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长型电钻支架,包括呈柱状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二本体通过两组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本体铰接,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连接有电钻,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本体之间铰接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把手的端部伸出所述第一本体的一侧,扳动所述第一把手的伸出端,使所述第二本体朝向所述电钻的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铰接,将电钻安装在第二本体的端部,使用时,将第一本体的一端支撑在地面上,打开电钻,扳动第一把手即可施工,无需借助外界工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增加工作效率,且不受场地因素影响,可随时施工,不会影响工作进度。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加长型电钻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本体,呈柱状;第二本体,呈柱状,通过两组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本体铰接,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连接有电钻,所述第二本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本体之间铰接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把手的端部伸出所述第一本体的一侧,扳动所述第一把手的伸出端,使所述第二本体朝向所述电钻的方向移动。
设计方案
1.一种加长型电钻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本体,呈柱状;
第二本体,呈柱状,通过两组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本体铰接,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连接有电钻,所述第二本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本体之间铰接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把手的端部伸出所述第一本体的一侧,扳动所述第一把手的伸出端,使所述第二本体朝向所述电钻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长型电钻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上的开关按钮,所述开关按钮上穿设有电线,通过所述开关按钮控制电路的通断,所述电钻上的开关键处于按压状态,所述电线的一端与所述电钻连接,另一端设有插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长型电钻支架,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连接板均包括铰接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两侧的连接板本体,
其中一组所述连接板本体的一端通过螺栓铰接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的一端,另一端通过螺栓铰接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上;
另一组所述连接板本体的一端通过螺栓铰接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另一端通过螺栓铰接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长型电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之间设有间隙,且所述第二本体朝向远离所述电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本体之间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长型电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上设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设置在所述第一把手靠近所述电钻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长型电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的自由端焊接有用于支撑在地面上的底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加长型电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地面的接触面设有橡胶垫。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长型电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的伸出端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把手处于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长型电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电钻的支撑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加长型电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以及所述支撑板均采用方钢材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电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长型电钻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吊筋的安装在工程运用中极其广泛,需要安装吊筋则不可避免的需要使用电钻进行打孔。
现有施工环境中,由于楼层的层高较高,每次工人使用电钻在天花板上进行作业要么使用梯子,要么使用脚手架。但是这种施工方式还存在以下缺陷:
(1)由于施工作业点多,频繁搬运梯子、脚手架等工具耗时费力,工作效率低;
(2)当几家单位交叉施工或者场地材料堆放混乱导致现场条件受限,不允许搭设梯子、脚手架等大型物件时,则无法施工,影响施工进度。
有鉴于此,急需提供一种电钻支架,使电钻单独依靠该支架即可施工,以方便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不受场地因素影响,避免影响施工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电钻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使用梯子、脚手架等工具,由于施工作业点多,搬运该类工具影响工作效率,且当现场条件不允许搭设大型工具时,则无法施工,影响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加长型电钻支架,包括:
第一本体,呈柱状;
第二本体,呈柱状,通过两组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本体铰接,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连接有电钻,所述第二本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本体之间铰接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把手的端部伸出所述第一本体的一侧,扳动所述第一把手的伸出端,使所述第二本体朝向所述电钻的方向移动。
在上述方案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上的开关按钮,所述开关按钮上穿设有电线,通过所述开关按钮控制电路的通断,所述电钻上的开关键处于按压状态,所述电线的一端与所述电钻连接,另一端设有插头。
