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也是地球上初级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湿地植被是其主要生产者。湿地种子库在湿地植被的建立、演替和恢复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对水位变化的响应策略和响应机制是生态学领域有待剖析的热点问题。湿地种子库对水位变化的响应策略和响应机制的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植被群落类型。开展湿地种子库及地上植被的动态变化研究能够洞察鄱阳湖湿地群落可能的演替过程,有利于回答鄱阳湖的水文变化过程、生态功能及结构并为其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选择水位高变幅的鄱阳湖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蚌湖、大湖池和象湖3个子湖样带展开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的调查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发现鄱阳湖3个子湖种子库累计萌发出24个物种,隶属于13个科,21个属。其中禾本科和蓼科物种最多,其次是莎草科。种子库以多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为主,土壤种子库的密度为10190±472.3粒/m~2,优势种有灰化薹草(Carex cinerascens)、刚毛荸荠(Heleocharis valleculosa)、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小茨藻(Najas minor)等。土壤种子库的密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减少,且沿着高程也呈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种子库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趋势明显。(2)地上植被调查中,鄱阳湖3个子湖地上植被共统计出21个种,隶属于14个科,20个属。其中禾本科(Gramineae)、蓼科(Polygonaceae)、菊科(Asteraceae)最多。在萌发的21种植物中,蚌湖萌发植物种类最少为10种,大湖池萌发物种数有14种,象湖萌发物种数13种,三个子湖地上植物的物种构成相似,重合度较高。地上植被的生态型以湿生植物为主,生活型以一年生草本植物居多,优势种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主要为灰化薹草(C.cinerascens)和刚毛荸荠(H valleculosa)。(3)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物种构成相似性较低,表现在种子库萌发的物种并未出现在地上植被调查中。水文条件的变化直接影响湿地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及规模,即水文节律是造成土壤种子库和芽库的形成集群分布的主要原因。(4)在水位年际变化下,2017年与2008年相比,种子库的种类和数量均出现大幅度下降,地上植被的种类和数量也出现同样的下降趋势。地上植物优势种变化明显,灰化薹草已经逐渐演替成为鄱阳湖枯水期裸露湿地的绝对优势种,对其他植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物种多样性上来看,鄱阳湖3个子湖均呈现出植被种类退化的迹象。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程旭
导师: 袁龙义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土壤种子库,水位变化
来源: 长江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长江大学
分类号: Q948
总页数: 57
文件大小: 1686K
下载量: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