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装置领域,公开一种电动自行车的减震装置,包括连接机构(1)和外壳(2),连接机构(1)包括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12)和承接部(13),承接部(13)与电动自行车的鞍座固定相连,第一连接部(11)的一端与承接部(13)铰接,第一连接部(11)的另一端与外壳(2)铰接,第二连接部(12)的一端与承接部(13)铰接,第二连接部(12)的另一端与外壳(2)铰接,外壳(2)内设有鞍管(21),第一连接部(11)的中间设有一段凸起连接部(111),凸起连接部(111)与鞍管(21)的顶部贴合。本实用新型调节鞍座的上下前后位置,鞍管和弹簧配合下调整鞍座的高度,最大地满足不同身高体型的人在骑自行车中的舒适度。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动自行车的减震装置,包括连接机构(1)和外壳(2),其特征在于:连接机构(1)包括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12)和承接部(13),承接部(13)与电动自行车的鞍座固定相连,第一连接部(11)的一端与承接部(13)铰接,第一连接部(11)的另一端与外壳(2)铰接,第二连接部(12)的一端与承接部(13)铰接,第二连接部(12)的另一端与外壳(2)铰接,外壳(2)内设有鞍管(21),第一连接部(11)的中间设有一段凸起连接部(111),凸起连接部(111)与鞍管(21)的顶部贴合,承接部(1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外壳(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第一连接部(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孔、第三连接孔铰接,第二连接部(1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孔、第四连接孔铰接。
设计方案
1.一种电动自行车的减震装置,包括连接机构(1)和外壳(2),其特征在于:连接机构(1)包括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12)和承接部(13),承接部(13)与电动自行车的鞍座固定相连,第一连接部(11)的一端与承接部(13)铰接,第一连接部(11)的另一端与外壳(2)铰接,第二连接部(12)的一端与承接部(13)铰接,第二连接部(12)的另一端与外壳(2)铰接,外壳(2)内设有鞍管(21),第一连接部(11)的中间设有一段凸起连接部(111),凸起连接部(111)与鞍管(21)的顶部贴合,承接部(1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外壳(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第一连接部(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孔、第三连接孔铰接,第二连接部(1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孔、第四连接孔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承接部(13)的顶部还设有第五连接孔,鞍座通过第五连接孔与承接部(1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承接部(13)的顶面设有用于安装在电动自行车的鞍座上的安装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鞍管(21)外包裹有弹簧,弹簧与外壳(2)的内侧底部固定连接,鞍管(21)通过弹簧与外壳(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鞍管(21)安装在外壳(2)内,鞍管(21)的顶部伸出外壳(2)外,在凸起连接部(111)和弹簧的共同作用下,鞍管(21)在外壳(2)内上下移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的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减震器(ABSORBER),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广泛用于各种车体,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车体的行驶平顺性。
申请号CN201721456943.0为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自行车鞍座调整结构,包括做鞍座,所述鞍座底部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底部设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外侧套接有套管,所述套管外侧设有紧固套,所述紧固套一侧设有紧固件,所述套管一侧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一侧设有减震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将第一固定杆套接在套管上,通过移动第一固定杆进而可以调节鞍座的高度,之后通过移动第二固定杆,进而可以调整鞍座的水平角度,使用者可以调整到合适自己的水平位置,然后通过插销将第二固定杆与减震杆固定住,有利于对鞍座底部进行固定,增加鞍座的稳定性与牢固性,减少因长时间使用而造成的鞍座位置偏移情况。调节装置为硬性调节装置,鞍座都是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不能自由调节移动,使得不能在相对水平位置调节鞍座的前后移动,有时候也可以进行座管在中管中上伸和下串来微调鞍座的前后移动,在调节的同时改变了鞍座的高度,但不可以最大地满足不同身高体型的人在骑自行车中的舒适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舒适度不够、不适用各种体型人群减震的缺点,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的减震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电动自行车的减震装置,包括连接机构和外壳,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承接部,承接部与电动自行车的鞍座固定相连,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承接部铰接,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外壳铰接,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承接部铰接,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与外壳铰接,外壳内设有鞍管,第一连接部的中间设有一段凸起连接部,凸起连接部与鞍管的顶部贴合,承接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外壳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第一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孔、第三连接孔铰接,第二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孔、第四连接孔铰接。
