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和1年后发病状况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万咏梅[1](2020)在《成人不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的免疫原性比较和接种意愿调查》文中指出目的了解20-49岁成人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HepB)不同免疫策略接种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Anti-HBs)阳转率和抗体浓度,比较不同免疫策略的免疫效果;了解成人乙型肝炎(乙肝)知识知晓情况、HepB接种现状、未接种者的未接种原因、无或不详接种史者的接种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成人HepB健康教育,制定成人HepB免疫策略,提高HepB接种意愿和接种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中“成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研究”的课题数据,选取初筛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Anti-HBs、乙型肝炎核心抗体(Anti-HBc)三项指标均为阴性20-49岁成人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HepB免疫策略接种后免疫效果。采用便利抽样法,在北京、黑龙江、甘肃省3省选取18-59岁成人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成人乙肝知识知晓情况、HepB接种现状、未接种原因、无或不详接种史者的接种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按不同免疫程序接种 HepB,10μg HepB-HPY 组 0-1-2m、0-1-3m、0-1-6m、0-1-12m 程序接种,Anti-HBs 阳转率为 71.57%、97.37%、100%、9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9,P<0.001),GMC(mIU/mL)为 116.70、381.27、915.36、91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01,P<0.001);10μg HepB-CHO 组 0-1-3m、0-1-6m、0-1-12m 程序接种,Anti-HBs 阳转率为 83.65%、88.55%、8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P=0.034),GMC(mIU/mL)为 144.94、328.37、29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6.42,P<0.001);10μg HepB-SCY 组 0-1-2m、0-1-3m、0-1-6m、0-1-12m 程序接种,Anti-HBs 阳转率为 81.33%、85.19%、87.07%、7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3,P=0.035),GMC(mIU/mL)为 114.41、170.65、329.21、47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1.97,P<0.001);20μg HepB-SCY 组0-1-2m、0-1-3m、0-1-6m 程序接种,Anti-HBs 阳转率为 83.02%、100%、9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MC(mIU/mL)为 167.03、949.83、168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01,P<0.001)。不同种类HepB接种,0-1-2m程序组10μg HepB-HPY、10μg HepB-SCY接种,Anti-HBs阳转率为71.57%、8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3,P=0.127),GMC(mIU/mL)为 116.70、114.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14,P=0.077);0-1-3m程序组 10μg HepB-HPY、10μg HepB-CHO、10μg HepB-SCY 接种,Anti-HBs 阳转率为 97.37%、83.65%、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7,<0.001),GMC(mIU/mL)为 381.27、144.94、17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5.22,P<0.001);0-1-6m 程序组 10μg HepB-HPY、10μg HepB-CHO、10μg HepB-SCY 接种,Anti-HBs 阳转率为 100%、88.55%、8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5,P<0.001),GMC(mIU/mL)为 915.36、328.37、32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0.82,P<0.001);0-1-12m 程序组 10μg HepB-HPY、1Oμg HepB-CHO、10μg HepB-SCY接种,Anti-HBs阳转率为91.58%、88.17%、7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3,P=0.002),GMC(mIU/mL)为 918.23、296.14、47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8.07,P<0.001)。不同剂量 HepB 接种,0-1-2m 程序组 10μg HepB-SCY、20μg HepB-SCY 接种,Anti-HBs 阳转率为 81.34%、83.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789),GMC(mIU/mL)为 114.41、167.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P=0.142);0-1-3m程序组 10μg HepB-SCY、20μg HepB-SCY接种,Anti-HBs 阳转率为 85.1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9,P<0.001),GMC(mIU/mL)为 170.65、949.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6,P<0.001);0-1-6m 程序组 10μg HepB-SCY、20μg HepB-SCY 接种,Anti-HBs 阳转率为 87.07%、96.46%(χ2=8.20,P=0.004),GMC(mIU/mL)为 329.21、168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7,P<0.001)。3省调查对象平均乙肝知识得分为8.07±2.64,“共用注射器可能感染HBV”(88.51%)、“母亲感染HBV可能传播给孩子”(85.48%)、“HBV可能经血或血液制品传播”(84.53%)3题回答正确率较高,“与HBV感染者一起进餐可能被感染”(41.29%)、“感染HBV一定会慢性化并且终生携带病毒”(12.82%)两题回答正确率较低,地点、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有无保险、周围人群HBV感染情况是乙肝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调查对象HepB接种率为48.61%,全程接种率为28.85%,地点、年龄、居住地类型、文化程度、职业、周围人群HBV感染情况、乙肝知识得分是HepB接种率影响因素,HepB全程接种率影响因素有地点、年龄、保险、周围人群HBV感染情况、乙肝知识得分。