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车桥液压系统的固定压力顺序阀及登车桥论文和设计-刘希昌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登车桥液压系统的固定压力顺序阀及登车桥,其中登车桥液压系统的固定压力顺序阀包括壳体、阀套、阀座、阀芯、处于受压状态的弹性件,阀芯活动置于阀套的容置孔内,阀芯的侧表面设有导流槽进油接口,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安装槽的内壁,另一端连接阀芯,进油接口未通入油液或停止供应油液时,所述阀芯远离弹性件的一端堵塞于所述进油接口,阀芯的导流槽同时连通加压油路接口和回油接口,进油接口通入油液后,在油液的压力下,所述阀芯在阀套的容置孔内向右移动,所述阀芯的侧表面盖合回油接口,进油接口与加压油路接口连通。本实用新型的登车桥液压系统的固定压力顺序阀及登车桥使用更方便,结构更简单,整体更稳定。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登车桥液压系统的固定压力顺序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设有容置槽(15),所述壳体(10)的一端面设有连通所述容置槽(15)的进油接口(11),所述壳体(10)的另一端面设有连通所述容置槽(15)的安装孔(14),所述壳体(10)的侧表面间隔设有连通所述容置槽(15)的加压油路接口(12)和回油接口(13),阀套(20),所述阀套(20)内设有容置孔(25),所述阀套(20)的外表面对应所述进油接口(11)、加压油路接口(12)、回油接口(13)及安装孔(14)处分别设有连通所述容置孔(25)的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22)、第三通孔(23)及第四通孔(24),所述阀套(20)置于所述容置槽(15)内,所述阀套的外表面与所述容置槽的内壁相互抵接,所述第一通孔(21)连通所述进油接口(11),所述第二通孔(22)连通所述加压油路接口(12),所述第三通孔(23)连通所述回油接口(13),阀座(30),所述阀座(30)的一端设有安装槽(31),所述阀座(30)设有安装槽(31)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14)置于所述容置槽(15)内,并与所述阀套(20)设有第四通孔(2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通孔(24)连通所述安装槽(31),阀芯(40),所述阀芯(40)的侧表面设有导流槽(41),所述阀芯(40)活动置于所述阀套(20)的容置孔(25)内,并活动抵接于所述阀套(20)的容置孔(25)内壁,处于受压状态的弹性件(50),置于所述安装槽(31)内,所述弹性件(50)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安装槽(31)的内壁,另一端穿过第四通孔(24)连接所述阀芯(40),进油接口(11)未通入油液或停止供应油液时,所述阀芯(40)远离弹性件(50)的一端堵塞于所述进油接口(11),阀芯(40)的导流槽(41)同时连通加压油路接口(12)和回油接口(13),进油接口(11)通入油液后,在油液的压力下,所述阀芯(40)在阀套(20)的容置孔(25)内向右移动,所述阀芯(40)的侧表面盖合回油接口(13),进油接口(11)与加压油路接口(12)连通。

设计方案

1.一种登车桥液压系统的固定压力顺序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设有容置槽(15),所述壳体(10)的一端面设有连通所述容置槽(15)的进油接口(11),所述壳体(10)的另一端面设有连通所述容置槽(15)的安装孔(14),所述壳体(10)的侧表面间隔设有连通所述容置槽(15)的加压油路接口(12)和回油接口(13),

阀套(20),所述阀套(20)内设有容置孔(25),所述阀套(20)的外表面对应所述进油接口(11)、加压油路接口(12)、回油接口(13)及安装孔(14)处分别设有连通所述容置孔(25)的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22)、第三通孔(23)及第四通孔(24),所述阀套(20)置于所述容置槽(15)内,所述阀套的外表面与所述容置槽的内壁相互抵接,所述第一通孔(21)连通所述进油接口(11),所述第二通孔(22)连通所述加压油路接口(12),所述第三通孔(23)连通所述回油接口(13),

阀座(30),所述阀座(30)的一端设有安装槽(31),所述阀座(30)设有安装槽(31)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14)置于所述容置槽(15)内,并与所述阀套(20)设有第四通孔(2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通孔(24)连通所述安装槽(31),

