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前围内板,其包括板体、安装在板体上的加强组件,所述板体上开设多个孔口;加强组件包括设置在板体外侧的加强板、固定在加强板上的连接块、与连接块铰接的连杆、铰接在连杆上的滑块,所述加强板为弧形板,所述连接块固定在所述加强板的弧形中心处;所述板体上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底面与所述板体固定,所述安装座的上端面为水平面,所述安装座的上端面上固定有滑槽,所述滑槽沿着所述安装座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块下端固定有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的滑条,所述滑槽两端的侧壁上固定有橡胶片。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加强板增加板体的强度以及分散板体受到的应力,避免板体受到的应力集中,从而提高汽车碰撞的安全性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汽车前围内板,包括板体(1)、安装在板体(1)上的加强组件(2),所述板体(1)上开设多个孔口(1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组件(2)包括设置在板体(1)外侧的加强板(21)、固定在加强板(21)上的连接块(22)、与连接块(22)铰接的连杆(23)、铰接在连杆(23)上的滑块(24),所述加强板(21)为弧形板,所述连接块(22)固定在所述加强板(21)的弧形中心处;所述板体(1)上固定有安装座(12),所述安装座(12)的底面与所述板体(1)固定,所述安装座(12)的上端面为水平面,所述安装座(12)的上端面上固定有滑槽(13),所述滑槽(13)沿着所述安装座(12)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块(24)下端固定有与所述滑槽(13)滑动配合的滑条(241)。
设计方案
1.一种汽车前围内板,包括板体(1)、安装在板体(1)上的加强组件(2),所述板体(1)上开设多个孔口(1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组件(2)包括设置在板体(1)外侧的加强板(21)、固定在加强板(21)上的连接块(22)、与连接块(22)铰接的连杆(23)、铰接在连杆(23)上的滑块(24),所述加强板(21)为弧形板,所述连接块(22)固定在所述加强板(21)的弧形中心处;所述板体(1)上固定有安装座(12),所述安装座(12)的底面与所述板体(1)固定,所述安装座(12)的上端面为水平面,所述安装座(12)的上端面上固定有滑槽(13),所述滑槽(13)沿着所述安装座(12)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块(24)下端固定有与所述滑槽(13)滑动配合的滑条(2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围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3)的侧壁上固定有橡胶片(1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围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22)中心固定有伸缩组件(3),所述伸缩组件(3)包括套杆(31)、固定柱(32),所述套杆(31)固定在所述连接块(22)上,所述套杆(31)与所述连接块(22)垂直;所述固定柱(32)上开设有与所述套杆(31)滑动配合的凹槽(321),所述凹槽(321)沿着所述固定柱(32)的高度方向开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前围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21)的底壁设置有减震弹簧(33),所述减震弹簧(33)一端与所述凹槽(321)的底壁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套杆(31)的底端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前围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弹簧(33)外套设有保护套(34),所述保护套(34)一端与所述凹槽(321)的底壁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套杆(31)底端固定;所述保护套(34)为可伸缩管。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前围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21)的槽口周向固定有弹性片(3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围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21)与所述板体(1)可拆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围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21)两端固定有连接板(211),所述连接板(211)为水平板,所述连接板(211)与所述板体(1)通过螺栓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前围内板。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出行主要的交通工具。在汽车设计中,安全是汽车生产厂家一个重要的设计目标,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家都在不断提升整车的安全性能。汽车的车身结构对于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占据了主要方面,汽车在遭受碰撞时,轻者伤车,严重时则会给车内人员带来危险。
