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单胞菌属论文_王小冬,魏布,刘兴国,陆诗敏,顾兆俊

导读:本文包含了假单胞菌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胞菌,细菌,鉴定,持久性,病原,表征,肺结核。

假单胞菌属论文文献综述

王小冬,魏布,刘兴国,陆诗敏,顾兆俊[1](2018)在《红假单胞菌属光合细菌的一种规模化培养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红假单胞菌属光合细菌的规模化培养方法,2015年1月5日至2016年4月26日,将淡水鱼配合饲料与自来水混合后放置在玻璃温室,于有机玻璃柱中腐烂、发酵培养,培养期间不添加其他物质,也不添加菌种种源。实验过程中,随着饲料的腐烂,容器内壁上逐渐出现了暗红色物质附着,并且附着面积逐渐扩散到整个内壁,然后水体也逐渐转变为暗红色。结果显示,饲料腐烂过程中,水体TN、TP和TOC最高可分别达近1 200 mg/L、700 mg/L和2 700 mg/L,随后水体TN、TP和TOC出现降低趋势。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当水体呈现暗红色时,附着态微生物样品和浮游态微生物样品均以红假单胞菌属为最大的优势属,红假单胞菌属在附着态样品和浮游态样品中的相对丰度分别达到73.19%和54.31%,即实现了浮游态和附着态红假单胞菌属光合细菌的高密度培养。推断本实验中红假单胞菌规模化培养方法的机理:首先,异养菌降解饲料原料为小分子物质,随后在适当的水温、光照等物理因素的影响下,其中高浓度的氮、磷、碳以及金属离子、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小分子物质满足了红假单胞菌的高密度生长需求而大量生长成为优势种类。这提供了一种利用水产配合饲料与水一起发酵进行红假单胞菌属光合细菌规模化培养的方法,可为其他降解大分子有机物的异养菌的规模化培养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卢松玉[2](2017)在《假单胞菌属植物病原菌DNA条形码检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是一类分布较为广泛且种类较多的细菌。该属下既有存在于植物叶片上的无害共生菌,也有侵染植物的植物病原细菌。假单胞菌属分类体系庞大而复杂,且随着分类鉴定技术的发展该属下细菌分类情况又会出现变动,这些均为该属细菌的快速准确检测鉴定带来了难度。同时,在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隶属于假单胞菌属的植物病原细菌就有六种,且均是以致病变种水平进行区分,因此探究如何快速高效的对假单胞菌属、种及致病变种进行检测鉴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DNA条形码技术作为一种将分子生物学同生物信息学有机结合的检测技术,为假单胞菌属细菌快速准确检测鉴定提供了思路。为筛选DNA条形码技术应用时所需的DNA条形码基因,我们特选取了假单胞菌属分类鉴定研究中常用的八个基因:16S rRNA、rpoD、gyrB、cpn60、gltA、gapA、cts和pgi对从各菌种库购买或使用实验室分离得到并准确鉴定后的共107株假单胞菌进行扩增测序,并对各基因所得序列进行扩增率、测序成功率计算,NJ进化树分析,种内种间遗传距离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以及Barcoding gap计算等比较评价这八个基因对假单胞菌的区分能力。结果表明rpoD和gapA基因均能有效将大多数假单胞菌致病变种进行鉴别,同时本研究还根据这两个基因的区分能力初步建立了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快速准确实现假单胞菌属非特异性鉴定的有效方法。植物病原性假单胞菌除了六类检疫性致病变种需要重点关注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致病变种由于为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而同样需要格外关注,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Pseudomonassyringaepv.lachrymans便属于后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是一类侵染黄瓜的植物病原细菌,其引发的病害在我国多地区普遍发生,带来严重的损失。对于该病害的快速检测,虽然可以通过DNA条形码技术来实现,但是当检测中确定该病菌为目标菌时,使用特异性的检测方法则会更加的高效准确。数字PCR作为一种新兴的定量PCR技术,目前在医学检测、基因检测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在植物病原细菌的特异性检测方面也拥有着巨大前景。本实验为探究数字PCR对Psyringaepv.lachrymans特异性检测的可行性与适用性,特使用该病原细菌特异性引物探针结合数字PCR进行特异性检测和灵敏度检测。结果表明,使用数字PCR技术可以特异性的检测Psyringaepv.lachrmans并且可以检测浓度大于2.4×10-4 ng/μl的阳性DNA模板。