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液速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环流,反应器,流化床,颗粒,流体力学,烟气,数值。
液速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卢浩然,高用祥,成有为,王丽军,李希[1](2017)在《喷射型环流反应器中气含率和液速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喷射型环流反应器拥有良好的固体悬浮、液相混合与气液传质性能。在表观气速0.065-0.105 m?s-1的半间歇操作条件下,实验测量了喷射型环流反应器内的气含率以及液速的空间分布。在实验的基础上对反应器进行了叁维瞬态的CFD模拟,并且用耦合群平衡模型(PBM)来模拟系统内气泡的聚并破碎行为。喷嘴的高速射流产生一定比例的大气泡驱动液体循环,使循环液速成倍增加。大气泡浮升过程中逐渐破碎成小气泡,导致提升管内的气含率随着轴向塔高增高而增大,降液管中也有类似的分布。实验和模拟都表明,喷射型环流反应器内由于喷嘴的使用导致了分布器影响区的明显延长,不存在流动充分发展的区域。(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赵楠,稽从杰,刘永民[2](2014)在《叁相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上升区相含率轴向分布与循环液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常温常压下,在叁相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中,将硅铝球、石英砂和瓷球分别与空气、水组成叁相物系,考察了细颗粒与大颗粒物系中上升区相含率轴向分布规律、固体装载率和颗粒粒径对该规律的影响,以及各物系中上升区循环液速随表观气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轴向高度的增加,瓷球物系中上升区固含率εsr先增大后减小;硅铝球物系中εsr减小;石英砂物系中εsr均匀分布。随轴向高度的增加,瓷球物系中上升区气含率εgr增大;硅铝球物系中εgr减小;石英砂物系中εgr先增大后减小。固定表观气速,各轴向位置处的上升区气含率随固体装载率、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当固体装载率相同时,各物系中上升区循环液速随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期刊2014年02期)
王宇,刘永民,龙帅[3](2013)在《高长径比叁相内环流反应器中细颗粒相含率和循环液速的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径比为22的叁相内环流反应器中,在常温常压下以空气-水-石英砂为物系,研究了在不同粒径下上升区固含率、下降区固含率和上升区循环液速随表观气速的变化规律和不同粒径下轴向固含率的分布情况,以及在固体体积分数不同的条件下,平均气含率和上升区气含率随表观气速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粒径(ds)≤0.3 mm时,上升区固含率随表观气速的增加呈平缓变化趋势,下降区固含率随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当0.3 mm<ds≤1.2 mm时,上升区固含率随表观气速的增加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下降区固含率随表观气速的增加而下降;不同粒径下,上升区固含率随着轴向高度的增加而下降,上升区循环液速随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不同体积分数下,平均气含率和上升区气含率均随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本文来源于《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期刊2013年02期)
郝晓刚,张忠林,郭金霞,孙彦平[4](2004)在《液-固流化床中液速分布与颗粒循环流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考察了液-固平板流化床中颗粒流和液流的运动规律,提出了将分散的颗粒流连续介质化的假设和基于容积通量的流体力学表达方式,建立了液体流动和颗粒循环流动的数学模型并定义了颗粒流与液流的有效粘度。理论计算表明,液体通量的径向分布为抛物线,液流有效粘度和液含率与表观液速有关;颗粒通量的径向分布也为抛物线且颗粒上流区与回流区的分界点在0.577D,循环流动强度取决于液含率和液体密度,但颗粒循环分界点的位置与颗粒类型和操作液速无关。实验观察支持模型预测结果。(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罗运柏,闻建平,刘明言,胡宗定[5](1998)在《气液逆流鼓泡塔中的气含率与液速分布和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采用线-线电导探针和背靠背式皮托管测定了气液逆流鼓泡塔中局部气含率和液体轴向速度的径向和轴向分布,讨论了操作条件对气含率与液体轴向速度分布的影响,利用双流体模型对塔内两相湍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一致,为研究烟气脱硫多相反应器的设计和放大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期刊1998年01期)