HepB未接种原因主要为“我感染乙肝的风险不大”(45.13%)、“我身体很健康,不需要接种”(35.06%)、“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接种”(31.82%)。无或不详接种史者HepB意愿接种率为72.48%,地点、性别、有无保险是HepB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不同免疫程序HepB接种,0-1-3m、0-1-6m、0-1-12m程序接种Anti-HBs阳转率相当,0-1-6m和0-1-12m程序高应答率高于0-1-3m,考虑成人接种后免疫应答率和接种便利因素,0-1-6m应为首选免疫程序;不同种类HepB接种,HepB-HPY免疫效果高于HepB-SCY和HepB-CHO;成人接种HepB不同剂量,20μg剂量组免疫效果高于10μg,20μg应为接种首选剂量。成人HepB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提高乙肝知识水平和乙肝防控意识可以增加人群接种率,性别和有无保险是影响HepB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
陈雪花,雷艳君[2](2017)在《2003~2014年安康某高校新生乙肝病毒感染及免疫接种情况调查》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安康某高校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率、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学效果,为高校乙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安康某高校近12年25 895例新生为调查对象,对新生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五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观察接种乙肝疫苗1年后血清中HBsAb阳转率以及加强免疫后HBsAb阳转率。结果新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4.07%,男女生阳性率分别为5.58%,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来自农村与城镇学生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分别为4.77%,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接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80,P>0.05);10μg与5μg乙肝疫苗免疫后血清HBsAb阳性率为95.15%,8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康地区大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率、乙肝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均低于全国水平,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率呈现出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镇的特点;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良好,需对无应答人群加强免疫确保免疫效果。
崔富强,庄辉[3](2016)在《我国乙型肝炎防控工作进展、挑战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乙型肝炎(乙肝)在我国感染率高,造成的疾病负担重。尽管我国在控制乙肝方面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当前也存在很多困难,未来也面临诸多的挑战。因此,必须正确认识我国乙肝防控工作的进展,清醒分析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客观地提出今后工作的对策,才能进一步对控制乙肝发挥科学的指导作用和有价值的借鉴意义。
江南[4](2015)在《广西南宁市高校大学生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广西南宁市两所大学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对乙肝知识及相关态度行为现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乙肝健康教育,为探索适合大学生特点的乙肝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以广西南宁市广西医科大学和广西大学的本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抽样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自编调查问卷,采用自填方式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特征(性别、年龄、专业、年级、民族等)、乙肝防治知识类问题、乙肝防治态度类问题、乙肝防治行为类问题。采用Epidate3.0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双录入,并进行校对和逻辑性检验,剔除不合格调查问卷。应用spss19.0软件对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卡方趋势检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1.调查对象一般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00份,回收有效问卷1596份,回收有效率为88.7%。调查对象中,男性624名(39.1%),女性972名(60.9%);男女性别比例为0.64:1。医学专业1092名(68.4%),非医学专业504名(31.6%);大一~大四学生分别有456名(28.6%)、467名(29.3%)、349 名(21.99%)和 324 名(20.3%);汉族大学生 974名(61.0%),少数民族大学生622名(39.0%)。2.大学生乙肝知识知晓情况66.40%的大学生认为“广西是中国乙肝高发区”,“慢性乙肝是否能治愈”,“慢性乙肝感染者大部分是否出现症状”的回答正确率仅为36.4%和13.1%%;仅有54.5%和42.5%的大学生能正确认识HBsAg和抗-HBs指标,79.3%和64.3%的大学生认为“接受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和“与乙肝慢性感染者发生没有防护措施的性交会感染乙肝”,仅有38.8%和37.5%对与“乙肝慢性感染者共饮共食或共用餐具”和“与乙肝慢性感染者接吻”这两题回答正确;32.5%的大学生认为“通过食用或饮用不洁食物或水”会导致感染乙肝,在乙肝的预防措施上仅有13.6%和29.4%的大学生能正确回答“把食物洗干净煮熟,避免饮用污水”和“避免与乙肝慢性感染者共饮共食或共用餐具”这两题。男性乙肝防治知识平均总分10.90±4.10,低于女性的11.80±3.74,(t=4.52,P=0.00);汉族学生平均总分11.63±3.84,高于少数民族学生的 11.17±3.99(t=2.30,P=0.00);医学生平均总分为 12.59±3.64,高于非医学生的8.97±3.27(t=19.06,P=0.00);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防治知识平均总分随着年级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97,P=0.02)。3.