汽车的前围内板是指发动机舱与车厢之间的隔板,它和地板、前立柱连接,安装在前围上盖板之下。前围内板上有许多孔口,作为操纵用的拉线、拉杆、管路和电线束通过之用,还要配合踏板、方向机柱等机件安装位置。
作为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屏障,汽车前围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碰撞时,才能有效避免前围内板过度后移。现有的汽车前围内板零件偏软,一般在前围内板上增加加强板,增加局部强度。汽车遭受撞击时,汽车前围内板很难承受前端传递过来的能量,导致此区域折弯溃缩,从而前围侵入量过大,同时在此区域内能量传导路径比较单一,不利于车身两侧构件均匀受力,使得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前围内板,具有提高汽车碰撞安全性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汽车前围内板,包括板体、安装在板体上的加强组件,所述板体上开设多个孔口;所述加强组件包括设置在板体外侧的加强板、固定在加强板上的连接块、与连接块铰接的连杆、铰接在连杆上的滑块,所述加强板为弧形板,所述连接块固定在所述加强板的弧形中心处;所述板体上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底面与所述板体固定,所述安装座的上端面为水平面,所述安装座的上端面上固定有滑槽,所述滑槽沿着所述安装座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块下端固定有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的滑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汽车碰撞过程,前梁受力后,直接将作用力传递给前围内板,造成前围内板受到的应力集中,导致前围侵入量超标,车内人员受到伤害的风险增加。因此需要在前围内板外设置加强组件,该前围内板为现有技术,在板体外侧设置弧形的加强板,可以增加板体的局部强度。汽车受到撞击后,最先撞击到加强板,若撞击力不大,加强板不会弯折变形,若撞击力过大,弧形的加强板弧度增大,加强板向下弯曲,与连接块铰接的连杆向板体两侧滑动。应力经过连杆分散到板体各处,不会造成板体受到的应力集中,如此,可以提高汽车碰撞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槽的侧壁上固定有橡胶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板受力后,加强板向下弯曲,连杆与安装块之间的夹角增大。滑块在滑槽内向远离连接块的方向滑动,滑条滑动到滑槽端部时,无法继续滑动,在滑槽侧壁固定的橡胶片,可以减小滑条对滑槽侧壁的撞击作用力,从而减小对板体的作用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块中心固定有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包括套杆、固定柱,所述套杆固定在所述连接块上,所述套杆与所述连接块垂直;所述固定柱上开设有与所述套杆滑动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沿着所述固定柱的高度方向开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板受力后,加强板向下,驱动套杆在固定柱上开设的凹槽内滑动,设置的套杆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的底壁设置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一端与所述凹槽的底壁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套杆的底端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板受到撞击后,加强板会变形,加强板上受到的力传递给连接块,加强板的弧形度变大,加强板向下,连接块同时也向下。连接块带动套杆向下,套杆向凹槽内滑动的过程中,减震弹簧被压缩,减震弹簧对套杆的弹力向上,可以抵消部分加强板向下的作用力,从而减小对板体的作用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震弹簧外套设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一端与所述凹槽的底壁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套杆底端固定;所述保护套为伸缩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减震弹簧外设置的保护套,可以保护减震弹簧,避免减震弹簧锈蚀,影响减震弹簧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的槽口周向固定有弹性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板受到外力后,加强板变形,加强板上受到的力传递给连接块,加强板的弧形度变大。