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楠:关于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的对策思考论文

李慧楠:关于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的对策思考论文

摘 要: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对于党的建设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教育管理机制能否有效落实,直接关系到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想要有效提升党员团队的整体素质,必须不断创新教育管理机制,本文主要针对该问题进行了探索,以期有效促进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创新对策

作者简介:李慧楠(1987—),女,政工师,文学学士,研究方向:国有企业党建。

从本质上来说,党员相当于我国基层党组织中的细胞,党员自身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整个队伍的综合思想水平。如果其中存在行为不端或者思想有问题的党员,那么势必会影响到整个队伍的先进性,不能给普通群众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工作也势必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单一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前党员队伍的发展需求,只有不断创新改革,才能有效提升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思想水平。

一、新时期党员队伍教育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新时期背景下,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落实教育管理制度的时候,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首先,对于一线生产企业,在生产旺季的时候,往往参与生产的一线骨干工作人员都是企业中的党员,在这种情况下,一线党员们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很难全身心投入到党员的教育学习活动当中。其次,当前很多大型企业的发展非常迅速,业务遍布全国各地,各地区项目部的党员数量都在增加,但由于项目区域过于分散,很难将其聚集在一起实现统一教育管理。再次,大部分企业负责人往往重经营轻党建,对党员教育管理不重视,不进行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与新时期党员们日益增长的自我发展、自我进步的需求脱节,缺乏吸引力,导致党员管理教育流于形式、效果不佳,极大地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最后,党员教育管理与工作实际严重脱节,多数党员怀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参加学习,根本没有结合本职工作去学习提升,也不注重在生产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企业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无从谈起。

民族文化习惯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民族文化习惯对外出务工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以完全保持民族文化习惯为参考对象,系数值为1。完全没有保持民族文化习惯的系数值为39.567,其外出务工意愿是完全保持民族文化习惯的39.567倍。保持一部分民族文化习惯的系数值为12.367,其外出务工意愿是完全保持民族文化习惯劳动力的12.367倍。保持大部分民族文化习惯的系数值为1.058,其外出务工意愿是完全保持民族文化习惯的1.058倍。说明,民族文化习惯对外出务工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保持民族文化习惯越少的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意愿越强。

二、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的对策

1.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党员是党组织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企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所在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在党员教育管理中,我们必须进行机制创新,结合党员个人、企业发展实际和需求,创新工作思路和载体,引导党员主动思考、自觉对标,将个人发展融入企业发展、社会经济改革发展的历史大背景中,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承担发展重任的使命感,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应有的战斗堡垒作用。

支部要深度挖掘党员教育管理的内涵,要根据新形势下党建工作要求,不断丰富党员日常学习内容,将经济、科技、历史、法律以及中央重要会议精神、行业各项规章制度等各方面的知识融入到教育活动当中,不断强化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信念教育。

(2)丰富内容

一般来说,多数党组织在进行党员教育管理方式都相对保守,照本宣科、一说多听等,这些方式呆板无趣,很难引起党员团体的共鸣。想要让教育管理工作更具民主开放性,应该改变教育方式,强化党员之间的交流,使用平等互动的教学方式,启发党员主动思考,形成一种教学双方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状态。此外,还要对党员队伍的结构进行调查分析,确定针对性教育管理方案,真正做到因人施教,强化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1)转变方式

(2)改变党员发展重心,重视人才选拔

在对党员团队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教育渠道有很多,可以使用社会与党校结合的教育管理模式、分散自学与集中管理的教育模式、传播媒介与电化教育的管理模式、理论教育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以及反面与正面教育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等等。为使党员教育更接地气、见成效,还可通过邀请优秀党员讲党课、党员座谈会等方式,共同探索符合企业实际的教育模式,引入新型技术和先进理论,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员主题学习实践活动。

2.深化党员教育认识,增强党员队伍的活力与向心力

(1)转变管理意识

想要作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首先需要认识到党员教育管理的本质,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企业管理需要,而是通过强化党员日常教育,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四个意识”,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确保党引领中心、服务中心作用的有效发挥。在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形成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中的管理干部服务普通党员的良好风气。在工作中,要更加注重工作的协调性,使用沟通协商的方式完成党员的管理和帮扶工作,使党组织成为一个为党员排忧解难、提供服务和关怀的温暖组织。