大学生乙肝相关态度38.1%大学生介意或很介意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吃饭;41.0%大学生介意或很介意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居住;27.7%大学生介意或很介意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工作;76.7%大学生同意或很同意乙肝病毒携带者隐私应受到立法保护;20.0大学生同意或很同意单位拒绝招收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大学生的乙肝相关态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大学生乙肝相关健康行为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乙肝疫苗报告接种率为70.6%,乙肝疫苗全程3针接种率为33.0%。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大学生的乙肝疫苗接种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果感染了乙肝,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87.7%会到正规医院找专科医师接受合理治疗,12.1%会听信小广告到私人诊所治疗;13.4%会根据网络媒体的信息自行购药治疗;30.5%会除家人外不告诉任何人。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大学生对感染乙肝后的处理方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大学生乙肝相关知识(K)、态度(A)和行为(P)相关性大学生的乙肝相关知识得分(K分)与正向乙肝态度评分(A分)和乙肝正向行为评分(P分)之间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0)。医学生和非医学生的乙肝相关知识(K)、态度(A)和行为(P)关系也均分别呈现正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0)。6.大学生乙肝知识来源在全部调查对象中,大学生乙肝知识来源所占比例排列前三位的分别为:医务人员(54.3%)、专业书籍(46.9%)和学校健康教育(41.4%)。医学生中,乙肝知识来源所占比例排列前三位的分别为:医务人员(56.99%)、专业书籍(56.0%)和学校健康教育(51.6%)。非医学生中,乙肝知识来源所占比例排列前三位的分别为:医务人员(48.8%)、电视或网络(35.3%)和专业书籍(27.0%)。结论1.无论医学生还是非医学生,对乙肝防治知识知晓水平不高,大部分学生对乙肝防控知识缺乏系统、全面的了解。2.部份大学生对乙肝及其患者存在一些错误理解和歧视,对乙肝存在恐惧心理。3.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不高,乙肝疫苗全程3针接种率较低。大学生对感染乙肝后的处理方式存在错误。4.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乙肝知识水平,可以改变大学生错误乙肝相关态度和乙肝行为。网络学习是值得借鉴推广应用的乙肝健康教育方式。
赵文静[5](2014)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主动发现策略的经济学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糖尿病与结核病均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2009年,全国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9.7‰并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据WH02013年全球结核病控制报告可知,中国的结核病负担位居全球第二,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数量位居全球首位,2012年我国结核病患病人数高达90万。两种疾病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均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各个国家的多项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是结核病发病的危险人群。因此,在我国糖尿病合并结核病的发生会产生大量的结核病患者,造成我国结核病更加沉重的疾病负担。同时,糖尿病患者合并结核病病情严重,给结核病的治疗带来巨大的困难,会导致痰培养阴转时间延长,治疗失败率、耐多药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增加。在我国,现有的结核病控制策略中最有效的是早期病例发现,早期发现结核病病例利于结核病的早期治疗和转归,降低结核病的经济负担,控制结核病的传染,将结核病控制的关口前移。在结核病危险人群中进行结核病的病例发现易于发现更多病例,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基于我国庞大的糖尿病人口基数和两种疾病之间的联系,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结核病病例的早期发现对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会产生重大意义。我国现有主要的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发现策略包括被动发现策略和主动发现策略。被动发现策略即为因症就诊,以患者为导向,患者由于出现结核病可疑症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主动发现策略是以项目或机构为导向,在特定人群中加强结核病的病例发现,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主动发现策略包括社区主动发现策略和门诊主动发现策略。社区主动发现策略即由卫生机构人员在社区范围内最大限度纳入糖尿病患者进行结核病病例发现。门诊主动发现策略即由卫生机构人员在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对前来就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结核病的病例发现。通过在结核病危险人群中进行结核病病例的主动发现能够实现结核病的早期发现,从政府决策的角度考虑,如何合理、定量的对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的主动发现策略的经济学效果进行评价成为决策者关注的重要问题。病例发现策略是病例发现方式和病例发现工具的组合模式,虽然国外已经开始开展侧重于结核病病例发现方式的病例发现策略的经济学评价,但研究的核心领域还是对病例发现工具的经济学评价研究,国内结核病病例发现策略的经济学评价对象集中于病例发现工具的经济学评价,国内外均缺乏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发现策略的经济学评价研究。国内外研究表明决策树模型用于结核病控制策略优化具有直观、多元和量化的特点,辅助以卫生经济学相关的指标容易被理解和接受,马尔可夫模型可通过模拟疾病慢性演进的复杂过程评价不同控制策略下研究对象的生命年数、质量调整生命年等效果,由于结核病是慢性传染性疾病,决策树-马尔可夫模型能够综合两种模型的优点,应用于结核病长期效果的评价研究。结核病控制领域中使用决策树-马尔可夫模型进行经济学评价在国外已有较广泛的使用,但在国内多使用决策树模型,对决策树-马尔可夫模型的联合使用尚比较欠缺。本研究通过构建我国现有的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发现策略的决策树-马尔可夫模型,进而进行效果评价和经济学评价,对现有的病例发现策略进行优选,为卫生决策者制定结核病病例早期发现策略提供循证依据。研究目的总体研究目标:通过全面分析我国现有主要的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主动发现策略的特点以及策略所依托的项目调查资料和文献资料构建病例发现策略的决策树-马尔可夫模型,定量地对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主动发现策略进行效果、效用评价和经济学评价,为我国结核病病例早期发现策略的优选提供循证依据。