阀芯(40),所述阀芯(40)的侧表面设有导流槽(41),所述阀芯(40)活动置于所述阀套(20)的容置孔(25)内,并活动抵接于所述阀套(20)的容置孔(25)内壁,

处于受压状态的弹性件(50),置于所述安装槽(31)内,所述弹性件(50)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安装槽(31)的内壁,另一端穿过第四通孔(24)连接所述阀芯(40),

进油接口(11)未通入油液或停止供应油液时,所述阀芯(40)远离弹性件(50)的一端堵塞于所述进油接口(11),阀芯(40)的导流槽(41)同时连通加压油路接口(12)和回油接口(13),进油接口(11)通入油液后,在油液的压力下,所述阀芯(40)在阀套(20)的容置孔(25)内向右移动,所述阀芯(40)的侧表面盖合回油接口(13),进油接口(11)与加压油路接口(12)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车桥液压系统的固定压力顺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50)为螺旋弹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登车桥液压系统的固定压力顺序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件(60),所述导向件(60)的一端设有抵接块(61),所述导向件(60)远离所述抵接块(61)的一端置于所述弹性件(50)内,所述弹性件(50)连接于导向件(60)的一端端部抵接于所述抵接块(61),所述抵接块(61)远离所述弹性件(50)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阀芯(4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登车桥液压系统的固定压力顺序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圈(70)和第二密封圈(80),所述阀套(20)位于所述进油接口(11)和所述加压油路接口(12)之间设有第一卡槽(26),所述阀套(20)位于所述加压油路接口(12)和所述回油接口(13)之间设有第二卡槽(27),所述第一密封圈(70)的一部分置于第一卡槽(26)内,另一部分抵接于容置槽(15)对应的内壁,所述第二密封圈(80)的一部分置于第二卡槽(27)内,另一部分抵接于容置槽(15)对应的内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登车桥液压系统的固定压力顺序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结构(90)和第二密封结构(100),所述第一密封结构(90)和第二密封结构(100)分别设于所述阀芯(40)的左右两端,所述导流槽(41)位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90)和第二密封结构(100)之间,进油接口(11) 未通入油液或停止供应油液时,所述第一密封结构(90)抵接于所述阀套(20)的容置孔(25)内位于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之间的内壁,所述第二密封结构(100)抵接于所述阀套(20)的容置孔(25)内位于第三通孔(23)和第四通孔(24)之间的内壁;进油接口(11)通入油液,进油接口(11)与加压油路接口(12)连通时,所述第一密封结构(90)抵接于所述阀套(20)的容置孔(25)内位于第二通孔(22)和第三通孔(23)之间的内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登车桥液压系统的固定压力顺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14)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结构(141),所述阀座(30)的对应的外表面设有与安装孔(14)的内螺纹结构(141)相适配的外螺纹结构(3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登车桥液压系统的固定压力顺序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密封圈(110),所述阀座(30)的外表面设有第三卡槽(33),所述第三密封圈(110)一部分置于第三卡槽(33)内,另一部分抵接于所述安装孔(14)的内壁。

8.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登车桥液压系统的固定压力顺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40)远离所述弹性件(50)的一端为锥形结构(42),进油接口(11)未通入油液或停止供应油液时,所述阀芯(40)的锥形结构(42)部分置于所述第一通孔(21)内并盖合于所述第一通孔(21)。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车桥液压系统的固定压力顺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40)向右移动承受的压力范围值为14MPa~16MPa。

10.一种登车桥,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桥板(200)、副桥板(300)及液压系统(400),所述液压系统(400)包括油泵(403)、梭阀(402)及固定压力顺序阀(401),所述的固定压力顺序阀(401)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登车桥液压系统的固定压力顺序阀(401),所述油泵(403)连接梭阀(402)的进口端,所述梭阀(402)的出口端连接所述主体桥板(200)和所述固定压力顺序阀(401)的进油接口(11)。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登车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登车桥液压系统的固定压力顺序阀及登车桥。