加强板向下,连接块同时也向下,连接块与固定柱的上端面抵接后,在凹槽的槽口处固定的弹性片,可以有一个缓冲,避免连接块对固定柱的冲击力过大,固定柱受到的力则会继续传递到板体表面,设置弹性片,可以减小板体受到的应力,提高汽车碰撞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板与所述板体可拆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板遭到撞击后,加强板会变形,可拆连接的加强板便于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板两端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为水平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板体通过螺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与板体通过螺栓连接,实现加强板与板体的固定,加强板的安装方式牢固且安装方法简单。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加强板增加板体的强度以及分散板体受到的应力,避免板体受到的应力集中,从而提高汽车碰撞的安全性能;
2.减震弹簧对套杆的弹力向上,可以抵消部分加强板向下的作用力,从而减小对板体的作用力;
3.加强板可拆连接,便于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加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为了体现滑槽与滑块的连接关系;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伸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板体;11、孔口;12、安装座;13、滑槽;131、橡胶片;2、加强组件;21、加强板;211、连接板;22、连接块;23、连杆;24、滑块;241、滑条;3、伸缩组件;31、套杆;32、固定柱;321、凹槽;33、减震弹簧;34、保护套;35、弹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汽车前围内板,包括板体1、设置在板体1外侧的加强组件2。板体1上开设有多个孔口11,孔口11作为操纵用的拉线、拉杆、管路和电线束通过之用。
如图2-图3所示,加强组件2包括加强板21、固定在加强板21上的连接块22、与连接块22铰接的连杆23、铰接在连杆23上的滑块24。加强板21为弧形板,加强板21的两端固定有水平的连接板211,连接板211与板体1通过螺栓固定。板体1上固定有安装座12,安装座12的底面与板体1固定,安装座12的上端面为水平面,安装座12上固定有滑槽13,滑槽13沿着安装座12的长度方向设置,滑块24下端固定有与滑槽13滑动配合的滑条241。滑槽13宽度方向的侧壁上固定有橡胶片131,加强板21受力后,加强板21向下弯曲,连杆23与安装块之间的夹角增大。滑块24在滑槽13内向远离连接块22的方向滑动,滑条241滑动到滑槽13端部时,无法继续滑动,在滑槽13侧壁固定的橡胶片131,可以减小滑条241对滑槽13侧壁的撞击作用力,从而减小对板体1的作用力。
如图2所示,连接块22上设置有伸缩组件3,结合图4,伸缩组件3包括固定在连接块22上的套杆31、固定在板体1上的固定柱32。套杆31固定在连接块22的中心,套杆31与连接块22垂直,固定柱32上开设有与套杆31滑动配合的凹槽321,凹槽321沿着固定柱32的高度方向开设。凹槽321的底壁上设置有减震弹簧33,减震弹簧33一端与凹槽321底壁固定,另一端与套杆31的下端固定。加强板21受到撞击后,加强板21会变形,加强板21上受到的力传递给连接块22,加强板21的弧形度变大,加强板21向下,连接块22同时也向下。连接块22带动套杆31向下,套杆31向凹槽321内滑动的过程中,减震弹簧33被压缩,减震弹簧33对套杆31的弹力向上,可以抵消部分加强板21向下的作用力,从而减小对板体1的作用力。
如图4所示,凹槽321的槽口周向固定有弹性片35,加强板21向下,连接块22同时也向下,连接块22与固定柱32的上端面抵接后,在凹槽321的槽口处固定的弹性片35,可以有一个缓冲,避免连接块22块对固定柱32的冲击力过大,固定柱32受到的力则会继续传递到板体1表面,设置弹性片35,可以减小板体1受到的应力,提高汽车碰撞的安全性能。
如图4所示,减震弹簧33外套设有保护套34,保护套34为可伸缩管,保护套34一端与凹槽321的底壁固定,另一端与套杆31的下端固定。在减震弹簧33外设置的保护套34,可以保护减震弹簧33,避免减震弹簧33锈蚀,影响减震弹簧33的性能。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汽车碰撞过程,前梁受力后,直接将作用力传递给前围内板,造成前围内板受到的应力集中,导致前围侵入量超标,车内人员受到伤害的风险增加。因此需要在前围内板外设置加强组件2,该前围内板为现有技术,在板体1外侧设置弧形的加强板21,可以增加板体1的局部强度。汽车受到撞击后,最先撞击到加强板21,若撞击力不大,加强板21不会弯折变形,若撞击力过大,弧形的加强板21弧度增大,加强板21向下弯曲,与连接块22铰接的连杆23向板体1两侧滑动。应力经过连杆23分散到板体1各处,不会造成板体1受到的应力集中,如此,可以提高汽车碰撞的安全性能。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3627.8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795611U
授权时间:20191217
主分类号:B62D25/08
专利分类号:B62D25/08
范畴分类:32B;27C;
申请人:北京中益宏宇工贸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北京中益宏宇工贸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李遂镇宣庄户村村委会北200米
发明人:王海宾
第一发明人:王海宾
当前权利人:北京中益宏宇工贸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