具体研究目的:(1)全面分析我国现有主要的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主动发现策略的特点及依托的项目调查结果。(2)利用项目调查数据及文献资料提供重要参数,构建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主动发现策略的决策树-马尔可夫模型。(3)利用所构建的决策树-马尔可夫模型对现有主要的病例主动发现策略进行效果评价和经济学评价,进行病例发现策略的优选,为结核病的早期发现与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1)经济学评价方法本研究的经济学评价采用最广泛也是最合理的社会角度,成本分析立足于社会角度,不同病例发现策略所产生的成本包括筛查成本和感染成本。筛查成本即不同病例发现策略所依托项目的发现成本,本研究所测量的为直接成本,包括直接卫生服务成本和直接非卫生服务成本。感染成本即结核病感染所造成的疾病社会经济负担。本研究所选取的结果指标包括效果指标和效用指标,效果指标包括短期结果和长期结果,短期结果指标包括结核病患者发现数、预防的结核病患者数,长期结果指标包括避免的结核病患者数、降低的结核病发病率、避免的人群死亡数、降低的人群死亡率、挽救生命年,效用指标为额外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除结核病患者发现数外,所有指标均以被动发现策略为分析对照。本研究对成本和健康结果以同样的率进行贴现。本研究针对短期结果构建不同病例发现策略的决策树模型,针对长期结果和效用指标构建决策树-马尔可夫模型,模拟糖尿病人群队列在不同病例发现策略下,经过20年结核病潜伏发病期所产生的期望成本和期望结果,进行经济学评价,所采用经济学分析方法为成本-效果分析与成本-效用分析。最后对研究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即敏感性分析,分析重要参数的变化对不同病例发现策略的成本效果比、成本效用比的影响,评估模型的稳定度。(2)资料来源与方法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的被动发现策略即为我国结核病病例发现的常规工作。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依托于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地区办公室结核病控制项目所资助的《加强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发现的实施性研究》,是本课题组于2012年5月-7月在我国山东省选取两个样本地区作为研究现场进行的结核病病例发现研究,共纳入4,085名糖尿病患者,新发现14名结核病病例。门诊主动发现策略依托于世界糖尿病基金会所资助的在我国5个城市所进行的加强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发现的前瞻性实施研究,该研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在我国选择了5个城市,每个城市分别选择一家医院进行现场调查,在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对前来就诊的糖尿病患者纳入结核病的筛查,现场调查持续时间为2011年9月到2012年5月,共纳入11,330名门诊糖尿病患者,新发现48名结核病病例。所构建决策树与决策树-马尔可夫模型中成本参数包括筛查成本和感染成本参数,筛查成本参数主要来源于项目的现场调查,个别参数参考文献分析数据,感染成本参数主要参考文献分析数据及专家咨询结果。筛查过程参数包括糖尿病患者的纳入率和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发现率,是模型中的核心参数,社区和门诊主动发现策略下筛查过程参数均来源于现场调查结果,被动发现策略下参数来源于世界卫生组织所公布的我国国家层面数据。马尔可夫模型模拟疾病慢性演进的复杂过程,即结核病各种疾病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过程,结核病感染参数即各疾病状态之间相互转换的概率,主要来源于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我国结核病发病预测模型及相关文献资料数据和专家咨询结果。研究结果(1)成本分析:包括对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不同主动发现策略的筛查成本和感染成本进行分析。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所花费的总成本为57,970元,共筛查4,085名糖尿病患者,因此,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的例均成本为14.19元;门诊主动发现策略下所花费的总成本为129,704元,共筛查11,330名糖尿病患者,因此,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的例均成本为11.45元。不同病例发现策略下感染成本相同,非耐药结核病感染成本为2,908.32元,耐多药结核病感染成本为5,561.67元。将成本参数纳入决策树-马尔可夫模型,模拟10,000名糖尿病患者,循环20个周期即结核病的潜伏发病期,得到循环周期末不同病例发现策略下所发生的期望成本,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10,000名糖尿病患者所发生的筛查成本和感染成本总和为2,729,141.79元;门诊主动发现策略下10,000名糖尿病患者所发生的筛查成本和感染成本总和为2,397,796.63元。(2)效果、效用分析:除结核病患者发现数外,其它指标分析均以被动发现策略的模型结果作为分析对照,结核病患者发现数为主动发现的人数,因此不需纳入被动发现策略进行分析。中间结果即短期效果分析:1)结核病患者发现数根据社区主动发现策略和门诊主动发现策略所依托的项目调查结果,两种主动发现策略分别发现14例和48例结核病患者,从社会层面分析不同病例发现策略的效果,将不同方式对糖尿病患者的纳入情况纳入决策树模型,模拟10,000名糖尿病患者,结果显示,社区主动发现策略能够发现26名结核病患者,门诊主动发现策略能够发现13名结核病患者,理论状态即常规的被动发现策略下能够发现7名结核病患者。2)预防的结核病患者数以理论状态即常规的被动发现策略作为对照,社区主动发现策略能够预防的结核病患者数为19人,门诊主动发现策略能够预防的结核病患者数为6人。最终结果即长期效果分析:1)避免的结核病患者数以理论状态即常规的被动发现策略作为对照,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10,000名糖尿病患者循环20年后能够避免的结核病患者数为31人,门诊主动发现策略能够避免的结核病患者数为10人。2)降低的结核病发病率以理论状态即常规的被动发现策略作为对照,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10,000名糖尿病患者循环20年后能够降低的结核病发病率为26.2/10万,门诊主动发现策略能够降低的结核病发病率为8.5/10万。3)避免的人群死亡数以理论状态即常规的被动发现策略作为对照,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10,000名糖尿病患者循环20年后能够避免的人群死亡数为83人,门诊主动发现策略能够避免的人群死亡数为30人。4)降低的人群死亡率以理论状态即常规的被动发现策略作为对照,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10,000名糖尿病患者循环20年后能够降低的人群死亡率为0.7‰,门诊主动发现策略能够降低的人群死亡率为0.2‰。5)挽救生命年以理论状态即常规的被动发现策略作为对照,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10,000名糖尿病患者循环20年后能够挽救的生命年数为167年,门诊主动发现策略能够挽救的生命年数为65年。