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疫源地性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鼠疫自然疫源地,生物群落,地理景观
疫源地性质论文文献综述
张长国,高子厚,宋志忠[1](2015)在《玉龙鼠疫自然疫源地结构和性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玉龙鼠疫疫源地结构和性质研究的阐述,了解玉龙鼠疫疫源地结构和性质的研究状况,对研究玉龙疫源地结构和性质当前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玉龙疫源地今后研究方向及方法上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热带医学》期刊2015年12期)
周树武,林新勤,梁江明,秦石英,黄德蕙[2](2013)在《广西31株鼠疫耶尔森氏菌鉴定及鼠疫疫源地性质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31株鼠疫耶尔森菌进行系统的鉴定,探讨广西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结构及性质,为今后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鼠疫细菌学常规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确定其生物学表型特征及基因组特征。结果31株菌株均具备鼠疫菌的典型形态特征,能被鼠疫噬菌体完全裂解,主要生化特性为阿胶糖(+)、鼠李糖(-)、麦芽糖(+)、甘油(+)、脱氮(+),毒力因子(Pgm)呈阳性、弱阳性和阴性的比例为6:5:4;对Lawton和Glu呈半依赖,对Phe依赖;对22种常用的抗生素敏感,有4种抗生素耐药;含有相对分子量为4MD、6MD、45MD、65MD和111MD五种质粒。结论广西鼠疫菌属E群滇闽居民区型,推测广西的鼠疫流行可能是滇黔桂叁省区交界地区相同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内源性复燃。(本文来源于《中国热带医学》期刊2013年02期)
李寿生,梁江明,韦锦平,杨进业,曾竣[3](2012)在《广西鼠疫自然疫源地特征、性质及状况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广泛开展广西鼠疫历史情况调查的基础上,研究自然疫源地特征、性质及状况,为制订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全面查阅历史文献,综合分析,了解鼠疫历史疫区的时间、空间分布,结合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结果,探讨广西鼠疫自然疫源地问题。结果发现广西鼠疫历史疫区广泛分布着红壤、赤红壤和砖红壤,尤其与赤红壤关系密切。这一类土壤具有典型的热带、亚热带风化淋溶强烈的脱硅富铝化过程以及旺盛的生物物质循环过程的特征,二、叁氧化物富集。结论广西鼠疫疫区特有的土壤条件有利于鼠疫菌的生成与繁衍,构成稳固的自然疫源地,进一步证明广西鼠疫作为一种古老的传染病,在长期生物进化过程中,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规律,鼠疫作为一个特殊的生物现象将长期存在,鼠疫防制工作任重而道远。(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期刊2012年03期)
曾敏,黄济英,杨柳,梁秋光,潘珠[4](2012)在《广东省65株耶氏菌的系统鉴定与鼠疫疫源地性质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鉴定65株耶氏菌,了解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抗原抗体与鼠疫菌的相关性,探讨疫源地的现状和性质。方法65株菌用3种致病性耶氏菌诊断血清,分别做玻片、试管凝集试验、生化试验、生长特性,挑选14株菌做毒力因子、毒力基因、致病性、交叉免疫原性、动物试验和血清学、药敏试验。结果 63株小肠结肠炎耶氏菌血清型42株O∶3、21株O∶9,中间型1株,假结核血清II型1株;VW+2株,VW±10株,VW-2株;14株菌F1Ag、F1Ab全阴;小肠结肠炎5株菌均有2个毒力基因(ail、ystA)阳性,VW+和VW±对小白鼠、家兔有致病性,动物感染一种耶氏菌后有交叉免疫力,抗原、活菌交叉吸收鼠疫抗血清后血清学IHA、RIHA没有交叉性,常用抗菌素敏感。结论目前动物感染小肠结肠炎菌普遍,猪感染最高,局部已爆发流行,假结核菌偏低,鼠疫处于静息期。(本文来源于《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期刊2012年03期)
张恩民[5](2009)在《根据鼠疫耶尔森菌的遗传学特征分析云南玉龙鼠疫疫源地的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烈性传染病。鼠疫自然疫源地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相当广泛,在时间跨度上也有1500年的历史,生化表型上都非单一群体,同时鼠疫菌的染色体又在不断的发生基因水平上的改变,是一类进化比较活跃的细菌。目前已有近10株鼠疫菌的全基因组已被测序,为进行相关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2005年,在云南省玉龙县鹿子自然村先后发现高热、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呼吸困难病人5例,初步诊断为“不明原因重症肺炎”,后确诊为“肺鼠疫”。卫生部及云南省卫生厅决定由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等5个专业技术部门组成联合调查队对玉龙县是否存在着鼠疫疫源地进行自然生态、宿主、媒介、血清学及病原学的系统调查。重点以玉龙县黄山镇鹿子村为中心,向周围的村庄进行放射性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大绒鼠和齐氏姬鼠是优势鼠种,特新蚤指名亚种、方叶栉眼蚤为主要媒介,指示动物犬和猫血清中鼠疫F1抗体的阳性率分别达到23.5%和26.4%,并且在自毙鼠和蚤中分离到5株鼠疫菌。