这都说明利用数字PCR技术可以有效地、高灵敏度地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P syringae pv.lachrmans进行特异性检测。(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周如玉,平逸帆,张元,时玉洁,王娟[3](2017)在《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中假单胞菌属污染状况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细菌培养技术与Miseq测序技术检测牙科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dental unit waterlines,DUWLs)中的假单胞菌属,以综合评估假单胞菌属在DUWLs中的污染情况。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5台口腔综合治疗台作为研究对象。在医院开诊前收集叁用枪水样400 mL,平均分为2份,一份用于细菌培养。另一份用于提取细菌基因组总DNA,经细菌通用引物PCR扩增后构建宏基因组文库,用于Miseq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25个样本在不同浓度条件下经细菌培养法均未检出假单胞菌属。16个样本成功构建宏基因组文库,经Miseq测序均检测到假单胞菌属存在,检出率为100%,假单胞菌属在16个样本中的丰度为(3.02±2.12)%。结论:DUWLs中存在低水平的假单胞菌属污染,但假单胞菌属大部分可能处于死亡或"活的非可培养"状态,不具有较大的生物危害性。与传统细菌培养法相比,Miseq测序技术在特定病原菌的检测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敏感性,但无法区分样本中细菌的活性,若要将高通量测序技术用于活性病原菌的检测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钱勇兴[4](2015)在《假单胞菌属对染化废水中典型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作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染化废水中存在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类POPs),其成份复杂,类型多样,是导致染化废水难生物降解的主要物质。在现有的研究中,微生物对染化废水中不同类型类POPs的去除机制尚不明确,且缺乏微生物对类POPs去除的强化作用手段。本研究主要以染化废水中典型类POPs微生物强化去除为研究目标,系统地研究了假单胞菌属对不同类POPs的去除作用机制,探讨了强化去除类POPs的技术。首先,对类POPs阳离子染料甲基紫(MV)和非离子污染物苊(ACE)进行了假单胞菌属生化去除,发现类POPs主要以生物吸附去除作用为主。对于甲基紫而言,细胞壁和膜对甲基紫的吸附作用占到80%以上。紧密附着型胞外聚合物(TB-EPS)占到10%左右;而细胞壁和膜对苊的吸附作用占到70%以上,细胞内部物质的吸附作用占到10-25%。该研究表明,对于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类POPs物质,去除作用机理主要是生物吸附作用。生物吸附甲基紫起主要作用的物质是蛋白质,而生物吸附苊起主要作用的物质是脂类物质。其次,对阴离子染料活性蓝13(RB13)和污染物五氯酚(PCP)共存体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两者都以生物降解去除为主。研究发现,PCP的存在对生物脱色RB13有抑制作用。通过生物降解RB13的过程分析,研究结果认为,Michaelis-Menten方程中的动力学常数Vmax和Km,在无PCP存在时分别为4.2mg/L·h及90.82 mg/L,而在20 mg/L PCP存在时则分别为0.58 mg/L·h和20.61mg/L。研究表明在多种类POPs污染物共存体系中,存在生物降解的电子竞争作用。对于阴离子型类POPs物质,生物去除的作用机理主要是生物降解作用。最后,针对阴离子型类POPs物质生物降解效率低的问题,研究了强化生物吸附和降解技术的方法。针对吸附去除的强化,制备了假单胞菌干菌,并进行了改性。制备得到的改性干菌,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都能较好地吸附去除阴离子型类POPs。同时探明了在不同pH值条件下,干菌与污染物之间的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模型及可能的吸附机理。针对降解去除的强化,通过引入氧化还原介体(AQS)设法提高其生物降解效率。研究考察了AQS对生物降解RB13和PCP的促进作用原理。当AQS最佳投加量为0.3 mmol/L,在有10 mg/L PCP存在的体系中,对于脱色和脱氯分别提高了4倍和2倍。同时对AQS进行了固定化,在序批式反应过程中,连续使用10轮以上,均能取得95%以上的生物脱色效果,表明制备得到的AQS-PVA小球具有较好的抗脱附性及运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12-30)

