综述
赵斌,朱四喜,程谊,徐铖,李武江[1](2019)在《贵州草海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中尿素氮转化对3种硝化抑制剂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贵州草海湿地生态系统中农用地、沼泽地和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恒温条件下培养,研究单施尿素(CK)、尿素+5%双氰胺(5%DCD)、尿素+0.27%2-氯-6-叁氯甲基吡啶(0.27%CP,伴能)和尿素+0.31%2-氯-6-(叁氯甲基)吡啶(0.31%NP,奥复托)对土壤pH、N_2O累积排放量、NH~+_4-N和NO~-_3-N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用地、沼泽地和林地土壤NO~-_3-N质量分数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农用地、沼泽地土壤pH、NH~+_4-N质量分数和硝化抑制率先升后降,而林地土壤为逐渐下降趋势。0.27%CP处理的农用地和沼泽地及0.31%NP处理林地土壤净硝化速率依次为0.45、0.50、0.41 mg/(kg·d),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13.44、10.6、6.98μg/kg,均显着小于其他处理。5%DCD、0.27%CP、0.31%NP处理间存在差异,而0.27%CP处理的农用地和沼泽地、0.31%NP处理的林地具有较好的抑制剂效果。因此,可选取0.27%CP用于农用地和沼泽地,0.31%NP用于林地,以提高草海地区土壤中尿素利用率,并减缓施肥带来的环境污染。(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张艳艳,张本强,吴坤,宗浩[2](2016)在《脲酶/硝化抑制剂对尿素氮转化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氮肥的利用。尿素因其含氮量高(46%)、起效快,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农业领域氮肥的主导品种。而添加抑制剂的尿素不仅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而且提高了尿素的利用率,增加了作物产量,改善了作物的品质。基于此,论述多种脲酶/硝化抑制剂及其组合在尿素转化过程中,对尿素水解过程、铵化过程、硝化过程以及尿素利用率和作物产量品质方面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期刊2016年17期)
方玉凤[3](2016)在《硝化抑制剂对尿素氮转化及玉米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据统计,我国单位面积化肥用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2.7倍,由此造成的生态和环境压力与日倍增,同时,作物对传统肥料的吸收利用效率在逐年降低,发展新型肥料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硝化抑制剂的使用能用减缓土壤硝化作用的进程,提供作物所需养分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环境安全。本文是针对黑龙江省黑土区第一大农作物玉米施用氮肥增效剂的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探讨混合型硝化抑制剂对土壤氮素转化、土壤p H值的影响,以及与一次性全施肥、追肥进行氮素积累、产量和品质的比较分析,获得混合型硝化抑制剂最佳配比。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在玉米苗期的变化差异最明显,尿素添加硝化抑制剂的处理,苗期土壤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达到生育期内的最大值,吡唑类硝化抑制剂易被土壤胶体所吸附,导致各处理生育后期的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基本一致,尿素中硝化抑制剂的添加与否均使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呈现出苗期含量达到最高、而后明显下降的变化趋势。尿素添加硝化抑制剂明显降低了土壤的硝化率,与一次性全施肥、追肥处理存在显着性差异。土壤p H值的变化范围在5.5~7.0,土壤pH值的下降是尿素添加硝化抑制剂施用后的明显特征,该范围内土壤p H值的下降可降低土壤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速度,活化被土壤胶体所固定的磷元素,减少氮素以氨的形式挥发。在相关性分析中发现,土壤pH值与硝化率之间存在极显着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5697**;土壤p H值与土壤铵态氮含量存在极显着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4962**。土壤含水率与土壤pH值、硝化率关系密切,均存在极显着负相关线性关系,针对黑龙江省“雨热同季”的气候特征,结合土壤含水率在抽雄期达到最大值的变化情况,说明5~8月份,随着土壤含水率和土温的上升,加速了硝化抑制剂被微生物的分解速度,抑制剂作用于尿素态氮素转化的有效性增强,保证了作物生育后期对养分的需求。根据硝化抑制效果、经济系数、氮素积累、氮收获指数、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及氮肥利用率的综合性分析,最后认为配方2低浓度处理(吡唑-吡啶盐酸盐混合物0.125%添加量)的作用效果最好,其次是配方1(吡唑-吡啶硫酸盐混合物)。