背景技术

目前的登车桥包括主体桥板、副桥板及液压系统,液压系统包括驱动连接副桥板的顺序阀和驱动连接主体桥板的梭阀,驱动连接副桥板的顺序阀上设有调节阀。在现有的登车桥液压系统中,选用的顺序阀均为压力可调节的滑阀型顺序阀,在组装完成后,生产厂家会加油通电实际测试并设定一个顺序阀换向压力值,以保证登车桥设备的主副板动作先后顺序正常。但交付客户后,由于终端客户液压专业知识的欠缺,一线操作工人对产品使用说明书理解能力的不足,并不清楚此调节阀的真正用途,经常出现误认为是调节上升或下降快慢的调速阀。而一旦调动该阀压力,登车桥设备的动作就会紊乱,在没有测压设备及专业人员的情况下很难再恢复到正常状态,造成人为的故障率居高不下。并且原滑阀型顺序阀是靠间隙密封的,会有不同程度的泄漏,由于登车桥液压系统的流量不大,大多在4L\/min左右,滑阀泄漏量对系统上升时间的影响会比较明显,由于泄漏量不同,上升速度一致性差,导致整体的稳定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登车桥液压系统的固定压力顺序阀,旨在使其使用更方便,结构更简单,整体动作更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登车桥液压系统的固定压力顺序阀,该登车桥液压系统的固定压力顺序阀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容置槽,所述壳体的一端面设有连通所述容置槽的进油接口,所述壳体的另一端面设有连通所述容置槽的安装孔,所述壳体的侧表面间隔设有连通所述容置槽的加压油路接口和回油接口,

阀套,所述阀套内设有容置孔,所述阀套的外表面对应所述进油接口、加压油路接口、回油接口及安装孔处分别设有连通所述容置孔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所述阀套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阀套的外表面与所述容置槽的内壁相互抵接,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进油接口,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加压油路接口,所述第三通孔连通所述回油接口,

阀座,所述阀座的一端设有安装槽,所述阀座设有安装槽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置于所述容置槽内,并与所述阀套设有第四通孔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通孔连通所述安装槽,

阀芯,所述阀芯的侧表面设有导流槽,所述阀芯活动置于所述阀套的容置孔内,并活动抵接于所述阀套的容置孔内壁,

处于受压状态的弹性件,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另一端穿过第四通孔连接所述阀芯,

进油接口未通入油液或停止供应油液时,所述阀芯远离弹性件的一端堵塞于所述进油接口,阀芯的导流槽同时连通加压油路接口和回油接口,进油接口通入油液后,在油液的压力下,所述阀芯在阀套的容置孔内向右移动,所述阀芯的侧表面盖合回油接口,进油接口与加压油路接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螺旋弹簧。

优选地,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的一端设有抵接块,所述导向件远离所述抵接块的一端置于所述弹性件内,所述弹性件连接于导向件的一端端部抵接于所述抵接块,所述抵接块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阀芯。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阀套位于所述进油接口和所述加压油路接口之间设有第一卡槽,所述阀套位于所述加压油路接口和所述回油接口之间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一部分置于第一卡槽内,另一部分抵接于容置槽对应的内壁,所述第二密封圈的一部分置于第二卡槽内,另一部分抵接于容置槽对应的内壁。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分别设于所述阀芯的左右两端,所述导流槽位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之间,进油接口未通入油液或停止供应油液时,所述第一密封结构抵接于所述阀套的容置孔内位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的内壁,所述第二密封结构抵接于所述阀套的容置孔内位于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之间的内壁;进油接口通入油液,进油接口与加压油路接口连通时,所述第一密封结构抵接于所述阀套的容置孔内位于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之间的内壁。

优选地,所述安装孔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结构,所述阀座的对应的外表面设有与安装孔的内螺纹结构相适配的外螺纹结构。

优选地,还包括第三密封圈,所述阀座的外表面设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密封圈一部分置于第三卡槽内,另一部分抵接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

优选地,所述阀芯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为锥形结构,进油接口未通入油液或停止供应油液时,所述阀芯的锥形结构部分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并盖合于所述第一通孔。