效用分析:即额外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以理论状态即常规的被动发现策略作为对照,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10,000名糖尿病患者循环20年后能够额外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数为152年,门诊主动发现策略能够额外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数为61年。(3)成本-效果与成本-效用分析:社区主动发现策略每发现一名结核病患者所需花费的成本为3,749.53元,门诊主动发现策略每发现一名结核病患者所需花费的成本为1,770.35元,增量分析结果显示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与门诊主动发现策略相比,增量成本效果比即每多发现一名结核病患者所花费的成本为5,728.52元;社区主动发现策略每预防一名结核病患者所需花费的成本为5,130.80元,门诊主动发现策略每发现一名结核病患者所需花费的成本为3,835.76元,增量成本效果比即每多预防一名结核病患者所花费的成本为5,728.52元。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10,000名糖尿病患者循环20年后每避免一名结核病患者所需花费的成本为88,036.83元,门诊主动发现策略每避免一名结核病患者所需花费的成本为239,779.66元,增量成本效果比即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每多避免一名结核病患者所花费的成本为15,788.34元;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10,000名糖尿病患者循环20年后每降低1/10万的结核病发病率所需花费的成本为104,165.72元,门诊主动发现策略每降低1/10万的结核病发病率所需花费的成本为282,093.72元,增量成本效果比即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即每多降低班0万的结核病发病率所多花费的成本为18,720.07元;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10,000名糖尿病患者循环20年后每避免一名糖尿病人群死亡患者所需花费的成本为32,881.23元,门诊主动发现策略每避免一名糖尿病人群死亡患者所需花费的成本为79,926.55元,增量成本效果比即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每多避免一名糖尿病人群死亡患者所花费的成本为6,251.80元;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10,000名糖尿病患者循环20年后每降低1‰的人群死亡率所需花费的成本为3,898,773.99元,门诊主动发现策略对模拟的10,000名糖尿病患者每降低1‰的人群死亡率所需花费的成本为11,988,983.15元,增量成本效果比即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每多降低1‰的人群死亡率所花费的成本为157,783.41元;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所模拟的10,000名糖尿病患者循环20个周期每挽救1个生命年所需花费的成本为16,342.17,元,门诊主动发现策略每挽救1个生命年所需花费的成本为36,889.18元,增量成本效果比即社区主动发现策略每多挽救一个生命年所需花费的成本为3,248.48元。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所模拟的10,000名糖尿病患者循环20个周期每额外获得1个QALY所需花费的成本为17,954.88元,门诊主动发现策略每额外获得1个QALY所需花费的成本为38,060.26元,增量成本效果比即社区主动发现策略每增加一个额外的QALY所需花费的成本为3,722.97元。结论与政策建议结论:(1)本研究发现,社区主动发现策略的中间结果即短期效果优于门诊主动发现策略,即能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现更多的结核病患者和预防更多的结核病患者,从长远来看,本研究所构建的决策树-马尔可夫模型结果提示,社区主动发现策略的最终结果即长期效果优于门诊主动发现策略;(2)本研究发现,以中间结果为指标进行的成本效果分析显示,门诊主动发现策略优于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以最终结果和效用为结果指标所进行的成本效果与成本效用分析显示,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优于门诊主动发现策略;(3)增量分析结果显示,以201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8,459.47元作为第三方的付费标准,与门诊主动发现策略相比,除降低的人群死亡率这一指标,社区主动发现策略每多获得一个健康结果所需付出的成本均低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经济学评价的推荐意见,社区主动发现策略的实施符合经济学原则。糖尿病患者是结核病的高发人群,加强糖尿病与结核病的协同管理与控制在我国具有深远的意义,结合效果分析与成本效果分析结果,基于结核病的外部效应特点,在我国采取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会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利用现有的工具在我国加强糖尿病与结核病两种疾病的管理与控制最核心的是建立两种疾病早期发现的协同管理机制,主要包括:(1)加强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完善,加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利于糖尿病和结核病两种疾病的有效控制;(2)同时,建议将结核病的疾病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社区主动发现策略的经济学评价结果提示对社区内糖尿病患者进行结核病病例的主动发现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同时符合经济学原则;(3)通过强化社区功能、强化社区医生和综合医院专科医师职责,对易感人群定期普查等规范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的早期发现工作,通过机制建设规范筛查程序;(4)在糖尿病与结核病监测过程中,门诊主动发现策略可以作为补充方式纳入常规监测项目,加强结核病的早期发现。
李启新[6](2013)在《中国大学生乙型肝炎的流行和防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乙型肝炎的主要流行区域之一,而大学生又是乙型肝炎的高发人群。本文从乙型肝炎在我国大学生中的流行情况、认知情况、预防控制等几个方面对我国大学生乙型肝炎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赵金星[7](2012)在《聊城市2009年阻断乙肝行动项目效果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是以肝脏损害为主要病变的一种传染病,容易转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目前中国人口中约有1/10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大多数临床表现正常、无症状,其中大约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乙肝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2006年的调查显示,全国1-59岁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抗-HBs阳性率为50.09%,其中山东省分别为3.39%和24.26%。