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结肠镜论文-乌云其其格,宋晓彪,孙凯,胡江

仿真结肠镜论文-乌云其其格,宋晓彪,孙凯,胡江

导读:本文包含了仿真结肠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CTVC,结直肠癌,筛查

仿真结肠镜论文文献综述

乌云其其格,宋晓彪,孙凯,胡江[1](2019)在《CT仿真结肠镜成像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CT仿真结肠镜(CTVC)作为一项以CT来演示3D结肠成像的专利技术开发至今,在计算机与后处理技术不断提升的推动作用下取得了多元化的快速发展,通过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大量临床研究显示,CTVC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已成为结直肠疾病、尤其是结直肠癌(CRC)的重要检测手段。本文对CTVC起源、发展、全世界的应用和推广以及存在的问题予以综述。(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刘香艳,史学森[2](2019)在《低辐射剂量CT仿真结肠镜筛查结肠肿瘤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结肠肿瘤(colon tumor)起病隐匿,初期只表现为粪便隐血阳性,之后见其它临床症状,包括排便习惯改变、粪便性状异常、腹部肿块、直肠肿块、腹痛、全身反应等。目前肠道疾病的筛查手段主要依靠结肠镜检查,但是因结肠镜检查为侵入性检查,部分患者不宜接受,因此错过筛查时机,低辐射剂量CT仿真结肠镜具有快速、痛苦小且无创的优点,可用于结肠肿瘤的临床筛查,本文针对低辐射剂量CT仿真结肠镜在结肠肿瘤早期筛查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作一简要综述,以期为低辐射剂量CT仿真结肠镜的临床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06期)

阿布都克尤木江·阿布力孜,努尔阿米娜·肉孜,戴国朝[3](2018)在《CT仿真结肠镜与电子结肠镜诊断结肠癌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多层螺旋CT仿真结肠镜与电子结肠镜诊断结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7月—2018年4月于我院确诊的80例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影像学资料,比较多层螺旋CT仿真结肠镜与电子结肠镜诊断效果。结果:CT仿结肠镜诊断准确率(88.75%)、电子结肠镜(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仿真结肠镜与电子结肠镜应用于结肠癌的诊断中均具有较高获诊率,CT仿真结肠镜可作为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有利补充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8年17期)

黄天骄,史学森,孙凯,韩洋,夏丽萍[4](2018)在《第叁代双源CT低剂量仿真结肠镜诊断结直肠癌可行性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第叁代双源CT Turbo Flash模式低辐射剂量仿真结肠镜检查对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准确性及诊断结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包头市肿瘤医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疑诊结直肠癌的病人230例,其中筛选出同时进行CT仿真结肠镜(CTVC)和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的病人56例,其中男29例,女27例,年龄38~83岁,平均(64±11)岁。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TVC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由2名副主任医师评价分析CTVC的影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及辐射剂量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主观评分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绘制CTVC和粪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联合诊断结肠占位性病变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CTVC的影像客观质量评价与常规扫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主观质量评价均≥3分,影像清晰可达到诊断要求。CT Turbo Flash模式下的CTVC检查的平均辐射剂量为(2.07±0.30)m Sv,明显低于常规扫描的辐射剂量(4.04±0.66)m Sv(t=-14.612,P<0.001)。CTVC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度为97.30%,特异度为89.47%,阳性预测值为94.74%,阴性预测值为94.44%。与单独采用CTVC及FOBT诊断结直肠癌相比,CTVC与FOBT联合诊断的效能更高(AUC=0.964,95%CI:0.900~1.000)。结论 CTVC检查结直肠癌筛查影像清晰、辐射剂量低、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联合FOBT可提高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筛检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欧鸿儒,贾红明,简坚成,陈海雄,杨少民[5](2017)在《CT仿真结肠镜及肠系膜血管CTA成像在乙状结肠扭转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T仿真结肠镜及肠系膜血管CTA成像在乙状结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MSCT检查并且手术外科证实的乙状结肠扭转患者的影像资料,运用CT仿真内窥镜(CTVE)、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RP)等后处理重建技术显示肠管及肠系膜血管。结果:12例CTVE显示乙状结肠不同程度的积气扩张,11例呈倒"U"形,1例呈"C"形。CTVE显示扭转闭袢的马蹄形肠曲敏感度91.7%(11/12)要高于腹部平片41.6%(5/12),两者统计学上有差异(P<0.05)。8例CTA显示乙状结肠动脉走行位置异常,6例近段扭转,2例结构紊乱;MIP显示2例结肠动脉弓显影稀疏变淡,手术证实肠壁缺血。结论:MSCT结合CT仿真结肠镜及肠系膜血管CTA成像可以直观地显示乙状结肠扭转闭袢的肠曲形态,对判断是否合并肠缺血坏死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17年09期)

陈秀玲[6](2017)在《护理配合在16层螺旋CT仿真结肠镜检查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护理配合在16层螺旋CT仿真结肠镜检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结肠疾病患者72例,进行16层螺旋CT仿真结肠镜检查,先予口服50%硫酸镁50 m L肠道准备,呼吸后屏气,取左、右侧、俯卧位经肛门注入空气充盈肠道后立即扫描,分析仿真结肠镜图像质量,评价护理配合在CT仿真结肠镜检查中的作用。结果 72例结肠疾病患者顺利检查后,图像质量达到诊断要求,CT仿真结肠镜对结肠疾病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 CT仿真结肠镜检查要保证准确率,护理配合是关键。CT仿真结肠镜图像质量要达到诊断要求,检查前肠道需清洁,检查中气体充分充盈结肠,并掌握屏气要领等要做到位,以此提高检查成功率和诊断准确率。(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期刊2017年28期)