优选地,所述阀芯向右移动承受的压力范围值为14MPa~16MPa。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登车桥,包括主体桥板、副桥板及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油泵、梭阀及固定压力顺序阀,所述的固定压力顺序阀为上述的登车桥液压系统的固定压力顺序阀,所述油泵连接梭阀的进口端,所述梭阀的出口端连接所述主体桥板和所述固定压力顺序阀的进油接口。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容置槽,所述壳体的一端面设有连通所述容置槽的进油接口,所述壳体的另一端面设有连通所述容置槽的安装孔,所述壳体的侧表面间隔设有连通所述容置槽的加压油路接口和回油接口,阀套,所述阀套内设有容置孔,所述阀套的外表面对应所述进油接口、加压油路接口、回油接口及安装孔处分别设有连通所述容置孔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所述阀套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阀套的外表面与所述容置槽的内壁相互抵接,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进油接口,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加压油路接口,所述第三通孔连通所述回油接口,阀座,所述阀座的一端设有安装槽,所述阀座设有安装槽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置于所述容置槽内,并与所述阀套设有第四通孔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通孔连通所述安装槽,阀芯,所述阀芯的侧表面设有导流槽,所述阀芯活动置于所述阀套的容置孔内,并活动抵接于所述阀套的容置孔内壁,处于受压状态的弹性件,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另一端穿过第四通孔连接所述阀芯,进油接口未通入油液或停止供应油液时,所述阀芯远离弹性件的一端堵塞于所述进油接口,阀芯的导流槽同时连通加压油路接口和回油接口,副桥板处于下降状态,进油接口通入油液后,在油液的压力下,通过油液达到一定固定压力后克服弹性件预压的弹力,所述阀芯在阀套的容置孔内移动,所述阀芯的侧表面盖合回油接口,进油接口与加压油路接口连通,副桥板开始上升动作,不需要人工手动操作,无压力调节装置,不需现场做任何压力调试,规避人工调节顺序阀,从而规避压力值变化导致的动作关系紊乱,使其使用更方便,结构也更简单,也不会出现误操作而造成人为设备故障,使整体也更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登车桥的一实施例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登车桥液压系统的固定压力顺序阀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登车桥液压系统的固定压力顺序阀的阀芯移动后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阀套与阀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登车桥,包括主体桥板200、副桥板300及液压系统400,所述液压系统400包括油泵403、梭阀402及固定压力顺序阀401,所述的固定压力顺序阀401为上述的登车桥液压系统的固定压力顺序阀401,所述油泵403连接梭阀402的进口端,所述梭阀402的出口端连接所述主体桥板200和所述固定压力顺序阀401的进油接口11。

其中驱动连接主体桥板200的梭阀402为市场上的惯常设备,在此不再赘述,具体使用时,通过油泵403向驱动连接主体桥板200的梭阀402内供应油液即可,驱动连接主体桥板200的梭阀402内通过充满油液使主体桥板200运动到固定位置,由于驱动连接主体桥板200的梭阀402还连通登车桥液压系统的固定压力顺序阀401的进油接口11,使主体桥板200运动到固定位置后,副桥板300随即进行运动,使该登车桥使用更方便。

具体地,参照图2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登车桥液压系统的固定压力顺序阀。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登车桥液压系统的固定压力顺序阀401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中具有容置槽15,所述壳体包括两个相对的端面,所述壳体10的左端面设有连通所述容置槽15的进油接口11,所述壳体10的右端面设有连通所述容置槽15的安装孔14,所述壳体10的侧表面由左至右依次间隔设有加压油路接口12及回油接口13,

阀套20,所述阀套20具有容置孔25,所述阀套20置于所述容置槽15内并抵接于所述容置槽15的内壁,所述阀套20的外表面对应所述进油接口11、加压油路接口12、回油接口13及安装孔14处分别设有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22、第三通孔23及第四通孔24,所述第一通孔21连通所述进油接口11,所述第二通孔22连通所述加压油路接口12,所述第三通孔23连通所述回油接口13,

阀座30,所述阀座30具有安装槽31,所述阀座30具有安装槽31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14置于所述容置槽15内并与所述阀套20设有第四通孔2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通孔24连通所述安装槽31,

阀芯40,活动置于所述阀套20的容置孔25内,所述阀芯40的侧表面设有导流槽41,

处于受压状态的弹性件50,置于所述安装槽31内,所述弹性件50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安装槽31的内壁,另一端穿过第四通孔24连接所述阀芯40,

进油接口11未通入油液或停止供应油液时,所述阀芯40远离弹性件50的一端盖合于所述进油接口11,阀芯40的导流槽41同时连通加压油路接口12和回油接口13,进油接口11通入油液后,在油液的压力下,所述阀芯40在阀套20的容置孔25内向右移动,所述阀芯40的侧表面盖合回油接口13,进油接口11与加压油路接口12连通。