疫情资料表明,聊城市属乙肝高发地区,2007、2008年全市乙肝发病率分别为68.12/10万和68.35/10万,居全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第一位,其中约85%的病例发生在15-55岁年龄组。接种乙肝疫苗是全球公认的防制乙肝的最有效的措施。为全面做好聊城市乙型病毒性肝炎防制工作,聊城市自2009年7月起全面启动阻断乙肝行动项目——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目的了解聊城市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乙肝的流行状况,实施乙肝疫苗接种的效果,以及探讨聊城市乙肝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资料与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入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家庭住址、家庭经济情况、身高、体重、患病情况、乙肝疫苗免疫史、乙肝病毒感染史、乙肝病毒感染家族史、慢性病史、抽烟史、饮酒史等。进行标本采集、运输、处理和检测;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资料的整理分析。主要结果“阻断乙肝行动项目”开展前后分别调查2526、2491人。HBsAg阳性数为73人,阳性率为2.89%,最小4岁,最大66岁,主要集中在15-55岁年龄组,占83.56%。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与HBsAg阳性者长期共同生活、收入、输血史、有偿献血史等4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与HBsAg阳性者长期共同生活、收入、有偿献血史三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阻断乙肝行动项目”开展前后总人群抗-HBs阳性率、男性抗-HBs阳性率、女性抗-HBs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开展后比开展前各年龄组抗-HBs阳性率、不同职业人群、不同经济收入人群抗-HBs阳性率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开展前,各年龄组人群中以0-14岁年龄组抗-HBs阳性率最高(56.85%),60岁以上年龄组抗-HBs阳性率最低(34.38%),不同年龄组抗-HBs检测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大呈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职业中农民抗-HBs上升率最高(173.28%)。不同经济收入中以家庭年经济总收入3000以下人群上升率最高(130.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sAg、抗一HBs检测均为阴性的849人。849名人员中,抗-HBs阳转数为670(78.92%)人。高唐县、莘县、东阿县3个接种点免疫成功率分别为100%、84.04%、62.25%。3个接种点免疫后抗-HBs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后乙肝疫苗免疫成功率,各年龄组人群中以26-35岁年龄组最高(83.08%),46-55岁和56岁以上年龄组最低(41.70%),不同年龄组乙肝疫苗免疫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成功率男性78.88%,女性78.95%,男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建议根据结果与讨论,提出以下结论与建议:1、与HBsAg呈阳性者长期共同生活、曾有偿献血、收入较低(年收入3000元以下)是乙肝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2、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实施后,人群血清抗-HBs阳性率在性别、年龄、职业、经济收入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不同职业人群中,以农民的抗-HBs阳性率上升率最高;不同经济收入人群中,以家庭年经济总收入3000元以下人群上升率最高。3、在普通成人中推广接种乙肝疫苗,不但可以提高整个人群的平均寿命和生命质量,而且是预防和控制乙肝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4、应当在健康人群中大力开展乙肝相关知识和乙肝疫苗接种的相关健康教育工作,使越来越多的健康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对降低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提高我国的人口健康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沈立萍,毕胜利[8](2011)在《我国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及加强免疫策略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在我国推广应用已超过20年。随访研究发现,血源性HepB免疫20年、重组HepB(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和重组HepB(酿酒酵母)免疫16年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HBV)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率为0.5%~1.9%,免疫人群的乙肝相关疾病发病率显着下降。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sAg,Anti-HBs)水平随免疫年限增加而下降,但未见HBV感染率上升。我国HepB成人免疫效果良好,但目前尚不具备开展常规成人免疫的条件,建议提高对高危人群的免疫覆盖率。关于加强免疫的策略仍存在争议,不主张在一般人群中开展常规Anti-HBs监测,对Anti-HBs<10.0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的高危人群开展加强免疫。
裴正春,黄淑平[9](2011)在《海口市大中专学校一年级学生乙肝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海口市大中专学生乙肝防治知识、态度、行为的情况以及学校乙肝防治健康宣教工作的开展情况,为制定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海口市4所大学、2所大专院校和1所中专院校共813名一年级新生进行调查,并用SPSS11.5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中专学校新生的乙肝防治知识问题的回答正确率在39.9%~85.6%之间,在传播途径方面的问题中,性接触传播、纹眉纹身传播、拔牙传播、共用剃须刀传播这几种传播方式的知晓率均低于50%;本科学生、专科学生、中专学生的乙肝防治知识平均得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063,P﹤0.05),其中本科学生最高,中专学生最低。中专学校新生乙肝行为、态度的平均得分低于本科和专科学生;行为态度的得分、知识的得分、学历的高低两两之间均有相关性。学生们获得乙肝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64%)和报刊书籍(56%),比较受学生们欢迎的宣传教育方式有讲座(45.7%)、宣传栏(39.8%)、免费宣传材料(39.5%)。[结论]大中专学校新生们的乙肝防治知识水平有待提高,预防乙肝的行为、态度也需得到指导,特别是中专学生表现出最大的需要,因此,有必要采用比较受学生们欢迎的形式在学校开展与乙肝相关的健康教育。
