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算机配色的几个重要基础问题的研究

关于计算机配色的几个重要基础问题的研究

论文摘要

计算机配色作为纺织加工信息化、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关注。然而,在实际应用计算机配色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初次配方不准确、多次修色仍无法配出等问题。这其中原因很多,既包含计算机配色理论与实际染料上染并不完全相符造成的配色理论误差,也有织物染色、测色、配色等环节引进的误差。根据计算机配色流程中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本课题重点研究了三刺激值计算、色差公式选择、实验误差表征、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与合理性检验、配色效果及评价这几个相互影响的重要基础问题。三刺激值作为计算机配色最基础的一个参数,其计算精度随测色仪器、测试方法和计算方法而异,通过探究针对测量带宽和间隔的14种改进方法、针对测量范围弥补的3种外延方法,发现Table LWL算法和相应的外延方法均非常显著地提高了计算精度。选择色差公式时,利用显色系中色卡规律排列且与人眼视觉感受一致的特点,通过计算相邻色卡之间的色差,发现CAM16-UCS整体表现最好,能够反馈给计算机配色准确的色差值。计算机配色对样品的精度要求很高,用具体的色差数值表征实验误差,帮助判断此来源误差是否符合配色的要求。建立一个准确的基础数据库是计算机配色程序成功运用的基础,在传统的准确性检验上增加色域分析,帮助建立精准的全光谱广色域基础数据库,使其能够准确地服务于计算机配色。选择合适的评价计算机配色效果的方法以准确比较不同程序的配色效果,进而帮助改进程序。综上所述,计算机配色不可避免会包含很多误差,从配色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其中每一个问题的研究与改进对其他问题都有促进效果,对计算机配色整体精度的提高也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是提高计算机配色精度的现实而有效的方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现状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2 三刺激值计算
  •   2.1 三刺激值计算的现状
  •     2.1.1 计算公式及相关规定
  •     2.1.2 仪器的测量误差
  •   2.2 提高三刺激值精度的方法
  •     2.2.1 针对带宽和测量间隔
  •     2.2.2 针对测量范围
  •   2.3 实验方法
  •     2.3.1 选择样品
  •     2.3.2 实验条件
  •     2.3.3 分析方法
  •   2.4 改进方法的对比与验证
  •     2.4.1 针对带宽和测量间隔
  •     2.4.2 针对测量范围
  •   2.5 小结
  • 3 色差公式选择
  •   3.1 表色系统
  •     3.1.1 显色系
  •     3.1.2 混色系
  •   3.2 实验方法
  •     3.2.1 实验条件
  •     3.2.2 选择样品
  •     3.2.3 分析方法
  •   3.3 计算与讨论
  •     3.3.1 对Munsell色彩图册
  •     3.3.2 对汉风色典
  •     3.3.3 色差公式的对比
  •   3.4 小结
  • 4 实验误差表征
  •   4.1 样品的制作
  •     4.1.1 实验条件
  •     4.1.2 测色方法
  •   4.2 误差计算
  •     4.2.1 织物内不匀
  •     4.2.2 织物外不匀
  •   4.3 小结
  • 5 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与合理性检验
  •   5.1 基础数据库的建立
  •   5.2 基础数据库的合理性检验
  •     5.2.1 准确性检验与分析
  •     5.2.2 色域分析
  •     5.2.3 现有测配色仪器的评价
  •     5.2.4 基础数据合理性检验结果
  •   5.3 小结
  • 6 计算机配色及效果评价
  •   6.1 计算机配色现有理论模型及算法
  •     6.1.1 Kubelka-Munk理论与色料加和混色模型
  •     6.1.2 其他理论模型
  •     6.1.3 存在的问题
  •   6.2 拼色样品的制作
  •     6.2.1 拼色类型
  •     6.2.2 拼色浓度设置
  •     6.2.3 实验
  •   6.3 计算机配色效果的评价
  •     6.3.1 评价方法
  •     6.3.2 配色效果
  •   6.4 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张靖晶

    导师: 杨红英

    关键词: 织物,色差,三刺激值,基础数据库,计算机配色

    来源: 中原工学院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轻工业手工业

    单位: 中原工学院

    分类号: TS193.13

    总页数: 74

    文件大小: 2715K

    下载量: 118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基础数据库建设[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8(15)
    • [2].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中的数据库分析[J]. 中国防汛抗旱 2012(01)
    • [3].轨道交通基础数据库元数据内容体系构建分析[J]. 电脑迷 2018(05)
    • [4].火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建设方案与应用[J]. 电力环境保护 2009(05)
    • [5].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重要性及改进措施[J]. 技术与市场 2017(04)
    • [6].浅析我国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共享[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7(09)
    • [7].广东省林业产业数据库与人造板发展策略[J]. 中国人造板 2013(06)
    • [8].基于互联网的环境影响评价数据共享与应用[J]. 环境影响评价 2016(01)
    • [9].基于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基础数据的模式发现[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11(02)
    • [10].四大基础数据库数据标准化建设研究[J]. 信息技术 2010(09)
    • [11].全国林业产业基础数据库建设[J]. 农业网络信息 2015(07)
    • [12].基础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研究[J]. 电子政务 2010(01)
    • [13].水泥行业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建设方案与应用[J]. 中国水泥 2010(05)
    • [14].广州市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及功能分析[J].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0(03)
    • [15].山西省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更新维护[J]. 计算机时代 2015(01)
    • [16].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管理系统的应用[J]. 中国医学装备 2012(12)
    • [17].地测空间管理信息系统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J]. 矿山测量 2011(06)
    • [18].电网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研究与实现[J].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13(02)
    • [19].可视化水库诱发地震基础数据库的构建[J]. 人民长江 2008(12)
    • [20].基于变更调查成果内业核查方法的探讨[J]. 现代测绘 2013(01)
    • [21].流动形变监测动态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6(03)
    • [22].乌伦古河流域SWAT模型基础数据库构建[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3(06)

    标签:;  ;  ;  ;  ;  

    关于计算机配色的几个重要基础问题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