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抗原论文_奎翔

导读:本文包含了甲肝抗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甲肝,抗原,佐剂,病毒,肝炎,基因,甘氨酸。

甲肝抗原论文文献综述

奎翔[1](2016)在《嵌合戊肝抗原基因的重组甲肝病毒构建及其免疫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甲肝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和戊肝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两种急性病毒性肝炎病原体。HAV和HEV分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和肝炎病毒科,均为无包膜,单正链RNA病毒。全世界每年约150万人感染HAV,但血清学证据表明每年实际新增感染病例达上千万[2]。全球戊肝病毒每年感染2千万人,导致7万人死亡,3千例死胎[3]。受戊肝病毒感染的孕妇中,约20%会死于感染导致的肝衰竭[4]。甲肝病毒和戊肝病毒均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症状相似。甲肝病毒和戊肝病毒共感染的病例以及二者同时爆发已有报道[5,6]。目前,已有相应疫苗用于接种预防甲型和戊型肝炎。甲肝疫苗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甲肝灭活和减毒活疫苗均表现出了良好的保护效果[7,8]。戊肝疫苗为原核表达的开放读码框2(Open Reading Frame 2,ORF2)第452-617位氨基酸区域亚单位疫苗,够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9]。联合疫苗具有简化免疫程序、减轻受种者精神和经济负担,降低漏种率等优势,是疫苗研究的发展方向。HAV能够在2A-2B连接区携带约600bp的外源基因片段,并能够维持稳定及感染性[10]。因此,HAV可以作为其他病原体抗原表位的表达载体发展联合疫苗。而戊肝病毒的疫苗相关中和抗原表位定位于ORF2第452-617位氨基酸区域[9,11]。进一步的构象依赖中和表位位于ORF2第459-606位氨基酸区域[12]。因此可以将甲肝病毒作为表达载体,表达戊肝病毒中和表位,有望以更低的成本开发新的重组联合疫苗。为验证上述设想,本研究以甲肝病毒18f株为载体,将编码戊肝病毒ORF2第459-606位氨基酸基因克隆入18f株基因组2A-2B区域,成功构建了重组嵌合病毒HAV-HEp148。免疫荧光显示重组病毒具有感染性,并且能够在细胞内表达HEp148蛋白;进一步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提示重组HAV-HEp148表达的HEp148蛋白能够形成同源二聚体,模拟HEV抗原天然构象。直接电镜和免疫电镜证实HAV-HEp148具有HAV形态学特征。通过RT-PCR检测重组病毒HAV-HEp148的外源基因稳定性,证实HEp148基因在5代以内能稳定存在。以P3代病毒作为毒种,经扩增纯化后,其感染性滴度可达7.0logCCID50/ml。免疫Balb/c小鼠后,甲肝病毒特异IgG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可达115852,而戊肝病毒特异IgG抗体几何平均滴度达9122.8。与甲肝减毒活疫苗和戊肝亚单位疫苗免疫效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此外,HAV-HEp148诱导的抗HAV和HEV IgG无剂量依赖效应;为了研究HAV对外源基因的剪切机制,通过在HAV 2A-2B区插入不同长度外源基因进行研究,发现外源基因的稳定性与基因组二级结构的自由能密切相关,基因组自由能越接近野生型,外源基因越稳定。病毒基因组二级结构自由能有可能作为预测外源基因稳定性的参考指标。对外源基因局部二级结构的研究发现剪接位置呈两个颈环结构构成“L”型二级结构区,高度保守。外源基因的二级结构决定了剪接的位置,而自由能决定了发生剪切的概率。通过对外源基因剪切机制研究还发现,HAV对153bp以内的外源序列具有良好耐受性。携带ORF2第408-458aa的重组病毒HAV-HEp51能够维持稳定至少10代。用重组病毒HAV-HEp51免疫小鼠后,产生了 HEp51特异的血清IgG抗体,其抗体水平与HEp51合成肽免疫效果无明显差别,表明HAV能在体内呈递外源小肽,并诱导良好免疫反应。上述工作初步探讨了 HAV作为载体,发展甲戊重组联合疫苗的可能性,为进一步开发以HAV为载体的重组联合疫苗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同时初步探讨了HAV影响外源基因稳定性的可能因素和其发生剪切的可能机制,为将来完善HAV载体研究做了一些初步性的工作。(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6-05-16)