刘永华,周义生[10](2010)在《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高职院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为今后的防治工作及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3165名新生进行乙肝5项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新生的HBsAg阳性率为11.8%。男生(13.07%)高于女生(9.03%),χ2=13.09,P<0.01;农村户口学生(12.64%)高于城镇户口学生(8.87%),χ2=10.05,P<0.01;大专生为11.04%,中专生为11.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6种模式中,以HBsAg+HBeAb+HBcAb、HBsAg+HBeAg+HBcAb及HBsAg+HBcAb阳性为主,分别占41.81%,20.90%和14.97%。结论部分大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率较高,需要加强预防措施,接种乙肝疫苗,避免乙肝在学生群体内蔓延。
二、大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和1年后发病状况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和1年后发病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成人不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的免疫原性比较和接种意愿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部分 成人乙型肝炎疫苗不同免疫策略的免疫原性比较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资料来源 |
3.2 现场调查与血标本采集、检测 |
3.3 指标定义 |
3.4 数据整理与分析 |
3.5 伦理审查 |
4. 技术路线图 |
5. 结果 |
5.1 不同免疫程序HepB接种免疫效果比较 |
5.2 不同种类HepB接种免疫效果比较 |
5.3 不同剂量HepB接种免疫效果比较 |
6. 讨论 |
6.1 不同免疫程序HepB接种免疫效果 |
6.2 不同种类HepB接种免疫效果 |
6.3 不同剂量HepB-SCY接种免疫效果 |
7. 研究局限性 |
8. 结论和建议 第二部分 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意愿调查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材料和方法 |
3.1 调查现场 |
3.2 研究对象 |
3.3 样本量计算 |
3.4 调查方法与内容 |
3.5 指标定义 |
3.6 统计分析 |
3.7 质量控制 |
3.8 伦理审查 |
4. 技术路线图 |
5. 结果 |
5.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5.2 乙肝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 |
5.3 HepB接种率及影响因素 |
5.4 HepB全程接种率及影响因素 |
5.5 HepB未接种原因 |
5.6 HepB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 |
6. 讨论 |
6.1 乙肝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 |
6.2 HepB接种率及影响因素 |
6.3 HepB全程接种率及影响因素 |
6.4 HepB未接种原因 |
6.5 HepB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 |
7. 局限性 |
8. 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成人乙型肝炎感染风险和疾病负担 |
文献综述参考文献 附件 成人乙肝疫苗接种意愿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 致谢 |
(2)2003~2014年安康某高校新生乙肝病毒感染及免疫接种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试剂与仪器 |
1.3 方法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不同年份HBsAg阳性率比较 |
2.2 不同年份接种乙肝疫苗1年后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率比较 |
2.3 不同剂量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 |
3 讨论 |
3.1 安康市高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分析 |
3.2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
3.3 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受年龄、性别、吸烟、自身的免疫状况、疫苗剂量、接种程序、免疫佐剂诸多因素的影响[10] |
(3)我国乙型肝炎防控工作进展、挑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乙肝防控形势 |
1.1 我国乙肝感染率高,疾病负担重 |
1.2 导致HBV感染的危险因素复杂多样 |
1.2.1 HBV感染者基数大 |
1.2.2 造成HBV感染的危险因素复杂 |
1.2.3 慢性HBV感染者难以治愈 |
2 我国乙肝的防控进展 |
2.1 实施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优先保护新生儿及儿童 |
2.2 加强血液管理,杜绝输血引起的感染 |
2.3 实施规范诊疗,减少医源性感染 |
2.4 健全法制,反对歧视 |
2.5 加强乙肝病人管理,规范乙肝的诊断和治疗 |
3 防控乙肝取得的效果 |
4 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
4.1 新发感染者仍然继续发生 |
4.2 乙肝监测质量亟待提高 |
4.3 抗乙肝病毒的规范化治疗比例较低 |
4.4 社会歧视现象仍然存在 |
5 今后需要采取的措施 |
5.1 开展综合措施,强化预防为主的策略 |
5.2 探索乙肝感染者治疗和管理机制 |
5.3 加强监测、评价与研究 |
5.4 开展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 |
(4)广西南宁市高校大学生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1 对象 |
2 方法 |
结果 |
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
2 大学生乙肝防治知识水平 |
3 大学生对乙肝防治态度状况 |
4 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情况 |
5 大学生对感染乙肝后的处理方式比较 |
6 大学生乙肝相关知识(K)、态度(A)和行为(P)相关性 |
7 大学生乙肝知识来源 |
讨论 |
1 大学生乙肝相关知识水平分析 |
2 大学生对乙肝防治态度分析 |
3 大学生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
4 大学生对感染乙肝后的处理方式分析 |
5 大学生乙肝相关知识(K)、态度(A)和行为(P)相关性分析 |
6 大学生乙肝防治知识获取途径分析 |
7 研究的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5)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主动发现策略的经济学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CONTENTS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
前言 1 |
研究背景 2 |
研究现状和问题提出 3 |
研究意义与目的 4 |