其中,配方1高浓度处理(吡唑-吡啶硫酸盐混合物0.5%添加量)的苗期硝化抑制率最高,为64.93%;经济系数最高,达到61.39%。配方2低浓度处理(吡唑-吡啶盐酸盐混合物0.125%添加量)、配方1中浓度处理(吡唑-吡啶硫酸盐混合物0.25%添加量)分别较一次性全施肥处理增产10.69%和5.89%;配方2低浓度处理、配方1低浓度处理(吡唑-吡啶硫酸盐混合物0.125%添加量)对氮肥的利用效率最佳,分别为58.16%和47.14%。(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张露,皮荷杰,周细红,蒋朝晖,曾清如[4](2015)在《双氰胺在不同温度下对碱性土尿素氮转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提高氮素的利用效率,减少NO_3~-—N淋溶污染,本试验研究了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对碱性土壤中氮素转化的影响,为氮素的合理高效利用,增加作物产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验室人工气候箱培养法,研究双氰胺在15,25和35℃不同温度下对山西省晋城市菜园土(碱性)的pH值、氨挥发量及NH_4~+—N和NO_3~-—N转化的影响。[结果]在碱性土壤中施加双氰胺后,其pH值高于对照,且pH值随土壤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同时碱性土壤中氨挥发量也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每升高10℃,氮素以氨气形式损失的增加率约为6.90%;而土壤NO_3~-—N量却随温度的升高有所下降,其变化趋势与土壤NH_4~+—N量变化相反,此外温度的升高可导致NH_4~+—N含量峰值的出现时间提前,每增加10℃提前约为1周左右。双氰胺的施加可减少了NH_4~+—N转化为NO_3~-—N的量。[结论]双氰胺的施加可减少碱性土壤中氮素转化为NO_3~-—N所带来的淋溶污染问题,且随温度的升高pH值、氨挥发量和NH_4~+—N量增加。(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5年06期)
郑祥洲,丁洪,雷俊杰,CHEN,Deli,张玉树[5](2013)在《吡虫啉和毒死蜱对尿素氮在土壤中转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考察杀虫剂施用对尿素态氮在土壤中转化过程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法,通过测定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质量分数以及反硝化损失的动态变化,研究了在施用尿素的土壤(有效氮含量为200 mg/kg)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吡虫啉和毒死蜱2种杀虫剂时,杀虫剂对尿素的水解、土壤氮的硝化及反硝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吡虫啉和毒死蜱各剂量处理在第3天时对尿素水解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P<0.05)。2种杀虫剂5 mg/kg的处理,在培养前期均显着促进硝化作用,第8天时吡虫啉和毒死蜱处理的硝化率分别比尿素处理提高了5.63和4.33个百分点,随后各处理间无显着差异;10 mg/kg吡虫啉的处理对硝化作用无明显影响,而毒死蜱则仅在第3天表现出显着的抑制作用(P<0.05);2种杀虫剂50 mg/kg的处理均显着抑制硝化作用(P<0.05),第8天时吡虫啉和毒死蜱处理的硝化率分别比尿素处理降低了5.18和8.69个百分点。吡虫啉各处理均能极显着地降低氮素的反硝化损失量(P<0.01),5、10、和50 mg/kg的处理分别比尿素处理的反硝化损失量减少36.98%、39.92%和68.54%;毒死蜱5和10 mg/kg处理对氮素反硝化损失无明显影响,但50 m/kg处理表现出极显着的抑制作用(P<0.01),减少反硝化损失量39.69%。(本文来源于《农药学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丁洪,郑祥洲,雷俊杰,张玉树,陈静蕊[6](2012)在《除草剂对尿素氮在土壤中转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研究除草剂草甘膦和丁草胺对尿素氮在菜地土壤中转化的影响。实验设对照、尿素、尿素+草甘膦和尿素+丁草胺4个处理,尿素氮用量为200 mg.kg-1(以干土计),除草剂用量为w(有效成分)=10 mg.kg-1(以干土计)。结果表明,草甘膦和丁草胺对尿素氨化作用不产生抑制作用,甚至出现促进效果。2种除草剂在培养的前2 d均显着抑制硝化作用,但到第4天时显着促进硝化作用(P<0.05)。草甘膦对反硝化作用表现显着的抑制作用(P<0.05),而丁草胺对反硝化作用有极显着的促进作用(P<0.01);丁草胺+尿素、尿素、草甘膦+尿素处理的反硝化损失量分别占施氮量的16.90%、6.34%和3.66%。可见,除草剂对土壤氮素转化有一定影响,但不同除草剂对氮素各个转化途径的影响有明显差异,不同除草剂品种间影响程度也不同。(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李莉,李东坡,武志杰,张丽莉,张玉兰[7](2011)在《脲酶/硝化抑制剂对尿素氮在白浆土中转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方法,研究了脲酶抑制剂(NBPT)、硝化抑制剂(DMPP)及其两者组合对尿素氮在叁江平原白浆土中转化作用效果。研究表明,在白浆土中NBPT有效作用时间小于13 d,作用时间较在棕壤和黑土中短;对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及表观硝化率影响与普通尿素基本一致。