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捕食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瓢虫,作用,常数,水母,稳定性,幼体,绿叶。
捕食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葛研,魏玉峰,段好冉,龚世平[1](2019)在《广州地区蚁类对外来物种红耳龟人工巢的捕食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蚁类是龟类巢的重要捕食者,可以捕食龟卵和初生幼体,对龟类的种群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对于入侵中国的外来物种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而言,蚁类对其巢的捕食有助于控制种群增长,对抵御红耳龟入侵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于2017年7—9月,在红耳龟潜在生态危害较严重的广州地区选择3个不同环境类型的样区,开展了蚁类对红耳龟人工巢的捕食作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蚁类对红耳龟人工巢具有很强的捕食作用,在黄婆洞水库、民政林场和小坑水库3个样区被完全捕食的巢数分别为19(95%)、18(90%)、17(85%),3个研究样区的巢捕食率无显着差异(χ~2=1. 111,P>0. 05);蚁类不但可以直接破坏卵壳取食龟卵,还可以捕食初破壳的幼龟;捕食红耳龟人工巢的蚁类有14种,其中黄婆洞水库6种、民政林场10种、小坑水库5种,1种在3个样区均有分布,5种同时分布于黄婆洞水库和民政林场样区;按照各蚁种对红耳龟人工巢的捕食数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前5种依次为:全异巨首蚁(Pheidologeton diversus,40个)、某种大头蚁(Pheidole sp.,9个)、中华短猛蚁(Brachyponera chinensis,7个)、爪哇中猛蚁(Mesoponera javana,7个)、费氏盘腹蚁(Aphaenogaster feae,6个)。本研究揭示,全异巨首蚁等蚁种对红耳龟巢捕食作用显着,在生物防控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野生动物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付志璐[2](2019)在《黄金水母对海月水母碟状幼体捕食作用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种钵水母—黄金水母(Chrysaora pacifica)被怀疑是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碟状幼体的潜在捕食者,为了验证这一假设,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进行了以黄金水母幼水母为捕食者、海月水母碟状幼体为猎物的捕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黄金水母幼水母(伞径:9-15mm)能够以海月水母碟状幼体(ca. 2mm)为食。在2 h的实验中,黄金水母幼水母最多摄食了15只海月水母碟状幼体(实验容器容积为450mL)。黄金水母幼水母对海月水母碟状幼体的摄食率在44ind./L和111ind./L的密度下分别为0.8±0.6/ind.·h和1.3±1.0/ind.·h。滤水率在两个密度下分别为0.029±0.024和0.051±0.041L/ind.·h。滤水率随着饵料密度的降低显着提高。实验结果证实黄金水母是海月水母碟状幼体的重要潜在捕食者,并且其对海月水母碟状幼体的捕食可能是影响天然海域中海月水母碟状幼体成活率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海洋湖沼通报》期刊2019年03期)
相栋,黄海皎,旺珍,德庆卓嘎[3](2019)在《几种捕食螨对果树害螨的控制作用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几种捕食螨在温室大棚中对果树害螨的控制作用,2018年8-10月,在西藏林芝市巴宜区布久乡果树种植基地温室大棚内开展了利用捕食螨控制桃树害螨的试验。结果表明,释放捕食螨能控制桃树害螨数量的增长,尤其以胡瓜钝绥螨和巴氏钝绥螨对桃树害螨的控制作用较好。由此可得,试验结果为在高寒地区示范推广"以虫治虫"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西藏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宋双,姜彩鸽,赵亚楠,王国珍,张怡[4](2019)在《多异瓢虫对葡萄斑叶蝉的捕食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对葡萄斑叶蝉(Erythroneura apicalis)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为N_a=1.1413N_t/(1﹢0.0165N_t)。多异瓢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增加而增大,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日最大捕食量为69头。在15~2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捕食葡萄斑叶蝉成虫头数增加,而在25~35℃呈相反的趋势,以25℃下的捕食量最大,捕食率达89%。在种内干扰条件下,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加,捕食作用率E逐渐减少,干扰反应数学模型为E=0.4194P~(-0.7831)。随着叶片数量的增加,多异瓢虫和葡萄斑叶蝉之间的距离相对增加,造成捕食率的下降。(本文来源于《中外葡萄与葡萄酒》期刊2019年04期)
