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碳纤维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碳纤维,复合材料,马来,铸工,性能,地线,亚胺。
碳纤维复合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东星倩,何涛,霍元明,刘洪君,孙安娜[1](2019)在《短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碳纤维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使用真空吸铸法制备了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铸件并测试其拉伸性能,将实验所得数据结合Geodict软件分析了碳纤维含量和碳纤维长度对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分布的影响规律,得到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为使用真空吸铸法制备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后续工作展开和性能提升提供了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随着碳纤维含量的增加,纤维对材料拉伸性能的增强效果越好;随着碳纤维长度的增加,纤维对材料拉伸性能的增强效果逐渐减小,并在5 mm后达到平稳的趋势,当纤维长度为1 mm时,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较优。(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刘培启,杨帆,黄强华,王迪,陈祖志[2](2019)在《T700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气瓶封头非测地线缠绕强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微分几何理论和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气瓶封头上T700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CFRP)非测地线缠绕角微分方程,得到稳定的非测地线缠绕轨迹;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T700CFRP缠绕气瓶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非测地线轨迹对工作压力(30MPa)下T700CFRP缠绕气瓶强度的影响,并采用渐进损伤模型分析爆破压力的变化规律。对于封头高h=50mm的T700CFRP缠绕气瓶,滑线系数为0.2时承载能力最强,比T700CFRP测地线缠绕气瓶提高了7MPa,约为6.4%;对于封头高h=160mm的T700CFRP气瓶,滑线系数为0.2时承载能力最强,比T700CFRP测地线缠绕气瓶提高了6MPa,约为11.5%。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得到的缠绕线型既能满足缠绕工艺的基本要求,又提高了T700CFRP缠绕气瓶的结构力学性能,可为实际缠绕工艺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王孝锋,侯大寅,徐珍珍,汪浩,杨莉[3](2019)在《溅射功率对碳纤维及C/C膜界面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室温下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碳纤维表面沉积碳膜,探究溅射功率对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溅射功率改性后的碳纤维与改性前的碳纤维相比,石墨化程度、微晶尺寸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大;随着溅射功率的增大,断裂强度和弯曲强度都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与改性前相比,断裂强度分别提高了27.14%(150W)、32.98%(250W)、18.89%(350W)、17.94%(450W),弯曲强度提高了28.66%(150W)、39.45%(250W)、8.49%(350W)、3.28%(450W);并且改性后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拉伸过程中会出现屈服阶段,不再是典型的脆性断裂,界面性能得到改善。(本文来源于《武汉纺织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刘东强,成俊秀,张泽东,马创创,李启航[4](2019)在《碳纤维复合材料车壳及一体化车体的制作》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节能车轻量化和稳定性的要求,提出了一种一体化车体制作方案,该方案在保证车体力学性能的情况下可有效减轻节能车的重量。从总体方案、温度环境、力学性能优化、碳纤维真空导入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等几方面入手详细介绍了一体化车体及车壳制作方法。通过实验论证,证明采用该方法可满足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9年06期)
张义[5](2019)在《纤维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及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复合材料凭借其强度高、高周次疲劳强度、裂纹扩散速率低、耐腐蚀、质量轻等多项优势成为轨道交通装备减重的首选。本文结合目前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探究纤维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22期)
郭智臣[6](2019)在《弗劳恩霍夫的聚乳酸复合材料可能是碳纤维的环保替代品》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生物基聚乳酸(PLA)热塑性塑料相对生态友好且易于回收,但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却要坚固得多。现在,德国科学家声称通过新型PLA复合材料可将两者的优点相结合。与传统的石油基塑料不同,PLA由玉米淀粉、木薯和甘蔗等可再生资源制成。它不仅可完全回收(在有设备的地方),而且还可在适当条件下在几年内生物降解,并(本文来源于《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期刊2019年06期)
