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创造社论文-罗晶晶

前期创造社论文-罗晶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前期创造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创造社,自然,风景,情感

前期创造社论文文献综述

罗晶晶[1](2019)在《论创造社前期小说中的情绪风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自然环境书写已经成为一种创作追求,相关的理论也在逐渐地萌生,它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改变着中国小说的书写面貌,成为现代小说的审美特征。创造社前期小说追求灵魂与自然的结合,注重在景物描写中表现人物的主观情绪,其小说中的风景是一种情绪风景。本文立足文本细读和比较研究,聚焦于小说的自然背景,从风景的色彩与意象出发,以心理学中的情绪与情感为突破点,重点分析自然背景与人物情绪心理的关系,从风景的独特性、艺术特色和文学史地位等方面来论述创造社前期小说中的情绪风景。绪论部分从纵向和横向上讲述创造社前期小说风景的独特性与重要性,从研究对象、内容等方面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地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论文正文分为叁部分。第一章,首先,从心理学中的情感和情绪概念入手,对情感风景和情绪风景进行定义和区分,明确界限。情感风景是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这种情感往往是稳定的、持久的,它相对情绪风景而言比较单一、情感平稳,在很长时间内不会产生较大变化,感情波动不如情绪强烈。情绪风景也是在风景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但是这种情感起伏波动大,情绪持续时间短,具有短暂性、情景性与外部表现性等特征。它与主体的自我需求有着紧密联系,在面对风景时,主体会产生恐惧、忧虑、焦躁等情绪,并伴随着极端个人行为。其次,通过色彩、意象来分析情绪风景,并论述情绪风景产生的多重原因。第二章论述创造社前期小说中的艺术特色。本章主要从风景描写与“零余者”的塑造、视觉呈现和风景语言的多样化叁个方面入手,来揭示创造社前期小说创作中情绪风景的独特性。第叁章以文学史的视野从纵横两个维度去分析情绪风景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对现代小说的贡献。情绪风景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它既是对中国“寄情山水”文学传统和“五四”“人的文学”观的继承与发展,也促进了小说的散文化和小说中风景的异化,对后来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结语部分对创造社前期小说的情绪风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创造社前期小说中的情绪风景有着它的意义与价值,对其研究,不仅可以弥补当下文学研究的不足,而且可以为创造社小说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和研究价值。同时也客观地指出情绪风景书写的历史局限。(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印晓红[2](2018)在《前期创造社的浪漫主义文学译介》一文中研究指出创造社是中国20世纪20年代最重要的文学社团之一,其前期成员在创作之余还翻译了诗歌、小说和童话在内的一系列浪漫主义作品,并译介了包括浪漫主义在内的众多文学思潮,其选材上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倾向。本文以前期创造社主办的《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及14部前期创造社成员的单行本译着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前期创造社译介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成因。一方面因为前期创造社成员久居日本而内心苦闷,主张个性自由的浪漫主义文学易受到他们的青睐;另一方面,与浪漫主义作家产生的精神"共鸣"也促使他们译介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本文来源于《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0期)

马凯凤,陈红旗[3](2018)在《《创造季刊》与前期创造社的纯文艺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创造社的第一份刊物,《创造季刊》承载了前期创造社的文艺理想,也寄托着他们对纯文艺建设的厚望。透过《创造季刊》,我们可以知悉前期创造社的文艺思想,还可以深入了解他们基于创造精神的编辑理念、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创造季刊》刊载的创作、译介、评论等佐证了前期创造社为"五四"以来新文学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也彰显了前期创造社的纯文艺取向。(本文来源于《郭沫若学刊》期刊2018年01期)