根据此调查结果,判定了玉龙县存在着鼠疫自然疫源地。我们对此次调查中分离到的鼠疫菌(D106004)提取了DNA,并选择来自滇西山地齐氏姬鼠-大绒鼠疫源地(剑川菌株D182038)和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西藏那曲菌株Z176003)的鼠疫菌作为对照菌株,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编码序列(CDS)预测。通过对D182038,D106004,CO92,KIM,91001,Nepal516,Antiqua,Pestoides F等8株鼠疫菌基因组上CDS的两两比较,建立了默认编码序列(Default)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对玉龙和剑川鼠疫菌的CDS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剑川菌株和玉龙菌株的CDS在总体COG分类的构成上无明显差别,但在结合其他菌株形成的Default数据库中,可以看到两株鼠疫菌的CDS在COG簇的构成上存在着具体的差别。同时,我们用鼠疫疫苗EV76的高表达蛋白序列与玉龙、剑川鼠疫菌的基因组进行了比较。云南玉龙菌株D106004和剑川菌株D182038的“高表达基因”比较接近,但玉龙菌株和剑川菌株在部分高表达基因上有着具体的差异。在有差别的56条蛋白序列中,玉龙菌株有24条蛋白序列可能被大量表达,剑川菌株有16条蛋白序列可能被大量表达。这些均提示,玉龙和剑川鼠疫菌在高表达基因上有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是玉龙和剑川菌株在进化过程中独自进化造成的。通过对玉龙与剑川鼠疫菌CDS和高表达蛋白序列遗传学特征的比较,发现它们可能来自于同一个祖先,但是在进化过程中两者又各自有独特的特征。玉龙与剑川鼠疫自然疫源地属于同一种类型,但又相对独立活动的鼠疫自然疫源地,这种独立性是由于两片疫源地在地理上的阻隔形成的。且这种独立性的存在已经相当久远,因而表现为鼠疫菌株间多位点的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期刊2009-06-30)
杨华源,冯志勇,卢瑞明,张涛,刘铭泉[6](2006)在《广东省鼠疫疫源地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疫源地的现状、空间结构、性质、主要宿主和媒介与病原体的关系,确正IHA检出阳性血清的特异性和鼠疫菌突变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和监测,宿主对鼠疫菌的敏感性和感受性试验,鼠疫菌突变试验,血清学IHA、RIP的特异性试验,蚤传播能力试验。结果雷州半岛1950~1951年检鼠疫患者314份,分离到鼠疫菌91株,检蚤118只分离至4株,检鼠和臭鼩鼱1830份分离108株、镜检鼠和臭鼩鼱3668份,阳性53份;1952年镜检鼠和臭鼩鼱12063份,阳性58份;1953~2005年镜检和培养鼠和臭鼩鼱575768份,蚤5300只,均未检到菌;1973~1988年用IHA检鼠和臭鼩鼱血清89092份,阳性40份,RIP检5247份,阳性2份,RIHA检鼠脏器2050份阳性3份;1989~2005年IHA检98906份,RIP检5686份均为阴性。非疫区1957~2005年检鼠和臭鼩鼱27227份和蚤3809只均未检到菌,IHA检鼠类血清9241份和RIP检6727份全为阴性。结论雷州半岛是黄胸鼠鼠疫疫源地,黄胸鼠是主要宿主,褐家鼠和臭鼩鼱、小家鼠是间接宿主,黄毛鼠对鼠疫菌极敏感,印鼠客蚤是主要媒介,伍氏病蚤传播能力与印鼠客蚤相当、穗缘端蚤较弱,50年代初是流行末期、70年代至80年代是迁延期、90年代至2005年是静息期。用四个实验结果证实血清学检出的F1抗体和F1抗原,皆有很好特异性。(本文来源于《热带医学杂志》期刊2006年07期)
黄智,赵常智,李沈霞,王义忠,罗军[7](2003)在《沈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血清型别与自然疫源地性质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沈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自然疫源地性质。方法 应用血凝抑制试验 (HI)、空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方法对沈阳市 179份HFRS病人血清进行 3次型别调查。结果 发现该地区 1988年病人血清姬鼠型占 82 % ,家鼠型占 6 6%。 1998年病人血清姬鼠型占 65 6% ,家鼠型占 3 1 1%。 2 0 0 1年病人血清姬鼠型占 14 8% ,家鼠型占 85 2 %。结论 沈阳市的HFRS自然疫源地类型由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变迁为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 ,是否另有其他出血热病毒型 ,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职业与健康》期刊2003年10期)
唐浏英,陈化新,邹学义,罗成旺,余陶[8](2000)在《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肾综合征出血热自然疫源地性质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于 1999年 9月 17— 2 0日对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的 3个自然村 (富饶对、新华村、前进村 )的居民区和田野进行了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疫源地性质调查。通过现场调查和血清学检测 ,结果表明黑线姬鼠为该地区汉坦病毒主要宿主动物 ,其占捕获鼠类构成 71.2 3% (15 1/2 12 ) ;捕获动物的总密度为 2 8.30 % (2 12 /749) ,其中黑线姬鼠的密度为 2 0 .16 % (15 1/749) ;捕获动物总感染率为 9.78% (40 /40 9) ,黑线姬鼠的感染率为 7.0 9% (2 9/40 9) ,占感染鼠总数的 72 .5 0 %(2 9/40 ) ,带病毒率为 11.90 % (18/15 1)。褐家鼠占鼠种构成的 8.49% ,其密度为 2 .40 % ,带病毒率为 16 .70 % ,感染率为 0 .90 %。结果表明 ,大杨树地区的疫源地性质是黑线姬鼠为主要宿主动物的肾综合征出血热自然疫源地 ,目前已演变为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期刊2000年06期)