(2)转变管理模式

随着计算机快速发展和零部件加工精度需求的提升,插补技术在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不可或缺,其中,三次B样条插补技术由于能够较为精确地表征自由曲线曲面的形状,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三次B样条插补技术控制顶点的方式为反算法,即通过构造的轮廓曲线达到精确控制模型每个数据点的目的,并且可还原曲线的原有形状,同时在数据点间进行插值,计算容易且曲线光滑。为提高生产效率,在加工过程中采用连续B样条插补的方式,不仅可以多点加工一次完成,还能减少运行过程中电机的起停频率。

你知道吗?万花筒可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玩具呢!出生于苏格兰的物理学家大卫·布鲁斯特从小就痴迷于光学实验,喜欢观察周围的事物,热爱动手操作。后来,在一次偶然的多面镜光学实验中,他发现如果把物体放在由几块镜子组成的空腔里,就能呈现出对称的图像。

3.严把党员“入口”关,巩固党员教育管理基础

(1)提高党员标准,严把“入口”关在发展党员的时候,需要遵守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要质量不要数量原则,盲目扩大党员队伍是不明智的,在招纳新成员的同时,不能破坏整个队伍的先进属性,争取做到成熟一个,才能发展一个,在入口处严防死守,确保党员的质量。此外,为了优化团队的综合实力,需要对党员团队进行定期考核,根据民主意见和党员评定相关制度,对每个党员的自身行为和素质做出客观的判断,对于其中非常不称职的党组织成员,必须严肃处理,坚决保持党组织内部纯洁性。只有真正将各行各业的优秀人士吸引到党组织的周围,才能提升党组织的整体发展实力,令其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的中流砥柱和核心战斗力量,实现不断优化我党执政能力的目的。

(4)财政支出有保障。郝铁川教授“穷国无法治”一说,[9]虽显得偏激和绝对,但法治的运行确实需要很高的成本,有些人数较多的案件仅邮寄费一项支出就高达数百上千元。中国现在已是第二大经济实体,2012年在公共安全上的预算支出超过了国防预算,达到了七千多亿元,虽被外媒片面地理解为“中国的维稳经费超过了军费”,但每年实际用于信访维稳的经费肯定也不会少。正如前文所言,完全可以从财政中取出一部分用于民事和行政司法赔偿,从而使得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整个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与稳定。

作为普通劳动者,党员分布在企业、机关、学校、农村等领域,他们身处环境不同,所以在管理的时候必须要根据其队伍属性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要深入了解党员的实际需求,创新管理方式进行,真正使党员的教育管理符合党员的多元化属性。例如,城市和乡村的党员也存在差异,在对乡村党员开展管理的时候,应该在党员和村委会之间、各村与各村之间,以及乡村与乡村企业之间建立相应的党组织,这种组织具有优势互补的属性,对于乡镇党组织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对城区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时候,通常需要根据企业类型来进行专业划分,在不同行业的党组织之间,应该建立联合交流组织,在促进党组织发展的同时还能强化各企业的经济建设。在教育管理期间,应该尽量消除工作中的盲点,全面实现立体化管理格局。

(3)扩充渠道

要优先发展35岁以下的优秀人才,优先发展工作生产第一线的优秀人才,优先发展贫困落后、党员队伍老化地区的优秀人才,优先发展高知识群体、新型经济和新社会组织中的优秀人才。通过“四个优先”,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阶层结构,保持均衡发展。

(3)注重党员的素质教育与思想培养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P<0.05),见表 2。

要建立起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采取集中教育和个别帮教等多种形式,实施递进培养,重点解决他们的思想认识问题,端正入党动机,并为他们指出具体的努力方向,进行动态管理,使他们尽快在各方面成熟起来,为发展党员奠定坚实的质量基础。

建立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量化体系是人才评价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制定标准、实施量化评价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系统思考,着重把握好“四项原则”,妥善处理好“四个关系”,提高职称评审的质量和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时代的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团队的管理教育工作遇到了较大挑战,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为了做好党员队伍的整体建设,必须经过不懈的努力,不断创新,改变管理现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文提出了优化党员管理教育的相关对策,希望能够有益于党组织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守志.关于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思考[J].求实,2005,(10):25-26.

[2] 袁建伟.构建流动党员管理长效机制要着力推进四个“化”[J].中州学刊,2005,(5):22-25.

[3] 高娜威,姚翠琴.略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党史博采,2004,(12):49-50.

标签:;  ;  ;  ;  ;  ;  ;  ;  ;  ;  ;  

李慧楠:关于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的对策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