在上述方案中,每组所述连接板均包括铰接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两侧的连接板本体,
其中一组所述连接板本体的一端通过螺栓铰接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的一端,另一端通过螺栓铰接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上;
另一组所述连接板本体的一端通过螺栓铰接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另一端通过螺栓铰接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上。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之间设有间隙,且所述第二本体朝向远离所述电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本体之间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加。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本体上设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设置在所述第一把手靠近所述电钻的一侧。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本体的自由端焊接有用于支撑在地面上的底座。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底座与地面的接触面设有橡胶垫。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把手的伸出端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把手处于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长度。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本体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电钻的支撑板。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以及所述支撑板均采用方钢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铰接,将电钻安装在第二本体的端部,使用时,将第一本体的一端支撑在地面上,打开电钻,扳动第一把手即可施工,无需借助外界工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增加工作效率,且不受场地因素影响,可随时施工,不会影响工作进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长型电钻支架,无需借助外界工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增加工作效率,且不受场地因素影响,可随时施工,不会影响工作进度。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加长型电钻支架包括呈柱状的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第二本体2通过两组连接板与第一本体1铰接,使第二本体2相对于第一本体1沿其长度方向移动,第二本体2的一端连接有电钻,为了增加电钻支架的长度,第二本体2的一端可伸出第一本体1设置,且电钻设置在其伸出端。第二本体2的另一端与第一本体1之间铰接有第一把手4,第一把手4的端部伸出第一本体1的一侧,扳动第一把手4的伸出端,使第二本体2朝向电钻的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的电钻优选为电锤,相对于传统电钻,电锤的工作效率高,且穿透力较大。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本体1上的开关按钮,开关按钮上穿设有电线,通过开关按钮控制电钻的启停,电线的一端与电钻连接,另一端设有插头。
其中,电钻与第二本体2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如可通过角铁和螺栓与第二本体2之间铰接或者固定。进一步优化地,在第二本体2上设置支撑板7,为电钻提供反向的作用力。同时,在安装电钻时,可使螺栓按压在电钻的开关键上,使其本身处于启动状态,进而通过开关按钮控制电钻的工作状态,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第一本体1与第二本体2之间铰接,将电钻安装在第二本体2的端部,使用时,将第一本体1的一端支撑在地面上,打开开关按钮,扳动第一把手4即可施工,无需借助外界工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增加工作效率,且不受场地因素影响,可随时施工,不会影响工作进度。
进一步优化地,每组连接板均包括铰接设置在第一本体1、第二本体2两侧的连接板本体5,其中一组连接板本体5的一端通过螺栓铰接设置在第一本体1的一端,另一端通过螺栓铰接设置在第二本体2上。另一组连接板本体5的一端通过螺栓铰接设置在第二本体2的一端,另一端通过螺栓铰接设置在第一本体1上,使连接更加牢固,增加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化地,第一本体1、第二本体2之间设有间隙,为第二本体2的移动提供空间,第二本体2朝向远离电钻的一端与第一本体1之间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加,使第一本体1与第二本体2之间倾斜,便于发力。
进一步优化地,第一本体1上设有第二把手6,第二把手6设置在第一把手4靠近电钻的一侧,使用时,可通过左手把扶第二把手6,右手把扶第二把手6,施工时,右手发力,向后扳动第二把手6,则电钻向前发力、打孔,进一步节省施工人员的体力。
进一步优化地,第一把手4的伸出端的长度大于第一把手4处于第一本体1与第二本体2之间的长度,使第一把手4形成杠杆,更加节省力气。
第一本体1的自由端焊接有用于支撑在地面上的底座3,使第一本体1与地面之间面面接触,增加受力面积,进而增加稳定性。进一步优化地,底座3与地面的接触面设有橡胶垫,避免底座3刮伤地面,同时底座3防止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本体1、第二本体2以及支撑板7均采用方钢材质,且底座3焊接固定在第一本体1上,支撑板7焊接在第二本体2上,使整个设备更加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第一本体1与第二本体2之间铰接,将电钻安装在第二本体2的端部,使用时,将第一本体1的一端支撑在地面上,打开电钻,扳动第一把手4即可施工,无需借助外界工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增加工作效率,且不受场地因素影响,可随时施工,不会影响工作进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时,将底座3放置在工作点位的下方,按下开关按钮,电钻开始工作,通过下压第一把手4,使第二本体2上的电钻自行上升、打孔即可,使用方便,且打孔的深度可以通过“绑红线”的方式进行调节,操作简单,效率较高,并且此种结构可以通过现场实际高度进行拆改,该拆改只需分离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即可,大大提高了利用率,且制造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5629.0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3(武汉)
授权编号:CN209681233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B23B45/14
专利分类号:B23B45/14
范畴分类:26E;
申请人:中建三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建三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中建大厦办公楼2楼
发明人:喻守峰;张强;胡京松;曾欢;陈龙龙
第一发明人:喻守峰
当前权利人:中建三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代理人:邱云雷
代理机构:42225
代理机构编号: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