陈化新,侯建林,陈露菲,王华,张永华[9](1999)在《黑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自然疫源地性质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98年8月在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老疫区黑龙江省的黑河市所辖的爱辉区(罕达气、锦河农场)、逊克县(干岔子乡)、嫩江县(山河农场)和孙吴县(北孙吴村)的林区和田野进行疫源地性质调查。通过现场调查和血清学检测,查明了汉坦病毒宿主动物结果的优势种为黑线姬鼠,占夹捕动物种类构成的5102%(426/835);捕获动物总密度高达1857%(835/4496),其中黑线姬鼠密度948%(426/4496);捕获动物的汉坦病毒总感染率为538%(51/948),其中小兽感染率为502%(45/897),鸟类感染率为1176%(6/51),抗汉坦病毒抗体阳性鸟类有5种:即东北云雀、北日雀、眉白长爪脊鸟令鸟、柳莺和野驹;黑线姬鼠感染率为854%(41/480),占感染动物总数的8039%(41/51)。结论:黑河市境域,半个多世纪以来,流行性出血热自然疫源地的性质,基本上没有改变,依然是姬鼠肾综合征出血热自然疫源地。(本文来源于《中国公共卫生》期刊1999年07期)
许绶泰[10](1963)在《家畜疫源地理论的基本概念(七) 家畜疫源地的性质范围和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家畜疫源地的性质决定于病原寄生物和宿主有机体的矛盾的特殊性如果我们要正确认识一个家畜疫源地,那我们必须研究清楚该疫源地的性质、范围和特点,在这样的研究基础上我们才能够提出切实有效的处理和消灭家畜疫源地的具体措施。关于如何认识家畜疫源地的性质问题,在前“家畜疫源地的类型”中,作者已经一再强调必须从错综复杂的情况中,充分暴露疫源地发展过程中病原寄生物和宿主有机体之间的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以及矛盾各方面的特殊性,从而了解疫源地中诸矛盾在其总体上及在其(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63年02期)
疫源地性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31株鼠疫耶尔森菌进行系统的鉴定,探讨广西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结构及性质,为今后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鼠疫细菌学常规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确定其生物学表型特征及基因组特征。结果31株菌株均具备鼠疫菌的典型形态特征,能被鼠疫噬菌体完全裂解,主要生化特性为阿胶糖(+)、鼠李糖(-)、麦芽糖(+)、甘油(+)、脱氮(+),毒力因子(Pgm)呈阳性、弱阳性和阴性的比例为6:5:4;对Lawton和Glu呈半依赖,对Phe依赖;对22种常用的抗生素敏感,有4种抗生素耐药;含有相对分子量为4MD、6MD、45MD、65MD和111MD五种质粒。结论广西鼠疫菌属E群滇闽居民区型,推测广西的鼠疫流行可能是滇黔桂叁省区交界地区相同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内源性复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疫源地性质论文参考文献
[1].张长国,高子厚,宋志忠.玉龙鼠疫自然疫源地结构和性质的研究进展[J].中国热带医学.2015
[2].周树武,林新勤,梁江明,秦石英,黄德蕙.广西31株鼠疫耶尔森氏菌鉴定及鼠疫疫源地性质的探讨[J].中国热带医学.2013
[3].李寿生,梁江明,韦锦平,杨进业,曾竣.广西鼠疫自然疫源地特征、性质及状况的研究[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2
[4].曾敏,黄济英,杨柳,梁秋光,潘珠.广东省65株耶氏菌的系统鉴定与鼠疫疫源地性质的探讨[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2
[5].张恩民.根据鼠疫耶尔森菌的遗传学特征分析云南玉龙鼠疫疫源地的性质[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
[6].杨华源,冯志勇,卢瑞明,张涛,刘铭泉.广东省鼠疫疫源地性质的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06
[7].黄智,赵常智,李沈霞,王义忠,罗军.沈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血清型别与自然疫源地性质的探讨[J].职业与健康.2003
[8].唐浏英,陈化新,邹学义,罗成旺,余陶.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肾综合征出血热自然疫源地性质调查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0
[9].陈化新,侯建林,陈露菲,王华,张永华.黑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自然疫源地性质调查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1999
[10].许绶泰.家畜疫源地理论的基本概念(七)家畜疫源地的性质范围和特点[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