其中的壳体10可为金属制外壳,进油接口11用于与驱动连接主体桥板200的梭阀402的油液出口密封连接,其中的加压油路接口12用于连接副桥板300,其中的回油接口13用于连接外部的油箱,其中的阀套20使阀芯40在移动的过程中更安全方便,固定压力顺序阀401整体结构的互换性更高;其中的壳体10通过安装孔14可便于阀座30的安装与拆卸,使该固定压力顺序阀401整体结构更简单;

其中的弹性件50优选为螺旋弹簧,进一步地,螺旋弹簧的外径为14.5mm,内径为7.5mm,圈数为8圈,螺旋弹簧在阀座30内的初始位置,即所述阀芯40远离弹性件50的一端盖合于所述进油接口11时,螺旋弹簧处于预压状态,螺旋弹簧的预压长度为31.5mm,原长为36mm,截面直径为3.5mm,当所述阀芯40向右移动承受的压力范围值为14MPa~16MPa,通过弹性件50的预压状态,使回油接口13通入一定的油液后,并且油液的压力达到或大于弹性件50的预压的弹力后,阀芯40才会自动向右移动,使加压油路接口12和回油接口13连通,从而使外部驱动连接的副桥板300可进行动作,以此使主体桥板200和副桥板300以先后顺序运动并达到固定位置,无需终端客户任何调试,使用更简单,动作更稳定。

参照图2和图3,具体使用时:

一、进油加压状态,即进油接口11不断的通入油液的过程,

1、在进油接口11通入的油液的压力作用于阀芯40上的推力低于弹性件50的预压力时,阀芯40不动,加压油路接口12和回油接口13通过阀芯40的导流槽41相通,加压油路接口12还可连接外部的支路回油箱,支路回油箱为惯常设计,在此不再赘述,并且进油接口11由于阀芯40的密封,进油接口11与加压油路接口12不通,进油接口11与回油接口13也不通。随着进油接口11通入的油液的压力不断加大,进油接口11通入的油液的压力作用于阀芯40上的推力大于弹性件50的预压力,阀芯40开始向右移动,当进油接口11通入的油液的压力作用于阀芯40上的推力达到设定值时,这时进油接口11与加压油路接口12相通,进油接口11与回油接口13不通,加压油路接口12和回油接口13也不通,油液从加压油路接口12输出到需要动作的副桥板300的油缸中,副桥板300开始工作。

2、当油液的压力进一步加大,阀芯40进一步右移,当达到油路中设定的最大工作压力时,可通过油泵出口的安全阀进行溢流,以保证其安全稳定性,其中的安全阀为惯常设计,在此不再赘述,此时固定压力顺序阀401的流通状态不变,进油接口11与加压油路接口12相通,进油接口11与回油接口13不通,加压油路接口12和回油接口13也不通,工作压力和工作状态保持不变。

二、泄压状态,即进油接口11未通入油液或停止供应油液时,

关闭外部的油泵压力输出,进油接口11的油液的压力减小到0。弹性件50的预压力推动阀芯40向左移动,阀芯40的锥形结构42与阀套20的进油接口11形成锥面线密封,此时进油接口11封闭,加压油路接口12和回油接口13相通。加压油路接口12的油液经回油接口13回到外部的油箱,实现泄压过程。

参照图2和图5,优选地,登车桥液压系统的固定压力顺序阀401还包括导向件60,所述导向件60的一端设有抵接块61,所述导向件60远离所述抵接块61的一端置于所述弹性件50内,所述弹性件50连接于导向件60的一端端部抵接于所述抵接块61,所述抵接块61远离所述弹性件50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阀芯40。其中的导向件60为柱体结构,抵接块的截面直径大于导向件的截面直径,通过所述导向件60远离所述抵接块61的一端置于所述弹性件50内,使弹性件50与阀芯40之间的传动更平稳,并且所述抵接块61抵接于所述阀芯40,阀芯40在阀套20内移动更稳固。