查代明,张炳火,李汉全,闫云君[5](2015)在《假单胞菌属脂肪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脂肪酶是商品化脂肪酶的主要来源,并广泛应用于诸多工业领域。与其他微生物脂肪酶相比,细菌脂肪酶催化反应的类型更多、活性更高、稳定性更好,其中又以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脂肪酶的性能最为优越。作为性能最为优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脂肪酶,假单胞菌属脂肪酶研究一直是脂肪酶领域的热点。就假单胞菌属脂肪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述评,包括基因资源挖掘及克隆、基因表达调控及分泌机制、活性过表达策略、蛋白质结晶及3D结构解析、蛋白质工程,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15年09期)

向照举,李小璐,李治[6](2014)在《假单胞菌属合成环脂肽分子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假单胞菌属合成的环脂肽是一类由脂肪酸和肽链组成、通过酯键成环、具有两亲性的分子。环脂肽有多种生理功能,除具表面活性外,还具有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抑制肿瘤细胞等活性,可作为潜在的抗生素类药物被开发。本文就假单胞菌属所合成环脂肽的种类、功能和生物合成机制进行总结,同时对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新兴学科技术结合传统分离鉴定技术在发现新型环脂肽类物质方面的运用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4年07期)

李国保,李沛[7](2014)在《肺结核并发真菌及假单胞菌属感染临床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患者药敏性试验,并探讨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选取该院肺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治疗策略。结果 112例患者肺结核患者中合并真菌感染者28例,感染率为25.0%。导致患者真菌假单胞菌属感染的原因与患者肺部组织结构破坏、慢性消耗性疾病基础、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长期应用抗菌素及糖皮质激素有关。选取28例合并真菌者的痰液进行细菌耐药性分析,并根据患者耐药性结果,对肺结核患者并发真菌及假单胞菌属感染者,选择丁胺卡那霉素以及氟康唑或伏立康唑联合治疗后,患者病情均转阴,无患者出现死亡,最终均康复出院。结论导致肺结核患者出现真菌、假单胞菌属感染的因素多种多样,采取及时合理的治疗方法,可提高患者治愈率,规范患者用药,降低真菌及假单胞菌感染的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4年08期)

陈丽萍,侯付景,张迪骏,何伟娜,周君[8](2013)在《宁波沿海陆源排污口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分布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通量454焦磷酸测序方法对宁波沿海2个重点排污口、8个一般排污口的20个站位水样进行分析,得到2011年3月、5月、8月、10月份各排污口假单胞菌属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宁波沿海陆源排污口中存在较多的假单胞菌属。在检出的假单胞菌属中,维罗纳假单胞菌(Pseudomonas veronii)和莓实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ragi)的含量相对较多,分别占56.72%、13.904%;排污口中假单胞菌属的数量存在季节性差异,3月份、5月份假单胞菌的数量相对较多,8月份和10月份较少,推测与季节性温度变化有关;假单胞菌属的含量与排污口的主要污染物有关,氨氮含量较高的排污口假单胞菌属的含量更高。(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2013年04期)

谭凤霞,柴毅[9](2013)在《基于16S rDNA序列的4株假单胞菌属细菌的分子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分离自养殖水环境的4株假单胞菌属细菌的16S rDNA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定其核酸序列,在Gen-Bank中通过BLAST查找其同源序列,应用MegAlign软件中的Jotun Hein、Clustal V、Clustal W 3种方法进行序列差异和同源性分析,分别使用Mega 4.0软件中的邻接法(N-J)、最小进化法(ME)、最大简约法(MP)、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构建系统发育树。3种序列分析方法结果显示,由Jotun Hein法可知,菌株T3与菌株T6序列相似度最高为98.5%,菌株T4与Pseudomonas sp.N9-1序列相似度最高为99.1%,菌株T5与Pseudomonas sp.N9-1序列相似度最高为99.6%,菌株T6与Pseudomonas putida KF703及菌株T5序列相似度最高为99.1%;由Clustal V法可知,菌株T3与Pseudomonas sp.N9-1序列相似度最高为97.0%,菌株T4与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 S21、Pseudomonas sp.N9-1及菌株T5序列相似度最高为97.7%,菌株T5与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 S21序列相似度最高为98.9%,菌株T6与菌株T5序列相似度最高为97.2%;由Clustal W法可知,菌株T3与Pseudomonas sp.N9-1序列相似度最高均为97.7%,菌株T4与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 S21序列相似度最高为99.3%,菌株T5与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S21序列相似度最高为99.6%,菌株T6与Pseudomonas sp.N9-1序列相似度最高为97.9%。4种方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基本一致,可初步确立4株菌株的分类地位:菌株T3与Pseudomonas sp.G53亲缘关系最近,菌株T4与序列Pseudomonas sp.N9-1以及Pseudomonas sp.WP6亲缘关系最近,菌株T5与Pseudomonas sp.3-3(2010)亲缘关系最近,菌株T6与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 S21亲缘关系最近。(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6期)

张锦友,王亚月,曹旭鹏,薛松,张卫[10](2013)在《繁茂膜海绵共附生假单胞菌属菌株DEH138A中脱卤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硫酸铵沉淀,Q-Sepharose HP离子交换层析,Superdex 200凝胶过滤层析和Mono-Q离子交换层析方法,对从大连潮间带繁茂膜海绵中分离得到的1株假单胞菌DEH138A(Pseudomonas sp.DEH138A)中的脱卤酶进行分离纯化和酶学性质表征。结果显示,假单胞菌菌株DEH138A中含有一种能降解L-2-氯丙酸的L-2-卤代酸脱卤酶(L-DEX)。经纯化后,L-DEX亚基分子量为27.8kDa,全酶分子量为42.5kDa,推测其为一个二聚体蛋白。L-DEX最适pH值及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10.0和30℃,Km值为0.63mmol/L。L-DEX能够作用于多种2-卤代酸,而且对单溴乙酸的脱卤效果最好。DTT和EDTA对L-DEX无抑制作用,Cu2+和Co2+对L-DEX有明显的抑制作用。L-DEX具有立体选择性等独特的酶学特性,在环境修复、精细化工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广西科学》期刊2013年02期)

