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生理模型论文_李腊梅,廖莹莹,蒋恩社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生理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神经,味觉,综合征,心房,苍白球,酵解。

电生理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李腊梅,廖莹莹,蒋恩社[1](2019)在《咸味觉厌恶模型大鼠鼓索神经对味觉刺激的电生理反应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大鼠咸味觉厌恶建立后外周鼓索神经(CT)对咸味觉及其他味觉刺激的电生理反应特性的改变。方法:将14只SD成年雄性大鼠分为咸味觉厌恶模型组(CTA)和对照组(n=7/group)。实验第1日给予大鼠30 min的0.1 mol/L Na Cl饮食,随后CTA组和对照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2 ml 0.15 mol/L Li Cl和同等量生理盐水。在第2、3和4日,测量两组大鼠每天30 min内对Na Cl和蒸馏水饮用量。于第4日行为学测试后,分别记录CTA组大鼠和对照组大鼠CT对口内给予系列浓度Na Cl溶液、0.3 mol/L Na Cl与0.1 mmol/L阿米洛利(一种舌上皮钠通道阻断剂)混合液和其他四种基本味觉刺激溶液的电生理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TA组大鼠CT对系列浓度Na Cl和其他4种基本味觉刺激的电生理反应特性没有发生明显变化(P> 0.05);舌上皮钠通道阻断剂阿米洛利强烈抑制CTA大鼠对Na Cl的反应(P<0.01)。结论:条件性咸味觉厌恶模型大鼠CT对各种味觉刺激的电生理反应特性没有发生明显改变。(本文来源于《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张峰瑞[2](2019)在《大鼠静息态及麻醉状态电生理模型优化及其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静息态脑电和麻醉状态脑电是临床经常使用的电生理技术,用于筛查皮质功能障碍、监测术中意识状态。动物模型在病理学和药理学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精神疾病药物研究还是麻醉检测技术的开发,都必不可少地需要借助动物模型。然而,静息态脑电,特别是睁闭眼静息态脑电,这种在能够为皮质功能障碍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的研究范式,在大鼠的研究中还未见报道。此外,在评估麻醉状态的方法中,目前还没有能够将疼痛的行为与脑响应匹配一致的麻醉评估方法。因此,本文基于跨物种联合研究的方法,利用大鼠在体电生理技术和人类脑电技术,通过对大鼠静息态和麻醉状态模型的优化和创新,探究了大鼠静息态和麻醉状态的自发和诱发脑电响应,并与人类研究进行了横向比较与分析。睁闭眼静息态的跨物种研究,通过比较人类和大鼠睁闭眼条件之间的脑电活动,发现(1)人类和大鼠的睁闭眼静息态脑电的频谱特征在睁闭眼状态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即闭眼状态下低频能量上升、高频能量下降;但具体变化的频率区间与头皮地形分布不同,即人类频谱幅值在闭眼状态下枕叶区域的8-12 Hz和18-22 Hz处升高,在额叶区域的18-22 Hz和30-100 Hz处降低,而大鼠频谱幅值在闭眼状态下额叶和顶叶区域的1-4 Hz、8-12 Hz和13-17 Hz处升高。(2)频谱的无标度特征(1/f特征)在人和大鼠睁闭眼条件之间的变化趋势和地形分布有跨物种的一致性,即人和大鼠的α值在闭眼状态下的顶枕叶和额叶区域都明显高于睁眼状态。在麻醉状态的研究中,通过记录大鼠从清醒到麻醉过程脑皮层电图的自发响应和诱发响应(激光诱发电位)的变化并与人类研究结果对比,发现(1)人类和大鼠低频振荡在麻醉过程中能量和头皮分布的变化规律一致。(2)激光诱发电位的时域特征能够区分清醒与麻醉状态,而时频域特征能够区分不同的麻醉深度。综上所述,本文为静息态和麻醉状态的研究提供了动物模型,揭示了在静息态和麻醉状态中,跨物种的相似性和差异,并且为转化研究提供了具有跨物种一致性的指标,为将来从动物发现到人类心理生理学的转化研究提供了神经学基础,为麻醉深度监测方法的临床转化提供了新的指标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李传侠[3](2019)在《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模型建立及其电生理变化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肝癌兔周围神经的神经电图变化特征,为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早期发现提供可靠的方法。方法将25只健康中国白兔随机分成观察组(1组,n=13)和对照组(2组,n=12),观察组采用开腹行瘤组织小块移植法建立VX2肝癌兔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模型,对照组同样接受该手术处理,但无瘤组织小块植入。之后,应用超声仪对1组实验兔进行监测,同时检测肝功能变化,VX2肝癌兔死亡后,取其肝脏及瘤组织完善病理学检查。定期采用美国尼高力肌电诱发电位仪予两组实验动物进行腓总神经的神经电图检查。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各时间节点的B超结果、实验兔的体重变化结合尸检及病理组织学结果可证实癌肿的存在,2个模型失败,1个模型兔术后2 d死亡,成瘤率76.9%(10/13)。(2)术前及术后1周,两组间腓神经末端潜伏期(D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均无明显差异(P> 0.05);1组术后3周、5周,均出现CMAP波幅较前减低(P <0.01);术后3周,1组DL较2组无明显差异,术后5周较2组明显延长(P <0.05)。结论 (1)开腹瘤组织小块移植法是一种异位种植少、成功率高、稳定性强的建立兔VX2肝癌模型的方法。(2)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首发以轴索变性为主,继之出现脱髓鞘病变。(3)可疑肿瘤病变时,应关注周围神经电图波幅及DL的变化,尤以波幅为着。(本文来源于《中国处方药》期刊2019年02期)