傅秋玲,陈珍,黄瑜,傅光华,陈翠腾[2](2015)在《胰腺炎型鸭1型甲肝病毒的抗原性测定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胰腺炎型鸭1型甲肝病毒(duck hepatitis A virus 1,DHAV-1)的分类地位,通过血清交叉中和试验分析胰腺炎型DHAV-1的抗原性。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胰腺炎型DHAV-1与抗胰腺炎型DHAV-1阳性血清和抗肝炎型DHAV-1阳性血清中和效价分别为169.8和89.1,肝炎型DHAV-1与抗肝炎型DHAV-1阳性血清和抗胰腺炎型DHAV-1阳性血清为125.9和91.2。参照同属微RNA病毒的口蹄疫病毒血清型和亚型划分标准,计算得出胰腺炎型DHAV-1与肝炎型DHAV-1间的亲源值(R值)为0.62(0.32<R<0.7),表明胰腺炎型DHAV-1属于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DHAV-1a)。(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09-03)

陈振普,王海漩,胡凝珠,胡云章[3](2015)在《甘氨酸锌对甲肝抗原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甘氨酸锌(glycine zinc)对甲型肝炎病毒(hapatitis A virus,HAV)抗原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7组:甘氨酸锌(200μg,p H 6.5)+HAV组、甘氨酸锌(400μg,p H 6.5)+HAV组、甘氨酸锌(200μg,p H 7.5)+HAV组、甘氨酸锌(400μg,p H 7.5)+HAV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生理盐水200μl)、HAV抗原对照组(HAV抗原)和铝佐剂对照组(铝佐剂300μg+HAV抗原),每组8只。HAV抗原剂量均为18 EU,各组均经腹部皮下多点注射,200μl/只,免疫1次。免疫4、8、12、16周后,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AV抗原特异性Ig G抗体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试验。结果除生理盐水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小鼠免疫4周后均产生抗-HAV Ig G,并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于免疫后第8周达峰值,此后逐渐下降。不同甘氨酸锌佐剂组的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HAV抗原对照组。免疫后第8周时,铝佐剂对照组和甘氨酸锌佐剂组的抗体水平均显着高于HAV抗原对照组(P均<0.05);甘氨酸锌(400μg,p H 6.5)佐剂组抗体水平与铝佐剂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氨酸锌能显着增强HAV抗原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其体液免疫增强效果与铝佐剂相当。(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5年06期)

孙涛,李传峰,徐彪,邓明俊,岳志芹[4](2015)在《鸭甲肝病毒VP1蛋白主要抗原域的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已发表的鸭甲肝病毒(Duck hepatitis A virus,DHAV)疫苗株A66株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学分析软件DNAStar进行VP1蛋白的二级结构和抗原域预测,确定其主要抗原域(major antigen domain of VP1,VP1M),设计并合成一对可扩增VP1M的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获得长为327 bp的VP1M基因片段。将VP1M基因片段定向克隆至p GEX-4T-1表达载体中,鉴定正确后进行IPTG诱导表达,获得了以包涵体为主的重组蛋白。重组蛋白纯化后,经过Western blot检测表明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以该蛋白作为包被抗原,成功建立了检测DHAV-1的间接ELISA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为DHAV的快速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免疫鸭群的抗体检测提供了快速实用的检测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张瑞华,周国梅,辛英豪,陈君豪,夏琳琳[5](2014)在《鸭甲肝病毒1型和3型VP1蛋白一个中和性线性抗原表位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鸭甲肝病毒(DuckhepatitisAvirus,DHAV),主要感染1~3周龄雏鸭,具有高度致死、传播迅速的特点。该病毒具有叁种基因型,分别对应叁种血清型,即DHAV-1型、DHAV2型和DHAV-3型。本研究在本实验室已经制备了DHAV-1单克隆抗体4F8并对其所识别的抗原表位进行了初步定位的基础上,对初步定位区段进行了进一步精确定位并鉴定了4F8在DHAV其他血清型的VPl蛋白上的抗原表(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11-08)