假单胞菌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是一类分布较为广泛且种类较多的细菌。该属下既有存在于植物叶片上的无害共生菌,也有侵染植物的植物病原细菌。假单胞菌属分类体系庞大而复杂,且随着分类鉴定技术的发展该属下细菌分类情况又会出现变动,这些均为该属细菌的快速准确检测鉴定带来了难度。同时,在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隶属于假单胞菌属的植物病原细菌就有六种,且均是以致病变种水平进行区分,因此探究如何快速高效的对假单胞菌属、种及致病变种进行检测鉴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DNA条形码技术作为一种将分子生物学同生物信息学有机结合的检测技术,为假单胞菌属细菌快速准确检测鉴定提供了思路。为筛选DNA条形码技术应用时所需的DNA条形码基因,我们特选取了假单胞菌属分类鉴定研究中常用的八个基因:16S rRNA、rpoD、gyrB、cpn60、gltA、gapA、cts和pgi对从各菌种库购买或使用实验室分离得到并准确鉴定后的共107株假单胞菌进行扩增测序,并对各基因所得序列进行扩增率、测序成功率计算,NJ进化树分析,种内种间遗传距离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以及Barcoding gap计算等比较评价这八个基因对假单胞菌的区分能力。结果表明rpoD和gapA基因均能有效将大多数假单胞菌致病变种进行鉴别,同时本研究还根据这两个基因的区分能力初步建立了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快速准确实现假单胞菌属非特异性鉴定的有效方法。植物病原性假单胞菌除了六类检疫性致病变种需要重点关注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致病变种由于为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而同样需要格外关注,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Pseudomonassyringaepv.lachrymans便属于后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是一类侵染黄瓜的植物病原细菌,其引发的病害在我国多地区普遍发生,带来严重的损失。对于该病害的快速检测,虽然可以通过DNA条形码技术来实现,但是当检测中确定该病菌为目标菌时,使用特异性的检测方法则会更加的高效准确。数字PCR作为一种新兴的定量PCR技术,目前在医学检测、基因检测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在植物病原细菌的特异性检测方面也拥有着巨大前景。本实验为探究数字PCR对Psyringaepv.lachrymans特异性检测的可行性与适用性,特使用该病原细菌特异性引物探针结合数字PCR进行特异性检测和灵敏度检测。结果表明,使用数字PCR技术可以特异性的检测Psyringaepv.lachrmans并且可以检测浓度大于2.4×10-4 ng/μl的阳性DNA模板。这都说明利用数字PCR技术可以有效地、高灵敏度地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P syringae pv.lachrmans进行特异性检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假单胞菌属论文参考文献

[1].王小冬,魏布,刘兴国,陆诗敏,顾兆俊.红假单胞菌属光合细菌的一种规模化培养方法[J].水产学报.2018

[2].卢松玉.假单胞菌属植物病原菌DNA条形码检测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

[3].周如玉,平逸帆,张元,时玉洁,王娟.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中假单胞菌属污染状况的检测[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4].钱勇兴.假单胞菌属对染化废水中典型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作用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5

[5].查代明,张炳火,李汉全,闫云君.假单胞菌属脂肪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5

[6].向照举,李小璐,李治.假单胞菌属合成环脂肽分子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4

[7].李国保,李沛.肺结核并发真菌及假单胞菌属感染临床特点分析[J].中外医疗.2014

[8].陈丽萍,侯付景,张迪骏,何伟娜,周君.宁波沿海陆源排污口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分布特点[J].海洋与湖沼.2013

[9].谭凤霞,柴毅.基于16SrDNA序列的4株假单胞菌属细菌的分子鉴定[J].江苏农业科学.2013

[10].张锦友,王亚月,曹旭鹏,薛松,张卫.繁茂膜海绵共附生假单胞菌属菌株DEH138A中脱卤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表征[J].广西科学.2013

论文知识图

部分菌株ERIC-PCR的扩增结果菌液浓度对数一ABS相关性标准曲线细菌的生长曲线在不同超声振荡时间下活性炭上假单2基于假单胞菌属内16SrDNA...假单胞菌属特异性扩增的熔解曲...

标签:;  ;  ;  ;  ;  ;  ;  

假单胞菌属论文_王小冬,魏布,刘兴国,陆诗敏,顾兆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