杨小涵[4](2018)在《神经元电生理模型的构建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元是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机能单位,具有感觉、控制、信息整合和信息存储等重要生物学功能,这些特殊的功能与其电生理的特性密不可分,如何深入的理解其电生理模型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研究Hod gk in-Hu xley模型,给出了一般神经元电生理模型的控制方程,并分析了在不同常数下,跨膜电位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与此同时,本文还针对钠离子通道堵塞的情况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总结,对揭示神经元的电信号产生和传递的生物物理学机理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祖国》期刊2018年21期)

张玲,孟庆军,贾索尔·肖克热提,李杨,王雪生[5](2018)在《慢性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并发心房颤动模型的构建及对心房电生理和超微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犬慢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并发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动物实验模型,观察慢性OSA对犬心房电生理特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在麻醉下气管插管的6只比格犬行人为的反复气道阻塞,每天4h,共持续3个月,建立慢性呼吸暂停模型。通过程序刺激(S1S2)诱导AF模型,观察造模前、造模后第1、2、3个月气管插管堵塞前、后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_2)、氧分压(PO_2)及观察造模前、造模后第1、2、3个月右心房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ERP)和AF持续时间。通过HE及电镜观察右心房大体及超微结构的变化。6只比格犬麻醉气管插管,但不堵塞气管插管,作为对照取组织进行HE及电镜。结果所有犬均造模稳定,动物状态良好,与干预前相比较,3个月后PO_2和pH值逐月降低,PCO_2逐月增加,提示造模成功。犬心房ERP逐渐缩短和AF持续时间逐渐延长(P<0.05)。心房肌组织结构明显紊乱,部分心肌纤维断裂、溶解,坏死部位肌间质线粒体聚集,线粒体大小、形态不一,部分线粒体肿胀,脊膜结构不清晰,部分线粒体萎缩、体积缩小。结论本方法能够成功构建稳定、可重复性好的犬慢性睡眠呼吸暂停并发心房颤动的动物模型,犬心房ERP逐渐缩短和AF持续时间逐渐延长,心房肌结构明显紊乱。本AF模型可应用于慢性OSA病理生理机制及相关研究。(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沈艳伟[6](2018)在《大鼠病窦模型的建立及复心脉方对其窦房结电生理改变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次实验研究中,我们采用氢氧化钠(NaOH)介入法制作大鼠病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使用中药复方复心脉方对其进行干预,观察其对病窦模型大鼠窦房结电生理功能的改变情况,进一步探究中药复方复心脉方对病窦模型大鼠窦房结电生理功能的作用机理。方法1.建立大鼠病窦模型。大鼠麻醉后连接心电机,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表皮处用眼科剪剪一长约0.1 cm的纵行切口,将自制电极导管沿此口刺入胸腔,根据标测出的V1心电图波形定位出给药部位,并用自制标测电极导管微量注射10%NaOH溶液,当心率下降30%—50%停止注射,连续监测2小时后,当心率不再波动时即视为造模成功。分别测量造模前、造模后2小时的心率以判断模型效果。2.造模成功后3天,模型大鼠状态较为稳定后,应用中药复方复心脉方对病窦模型大鼠进行干预,监测并记录以下指标:(1)AA间期(即PP间期);(2)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和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3)窦房传导时间(SACT)。进一步探讨复心脉方对病窦模型大鼠窦房结电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1.NaOH介入法建立大鼠病窦综合征疾病模型成功率较高(90%),克服了以往需开胸手术造模法中模型动物易感染、出血过多、需呼吸机支持等缺点。而且NaOH介入法建立的大鼠病窦模型还具有以下优点:(1)病窦模型动物稳定性高;(2)术后存活时间长,可以用于耗时较长的药效实验研究;(3)术后感染率低等。2.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复心脉方高、中剂量组能有效缩短病窦模型大鼠的AA间期、SNRT、CSNRT及SA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剂量组的组间比较,高剂量组与中、低剂量组相比,以上各值均明显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氢氧化钠介入法制作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大鼠模型具有定位准确,成功率高,死亡率低的优势。2.复心脉方能够改善病窦模型大鼠窦房结电生理功能,即能够缩短病窦模型大鼠的AA间期、SACT、SNRT、CSNRT值,且具有剂量依赖性。(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6-01)