参照图2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登车桥液压系统的固定压力顺序阀401还包括第一密封圈70和第二密封圈80,所述阀套20位于所述进油接口11和所述加压油路接口12之间设有第一卡槽26,所述阀套20位于所述加压油路接口12和所述回油接口13之间设有第二卡槽27,所述第一密封圈70的一部分置于第一卡槽26内,另一部分抵接于容置槽15对应的内壁,所述第二密封圈80的一部分置于第二卡槽27内,另一部分抵接于容置槽15对应的内壁。其中的第一密封圈70和第二密封圈80均为橡胶圈,通过第一卡槽26和第二卡槽27使第一密封圈70和第二密封圈80便于安装,并且安装更稳定,通过所述第一密封圈70的一部分置于第一卡槽26内,另一部分抵接于容置槽15对应的内壁,所述第二密封圈80的一部分置于第二卡槽27内,另一部分抵接于容置槽15对应的内壁使阀套20与壳体10之间对应的位置密封性更好。

进一步地,登车桥液压系统的固定压力顺序阀401还包括第一密封结构90和第二密封结构100,所述第一密封结构90和第二密封结构100分别设于所述阀芯40的左右两端,所述导流槽41位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90和第二密封结构100之间,进油接口11未通入油液或停止供应油液时,所述第一密封结构90抵接于所述阀套20的容置孔25内位于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之间的内壁,所述第二密封结构100抵接于所述阀套20的容置孔25内位于第三通孔23和第四通孔24之间的内壁;进油接口11通入油液,进油接口11与加压油路接口12连通时,所述第一密封结构90抵接于所述阀套20的容置孔25内位于第二通孔22和第三通孔23之间的内壁。

其中的第一密封结构90和第二密封结构100均可为环形槽,第一密封结构90和第二密封结构100可均为多个环形槽依次间隔设于阀芯40的左右两端,使阀芯40在阀套20内移动时,保证油液的密封性和阀芯40受力的均衡,防止油液进行渗漏,使副桥板300运动时更稳定。

参照图2,优选地,所述安装孔14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结构141,所述阀座30的对应的外表面设有与安装孔14的内螺纹结构相适配的外螺纹结构32。当阀座30设有安装槽31的一端置于壳体10的安装孔14内时,通过阀座30的外螺纹结构32与安装孔14的内螺纹结构141相互配合连接,使阀座30与壳体10之间的连接更稳固,组装及拆卸更方便快捷。

参照图2,进一步地,登车桥液压系统的固定压力顺序阀还包括第三密封圈110,所述阀座30的外表面设有第三卡槽33,所述第三密封圈110一部分置于第三卡槽33内,另一部分抵接于所述安装孔14的内壁。

其中的第三密封圈110可为橡胶圈,通过第三卡槽33使第三密封圈110便于安装,并且安装更稳定,通过第三密封圈110一部分置于第三卡槽33内,另一部分抵接于所述安装孔14的内壁使阀座30与壳体10之间的密封性更强,防止油液泄露,进一步增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参照图2、图3及图5,优选地,所述阀芯40远离所述弹性件50的一端为锥形结构42,进油接口11未通入油液或停止供应油液时,所述阀芯40的锥形结构42部分置于所述第一通孔21内并盖合于所述第一通孔21。其中所述阀芯40的锥形结构42的截面角度范围为80°至100°,通过阀芯40的锥形结构42使阀芯40与进油接口11呈线接触,当阀芯40的锥形结构42密封第一通孔21时,实现的为线密封使其密封更紧密,防止在主体桥板200还未运行或未运行至固定状态时,油液由进油接口11进入到加压油路接口12内,并且通过锥形结构42的密封与阀芯40的第一密封结构90进一步增强其密封性,以保证该固定压力顺序阀401工作时的稳定性,使连接于登车桥液压系统的固定压力顺序阀401的加压油路接口12的副桥板300移动更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登车桥液压系统的固定压力顺序阀及登车桥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1902.1

申请日:2019-01-0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370188U

授权时间:20190910

主分类号:F15B 13/02

专利分类号:F15B13/02

范畴分类:27J;27F;

申请人:宏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宏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翠湖社区翠枫豪园A座1E

发明人:刘希昌

第一发明人:刘希昌

当前权利人:宏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代理人:侯艺

代理机构:44335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舜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登车桥液压系统的固定压力顺序阀及登车桥论文和设计-刘希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