论文结构框架 第二章 |
文献综述 1 |
结核病病例发现策略实施现状 2 |
结核病病例发现策略的经济学评价研究现状 3 |
决策分析模型在结核病控制领域内的应用研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1 |
研究分析框架 2 |
资料来源与数据收集方法 3 |
经济学评价研究方法 4 |
决策分析模型构建 5 |
数据管理与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
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发现策略分析 1 |
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的社区主动发现策略 2 |
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的门诊主动发现策略 3 |
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的被动发现策略 4 |
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不同病例发现策略的比较 本章小结 第五章 |
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发现策略的成本分析 1 |
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社区主动发现策略的成本分析 2 |
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门诊主动发现策略的成本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
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发现策略的决策分析模型构建 1 |
结核病疾病传播的马尔可夫模型构建 2 |
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发现策略的决策树模型构建 3 |
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发现策略的决策树-马尔可夫模型构建 4 |
决策树-马尔可夫模型的参数确定 本章小结 第七章 |
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发现策略的经济学评价 1 |
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发现策略的效果、效用分析 2 |
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发现策略的成本-效果、成本-效用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八章 |
讨论与政策建议 1 |
方法学讨论 2 |
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发现率情况 3 |
不同结核病病例发现策略的成本-效果、成本-效用分析结果讨论 4 |
不同结核病病例发现策略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讨论 5 |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附录一 |
胸部X线检查相关要求 附录二 |
活动性结核病诊断标准 附录三 |
细菌学检查工作细则 附录四 |
糖尿病患者中筛查活动性结核病例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中国大学生乙型肝炎的流行和防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 |
1.1 乙型肝炎的一般流行情况 |
1.2 乙型肝炎在大学生中的流行情况 |
1.2.1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HBsAg阳性率比较 |
1.2.2 城乡学生HBsAg阳性率比较 |
1.2.3 HBV感染模式 |
2 大学生对乙型肝炎的认知情况 |
2.1 乙型肝炎基本知识的知晓情况 |
2.2 对乙型肝炎防治的态度 |
3 乙型肝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
4 大学生中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与预防措施 |
4.1 大学生中接种疫苗的预防效果 |
4.2 大学中乙肝防控措施的研究 |
(7)聊城市2009年阻断乙肝行动项目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和缩写说明 |
前言 |
研究目的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讨论 |
结论与建议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我国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及加强免疫策略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新生儿Hep B免疫效果及持久性 |
2 乙肝相关性疾病发病状况 |
3 Hep B成人免疫效果及现状 |
4 加强免疫策略 |
(10)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新生感染状况 |
2.2 HBsAg阳性者血清标志物构成 |
3 讨论 |
四、大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和1年后发病状况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成人不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的免疫原性比较和接种意愿调查[D]. 万咏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3)
- [2]2003~2014年安康某高校新生乙肝病毒感染及免疫接种情况调查[J]. 陈雪花,雷艳君.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7(01)
- [3]我国乙型肝炎防控工作进展、挑战及对策[J]. 崔富强,庄辉.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6(02)
- [4]广西南宁市高校大学生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调查[D]. 江南. 广西医科大学, 2015(12)
- [5]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主动发现策略的经济学评价研究[D]. 赵文静. 山东大学, 2014(12)
- [6]中国大学生乙型肝炎的流行和防控研究[J]. 李启新. 医学动物防制, 2013(04)
- [7]聊城市2009年阻断乙肝行动项目效果评价研究[D]. 赵金星. 山东大学, 2012(02)
- [8]我国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及加强免疫策略研究进展[J]. 沈立萍,毕胜利.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1(06)
- [9]海口市大中专学校一年级学生乙肝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J]. 裴正春,黄淑平. 现代预防医学, 2011(03)
- [10]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J]. 刘永华,周义生. 中国学校卫生, 2010(08)
标签:乙肝论文;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论文; 乙肝核心抗体论文; 乙肝表面抗体论文; 两对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