蔡宁利,卓德强,刘俊方,胡浩,梅列军[7](2016)在《CT仿真结肠镜与腹部增强C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中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CT仿真结肠镜(CTC)与腹部增强C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6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非炎症性肠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30例患者接受CTC检查,30例患者接受腹部增强CT检查,对影像图片进行盲法阅读,将炎症性肠病的可信度分为5个等级进行评价,对6项影像学特征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腹部增强CT对炎症性肠病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8.33%,59.09%,71.39%显着低于CTC的93.33%,95.01%、89.6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肠粘膜呈颗粒状、不光滑;肠壁强化并增厚;结肠袋消失对炎症性肠病具有预测作用;肠壁强化及增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敏感性较高,结肠粘膜呈颗粒状、不光滑联合结肠袋消失诊断炎症性肠病的特异性较高。结论:CTC对炎症性肠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肠壁强化及增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的敏感性较高,结肠粘膜呈颗粒状、不光滑联合结肠袋消失诊断炎症性肠病特异性较高。(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6年28期)

陈珂[8](2016)在《64排螺旋CT仿真结肠镜诊断对结直肠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仿真结肠镜诊断对结直肠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于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56例结直肠占位性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电子结肠镜检查的前提下,分别利用常规CT检查和64排螺旋CT仿真结肠镜(CTC)对此类患者进行辅助诊断,并按照诊断方式的不同分成常规CT检查组(A组)和64排螺旋CT仿真结肠镜组(B组),比较两种方法对结直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效果。结果 A组检查准确率为73.21%,显着低于B组(94.64%);A组出现未检/漏诊的比率为19.64%,B组为1.79%;A组对于≤5 mm的息肉的检查数目显着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下参与人员对其操作简单性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但B组图像判断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评分均显着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电子结肠镜无法诊断时采用64排螺旋CT仿真结肠镜进行辅助诊治的效果更好,成像清晰精确,对于结直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荐。(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期刊2016年06期)

赵新雁[9](2015)在《CT仿真结肠镜中使用双腔球囊导尿管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CT仿真结肠镜中使用双腔球囊导尿管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120例行CT仿真结肠镜检查的老年结肠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普通肛管插入结肠后充气的方法进行结肠充气扩张,观察组采取双腔球囊导尿管扩张结肠,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肠道扩张度及患者感受评分、CT仿真结肠镜检查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行CT仿真结肠镜检查成功率为98.33%(59/6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8.33%(4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肠道扩张度评分[(2.84±0.23)分]及患者感受评分[(2.66±0.64)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06±1.17)、(2.34±0.5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T仿真结肠镜中使用双腔球囊导尿管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肠道扩张度及检查的成功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5年21期)

胡春晓,王春荣,朱绍成,韩双印[10](2015)在《64排螺旋CT仿真结肠镜诊断结直肠占位性病变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仿真结肠镜(CT virtual colonoscopy,CTVC)在结直肠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疑诊结直肠癌及结肠息肉患者135例,均行CTVC、结肠镜活检组织病理检查,计算CTVC诊断结直肠癌及结直肠息肉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结肠镜活检组织病理检查诊断结肠癌42例,结直肠息肉59例,正常34例;CTVC诊断结直肠癌38例,结肠息肉48例(假阳性4例),诊断结直肠占位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5.14%,特异性为88.23%,阳性预测值为95.55%,阴性预测值为66.66%。结论 CTVC检查诊断结直肠癌及结直肠息肉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高危人群结直肠占位病变的筛查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15年08期)

仿真结肠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肠肿瘤(colon tumor)起病隐匿,初期只表现为粪便隐血阳性,之后见其它临床症状,包括排便习惯改变、粪便性状异常、腹部肿块、直肠肿块、腹痛、全身反应等。目前肠道疾病的筛查手段主要依靠结肠镜检查,但是因结肠镜检查为侵入性检查,部分患者不宜接受,因此错过筛查时机,低辐射剂量CT仿真结肠镜具有快速、痛苦小且无创的优点,可用于结肠肿瘤的临床筛查,本文针对低辐射剂量CT仿真结肠镜在结肠肿瘤早期筛查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作一简要综述,以期为低辐射剂量CT仿真结肠镜的临床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仿真结肠镜论文参考文献

[1].乌云其其格,宋晓彪,孙凯,胡江.CT仿真结肠镜成像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19

[2].刘香艳,史学森.低辐射剂量CT仿真结肠镜筛查结肠肿瘤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3].阿布都克尤木江·阿布力孜,努尔阿米娜·肉孜,戴国朝.CT仿真结肠镜与电子结肠镜诊断结肠癌的对比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

[4].黄天骄,史学森,孙凯,韩洋,夏丽萍.第叁代双源CT低剂量仿真结肠镜诊断结直肠癌可行性的临床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8

[5].欧鸿儒,贾红明,简坚成,陈海雄,杨少民.CT仿真结肠镜及肠系膜血管CTA成像在乙状结肠扭转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7

[6].陈秀玲.护理配合在16层螺旋CT仿真结肠镜检查中的价值[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

[7].蔡宁利,卓德强,刘俊方,胡浩,梅列军.CT仿真结肠镜与腹部增强C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

[8].陈珂.64排螺旋CT仿真结肠镜诊断对结直肠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探讨[J].临床医学.2016

[9].赵新雁.CT仿真结肠镜中使用双腔球囊导尿管的应用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15

[10].胡春晓,王春荣,朱绍成,韩双印.64排螺旋CT仿真结肠镜诊断结直肠占位性病变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

标签:;  ;  ;  

仿真结肠镜论文-乌云其其格,宋晓彪,孙凯,胡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