程方明,张焕容,洪杰,王远微,岳华[6](2014)在《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抗原表位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制备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DHAV-C)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根据DHAV-C ORF编码氨基酸序列与基因A型DHAV(DHAV-A)相应序列比对结果,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筛选位于DHAV-C ORF编码蛋白序列上的不同抗原表位,合成5条十肽表位序列,分别与KLH载体蛋白偶联后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筛选获得5株稳定分泌抗DHAV-C MAb杂交瘤细胞株。Western blot显示,5株MAb均能够与DHAV-C发生特异性反应,其中5H24-9、3E18-4和5E3-9 3株MAb不与DHAV-A、鸭瘟病毒、新城疫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反应,为DHAV-C的特异性MAb,同时也证明与这3株MAb结合的十肽序列为DHAV-C的抗原表位。这3株MAb亚类分别为IgG2b、IgG1和IgG2b。MAb的制备为建立DHAV-C的检测方法和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张瑞华[7](2013)在《鸭甲肝病毒1型和3型VP1蛋白中和性线性抗原表位的精确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由鸭甲肝病毒(Duck hepatitisAvirus, DHAV)和鸭星状病毒(Duck astrovirus)引起,主要感染1~3周龄雏鸭,具有高度致死(死亡率90%以上)、传播迅速的特点。其中DHAV型鸭肝炎呈世界范围分布,给养鸭业带来极大的损失。目前,国内外对于DHAV的研究已经从基因检测、克隆测序、进化树分析等过渡到了对其基因组功能的研究,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的表达以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此类研究的常用手段。本研究在本实验室已经制备了单克隆抗体4F8并对其所识别的抗原表位进行了初步定位的基础上,对初步定位区段进行了进一步精确定位并鉴定了4F8在DHAV其他血清型的VP1蛋白上的抗原表位,从而为DHAV的诊断、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新型表位疫苗的研制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抗DHAV-1单克隆抗体4F8中和活性的测定本实验室在前期的研究中用DHAV-1全病毒粒子免疫BLAC/c小鼠后,取免疫小鼠脾脏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最后筛选出了能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4F8。本研究通过对小白鼠腹腔注射4F8杂交瘤细胞的方法制备了抗DHAV-1的单克隆抗体,通过定量病毒稀释单抗的方法测定了单抗4F8对DHAV-1与DHAV-3的中和活性。结果发现,对于100ELD50的DHAV-1,0.1mL的腹水蛋白含量为2.056mg/mL的单抗4F8能保护50%以上鸭胚免于死亡的抗体稀释倍数为5.0,而对于100ELD50的DHAV-3,0.1mL的腹水蛋白含量为2.056mg/mL的单抗4F8能保护50%以上鸭胚免于死亡的抗体稀释倍数为9.8。研究结果表明单抗4F8对DHAV-1和DHAV-3均有一定的中和作用,但中和效价不高。同时,虽然单抗4F8是用DHAV-1免疫后制备的,但其对DHAV-1的中和活性不如对DHAV-3的中和活性高。2.单抗4F8在DHAV-1上识别线性表位的准确定位研究本实验室在前期的研究中确定了4F8识别线性抗原表位且抗原表位为DHAV-1VP1蛋白的第74~82位氨基酸。本研究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6个DHAV-1VP1分段蛋白的pET-32a(+)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到Rosetta菌株中,用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对表达产物做SDS-PAGE鉴定表达后,再用单克隆抗体4F8分别对其进行Western blot分析。根据Western blot结果结合引物设计推测单抗4F8识别的抗原表位,结果表明,DHAV-1VP1蛋白的75~80位氨基酸为单抗4F8的抗原表位,即75GEIILT80。通过与NCBI上发表的DHAV各血清型病毒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该抗原表位在DHAV-1的VP1蛋白上高度保守,而DHAV-2和DHAV-3分离株均在该部分存在变异。3.单抗4F8对DHAV-2VP1蛋白上的抗原表位进行识别的研究DHAV-2为分离自台湾的DHAV新血清型,目前仅在台湾地区分离报道过。根据NCBI上已发表的台湾04G株DHAV-2的基因序列,本研究直接合成了DHAV-2的VP1基因,构建了2个VP1分段蛋白的pET-32a(+)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到Rosetta菌株中,用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对表达产物进行蛋白质凝胶电泳鉴定表达后,用单克隆抗体4F8与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DHAV-2的VP1蛋白上不存在4F8可以识别的抗原表位。4.单抗4F8对DHAV-3的VP1蛋白上进行抗原表位识别的研究将DHAV-3与DHAV-1进行病毒序列比对时,发现在75~80位氨基酸二者只有一个氨基酸的变异,针对这个比对结果,本研究构建了4个DHAV-3VP1分段蛋白的pET-32a(+)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到Rosetta菌株中,用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对表达产物进行蛋白质凝胶电泳确定表达后,用单克隆抗体4F8与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DHAV-3VP1蛋白上75GEVILT80也是可以被4F8识别的抗原表位。(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3-06-13)