Ijebu,Funebi,Francis[7](2018)在《心脏代谢计算模型的构建及其与电生理机制的耦合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体健康需要心脏的正常运行,其中心脏细胞的代谢反应对心脏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目前多种心血管疾病已被发现与心房细胞代谢功能障碍有关。但由于当前的实验技术尚无法定量阐明这些异常的原因,因此人们无法提出精确有效的治疗方案。然而,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能够像活细胞一样有效地处理任务。因此,本研究利用这种处理能力建立了心脏代谢计算模型来描述心房细胞内的能量合成及其对心脏细胞电生理的影响。该计算模型基于应用数学原理,应用了酶催化生化反应Michaelis-Menten方程和生物物理离子动力学Hodgkin-Huxley模型。本模型将细胞划分为细胞质和线粒体,并且通过被动扩散和载体介导运输来连接。本模型模拟了在0.25Hz频率下细胞质和线粒体代谢物(包括ATP和NADH)的稳态动力学。当在2.0Hz的高频模式下,本模型预测了不同量级的胞质和线粒体代谢物的并行激活,其中ATP和NADH分别增加了一倍。该模型预测结果与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MCU)的试验观察结果一致,即这是在增加负荷而不是正常起搏情况下所需的。本研究的创新性在于本模型量化地证明了为响应变化能量需求的并行激活与动态基质理论。此外,模型可预测在静息和运动条件下线粒体NADH对细胞内葡萄糖水平的敏感度,模拟不同条件下心脏能量的供需平衡,这些都证明了本模型的可信性和鲁棒性。因此,本模型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由代谢功能障碍引发的心脏病理学机制,以挖掘精确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KOTAR,GAREM,SIMPLICE[8](2018)在《心脏代谢计算模型的构建及其与电生理机制的耦合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视觉对象跟踪一直是一个有趣的计算机视觉问题,有许多现实世界的应用。根据定义,它是识别,定位和定义一个或多个移动的,可能可变形的物体或一个或多个相机的每个框架中的物体的一部分的动态配置的过程。他们只需要在初始帧上创建一小组训练样本来创建外观模型。尽管如此,一些其他现有的鉴别相关滤波器从特征提取中清楚地学习滤波器,并且通过具有经验权重的移动平均运算来更新这些滤波器。这些DCF追踪器几乎从端到端培训中获益。视觉对象跟踪的主要困难在于如何利用极其有限的训练数据来开发一个能够适应包括尺度变化,背景杂波,局部遮挡和运动模糊等各种挑战的外观模型。因此,该项目试图通过这种方法,通过目前最高精确的生成模型,基于MDNet的跟踪检测和基于相关性的CREST来阐明这些问题,然后研究卷积网络深度对其影响在大规模图像识别设置中的精度。在这个阶段,在标准基准OTB-2013,OTB-2015和VOT2016[2]上的实验结果显示两个跟踪器的速度,精度和鲁棒性都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谭张奎[9](2018)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含药血清对胆汁淤积瘙痒模型大鼠离体DRG神经元电生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前期实验研究发现麻黄连翘赤小豆汤(MLC)能改善变态反应性炎症,本课题将进一步研究麻黄连翘赤小豆汤(MLC)对胆汁淤积性瘙痒的治疗作用。该方临床治疗胆汁淤积性瘙痒疗效显着,但治疗的相关机制尚不明确。本课题选取表达于背根神经的TRPV1通道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探讨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方法本课题采用了手术结扎大鼠胆管,制作胆汁淤积性瘙痒大鼠模型。大鼠造模后即开始进行行为学观察。制备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含药血清,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方法对含药血清中连翘苷成分进行定量检测。实验分组为空白血清组、5%含药血清组、20%含药血清组,通过急性分离模型大鼠背根神经元(DRG)细胞,进行膜片钳实验。由辣椒素激活TRPV1通道,观测含药血清对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1)行为学测定:大鼠在造模后一周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瘙抓行为,通过行为学检测与空白大鼠行为进行对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2)液质联用检测:含药血清中存在少量连翘苷成分。(3)大鼠DRG神经元急性分离与培养:镜下观测细胞形态完整,边缘光滑,贴壁性好。(4)膜片钳检测:辣椒素(capsaicin)可以激活DRG细胞的TRPV1通道电流,单独含药血清作用于细胞,发现不能引起任何电流变化;用capsaicin与含药血清迭加作用于细胞,发现含药血清对辣椒素激活的TRPV1通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空白血清对通道电流没有显着影响(P>0.05);5%浓度血清与空白血清相比有显着差异性(P<0.05),20%浓度的抑制作用强于5%浓度有差异性(P<0.05)。结论(1)通过行为学检测,胆汁淤积瘙痒大鼠模型的复制是成功的。(2)液质联用测定MLC含药血清中连翘苷的成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MLC含药血清中制备成功;(3)急性分离大鼠DRG神经元及培养,通过镜下观测,说明细胞培养成功;(4)膜片钳实验中,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含药血清通过作用于TRPV1通道,能够抑制通道电流,减少钙离子内流,从而可能抑制致痒物质的释放,达到治疗胆汁淤积性瘙痒的目的,TRPV1通道可能是MLC治疗胆汁淤积性瘙痒的信号通路之一。(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5-20)