魏俊颐[7](2019)在《针状聚苯胺/碳纤维纳米复合材料的形貌调控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规整的聚苯胺纳米结构有利于缩短电子传输的距离,从而优化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本文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出针状的聚苯胺/碳纤维(PANI/CFs)的纳米复合材料,并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对其形貌进行调控。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聚苯胺可以自发的在碳纤维表面进行生长,生成有序性高的针状结构,并且改变实验条件,可对其形貌进行调控。(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33期)
孔俊嘉,明皓,吴尚锋[8](2019)在《碳纤维/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手糊成型工艺制作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选用T-700碳纤维为增强体,用气相氧化法对其进行表面处理,选用双马来酰亚胺(BMI)改性的耐高温环氧树脂为树脂基体。结果表明,碳纤维经过表面处理后,其表面与基体树脂的接触角由116.8°下降到50.5°,并且表面出现条纹沟槽,改善了碳纤维表面对基体树脂间的界面性能。同时,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了4.0%,热分解温度提高了1.9%。(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张冬妍,宋现铭[9](2019)在《碳纤维木质复合材料电镜图像分析及形态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图像分析同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等研究内容密切相关,而且相互交叉重迭.将改进的抗噪声能力强并考虑邻域像素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应用到碳纤维木质复合材料研究中,经过试验验证取得了满意的分割结果.然后对分割结果进行碳纤维特征参数提取,并设置一个碳纤维分布形态参数r来区分电镜图像中碳纤维有无黏连成束.本研究为碳纤维木质复合材料均匀化识别提供了便捷的方法,同时也为后期构建碳纤维木质复合材宏微观模型提供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赵彩纯,庞国星,崔之灿,李鑫,彭智权[10](2019)在《碳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纤维(CF)增强聚丙烯(PP)复合材料以其轻质高强的特点被国内外学者广泛研究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PP/CF复合材料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性能研究。PP/SCF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向PP中加入适量的碳纤维,材料的硬度、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弯曲强度等均有显着提高,材料的热性能、导电性、降解性等均有明显的改善。PP/SCF复合材料在国外已成功应用于汽车领域等先进制造业,国内应用市场广阔。(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9年22期)
碳纤维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微分几何理论和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气瓶封头上T700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CFRP)非测地线缠绕角微分方程,得到稳定的非测地线缠绕轨迹;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T700CFRP缠绕气瓶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非测地线轨迹对工作压力(30MPa)下T700CFRP缠绕气瓶强度的影响,并采用渐进损伤模型分析爆破压力的变化规律。对于封头高h=50mm的T700CFRP缠绕气瓶,滑线系数为0.2时承载能力最强,比T700CFRP测地线缠绕气瓶提高了7MPa,约为6.4%;对于封头高h=160mm的T700CFRP气瓶,滑线系数为0.2时承载能力最强,比T700CFRP测地线缠绕气瓶提高了6MPa,约为11.5%。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得到的缠绕线型既能满足缠绕工艺的基本要求,又提高了T700CFRP缠绕气瓶的结构力学性能,可为实际缠绕工艺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碳纤维复合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东星倩,何涛,霍元明,刘洪君,孙安娜.短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数值模拟分析[J].锻压技术.2019
[2].刘培启,杨帆,黄强华,王迪,陈祖志.T700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气瓶封头非测地线缠绕强度[J].复合材料学报.2019
[3].王孝锋,侯大寅,徐珍珍,汪浩,杨莉.溅射功率对碳纤维及C/C膜界面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9
[4].刘东强,成俊秀,张泽东,马创创,李启航.碳纤维复合材料车壳及一体化车体的制作[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9
[5].张义.纤维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及展望[J].内燃机与配件.2019
[6].郭智臣.弗劳恩霍夫的聚乳酸复合材料可能是碳纤维的环保替代品[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9
[7].魏俊颐.针状聚苯胺/碳纤维纳米复合材料的形貌调控及表征[J].价值工程.2019
[8].孔俊嘉,明皓,吴尚锋.碳纤维/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J].辽宁化工.2019
[9].张冬妍,宋现铭.碳纤维木质复合材料电镜图像分析及形态特征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赵彩纯,庞国星,崔之灿,李鑫,彭智权.碳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广州化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