王丽萍[8](2013)在《硫酸葡聚糖佐剂和酵母多糖—角鲨烯复合佐剂对甲肝和乙肝抗原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采用基因重组等生物技术制备了大量的基因工程疫苗、纯化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等新型疫苗,这些新型疫苗普遍存在免疫原性相对较弱的问题,需要免疫佐剂的帮助才能有效地引发机体免疫应答。因此,新型疫苗佐剂的研究和开发对于新型疫苗的开发与应用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新型疫苗佐剂具有重大的意义。本研究对硫酸葡聚糖佐剂和酵母多糖-角鲨烯复合佐剂两种佐剂进行了佐剂效应研究。硫酸葡聚糖对免疫系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能引起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增强T细胞反应,被广泛应用于兽用疫苗的研究,能有效提高动物的抗体产生水平。酵母多糖是一种大分子多糖复合物,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反应。角鲨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和疫苗的呈递,能够稳定提高药物和疫苗的效果。本研究旨在评价硫酸葡聚糖佐剂和酵母多糖-角鲨烯复合佐剂对甲肝和乙肝抗原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将不同剂量的两种硫酸葡聚糖(分子量-5000和分子量36000-50000)和酵母多糖-角鲨烯复合佐剂分别与HBsAg混合,经皮下免疫1CR小鼠,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BsAg IgG抗体水平。筛选出效果较好的硫酸葡聚糖佐剂及其最佳免疫剂量和酵母多糖-角鲨烯复合佐剂的最佳免疫剂量,分别将最佳免疫剂量的两种佐剂与HAV抗原混合经皮下免疫ICR小鼠,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AV抗原IgG抗体水平。并将最佳免疫剂量的两种佐剂分别与HBsAg和HAV抗原混合经鼻腔粘膜免疫小鼠,采用间接ELISA法来检测血清特异性lgG抗体水平。并对两种佐剂的安全性进行初步观察。结果显示:在皮下免疫途径中,分子量36000-50000的硫酸葡聚糖对HBsAg的体液免疫增强效果优于分子量-5000的硫酸葡聚糖;硫酸葡聚糖(36000-50000)的最佳免疫剂量为2mg,且8周时血清抗HBsAg IgG水平与铝佐剂对照组相近(分别为1:718和1:761),表明硫酸葡聚糖对HBsAg有较好的体液免疫增强效果;酵母多糖-角鲨烯复合佐剂对HBsAg的最佳免疫剂量为2mg酵母多糖+8μl角鲨烯,该组抗HBsAg IgG抗体水平高于铝佐剂对照组和酵母多糖对照组。硫酸葡聚糖佐剂对HAV抗原有一定的体液免疫增强效果,但效果不显着;酵母多糖-角鲨烯复合佐剂对HAV抗原有显着的体液免疫增强作用,lgG抗体水平高于铝佐剂对照组和酵母多糖对照组。在鼻腔免疫途径中,硫酸葡聚糖佐剂对HBsAg和HAV抗原的体液免疫有一定的增强作用(8周时抗体滴度分别为1:28和1:92),酵母多糖-角鲨烯复合佐剂对HBsAg和HAV抗原的体液免疫应答也有增强作用(8周时抗体滴度分别为1:34和1:320),但鼻腔免疫途径的体液免疫效果均不如皮下免疫途径。实验期内,小鼠均未出现异常反应,组织切片表明各器官均未发生病变。由此证实:硫酸葡聚糖佐剂(36000-50000)对HBsAg有较好的体液免疫增强效果;酵母多糖-角鲨烯复合佐剂能显着增强HBsAg和HAV抗原对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增强作用优于铝佐剂;皮下免疫途径优于鼻腔免疫途径,而且在免疫剂量范围内,硫酸葡聚糖佐剂和酵母多糖-角鲨烯复合佐剂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3-05-01)

皮晋魁,张焕容,汤承,岳华[9](2012)在《14株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分离株的VP1基因变异及其编码蛋白的抗原表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4株分离自四川不同地区的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DHAV-C)VP1基因进行了PCR扩增、测序、序列比对分析以及抗原表位分析。结果显示,14株DHAV-C VP1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2.2%~100%,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5.8%~100%,与GenBank中的24株DHAV-C VP1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7.9%~99.3%和80.8%~100%。聚类分析显示,四川华阳地区分离的6株DHAV-C的VP1基因与黑龙江分离株Du/CH/LJS/090905同属一支,3株四川邛崃地区分离株与北京分离株C-GY及福建分离株FJ01同属一支,4株四川郫县分离株与1株四川邛崃分离株处于独立的小分支,它们与其他毒株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距离。DHAV-C VP1蛋白由240个氨基酸组成,是由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共同组成的混合型蛋白,VP1蛋白氨基酸序列的亲水性、抗原指数和表面可及性均较高,其中212~222位氨基酸区域的亲水性、抗原指数和表面可及性最高,可能是DHAV-C VP1蛋白上的B细胞表位优势区域,为DHAV-C表位疫苗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四川分离株可能由于引种等原因从全国不同地区进入四川境内。(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科学》期刊2012年03期)