作为优选,承接部的顶部还设有第五连接孔,鞍座通过第五连接孔与承接部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承接部的顶面设有用于安装在电动自行车的鞍座上的安装组件。
作为优选,鞍管外包裹有弹簧,弹簧与外壳的内侧底部固定连接,鞍管通过弹簧与外壳连接。
作为优选,鞍管安装在外壳内,鞍管的顶部伸出外壳外,在凸起连接部和弹簧的共同作用下,鞍管在外壳内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鞍座能自由调节移动,在相对水平位置调节鞍座的前后移动,同时鞍管在壳体中上伸和下串来微调鞍座的上下前后位置,在调节的同时改变了鞍座的高度,最大地满足不同身高体型的人在骑自行车中的舒适度和车体弹性提高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压缩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连接机构、2—外壳、11—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3—承接部、21—鞍管、111—凸起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电动自行车的减震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连接机构1和外壳2,连接机构1包括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12和承接部13,承接部13与电动自行车的鞍座固定相连,第一连接部11的一端与承接部13铰接,第一连接部11的另一端与外壳2铰接,第二连接部12的一端与承接部13铰接,第二连接部12的另一端与外壳2铰接,外壳2内设有鞍管21,第一连接部11的中间设有一段凸起连接部111,凸起连接部111与鞍管21的顶部贴合,承接部1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外壳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第一连接部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孔、第三连接孔铰接,第二连接部1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孔、第四连接孔铰接。
承接部13的顶部还设有第五连接孔,鞍座通过第五连接孔与承接部13固定连接。
承接部13的顶面设有用于安装在电动自行车的鞍座上的安装组件。
鞍管21外包裹有弹簧,弹簧与外壳2的内侧底部固定连接,鞍管21通过弹簧与外壳2连接。
鞍管21安装在外壳2内,鞍管21的顶部伸出外壳2外,在凸起连接部111和弹簧的共同作用下,鞍管21在外壳2内上下移动。
实施例2
一种电动自行车的减震装置,如图5所示,包括连接机构1和外壳2,连接机构1包括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12和承接部13,承接部13与电动自行车的鞍座固定相连,第一连接部11的一端与承接部13铰接,第一连接部11的另一端与外壳2铰接,第二连接部12的一端与承接部13铰接,第二连接部12的另一端与外壳2铰接,外壳2内设有鞍管21,第一连接部11的中间设有一段凸起连接部111,凸起连接部111与鞍管21的顶部贴合,承接部1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外壳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第一连接部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孔、第三连接孔铰接,第二连接部1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孔、第四连接孔铰接。
鞍管21外包裹有弹簧,弹簧与外壳2的内侧底部固定连接,鞍管21通过弹簧与外壳2连接。
鞍管21安装在外壳2内,鞍管21的顶部伸出外壳2外,在凸起连接部111和弹簧的共同作用下,鞍管21在外壳2内上下移动。
在路面不平整的情况下,电动自行车回到地面的瞬间,使用者对电动自行车的鞍座向下施加压力增大,承接部13向下压动并带动第一连接部11的凸起连接部111向下压动鞍管21,鞍管21向外壳2内压缩并使外壳2内的弹簧压缩,弹簧由于弹性作用回馈反作用力,减小鞍座的震动,压缩的瞬间减震装置为图5所示状态。鞍座向后下方压缩的方式,自由调节移动,调节的同时改变了鞍座的高度,但最大地满足不同身高体型的人在骑自行车中的舒适度。
实施例3
一种电动自行车的减震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连接机构1和外壳2,连接机构1包括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12和承接部13,承接部13与电动自行车的鞍座固定相连,第一连接部11的一端与承接部13铰接,第一连接部11的另一端与外壳2铰接,第二连接部12的一端与承接部13铰接,第二连接部12的另一端与外壳2铰接,外壳2内设有鞍管21,第一连接部11的中间设有一段凸起连接部111,凸起连接部111与鞍管21的顶部贴合,承接部1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外壳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第一连接部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孔、第三连接孔铰接,第二连接部1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孔、第四连接孔铰接。
鞍管21外包裹有弹簧,弹簧与外壳2的内侧底部固定连接,鞍管21通过弹簧与外壳2连接。
鞍管21安装在外壳2内,鞍管21的顶部伸出外壳2外,在凸起连接部111和弹簧的共同作用下,鞍管21在外壳2内上下移动。
在路面恢复平整的情况下,使用者对电动自行车的鞍座向下施加压力为正常施加的压力时,外壳2内的弹簧压缩积蓄的弹性势能带动鞍管21向外壳2外伸出,鞍管21推动第一连接部11的凸起连接部111向上运动,承接部13向上给鞍座提供支撑力并起到减震效果。减震装置恢复至图1所示状态。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2797.4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757347U
授权时间:20191210
主分类号:B62J1/02
专利分类号:B62J1/02;B62J1/08
范畴分类:32C;32G;
申请人:金华卓远实业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金华卓远实业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21000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江东镇低丘缓坡综合园金鼎路3777号
发明人:郭志凯
第一发明人:郭志凯
当前权利人:金华卓远实业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梨华;陈丽霞
代理机构:33256
代理机构编号:浙江杭知桥律师事务所 33256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