罗运柏,李绍箕,闻建平,张金利,胡宗定[6](1998)在《叁相反应器的气含率与液速分布和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定操作条件下的气液固叁相鼓泡床反应器的气含率和液体轴向速度分布,讨论了气、液表观速度对气含率和液体轴向速度分布的影响,比较了叁相与两相鼓泡床中气含率和液体轴向速度分布,用拟两相的双流体模型计算了叁相鼓泡床中的气含率和液体轴向速度.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期刊1998年01期)
王一平,胡宗定[7](1990)在《喷射环流叁相流化床反应器轴向液速分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喷射环流叁相流化床反应器中,应用本文所开发的内热式热膜流体速率探头,获得了带有沉降分离区的夹套式环流反应器在不同压力、气量、流量条件下,不同轴向位置的液体速率分布规律。对于本文所述这类反应器,喷射区液体运动速率最大;自喷口向上,速率先是随距离的增大易急骤下降,然后逐渐向一渐近点逼近;当进入环隙转折口处时,由于气体的逸出及流道的变化液速急骤下降;液固相进入环隙时,液速随距离的变化也存在渐近点。当采用变径结构时,流道面积突变处的液速变化率仅次于喷射入口区。在环流反应器中,液速主要取决于喷射动能及气提推动力,受液体进料量及压力的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期刊1990年01期)
胡宗定,于宝田,王一平[8](1985)在《气—液—固叁相流化床局部含率与液速分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电导微元探针法测量了气—液—固叁相流化床的局部气含率。结果表明,气含率的径向分布可由下式表示:ε_g=ε_(gmax)[1-(r/R)~2] 用光导纤维技术对叁相流化床的局部固含率进行了测定。测试结果表明,局部固含率在塔中心处最小,靠近塔璧处最大。且表现气速速增大时,固含率的径向分布更加明显。给出了一个固含率的径向分布式。用示踪剂电子电极法对液体的缝隙速度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塔中心处的液速最大,靠近塔璧处最小。基于动量衡算导出了液体的循环流动式。并依该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获得了充分流化区的涡流动量扩散系数关联式: ν=4.99U_g~(0.537)(U_l/U_t)~(-0.2)(本文来源于《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期刊1985年03期)
液速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常温常压下,在叁相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中,将硅铝球、石英砂和瓷球分别与空气、水组成叁相物系,考察了细颗粒与大颗粒物系中上升区相含率轴向分布规律、固体装载率和颗粒粒径对该规律的影响,以及各物系中上升区循环液速随表观气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轴向高度的增加,瓷球物系中上升区固含率εsr先增大后减小;硅铝球物系中εsr减小;石英砂物系中εsr均匀分布。随轴向高度的增加,瓷球物系中上升区气含率εgr增大;硅铝球物系中εgr减小;石英砂物系中εgr先增大后减小。固定表观气速,各轴向位置处的上升区气含率随固体装载率、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当固体装载率相同时,各物系中上升区循环液速随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增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液速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卢浩然,高用祥,成有为,王丽军,李希.喷射型环流反应器中气含率和液速的分布[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7
[2].赵楠,稽从杰,刘永民.叁相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上升区相含率轴向分布与循环液速的研究[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14
[3].王宇,刘永民,龙帅.高长径比叁相内环流反应器中细颗粒相含率和循环液速的分布研究[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13
[4].郝晓刚,张忠林,郭金霞,孙彦平.液-固流化床中液速分布与颗粒循环流动[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4
[5].罗运柏,闻建平,刘明言,胡宗定.气液逆流鼓泡塔中的气含率与液速分布和数值模拟[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1998
[6].罗运柏,李绍箕,闻建平,张金利,胡宗定.叁相反应器的气含率与液速分布和数值模拟[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8
[7].王一平,胡宗定.喷射环流叁相流化床反应器轴向液速分布的研究[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1990
[8].胡宗定,于宝田,王一平.气—液—固叁相流化床局部含率与液速分布的研究[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