王英[10](2018)在《正常及MPTP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苍白球orexin-B的电生理效应及其受体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Orexins是下丘脑分泌的一类神经肽,目前已知在机体参与多种生理功能的调控。苍白球是基底神经节环路的关键核团,对运动功能的调控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报道苍白球电活动的变化与帕金森病相关。形态学显示苍白球接受orexin能纤维投射并表达orexin受体(orexin receptor,OXR)。目的:探究在正常及MPTP(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苍白球orexin-B的电生理效应及其受体机制。方法:本实验采用在体细胞外电生理记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行为学测试等实验方法。结果:1.正常小鼠共记录到67个苍白球神经元,平均放电频率为6.13±0.58Hz。苍白球神经元放电模式分为叁类,其中45个(67.16%)呈现规则放电,18个(26.87%)呈现不规则放电,4个(5.97%)呈现簇状放电。2.在正常小鼠苍白球神经元微压力注射0.1μM的orexin-B,记录到的45个神经元中,有29个神经元的放电频率由6.84±1.11Hz显着升高至8.65±1.11Hz(t=-8.85,P=0.000)。放电频率平均升高53.33±8.88%,与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相比,差别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z=-4.72,P=0.000)。并且orexin-B对苍白球神经元的兴奋效应与其基础放电频率呈负相关(r=-0.67,P=0.000)。进一步分析放电模式的CV(coefficient of variation)值和FF(fano factor)值,加药前后CV值(加药前:0.75±0.10;加药后:0.81±0.14;t=-0.98,P=0.34,n=29)和FF值(加药前:0.62±0.23;加药后:0.89±0.36;t=-0.14,P=0.31,n=29)没有显着变化。3.在正常小鼠苍白球记录到的22个神经元,微压力注射0.01m M的OX2R阻断剂TCS-OX2-29只使其中3个神经元的放电频率由3.75±0.86Hz降低至3.32±1.12Hz(超过均数±2倍标准差),但加药前后差异不显着(t=1.48,P=0.28)。TCS-OX2-29对其他19个苍白球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没有明显影响(加药前:5.53±0.68Hz;加药后:5.69±0.68Hz,t=-1.15,P=0.27)。放电频率平均变化4.17±2.75%,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z=-1.06,P=0.29)。TCS-OX2-29对神经元CV值(加药前:0.94±0.14;加药后:1.04±0.20;t=0.97,P=0.35,n=19)和FF值(加药前:0.58±0.21;加药后:0.57±0.17;t=0.018,P=0.99,n=19)均无明显改变。4.在正常小鼠记录到的9个对orexin-B有反应的苍白球神经元,单独给予orexin-B使苍白球神经元放电频率由3.28±0.51Hz升高至5.22±0.76Hz,平均升高62.61±13.36%。待神经元放电完全恢复后,再联合给予orexin-B和TCS-OX2-29,放电频率由2.91±0.70Hz升高至3.36±0.77Hz,平均升高18.11±7.23%,与单独给予orexin-B组相比差异显着(z=-2.34,P=0.019)。5.在MPTP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共记录到32个苍白球神经元,平均放电频率为4.60±0.49Hz,与正常小鼠相比明显减慢,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2.02,P=0.047)。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苍白球神经元自发放电也有叁种模式,其中16个(50.00%)表现为规则放电,13个(40.62%)表现为不规则放电,3个(9.38%)表现为簇状放电。与正常小鼠相比,MPTP模型小鼠不规则放电和簇状放电所占百分比有增加趋势,规则放电所占百分比有减少趋势,但统计分析后没有明显差异(?2=3.02,d.f.=2,P=0.22)。6.在MPTP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微量注射0.1μM orexin-B使记录到的18个苍白球神经元中的14个神经元的放电频率由4.78±0.57Hz升高至6.81±0.72Hz(t=-7.70,P=0.000),平均升高48.14±8.21%。与生理盐水组相比,orexin-B对苍白球神经元的兴奋效应具有显着差异(z=-3.34,P=0.000)。分析显示orexin-B对放电模式CV值(加药前:0.93±0.11;加药后:0.86±0.12;t=0.83,P=0.42,n=14)和FF值(加药前:0.40±0.10;加药后:0.33±0.12;t=1.17,P=0.26,n=14)均没有明显影响。7.在MPTP模型小鼠共记录到14个苍白球神经元,微压力注射TCS-OX2-29使其中3个神经元的放电频率由6.33±2.26Hz降低至3.77±1.37Hz(超过均数±2倍标准差),放电频率有所降低但没有统计学差异(t=2.79,P=0.11)。TCS-OX2-29对其他11个苍白球神经元放电频率没有明显改变(加药前:4.66±1.02Hz;加药后:4.46±1.17Hz,t=0.26,P=0.81)。分析显示加药前后放电模式CV值(加药前:1.12±0.20;加药后:1.09±0.16;t=0.38,P=0.71,n=11)和FF值(加药前:0.76±0.33;加药后:0.66±0.21;t=0.76,P=0.47,n=11)均无显着差异。8.Orexin-B对正常及MPTP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苍白球神经元的兴奋效应没有显着差别(z=-0.09,P=0.93)。9.在小鼠行为学爬杆测试中,苍白球双侧微量注射orexin-B的小鼠与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相比,转头时间(T-turn time)显着降低(t=2.38,P=0.03),并且爬杆时间(T-LA time)也显着降低(t=5.12,P=0.000)。在旷场实验中,双侧苍白球注射orexin-B可以增加MPTP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运动总距离。10.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在正常及MPTP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苍白球神经元上均观察到OX2R的表达,并且表达量没有显着变化(z=-1.17,P=0.24)。结论:Orexin-B可以增加正常及MPTP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苍白球神经元放电频率,其兴奋效应主要通过OX2R实现。TCS-OX2-29只能抑制少量苍白球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提示内源性orexins很少通过OX2R调节苍白球神经元自发放电。行为学测试提示苍白球orexin-B可改善小鼠运动行为。此外,本实验电生理学和形态学结果显示正常和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苍白球orexin-B和OX2R的功能和表达无明显差异,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苍白球orexins作为抗帕金森病的潜在的治疗靶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8-05-18)