施建东,胡凝珠,赵蕊蕊,沈霏,段志青[10](2012)在《氢氧化锌与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复合佐剂对甲肝乙肝联合抗原的体液免疫增强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氢氧化锌与低分子量透明质酸(Low molecular weight hyaluronic acid,LHA)复合佐剂对甲肝乙肝联合抗原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在甲肝乙肝联合抗原中加入不同配比的Zn(OH)2与LHA复合佐剂,经皮下免疫ICR小鼠,并设铝佐剂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单纯抗原组。分别于免疫后4、8、12和16周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HAV IgG和抗-HBsAg IgG水平。结果除对照组小鼠血清检测不到抗-HAV IgG抗体外,其余各组小鼠血清抗-HAV IgG水平在12周时达峰值,抗-HBsAg IgG水平在8周时达峰值,以后逐渐下降;免疫后4、8、12和16周,多数复合佐剂组抗-HAV IgG和抗-HBsAg IgG水平与抗原组和铝佐剂组相比,显着增强(P<0.05),且抗体水平持续时间较长。结论适当剂量配比的氢氧化锌与LHA复合佐剂能增强甲肝乙肝联合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2年01期)

甲肝抗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明确胰腺炎型鸭1型甲肝病毒(duck hepatitis A virus 1,DHAV-1)的分类地位,通过血清交叉中和试验分析胰腺炎型DHAV-1的抗原性。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胰腺炎型DHAV-1与抗胰腺炎型DHAV-1阳性血清和抗肝炎型DHAV-1阳性血清中和效价分别为169.8和89.1,肝炎型DHAV-1与抗肝炎型DHAV-1阳性血清和抗胰腺炎型DHAV-1阳性血清为125.9和91.2。参照同属微RNA病毒的口蹄疫病毒血清型和亚型划分标准,计算得出胰腺炎型DHAV-1与肝炎型DHAV-1间的亲源值(R值)为0.62(0.32<R<0.7),表明胰腺炎型DHAV-1属于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DHAV-1a)。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甲肝抗原论文参考文献

[1].奎翔.嵌合戊肝抗原基因的重组甲肝病毒构建及其免疫效果评价[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

[2].傅秋玲,陈珍,黄瑜,傅光华,陈翠腾.胰腺炎型鸭1型甲肝病毒的抗原性测定与分析[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

[3].陈振普,王海漩,胡凝珠,胡云章.甘氨酸锌对甲肝抗原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5

[4].孙涛,李传峰,徐彪,邓明俊,岳志芹.鸭甲肝病毒VP1蛋白主要抗原域的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5

[5].张瑞华,周国梅,辛英豪,陈君豪,夏琳琳.鸭甲肝病毒1型和3型VP1蛋白一个中和性线性抗原表位的鉴定[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6].程方明,张焕容,洪杰,王远微,岳华.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抗原表位鉴定[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4

[7].张瑞华.鸭甲肝病毒1型和3型VP1蛋白中和性线性抗原表位的精确定位[D].山东农业大学.2013

[8].王丽萍.硫酸葡聚糖佐剂和酵母多糖—角鲨烯复合佐剂对甲肝和乙肝抗原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

[9].皮晋魁,张焕容,汤承,岳华.14株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分离株的VP1基因变异及其编码蛋白的抗原表位分析[J].中国兽医科学.2012

[10].施建东,胡凝珠,赵蕊蕊,沈霏,段志青.氢氧化锌与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复合佐剂对甲肝乙肝联合抗原的体液免疫增强作用[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2

论文知识图

将冻存前新鲜细胞与冻存不同时间后的...政策法规选载各级疾病控制机构检验能力(1)政策法规选载各级疾病控制机构检验能力(2)政策法规选载各级疾病控制机构检验能力(4)政策法规选载各级疾病控制机构检验能力(6)政策法规选载各级疾病控制机构检验能力(3)

标签:;  ;  ;  ;  ;  ;  ;  

甲肝抗原论文_奎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