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独山县上司镇中学陈华菊
古人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作为老师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仅仅是学习内容的本身,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相对而言,学生自学难度大,但只要我们教学的方法适当,数学的自学能力还是可以在日常学习中逐步培养和发展的。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指导学生自学是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环节,又是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只有在平时课堂中坚持这种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愉快、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中我们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自觉自学数学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促进数学自学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对学生在解题时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方面有重要意义。教师对学生自学数学的要求,不能停留在知道或粗懂书本上的知识,能做练习或解答一般性的作业这一步,还需提高要求,深入理解书本上的内容从而达到融会贯通,抓住精神实质,并能对证明或解答中省略的地方作出补充,知道应用了哪些旧知识。甚至能想出不同书上的其它解法等。同时还能去探索一下书中的定理、公式和例题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其证明和解答又是怎么想到的,所使用的数学方法又是什么?结论能否加以推广?条件有否多余?甚至能觉察出例题或习题中的错误,并提出改正意见等,面对这些要求,这需要我们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再是满堂灌输的方式来授课,而应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设计有效的提问,使学生的思考不断的深化,思维不断地得到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课堂中得到了发展,那么,在他们解答书本以外的问题时,必然会举一反三。这对他们的数学自学能力将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进行学法的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对于具体的某个内容,老师首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如果我是学生,对于这个内容的学习我将如何进行,我是怎样阅读的,我是怎样观察的,我是怎样解决问题的,都要把这个思维的过程暴露给学生,学生通过学习这一过程,就会由对知识的被动转变接受转变为对知识的探究,并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在引导学生自学之前,还要教会学生一些圈点、疑问标注等作记号的方法,学生自学一遍后,心中对所学有了了解,书上有了痕迹,思维就会不断扩展。
四、发挥例题与习题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自学能力的精髓,这种能力更接近于创造能力,课本上的例题与习题的学习与解决是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研读例题的能力。例题在课本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充分挖掘例题的潜在功能,引导学生读好例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研读例题中的解题技巧与数学方法:如配方法、换元法、消元法、降次法、待定系数法等。要求学生在读例题时,能对证明或解答中省略的地方作出补充,应用什么旧知识(概念、定理、公式)加以确认,甚至能提出不同于书上的解法等。
在数学教学中,每学完一个章节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小结,这样使学生全面、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逐步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以期举一反三,提高自学能力。促使数学自学能力向更深层次发展。
总之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还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坚强的意志。因为数学学习是一项艰苦复杂的脑力劳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要遇到各种困难和疑问,需要他们知难而进,去迎接困难、战胜困难,以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愿学、善学,才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但有利于学生取得好成绩,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和工作都大有益处。