电生理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静息态脑电和麻醉状态脑电是临床经常使用的电生理技术,用于筛查皮质功能障碍、监测术中意识状态。动物模型在病理学和药理学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精神疾病药物研究还是麻醉检测技术的开发,都必不可少地需要借助动物模型。然而,静息态脑电,特别是睁闭眼静息态脑电,这种在能够为皮质功能障碍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的研究范式,在大鼠的研究中还未见报道。此外,在评估麻醉状态的方法中,目前还没有能够将疼痛的行为与脑响应匹配一致的麻醉评估方法。因此,本文基于跨物种联合研究的方法,利用大鼠在体电生理技术和人类脑电技术,通过对大鼠静息态和麻醉状态模型的优化和创新,探究了大鼠静息态和麻醉状态的自发和诱发脑电响应,并与人类研究进行了横向比较与分析。睁闭眼静息态的跨物种研究,通过比较人类和大鼠睁闭眼条件之间的脑电活动,发现(1)人类和大鼠的睁闭眼静息态脑电的频谱特征在睁闭眼状态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即闭眼状态下低频能量上升、高频能量下降;但具体变化的频率区间与头皮地形分布不同,即人类频谱幅值在闭眼状态下枕叶区域的8-12 Hz和18-22 Hz处升高,在额叶区域的18-22 Hz和30-100 Hz处降低,而大鼠频谱幅值在闭眼状态下额叶和顶叶区域的1-4 Hz、8-12 Hz和13-17 Hz处升高。(2)频谱的无标度特征(1/f特征)在人和大鼠睁闭眼条件之间的变化趋势和地形分布有跨物种的一致性,即人和大鼠的α值在闭眼状态下的顶枕叶和额叶区域都明显高于睁眼状态。在麻醉状态的研究中,通过记录大鼠从清醒到麻醉过程脑皮层电图的自发响应和诱发响应(激光诱发电位)的变化并与人类研究结果对比,发现(1)人类和大鼠低频振荡在麻醉过程中能量和头皮分布的变化规律一致。(2)激光诱发电位的时域特征能够区分清醒与麻醉状态,而时频域特征能够区分不同的麻醉深度。综上所述,本文为静息态和麻醉状态的研究提供了动物模型,揭示了在静息态和麻醉状态中,跨物种的相似性和差异,并且为转化研究提供了具有跨物种一致性的指标,为将来从动物发现到人类心理生理学的转化研究提供了神经学基础,为麻醉深度监测方法的临床转化提供了新的指标和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生理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李腊梅,廖莹莹,蒋恩社.咸味觉厌恶模型大鼠鼓索神经对味觉刺激的电生理反应特性[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9