鲁玉杰,梅芝健,王争艳,王钦,王利利[5](2019)在《缓步威伪蝎对主要储粮害虫捕食作用及捕食行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缓步威伪蝎对储粮害虫的捕食作用与效果,评价捕食性天敌在仓储行业使用的可行性,采用行为学和模拟功能反应的方法研究缓步威伪蝎对几种主要的储藏物害虫的捕食作用及捕食行为。结果发现:缓步威伪蝎捕食谱广泛,能捕食9种常见的储藏物害虫,尤其偏好捕食赤拟谷盗和嗜卷书虱,对烟草甲的捕食作用最差;缓步威伪蝎对赤拟谷盗捕食行为过程分为寻找、捕获(钳住猎物)、麻痹、吸食汁液和休息5个过程;缓步威伪蝎对赤拟谷盗3龄幼虫日捕食量最大为19.0头/d,对3龄烟草甲日捕食量最小为1.2头/d;缓步威伪蝎对3龄嗜卷书虱的捕食功能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嗜卷书虱在10~160头的密度范围内符合Holling II模型,其中理论最大捕食量为78.7头,发现域为0.03 m2。说明了缓步威伪蝎对常见的储粮害虫均有一定的捕食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治赤拟谷盗和储粮书虱。(本文来源于《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南俊科,宋丽文,左彤彤,杨丽元,王悦[6](2019)在《丽草蛉和异色瓢虫对美国白蛾的捕食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丽草蛉(Chrysopa formosa Brauer)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对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的捕食作用,为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提供多种天敌资源。本试验利用室内观察法结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拟合方法,研究了丽草蛉3龄幼虫、异色瓢虫4龄幼虫和成虫对美国白蛾卵和幼虫捕食行为、捕食能力和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对美国白蛾卵的捕食能力,以异色瓢虫4龄幼虫日均捕食量最大[(82.2±14.4)粒·d-1],丽草蛉3龄幼虫次之[(76.2±17.7)粒·d-1],而异色瓢虫成虫的日均捕食量[(61.0±4.9)粒·d-1]显着小于4龄幼虫;但对于美国白蛾1龄和2龄幼虫,异色瓢虫成虫和丽草蛉3龄幼虫的日均捕食量都显着高于异色瓢虫4龄幼虫(p<0.05)。丽草蛉3龄幼虫、异色瓢虫4龄幼虫和成虫对美国白蛾1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通过方程得到异色瓢虫成虫对美国白蛾1龄幼虫理论最大捕食量达49.47头·d-1,高于丽草蛉3龄幼虫和异色瓢虫4龄幼虫的理论日均最大捕食量。对于美国白蛾卵块,异色瓢虫4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捕食能力,而对于美国白蛾1~2龄幼虫,异色瓢虫成虫和草蛉3龄幼虫捕食效果更好,本研究可为美国白蛾捕食性天敌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倩倩,张卫光,田恬,王晓艺,周成刚[7](2019)在《异色瓢虫对雪松长足大蚜的捕食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对雪松长足大蚜Cinara cedri的捕食能力,采用捕食功能反应方法在室内测定了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4龄若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种内干扰效应及环境温度对其捕食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若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均属于Holling II型,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的捕食能力强于幼虫,幼虫的捕食能力随虫龄的增大而增强,1~4龄幼虫及成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是11.41、41.32、61.73、140.85、188.68头;异色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4龄若蚜的寻找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二者之间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758~0.9993,其中2龄幼虫的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下降趋势最大,成虫则下降趋势最小;异色瓢虫成虫的捕食受到较强的种内干扰,在猎物密度和捕食空间一定的情况下,单头日平均捕食量随其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二者间关系符合模型A=58.8391x~(-0.3313);异色瓢虫的捕食受环境温度影响明显,在15~35℃范围内,其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的捕食量先增加后减少,25℃是异色瓢虫最适宜的捕食温度。