马凯凤[4](2017)在《《创造周报》与前期创造社文学批评观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创造周报》的编辑倾向、栏目设置和刊载作品的情状可知,文学批评是《创造周报》的"重头戏"。前期创造社同人从批评目的、批评主体、批评对象、批评过程和批评思想等方面科学而系统地构建了他们的文学批评观。他们文学批评观的构建具有策略性、先锋性和现代性等特点。(本文来源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马凯凤[5](2017)在《《创造日》与前期创造社的文学探索及其他》一文中研究指出《创造日》与《创造季刊》《创造周报》一起,形成了前期创造社刊物"叁足鼎立"之势。如果说《创造季刊》是前期创造社开创一个文艺时代的起点,《创造周报》是前期创造社进入鼎盛时期的标志,那么《创造日》的停刊则是前期创造社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细究《创造日》的编辑理念、社内定位及其刊载作品可知,它不仅承载着前期创造社同人的"文学梦",还为创造社成员提供了新的话语空间。《创造日》对研究前期创造社的文学活动和了解当时的文学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本文来源于《嘉应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王刚[6](2017)在《短暂的奇葩——论创造社前期的浪漫主义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时期创造社以"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出现在中国文坛,可以说有着历史的必然性,也是创造社作家的必然选择。创造社将西方浪漫主义引入中国,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强调主观;青春勃发的创造社作家以他们热烈易燃,敏感冲动的人物形象,以他们火山爆发似的诗篇、大胆暴露的小说,成为了浪漫主义时代最充分的代表。然而,创造社的浪漫主义的黄金时代太短暂,它终于抵不过时代的抉择与人们的鉴赏心理的倾向而衰落下去。(本文来源于《延边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张剑,张予娜[7](2016)在《殊途中的同归、传承中的背离——前期创造社与岛崎藤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东方近代文学发展史上,前期创造社作家和岛崎藤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岛崎藤村是日本自然主义的奠基者,也正是以他为代表的日本作家,使这一发源于西方自然主义的文学理念直接背离了母体,演绎成具有浓郁日本风情的文学产物;而前期创造社作家对于日本自然主义则是直接传承与背离式的撷取交织进行。这种多层次的复杂关系实际上揭示了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日两国民族个性的意识流趋向及其相互交融、交错的特征。(本文来源于《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冯芳[8](2016)在《论前期创造社“创造”与“建设”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前期创造社主要进行的是纯文学"创造"和"建设"工作。他们以此为宗旨,在现代文坛上开辟了个性化的言论空间,既推进了新文学运动的热潮,也开辟了新文学发展的新道路。创造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进行文学建设的社团之一。他们从建团之日起就以"创造"和"建设"作为自己的创设宗旨。为现代中国文学话语环境开创了新的言语方式。针对当时文学创作和批评良莠不齐的状况,创造社同人高举"创造"和"建设"的(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6年08期)

谭苏[9](2014)在《论前期创造社戏剧艺术的“日本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创造社成员共同的留日背景使得创造社的戏剧艺术受到"日本机制"的影响和促进。第一重"环境机制"中,日本是作为"背景"而以其社会环境和时代氛围对创造社诸君产生影响;第二重"中介机制"中,日本是作为"桥梁"而引导他们涉猎更广泛的文化和文学;第叁重"体验机制"中,日本是作为"触点"而使他们的体验心理得以建立,从而开启一段艺术之旅。(本文来源于《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张能泉[10](2014)在《论谷崎润一郎文艺思想对前期创造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前期创造社叁位代表作家——郭沫若、郁达夫和田汉接受了谷崎润一郎的唯美主义文艺思想,使其在文学创作中将身体、女性与死亡巧妙地结合在官能书写之中,文学创作上倾向颓废,追求强烈的刺激、自我虐待的快感和变态的官能享受,表现出较为浓厚的谷崎气息。他们的文学作品具有浓郁的个人意识,洋溢着忧郁、华美、怪诞、凄艳、虚幻的气息。这些体验个体生命、感叹自我人生的文学作品既表现出一种病态的美,也表现出一种怪异的美,是一种通过官能书写和女性礼赞而营造的艺术虚幻美,形成了前期创造社颓废感伤的总体格调。(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期刊2014年11期)

前期创造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创造社是中国20世纪20年代最重要的文学社团之一,其前期成员在创作之余还翻译了诗歌、小说和童话在内的一系列浪漫主义作品,并译介了包括浪漫主义在内的众多文学思潮,其选材上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倾向。本文以前期创造社主办的《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及14部前期创造社成员的单行本译着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前期创造社译介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成因。一方面因为前期创造社成员久居日本而内心苦闷,主张个性自由的浪漫主义文学易受到他们的青睐;另一方面,与浪漫主义作家产生的精神"共鸣"也促使他们译介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前期创造社论文参考文献

[1].罗晶晶.论创造社前期小说中的情绪风景[D].湖南师范大学.2019

[2].印晓红.前期创造社的浪漫主义文学译介[J].汉语国际教育研究.2018

[3].马凯凤,陈红旗.《创造季刊》与前期创造社的纯文艺取向[J].郭沫若学刊.2018

[4].马凯凤.《创造周报》与前期创造社文学批评观的构建[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7

[5].马凯凤.《创造日》与前期创造社的文学探索及其他[J].嘉应学院学报.2017

[6].王刚.短暂的奇葩——论创造社前期的浪漫主义创作[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

[7].张剑,张予娜.殊途中的同归、传承中的背离——前期创造社与岛崎藤村[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8].冯芳.论前期创造社“创造”与“建设”的探索[J].牡丹.2016

[9].谭苏.论前期创造社戏剧艺术的“日本机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10].张能泉.论谷崎润一郎文艺思想对前期创造社的影响[J].社会科学.2014

标签:;  ;  ;  ;  

前期创造社论文-罗晶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