NBPT与DMPP组合缓释尿素施入4~7 d,能够有效抑制脲酶活性,减缓尿素水解;只添加DMPP与添加NBPT与DMPP协同作用对抑制铵态氮硝化作用效果相同,二者能保持土壤中NH4+-N高含量时间超过80 d。DMPP作用时间可达80 d以上,能有效抑制NH4+-N向NO3--N的转化;在第80 d,土壤中仍有54.58%~56.85%的氮以铵态氮形式存在,表观硝化率只有50%左右。DMPP抑制硝化作用效果十分显着,因此,在白浆土中施用添加NBPT缓释尿素、DMPP缓释尿素、NBPT与DMPP缓释尿素时,应首选添加1%DMPP的缓释尿素肥料。(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于阁杰,石元亮,古慧娟,王婷婷,魏占波[8](2011)在《叁种吡唑类硝化抑制剂对黑土中尿素氮转化的抑制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3种吡唑类硝化抑制剂CMP(1-甲氨甲酰-3-甲基吡唑);DMPP(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3,5-二甲基吡唑)在黑土上的抑制效果。其结果表明:在相同质量浓度下,3种吡唑类硝化抑制剂的硝化抑制顺序为CMP>DMPP>DMP。CMP是一种高效的硝化抑制剂,0.1%尿素添加量下强烈抑制了铵态氮的转化。DMP的抑制效果最差,在整个培养的第40 d,硝态氮的含量甚至超过了CK。(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1年02期)
隽英华,陈利军,武志杰,汪仁[9](2011)在《尿素氮形态转化对腐殖酸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腐殖酸对土壤中尿素氮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殖酸对尿素态氮形态转化的影响受其施用量的制约。与对照相比,低浓度腐殖酸(<15gkg-1)对尿素水解及以后的氮转化过程抑制作用较小,有时甚至促进了尿素水解;高浓度腐殖酸(15gkg-1和20gkg-1)则能明显的抑制尿素水解,延长尿素态氮在土壤中的停留时间,增加铵态氮含量,减少硝态氮的生成及氮素损失量,大大提高尿素利用效率。由此可见,腐殖酸不仅是一种脲酶抑制剂,还是一种硝化抑制剂。(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1年01期)
傅丽,苏壮,石元亮,王玲莉,李梦娟[10](2010)在《脲酶抑制剂(NBPT)与不同硝化抑制剂组合对土壤尿素氮转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田间埋袋试验,探讨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叁胺(NBPT)与不同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3-甲基吡啶-1-1羧酰胺(CMP)和4氨基-1,2,4-叁唑盐酸盐(ATC)组合对土壤尿素氮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硝化抑制剂DCD、CMP、ATC时,均能不同程度减缓尿素水解,并且可推迟尿素水解5d,增加土壤有效N含量,其中添加硝化抑制剂CMP,对土壤NH4+-N和NO3--含量变化、硝化抑制率和土壤总有效N水平的影响最大。(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尿素氮转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氮肥的利用。尿素因其含氮量高(46%)、起效快,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农业领域氮肥的主导品种。而添加抑制剂的尿素不仅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而且提高了尿素的利用率,增加了作物产量,改善了作物的品质。基于此,论述多种脲酶/硝化抑制剂及其组合在尿素转化过程中,对尿素水解过程、铵化过程、硝化过程以及尿素利用率和作物产量品质方面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尿素氮转化论文参考文献
[1].赵斌,朱四喜,程谊,徐铖,李武江.贵州草海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中尿素氮转化对3种硝化抑制剂的响应[J].西北农业学报.2019
[2].张艳艳,张本强,吴坤,宗浩.脲酶/硝化抑制剂对尿素氮转化影响[J].江西农业.2016
[3].方玉凤.硝化抑制剂对尿素氮转化及玉米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6
[4].张露,皮荷杰,周细红,蒋朝晖,曾清如.双氰胺在不同温度下对碱性土尿素氮转化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15
[5].郑祥洲,丁洪,雷俊杰,CHEN,Deli,张玉树.吡虫啉和毒死蜱对尿素氮在土壤中转化的影响[J].农药学学报.2013
[6].丁洪,郑祥洲,雷俊杰,张玉树,陈静蕊.除草剂对尿素氮在土壤中转化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2
[7].李莉,李东坡,武志杰,张丽莉,张玉兰.脲酶/硝化抑制剂对尿素氮在白浆土中转化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
[8].于阁杰,石元亮,古慧娟,王婷婷,魏占波.叁种吡唑类硝化抑制剂对黑土中尿素氮转化的抑制效果研究[J].土壤通报.2011
[9].隽英华,陈利军,武志杰,汪仁.尿素氮形态转化对腐殖酸的响应[J].土壤通报.2011
[10].傅丽,苏壮,石元亮,王玲莉,李梦娟.脲酶抑制剂(NBPT)与不同硝化抑制剂组合对土壤尿素氮转化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