表明异色瓢虫对雪松长足大蚜有很强的捕食能力,尤其是成虫和高龄幼虫,但应用时还需考虑温度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林静[8](2019)在《恐惧因素作用下一类叁种群食饵捕食者模型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种群生物之间的动态关系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一直是生物数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在一类带有Holling IV和B-D功能反应函数的叁种群生物模型中,引入顶层捕食者对捕食者造成的恐惧以及捕食者对被捕食者造成的恐惧,得到一个新模型。在理论方面,本文对新模型进行化简后,探究了模型的有界性,灭绝性,持久性,平衡点存在性,局部稳定性,同时利用李雅普诺夫函数等,证明了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在数值分析方面,若没有恐惧因素,生物系统最终可以变成平衡点稳定的状态,单周期解状态,混沌状态,故本文将探究恐惧因素对原系统处于不同状态时的影响。当原系统处于稳定态时,本文探究了叁种群稳定时的数量与两个恐惧因素的关系,并给出一种求具体数量关系的方法。当原系统为单周期解状态,两个恐惧因素都能使得系统从单周期解的状态达到稳定态,且单周期最大的振幅减小,平衡点稳定性改变。在一定情况下,中层捕食者造成的恐惧改变此状态的能力更强,用时更短。在原系统处于混沌时,随着捕食者造成的恐惧的增强,系统从混沌状态经周期解变成稳定态,再从稳定态变成单周期解,且为一个半稳定的极限环,而顶层捕食者造成的恐惧对系统混沌状态的结构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4-01)
李慧玲,李鹏,张辉,王定锋,李良德[9](2019)在《东亚小花蝽对茶树两种害虫的捕食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室内饲养东亚小花蝽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对茶棍蓟马成虫捕食上限为26.25头;对小绿叶蝉2~3龄若虫捕食上限为19.68头;对小绿叶蝉卵的捕食上限为22.33头。(本文来源于《茶叶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柳文清,陈清婉[10](2019)在《捕食者食饵均染病的入侵反应扩散捕食系统中扩散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捕食者食饵均染病的入侵反应扩散捕食系统.利用特征值方法和构造Lyapunov函数,获得了入侵扩散对正常数平衡解的影响,当入侵扩散系数充分大时,导致平衡态失稳.进一步,利用拓扑度方法,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入侵扩散系数很大,自扩散充分小时,有非常数正平衡解存在.(本文来源于《应用数学和力学》期刊2019年03期)
捕食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种钵水母—黄金水母(Chrysaora pacifica)被怀疑是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碟状幼体的潜在捕食者,为了验证这一假设,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进行了以黄金水母幼水母为捕食者、海月水母碟状幼体为猎物的捕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黄金水母幼水母(伞径:9-15mm)能够以海月水母碟状幼体(ca. 2mm)为食。在2 h的实验中,黄金水母幼水母最多摄食了15只海月水母碟状幼体(实验容器容积为450mL)。黄金水母幼水母对海月水母碟状幼体的摄食率在44ind./L和111ind./L的密度下分别为0.8±0.6/ind.·h和1.3±1.0/ind.·h。滤水率在两个密度下分别为0.029±0.024和0.051±0.041L/ind.·h。滤水率随着饵料密度的降低显着提高。实验结果证实黄金水母是海月水母碟状幼体的重要潜在捕食者,并且其对海月水母碟状幼体的捕食可能是影响天然海域中海月水母碟状幼体成活率的重要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捕食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葛研,魏玉峰,段好冉,龚世平.广州地区蚁类对外来物种红耳龟人工巢的捕食作用[J].野生动物学报.2019
[2].付志璐.黄金水母对海月水母碟状幼体捕食作用的初步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19
[3].相栋,黄海皎,旺珍,德庆卓嘎.几种捕食螨对果树害螨的控制作用初报[J].西藏农业科技.2019
[4].宋双,姜彩鸽,赵亚楠,王国珍,张怡.多异瓢虫对葡萄斑叶蝉的捕食作用[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9
[5].鲁玉杰,梅芝健,王争艳,王钦,王利利.缓步威伪蝎对主要储粮害虫捕食作用及捕食行为的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南俊科,宋丽文,左彤彤,杨丽元,王悦.丽草蛉和异色瓢虫对美国白蛾的捕食作用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9
[7].王倩倩,张卫光,田恬,王晓艺,周成刚.异色瓢虫对雪松长足大蚜的捕食作用[J].植物保护学报.2019
[8].林静.恐惧因素作用下一类叁种群食饵捕食者模型动力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9
[9].李慧玲,李鹏,张辉,王定锋,李良德.东亚小花蝽对茶树两种害虫的捕食作用[J].茶叶学报.2019
[10].柳文清,陈清婉.捕食者食饵均染病的入侵反应扩散捕食系统中扩散的作用[J].应用数学和力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