[2].张峰瑞.大鼠静息态及麻醉状态电生理模型优化及其特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

[3].李传侠.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模型建立及其电生理变化特点[J].中国处方药.2019

[4].杨小涵.神经元电生理模型的构建及分析[J].祖国.2018

[5].张玲,孟庆军,贾索尔·肖克热提,李杨,王雪生.慢性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并发心房颤动模型的构建及对心房电生理和超微结构的影响[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8

[6].沈艳伟.大鼠病窦模型的建立及复心脉方对其窦房结电生理改变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8

[7].Ijebu,Funebi,Francis.心脏代谢计算模型的构建及其与电生理机制的耦合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8].KOTAR,GAREM,SIMPLICE.心脏代谢计算模型的构建及其与电生理机制的耦合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9].谭张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含药血清对胆汁淤积瘙痒模型大鼠离体DRG神经元电生理的影响[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8

[10].王英.正常及MPTP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苍白球orexin-B的电生理效应及其受体机制[D].青岛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电生理记录导管的位置及实验模型示意图...肌电诱发电位仪附面神经损伤模型的电生理检测采用CellML表述的心肌细胞电生理模窦房结细胞电生理模型仿真效果...窦房结细胞电生理模型仿真效果...

标签:;  ;  ;  ;  ;  ;  ;  

电生理模型论文_李腊梅,廖莹莹,蒋恩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